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失業的概念

經濟學失業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1-01-29 18:13:53

A. 經濟學對失業的解釋有哪些

西方經濟學中造成失業的原因
造成失業的原因很多,因此失業的結構與變動情況是觀察重點。失業可分為:
1.摩擦性失業:是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現象。增加職業訓練計劃與提高信息溝通(使失業者能確實掌握就業機會)可降低這方面的失業。
2.結構性失業:指市場競爭的結果或者是生產技術改變而造成的失業。結構性失業通常較摩擦性失業持久,因為結構性失業常表示人員需要再訓練或是遷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節性失業:農業,營建業與旅遊業特別容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4.殘余性失業:因無就業能力而失業者。

B. 失業所表現的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失業所表現的經濟學原理是經濟疲軟正是因為大家都失業,所以說才會造成消費能力的下降

C. 經濟學中關於失業的三大條件是什麼

在經濟學范疇中,一個人願意並有能力為獲取報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即認為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實際上,確定確實在找工作的失業人員數量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找到工作前失業救濟金已經過期的那些人的數量。失業的歷史就是工業化的歷史。在農村這並不被看作是一個問題,盡管農村勞動力的隱性失業人員幾乎沒什麼事可做。
根據失業產生的原因,可以把失業區分為三個條件:
(1)自願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
(2)非自願性失業:技術性失業,周期性失業;
(3)隱蔽性失業等不同類型。

D. 經濟學中的自願失業是什麼意思

是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的工作條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僱用而造成的失業。由於這種失業是由於勞動人口主觀不願意就業而造成的,所以被稱為
自願失業

E. 充分就業就是經濟中不存在失業者,這句話對嗎你對經濟學中的失業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這種觀點是不對。
充分就業並不等於全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但所有的失業均屬於摩擦性的和結構性的,而且失業的間隔期很短。通常把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的就業水平稱為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也稱作完全就業,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暫時不就業(比如工作轉換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適的職務,沒有浪費現象。在充分就業情況下,仍然會存在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充分就業與一定的失業率並存。
充分就業是凡是願意並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一個較為滿意的就業崗位,與之相對應,失業是指願意並有能力工作的人沒有得到就業崗位,失業是想得到就業崗位而被動地失去了就業機會,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不願意工作的人不被視為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失業,因而通常叫做自願失業,那些處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兩端(如18歲--60歲)之外的人口也不認為是失業人口。
達到充分就業的經濟措施: 刺激私人投資,為擴大個人消費創造條件;促進國家投資,通過公共工程、救濟金、教育費用、軍事費用等公共投資,抵補私人投資的不足;政府通過實行累進稅來提高社會消費傾向。

F. 經濟學中的"失業"的定義

在經濟學范疇中,一個人願意並有能力為獲取報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回,即認為是失業。答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實際上,確定確實在找工作的失業人員數量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找到工作前失業救濟金已經過期的那些人的數量。失業的歷史就是工業化的歷史。在農村這並不被看作是一個問題,盡管農村勞動力的隱性失業人員幾乎沒什麼事可做。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10年全球失業趨勢」報告說,2009年全球的失業人口已接近2億1千2百萬,創下該組織1991年開始統計該項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

G. 經濟學中:失業的原因有哪些

從中國引起失業的原因看:將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利用不充分或勞動不得其用,即廣義的失業,區分為五種存在形式:
一、公開性失業。這種失業包括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自願失業,指能夠勝任某項工作的人拒絕考慮這種工作,而暫時處在閑置狀態;非自願失業,指積極尋找工作,但仍無工作可做的人。
二、就業不足。指勞動者實際工作的時間少於他們希望工作的時間。
三、表面上是在工作或願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這種失業包括:
1、變相的就業不足。一些人看起來全天在農場、工廠和政府部門工作,但實際上他們提供的服務只要更少的時間就能完成。
2、隱性失業。有些人因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選擇非就業活動,典型地就是去接受教育和從事家務勞動。如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本想參加工作,但因就業機會缺乏而被迫繼續上學;婦女本來願意參加工作,但因受傳統風俗習慣和道德因素的影響而找不到工作,她們不得不圍著灶台轉。這樣,教育機構和家庭就成為這些「願意就業者最後的場所」。
3、提前退休。這種現象在公務員中特別明顯,而且呈上升趨勢。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盡管人們的壽命在延長,但退休年齡卻在逐漸下降,這主要是為更多的年輕人創造就業和提升的機會。
四、損傷。指本來在整個工作階段都能工作的人,但由於營養不良或缺乏正常的衛生保健條件而致身體欠佳,或者不能做全日工作。
五、生產無效益。指本來有生產性的勞動者,但因補充性的物質資源不充分,生產率極低,生產出來的成果甚至還不能補償他們的生活必需品。
當前,我國尚處於轉型發展時期。一方面市場經濟有了初步的發展,西方經濟學所區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失業存在的幾種主要形式,在當前中國城鎮的實際生活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例如,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從一種職業(單位)轉移到另外一種職業(單位)導致的磨擦性失業越來越多;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停產、虧損、被兼並的命運,這些企業中的職工有可能陷入結構性失業。同時,技術進步也會引起排斥工人的後果(技術性失業)。此外,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波動,使周期性失業的存在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中國還屬於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因而發展經濟學所歸納的發展中國家失業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當前中國城鎮地區同樣也存在。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城鎮不但存在著一支規模不小的公開性失業隊伍,而且還潛伏著數量十分龐大的非公開性失業。就中國城鎮非公開性失業而言,就業不足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效益不好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單位,這些企業單位的職工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低於他們願意工作的時間,尤為典型的是,甚至有些單位對部分職工長期放假。表面上在工作或願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的形式更是十分普遍。政府機關中的工作人員盡管全日制上班,但滿負荷工作的時間很少(變相的就業不足)。一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因為就業困難不得不繼續上學。有些婦女也因為就不了業不得不走向廚房(隱蔽性失業)。在中國,提前退休的現象比比皆是。此外,中國城鎮以損傷和生產無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開性失業也較普遍。尤其是以生產無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開性失業,使得一些國有企業人浮於事、生產效率低下,嚴重時,會使企業走向破產、倒閉的行列。顯然,轉型發展時期,中國城鎮失業的存在形式也有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的特點。

H. 經濟學基礎中,失業的類型、條件、內容是什麼

國際上一般將失業分為以下幾類:(1)摩擦性失業,指由於勞動力市場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臨時性失業,如新生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時出現的工作中斷等;(2)季節性失業,指由於某些行業生產條件或產品受氣候條件、社會風俗或購買習慣的影響,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季節性變化而導致的失業;(3)技術性失業,指由於使用新機器設備和材料,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的生產管理方式,出現局部勞動力過剩而導致的失業;(4)結構性失業,指由於經濟、產業結構變化以及生產形式和規模的變化,促使勞動力結構進行相應調整而導致的失業;(5)周期性失業,指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經濟的周期性萎縮而導致的失業。

I. 簡述失業的種類及異同(經濟學基礎)

1.根據失業產生的原因,可以把失業區分為:

(1)自願性失版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權性失業

(2)非自願性失業:技術性失業,周期性失業;

(3)隱蔽性失業等不同類型。

2.按消費者意願劃分為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自願失業

自願失業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實際工資超過其邊際生產率,或者說不願意接受現行的工作條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僱用而造成的失業。

非自願失業

非自願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願意接受收現行工資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現象。經濟學中的所講的失業是指非自願失業。

(9)經濟學失業的概念擴展閱讀:

不充分就業

不充分就業一詞,用以指稱那些僅能找到比正常時間短的工作的就業人員——兼職工人、季節性工人、打零工的人或臨時工——的狀態。此詞也可用以說明工人所受的教育或訓練使其勝任目前的工作而綽有餘力的狀況。

多數國家政府勞工部門收集和分析失業的統計資料,最後並將其列為經濟狀況健全程度的主要指標。

失業人

沒有工作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者,統稱為失業人。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失業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