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宏觀經濟學復習重點
宏觀經濟學復習重點
一、名詞解釋。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在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P428
2.均衡產出:和總需求相等的產出稱為均衡產出或收入。P446
3.乘數:國民收入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資乘數: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P463
5.產品市場均衡:是指產品市場上供給與總需求相等。P486
6.IS曲線:一條反映利率和收入間相互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投資和儲蓄都是相等的,即i=s,從而產品市場是均衡的,因此這條曲線稱為IS曲線。P487
7. 凱恩斯流動性偏好陷阱:凱恩斯認為當利率極低時,人們為了防範證券市場中的風險,將所有的有價證券全部換成貨幣,同時不論獲得多少貨幣收入,都願意持有在手中,這就是流動性陷阱。P495
8.LM曲線: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下的收入y與利率r的關系的曲線稱為LM曲線。P500
9.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貨幣政策:是指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P518
11. 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數量的公共支出)而對私人消費和投資的抵減。P523
12. 自動穩定器:也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採取任何行動。P546
13.經濟滯脹:又稱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即大量失業和嚴重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情況。P572—576
14.通貨膨脹:指一般物價水平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以較高幅度持續上漲的一種經濟現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線:反映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短期曲線表現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示在短期里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一種替代關系。長期曲線表現為一條垂直的曲線,表示在長期里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是一種獨立的關系。P625—632
16.自發消費:與收入變動無關的消費。即使收入為0,也需要的消費。
17.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總量的擴大。表現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長。
18.中間產品:指購買後不是用於最終消費,而是用於轉賣或進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勞務。
19.資本深化:人均儲蓄超過資本廣化或人均儲蓄在與補充原有資本折舊和配備新工人後)而導致人均資本上升的情況。
1.消費的決定:家庭的消費支出主要由什麼因素決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當年收入決定。某個家庭當年收入越高,其消費支出就會越大。這主要從消費函數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響因素還有:1、家庭財富擁有量,財富越多則當年的消費就越高。2、家庭成員一生中的總收入,一生中的總收入越大則任何一年的消費量都會增大。3、周圍人群的消費水平,周圍人群消費水平越高,則本家庭受影響越大,看齊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當年消費越大。
2.平衡預算乘數在哪些情況下等於1?
答:平衡預算指政府預算收入等於預算支出。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平衡預算指政府支出G來自於等量的稅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稅收T對國民收入的影響作用可以通過乘數來反映。
在四部門經濟中,
[img,293,118]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4481.png[/img]
要使平衡預算乘數=1,應當是[img,83,23]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889.png[/img],即是在只有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三部門經濟中沒有內生變數的稅收。或者在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國際市場構成的四部門經濟中,沒有內生變數的稅收和進口。
3.經濟學家認為輕微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擴張有利,試說明理由?
答:堅持這種觀點的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為節約交易成本,勞資雙方喜歡簽訂長期勞動合同關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歡簽訂長期購銷合同,由於這種長期勞動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廠商工資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對穩定,而通脹又使產品價格上升,從而使使廠商的實際利潤增加,刺激廠商增加投資,擴大生產,全社會產量和就業都增加。
4、試說明圖中A、B兩點的經濟涵義。
[img,233,181]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380.png[/img] r%
A 10%
2% B Msp=L2(r)
貨幣投機需求Msp
答:A點:利率處於最高點,未來利率只降不升,債券價格只升不降,人們只願意持有債券,不願意持有貨幣,此時貨幣投機需求為0。
B點:利率處於最低點,未來利率只升不降,債券價格只降不升,人們只願意持有貨幣,不願意持有債券,此時貨幣投機需求為∞。不管有多少貨幣人們都願意持有在手中,處於凱恩斯貨幣需求的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實效。
5.向右下傾斜的菲利普斯曲線隱含的政策含義?
答:菲利普斯曲線反映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的反向變動關系。政策含義是政府在進行失業與通脹治理時,先確立一個「臨界點」(即失業率與通脹率的社會可接受程度)。如果失業率超「臨界點」,要求政府實行擴張性政策,以較高的通脹率換取較低的失業率;如果通脹率超「臨界點」,要求政府實行緊縮性政策,以較高失業率換取較低的通脹率。
6.什麼是「內在穩定器」?具有「內在穩定器」作用的財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內在穩定器也稱自動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財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和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採取任何行動。是政府「穩定經濟的第一道防線 」。 具有「內在穩定器」作用的財政政策有:自動變動的稅收(特別累進稅制)、政府轉移支付和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7.簡述超額准備金產生的原因?並簡要說明市場利率變化如何影響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率。
答:超額准備金指「銀行實際貸款低於本身貸款能力」,其差額部分就是超額准備金。產生原因在於:銀行找不到可靠的貸款對象,或企業預期利潤率太低不願意借款,或銀行認為利率太低不願意貸出等等。對商業銀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負債業務,如果不能放貸出去,同樣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將刺激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從而超額准備金減少。反之,准備金增加。
8.畫圖用AD-AS模型簡要說明經濟滯脹的成因?
答:滯脹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即大量失業和嚴重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情況。如發生在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經濟滯脹,主要是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提價,石油依賴程度高的國家進口原油價格上升,導致國內生產成本提高,總供給下降的沖擊。
如圖:
[img,344,250]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527.png[/img]
在總需求不變情況下,由於總供給刺激,AS1移動到AS2,均衡點發生移動,這時國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業率增加;同時價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現通脹。
❷ 宏觀經濟學復習重點內容
財政政策——稅收
貨幣政策——存款創造
經濟增長——GDP的概念及延伸
國際貿易——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
❸ 宏觀經濟學哪部分是重點
我給你說一下宏觀經濟學的考試重點
1.第一章 導論 重點在概念 哪些計入GDP GNP這個經常考選擇題
2. 國民收入三種核算方法 簡答
3.擠出效應
4.黃金律穩態 如何達到
5.各種失業之間的關系
6.費雪方程
7.IS LM曲線(很重要!容易考計算,一定要搞懂)
因為是上學期學的,我記得的也就是這些了,還有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再聯系,網路HI我。
❹ 宏觀經濟學有哪些重要的考點啊
簡單了解市場失靈,政府幹預。知道什麼是基尼系數,經濟波動的四個階段專。國內生產及屬其計算還有國民收入比較重要,總收入-總支出、總供給-總需求分析中了解各種關系式以及圖形。政府收支乘數政府稅收乘數及其曲線變動。預算理論和稅收什麼的就是一些概念。財政政策中財政的自動穩定器記得我們考試考過。貨幣銀行那章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不過貨幣需求和貨幣流動性偏好,金融市場適當看一看。但是像IS-LM模型及其圖形我們上課的時候做的重點。再有就是那幾種失業率,勞動市場工資水平我們是按選擇題出的。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那個IS-LM-FE-BP模型中國際收支平衡的BP線。凱恩斯的f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關於消費,投資的一些公式。經濟增長因素論中有的那七個方面什麼經濟增長因素,是丹尼森的,注意區分。後面的就是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問題方面的問題了。 過去快2年了,有些記不清楚,主要是把上課時候老師講國的最最終點的背了,其他的能知道是什麼東西,能用自己地話解釋就行了。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❺ 宏觀經濟學的要點,
宏觀經濟學重點:
1.通貨膨脹的含義: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漲。通常用價格指數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通貨膨脹是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價格指數是表明某些商品的價格從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變動程度的指數。有三種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折算指數。三種價格指數都可以反映出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一般常用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通貨膨脹率。
2.通貨膨脹的分類:通貨膨脹可從不同角度加以分類。按照價格上升的速度劃分,可分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式的通貨膨脹和超級通貨膨脹。按照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劃分,可分為平衡的通貨膨脹(各種商品的價格以相同的比例上升)和非平衡的通貨膨脹(各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比例不同)。按照對價格變動的預期劃分,可分為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和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3.通貨膨脹的成因:宏觀經濟學把通貨膨脹的原因概括為兩個方面,即來自需求方面的沖擊和來自供給方面的沖擊。需求方面的沖擊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消費習慣的突然改變和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動等。供給方面的沖擊包括國際市場供給價格和數量的改變、農業歉收、勞動生產率的突然變動等。與這些原因相聯系的,有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理論、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以及所謂混合型(把需求方面與供給方面的沖擊同時加以考慮)通貨膨脹理論。
4.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這表現在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和對產量、就業量的影響兩個方面。不同類型的通貨膨脹其影響也會有所不同。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宏觀經濟學認為,預期到的通貨膨脹不會對收入分配產生影響。因為人們在簽訂工資協議和貸款契約時,會把通貨膨脹考慮進去。在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情況下,通貨膨脹對債務者有利,對債權者不利;對僱主有利,對領取工資者不利;對持有實物者有利,對持有現金者不利;對承租人有利,對出租人不利。至於通貨膨脹對產量、就業量的影響,宏觀經濟學認為,非平衡的和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會影響就業和產量,非平衡的和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也影響就業和產量。
5.價格調整線:在說明通貨膨脹與經濟波動所產生的市場壓力的關系時,引出了價格調整線。
6.動態總供需模型:IS-LM模型通常假定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 AD-AS雖然說明了價格水平的變化,但仍然只是一種比較靜態分析,而沒有涉及到價格水平變化的速度。為此,西方學者通過將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加以改造,來說明通貨膨脹率與產出的關系,將對通貨膨脹的分析擴展為動態分析。這樣既可以更好的描述事實,又能為反通貨膨脹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
動態總需求曲線是通過將價格因素引入IS-LM模型,得到產量與價格的函數關系,然後將這種關系動態化,從而得到產量與通貨膨脹率的關系,即為動態總需求曲線。動態總供給曲線是從附加預期變數的價格調整曲線得到的。
利用動態總需求曲線和動態總供給曲線的均衡就可以說明通貨膨脹率和產量水平的決定。任何能使動態總供給曲線或動態總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通貨膨脹率和產量的數值。然而在長期,產量將位於潛在水平上,通貨膨脹率則由貨幣增長率所決定。通過該模型的分析,西方學者對經濟動態調整特別是滯脹提出了新的解釋。
7.對通貨膨脹的治理:西方學者認為,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最有效方法是人為地製造一次經濟衰退。具體來說,有兩種方法,即所謂漸進主義的方法和激進主義的方法。前者是以較小的失業率和較長的時間來降低通貨膨脹率,後者則以較大的失業率和較短的時間來降低通貨膨脹率。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對付通貨膨脹的措施,主要有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數化。前者包括在宏觀經濟政策中;後者使工資與物價掛鉤,包括全部指數化與部分指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