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安倍經濟學財政政策

安倍經濟學財政政策

發布時間:2021-01-30 02:26:56

❶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在財政政策上,提高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貨幣政策上,採取高度寬松以刺激投資需求。
就目前看來,安倍經濟學搞得並不成功,日本經濟於2014年為負增長、並且消費低迷、通縮風險依舊難以擺脫。

❷ 日本實施的「安倍經濟學」,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其實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執政以後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回,安倍答經濟學其中的核心內容包括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有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雖然日本經濟連續4個季度呈現正增長,但其固有的缺陷導致這一政策的持續性十分脆弱。日本經濟復甦主要體現在股指等金融指標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國投資者,而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並沒有感受到復甦的「暖風」,體現實體經濟活力的日本國內設備投資方面也是增長乏力。

❸ 安倍經濟學亮起黃燈具體是什麼原因

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企業景氣狀況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特別是製造業的大、中、小型企業5年半以來業績悉數下滑,給日本經濟亮起了黃燈。安倍經濟學實施將近6年,日本經濟始終保持著低速爬坡狀態。日本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安倍經濟學」持續下去「不期待」或「不太期待」的受訪者佔比高達56%。

企業景氣狀況指數被稱為預測經濟形勢的晴雨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至2013年中旬日本企業景氣指數一直是負數,之後雖然一直處於正數區域,但時有浮動。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連續兩個季度企業景氣指數下滑,製造業大中型企業景氣指數為21點,環比下降3點;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為14點,環比下降1點;全規模企業平均景氣指數為17點,環比下降1點。根據這項調查,在日本16個行業中,指數惡化的行業達到10個,其中石油、煤炭行業下降13點,汽車製造業下降7點,機械製造業下降5點,化工、電機行業下降4點。企業景氣狀況指數連續兩個季度惡化是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首次,特別是汽車、機械製造等出口企業指數下降更讓日本政府擔憂。

對經濟持悲觀看法的原因,首先是受原油等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其次是對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加劇的擔憂,同時也受國內勞動力不足導致的工資等成本增加影響。東京一家機械加工廠富士精機社長藤野雅之說,貿易摩擦是最大的不利因素,該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組裝成工業用機器人後出口到美國,如果美國增加關稅,其成本勢必轉嫁到公司身上。日興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丸山正義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的心理影響已經顯現。此次調查對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和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在結構改革方面,這本來是拉動日本經濟回升的主戰場,但幾年來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多政策少,雖然建立了多個放鬆行政限制的經濟特區,但結果是安倍夫婦的關系戶近水樓台,「森友」「加計」等丑聞反而招致國民對政策的不信任。工作方式改革、促進就業等雖然增加了老年人、婦女的就業願望,但多數崗位是合同工、臨時工、派遣工等不穩定工種,低端就業的增加不僅無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拉低了平均工資水平,成為消費乏力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日本國內市場嚴重飽和的情況下,大企業利潤紛紛轉為庫存現金或到海外建廠。

近年來,日本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企業的業績提升,企業數量占日本99%、僱工數佔全國70%的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經營吃緊。最新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7年來日本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2%,但廣大中小企業生產率提高不足10%。

日本經濟再次面臨發展拐點,且國內挑戰與國外風險並存,堪稱史無前例。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勞動力人口下降。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開始下降,特別是從2012年的8055萬人降至目前的7604萬人,5年內減少450萬人。雖然老齡人口和婦女就業人數增加,但大多是效率較低的服務性行業。男性60歲至64歲就業率為82%,65歲至69歲為56%,70歲至74歲仍有35%在崗。

在消費方面,雖然近年來隨著工資緩慢增長,社會消費有所增加,但工資增長幅度並未達到安倍政府倡議的3%,加之社保負擔增加及明年增加消費稅、養老金增加無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消費動力明顯不足。

在設備投資方面,以電子、加工機械、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出口企業發展勢頭較好,今年一季度設備投資額恢復到了2007年一季度水平。但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面臨人員、工資等多重壓力。

在建設投資方面,戰後高速增長時期建成的基礎設施進入翻修期,資本、人員向大城市集中帶動了城市建設投資增加。但是,農村地區和眾多小城市趨於凋敝,2020東京奧運會建設工程接近尾聲,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減弱。

可以說,金融政策對此輪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收購國債、支持證券市場等大膽金融政策取得了短期效果,綜合物價指數從2016年底以來已轉為正數,保持在1%左右,但物價增幅明顯低於美歐等西方國家,也未達到日本央行希望的2%目標,仍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因此,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承認其主要原因是工資漲幅過低。

❹ 安倍採取的日本現行的經濟政策的風險評價

安倍上台以後,便親自出馬以三大政策中的貨幣政策主攻方向,首先迫使日本央行力爭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並擴大「量化寬松」。他強勢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不惜公然介入央行決策,並撤換現任央行行長。
關於量化寬松政策。日本是最早實現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並且有別於美國的「信貸寬松」,日本實行的是「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
「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追溯至1999年2月。當時,日本中央銀行開始實行「零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降低至接近於零的水平;同年4月,首次公開宣稱「維持零利率政策直至通貨緊縮擔憂消失為止」,這標志著日本正式進入「零利率政策」時代。為了有效解決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和通貨緊縮問題,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中央銀行實施了「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主要表現為:在實行「零利率政策」的同時,將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以此調節市場流動性。
2.2 積極的財政政策
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總數2267.6億美元)的政府投資。在日本政府負債余額已超過GDP百分之兩百,高於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情況下,這樣大規模的政府舉債支出,當然也是高風險。
2.3 結構性改革
2013年6月5日,安倍公布了結構性改革方案,將創立經濟特區,吸引外國技術、人力資源和資金。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公-私融資規模和基礎設施出口規模。

3 「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經濟效應
3.1 GDP的增加
3.1.1 GDP增長顯著
根據日本內閣6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GDP年化增長4.1%,增長顯著。
3.1.2 IS-LM模型分析
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安倍政府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在價格水平不變的短期情況下,設政府投資增加了 ,邊際消費傾向為MPC,根據凱恩斯交叉,國民收入增加 。而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增加,使得LM曲線下移,導致收入增加。

然而,當物價水平上升時,LM曲線上移,收入會下降。下圖反映了日本11年以來CPI指數的變化情況,不難看出自從安倍上台以來,CPI指數一路上升,這意味著物價水平上升迅速。

這說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使產出的增加額要大於由於通脹帶來的物價水平提高對產出的減小額。事實上,從CPI的變化我們看到,2013年第一季度CPI並沒有顯著增加,這也是導致第一季度GDP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而2012年第三季度CPI指數增長明顯,GDP年化增長率則為-3.6%,這也說明了物價水平對GDP的影響。因此,安倍想要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本國經濟,必須要警惕物價水平的提高過快。

3.2 日元貶值
安倍政府迫使日本央行把通脹目標定在2%,又更換了央行行長。新的央行行長推出的天量量化寬松政策,增加了日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供給量,導致日元貶值。
如右圖所示,日元的貶值從2012年10月份左右開始一度愈演愈烈,更是突破了100大關。

3.2.1 對出口的影響
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增長3.8%,導致這個增長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日元的貶值,日本的出口品價格下降,這增加了日本出口品的競爭力,從而有利於日本的出口;其次,由於美國汽車市場好轉等因素,國際市場對日本出口品的需求增加,第一季度國外需求對GDP的貢獻為0.4個百分點,從而增加了日本的出口。
3.2.2 對進口的影響
2013年第一季度數據表明,日本進口增長了1%,這一方面是因為股市的大幅度上漲,改善了消費者心理,另一方面,由於物價上漲的趨勢,人們更加願意在上漲前購入商品,這種心理也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支出,增加了國內需求。當然,政府的積極態度也為國民樹立了信心。諸多因素導致了國內需求的增加,第一季度對GDP的貢獻達到了0.6個百分點。
3.2.3 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日元作為世界三大貨幣之一,它的貶值勢必會對各國的市場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對於關系密切的幾個國家,其本國的替代品商品企業必然會受到沖擊,為了保護本國企業,該國政府可能會提高稅率或者以配額的方式限制日貨流入。
如果其他國一致限制日貨流入,那麼,作為一個以出口為國民收入主要來源的國家,日本會陷入困境。
貨幣市場上,各大投行以及對沖基金會賣空日元,以求套利,這很可能會再次哄抬日元價格,而與安倍的目標偏離。所以,安倍政府應該考慮定下日元貶值的具體目標,無休止的貶值是不切實際,也是不可行的。然而如果要固定匯率,則勢必要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或者放棄資本的自由流動,那麼安倍至今為止所做的就毫無意義了。因此,安倍政府現在只能希望日元價格能盡可能地接近他們心目中的價格。
3.3 股市上漲

如上圖所示,日經指數自2012年末開始就一路飆升,雖然5月份有下降,但是依然不能否認「安倍經濟學」的威力。如果出意料,日經指數的反彈必然會再創新的高度,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

❺ 安倍經濟學 三支箭是指的哪三個手段

第一支箭:貨幣政策,量化寬松第二支箭:財政政策,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

❻ 安倍經濟學的內容

安倍經濟學有三個主軸,安倍晉三首先強勢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總數2267.6億美元的政府投資。在日本政府負債余額已超過GDP200%,高於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情況,這樣大規模的政府舉債支出,當然也是高風險。
最後是日元貶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對美元升值23.62%,對照韓國在同樣一段期間內,僅小幅升值0.22%。
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其中以2%的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已引發韓國、中國等的不滿。韓日企業在海外市場形成直接競爭局面,而雖然部分中國企業已開始與日本企業競爭,但出口產品重疊的領域仍不多。據韓國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韓國和日本五十大出口產品當中26個重疊。該協會進一步預測:如果日元對韓元貶值10%,韓國出口額會減少4.1%。受最大影響的無疑是汽車行業,據韓國汽車產業研究所發布的報告,在日元對韓元貶值10%的條件下,韓國汽車出口額將會縮減12%。然而,無論是G7還是G20都默許了日元的暴跌,因為它們大多不會受到日元貶值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除了加拿大,G7都在進行不同程度上的量化寬松。 為創造通脹,安倍政府強勢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學習歐美的量化寬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決策,並已宣布將撤換現任作風傳統保守的央行總裁。
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總數2267.6億美元)的政府投資。在日本政府負債余額已超過GDP百分之兩百,高於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情況,這樣大規模的政府舉債支出,當然是高風險。更何況,政府支出效益,除了支出本身帶動需求有助於經濟增長外,當然還是要看是否會因公共建設的加強而帶動民間投資;所以如果效益不大,但政府成本很高,就也是另一項具高風險的策略。 首先是要迫使日本央行力爭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並擴大「量化寬松」,這是創造更多流動性或多印鈔票的另一種說法。
二是試圖通過新的公共開支計劃以通貨膨脹刺激經濟。
第三個是一個模糊的結構性改革承諾。 日本內閣2013年5月16日公布的GDP數據:2013年年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長3.5%,高於彭博預期的2.7%,為2012年一季度以來最快;一季度環比增長0.9%,高於彭博預期的0.7%。
具體分析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內外需分別為日本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貢獻了0.5和.04個百分點。內需方面,受日元貶值和股市大幅上漲刺激,消費者心理大幅改善,個人消費環比增長0.9%;住宅投資增長1.9%。。外需方面,受日元貶值和美國汽車市場好轉等因素影響,日本第一季度出口增長3.8%,進口則增長1%。不過從投資方面看,第一季度日本企業設備投資依然謹慎,環比減少0.7%;公共投資則增長0.8%
另據日本內閣2013年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消費動向調查表明,綜合反映消費者購買意願的消費者態度指數環比上升1.4%、達到44.5,連續4個月環比上升。當前,在股價持續上漲、企業利潤創佳績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就業和薪酬改善的期待明顯增加。
安倍晉叄自2012年當選日本首相後,一直實施「安倍經濟學」以求刺激經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安倍政策似乎是「意在沛公」,其政治效果明顯大於經濟效果。

❼ 安倍在日本執政這么多年,到底給日本帶來了什麼


相信大家聽到安倍晉三的名字並不陌生,安倍晉三可是日本如今的首相,安倍晉三從上台到現在擔任首相的時間,可以說在日本已經創下了日本歷史紀錄。日本安倍晉三在他們的政權中也是有著舉足重輕重的地位。當時的安倍晉三其實早在06年的時候就已經擔任過首相,但是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在上任一年之後就自己辭去了首相的職務,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安倍晉三重返日本政壇,又一次登上了首相的寶座。這可是安倍晉三第二次成為首相。然而,安倍晉三的上任將日本的經濟帶上了世界的巔峰。



安倍晉三在擔任首相的這幾年將日本的經濟發展有了新的提升,也要日本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並且給日本帶來了不少的變化,讓日本重新撿回了自己的信心,還是堅持著自己和平發展的路子。

❽ 安倍經濟學成功了嗎

❾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教訓

安倍的三支箭
為了提高日本通脹和改革日本經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改革經濟。這三支箭隨後被合稱為「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可以動員日本的生產力,而第三支則可以擴大生產力,在這兩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達到相應的財政目標。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沒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為止,日本的通脹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債務問題看起來比以往更糟。在勞動力市場等方面的改革一個都沒有取得成效。聯繫到安倍的宏偉目標,不得不說「安倍經濟學」是虛有其表。不過,對於同樣陷入滯脹和債務泥潭的歐洲,日本確實是一個前車之鑒。
教訓一:寬松換不來通脹
就拿貨幣政策來說吧,日本給世界的最大的經驗教訓就是——自金融危機之後,日銀和世界其他央行所採取的大規模寬松政策根本沒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來,日本已經將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並且日銀在今年2月開始實施負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寬松可能還將襲來。然而,日銀的2%通脹目標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不過,有的人士卻認為日本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脹數據是有將能源價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價格,日本的核心消費者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實現溫和的增長。在安倍經濟學實施之前,日本的價格其實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現在的消費者價格會比真實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脹增加的同時,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縮問題。
不過,安倍經濟學也有局限。日銀吹高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但卻沒能讓消費者或者公司增加購買真實資產和消費品的慾望。家庭儲蓄率依然高企。盡管公司的利潤在增長,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產品價格上當然非常樂意,但在提高投資或者員工工資上,當然不會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達9.5萬億美元,包括現金。
教訓二:沒有監管和競爭 政策都是紙老虎
安倍經濟學還有另外一個教訓——如果沒有公司監管鬆懈或者公司之間的競爭不足,貨幣政策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東的權力。在2012年,日本領先公司中大約40%有獨立董事,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東的權力能夠再大一點,股東可能會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資。如果行業門檻降低,公司會傾向於投資新興的行業,這樣都會帶動整個經濟。理論上來說,加大經濟的通脹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舉措,因為工資的上漲熊掌在走在價格上漲的前頭。在實際中,走在前頭上漲的是價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應的措施讓公司提高員工工資。
教訓三:經濟中,總要有人花錢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錢,經濟中的其他部門肯定會需要多花錢。在日本,這一個部門就是政府,過去20年,日本一直處於財政赤字的狀態。安倍想要減少日本的公共債務。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費稅,結果導致日本陷入技術性衰退,因此加稅這一政策被棄之不用。
安倍加稅的政策不僅顯示了財政緊縮的政策會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現在的情況能夠承受財政擴張的政策。日本的凈利息支出佔GDP的比例依然是G7國家中最低的。在經濟中,政府或者公司,總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許多人認為安倍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不過是止痛葯,掩蓋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務工人員來日本就業或者讓公司有很大的權力僱傭或者解僱員工需要很大的勇氣。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給側的改革。對於勞動力的需求讓更多人加入勞動力大軍,事實上日本的工作年齡人口正在不斷減少。勞動力大軍中女性的增加讓政府額外創造了20萬個護士,育嬰類的職位,而職場上懷孕的女性因為性別歧視的存在,日子變得更難過了。必須承認的是,提高通脹和改革兩個措施連續進行,安倍經濟學是一個比較連續的經濟策略。
教訓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經濟學沒能達到目標,並且言過其實,因此將其稱為一個失敗並不為過。事實上,這一經濟實驗表明政府和央行確實有能力攪動停滯的經濟。而在某些程度上,類似安倍經濟學的過度宣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日本的滯脹的已經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安倍經濟學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它能夠成功。
這也是日本的經濟實驗給世界的最後一個教訓——過度宣傳還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❿ 安倍與小泉對於經濟與財政政策是什麼

安倍與小泉雖然就抄上調消費稅稅率一直保持謹慎態度,但經濟財政運營的手法方面見解不同。

然而,稅收逐漸停滯,日本2017年度預算中基礎財政收支虧損額五年來首次擴大。是否能實現被視為國際承諾的2020年度扭虧為盈的目標堪憂。

閱讀全文

與安倍經濟學財政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