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倍與小泉對於經濟與財政政策是什麼
安倍與小泉雖然就抄上調消費稅稅率一直保持謹慎態度,但經濟財政運營的手法方面見解不同。
然而,稅收逐漸停滯,日本2017年度預算中基礎財政收支虧損額五年來首次擴大。是否能實現被視為國際承諾的2020年度扭虧為盈的目標堪憂。
2. 日本上調消費稅的背景有什麼
日本「消費稅増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口嚴重的老齡化。
消費稅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有效的稅收。
日本近年消費稅直線增長。
2014年4月5%→8%……
2015年10月8%→10%......
3. 日本實施的「安倍經濟學」,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其實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執政以後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回,安倍答經濟學其中的核心內容包括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有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雖然日本經濟連續4個季度呈現正增長,但其固有的缺陷導致這一政策的持續性十分脆弱。日本經濟復甦主要體現在股指等金融指標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國投資者,而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並沒有感受到復甦的「暖風」,體現實體經濟活力的日本國內設備投資方面也是增長乏力。
4. 日本的消費稅與所得稅、法人稅相比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我覺得就是會讓日常的生活更加的節省,開銷會很大,對一些貧困的人民來說是非常的有影響。在這個只漲稅部長工資得到情況下,日本人的消費會被降低,而且生活也會越來越拮據,我感覺這樣的話人本人也是比較難的吧!
其實,日本政府僅是通過稅收的話,應對不斷高漲的社會保障相關預算並不是什麼難事,但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一般預算支出中,償還國債、對地方進行資金分配補助也占據了不小的比例,如果把這三項加起來,基本就把當年的稅收資金全部用完了,日本政府當然可以繼續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來支付相關的預算費用,但國債不斷高築也意味著破產風險的上升,這對日本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只能通過增稅來確保稅收了。
5. 日本自導入消費稅以來,三次提升消費稅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日本自導入消費者以來,三次不斷的提升了消費稅 ,2012年是第1次上調消費稅,2014年是安培政權將此前5%的消費稅上調至8%也是第2次上調消費稅,然後今年就是第3次上調,將從8%的消費稅調至10%。
所以這三次不同時間段提升消費稅,也帶來著不同的影響,但是主要也是為了發展日本未來的經濟,打破固有的經濟體系及模式,創造更加有利於日本發展的經濟體系。,為長遠的未來奠定一定的基礎。
6.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在財政政策上,提高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貨幣政策上,採取高度寬松以刺激投資需求。
就目前看來,安倍經濟學搞得並不成功,日本經濟於2014年為負增長、並且消費低迷、通縮風險依舊難以擺脫。
7.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教訓
安倍的三支箭
為了提高日本通脹和改革日本經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改革經濟。這三支箭隨後被合稱為「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可以動員日本的生產力,而第三支則可以擴大生產力,在這兩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達到相應的財政目標。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沒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為止,日本的通脹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債務問題看起來比以往更糟。在勞動力市場等方面的改革一個都沒有取得成效。聯繫到安倍的宏偉目標,不得不說「安倍經濟學」是虛有其表。不過,對於同樣陷入滯脹和債務泥潭的歐洲,日本確實是一個前車之鑒。
教訓一:寬松換不來通脹
就拿貨幣政策來說吧,日本給世界的最大的經驗教訓就是——自金融危機之後,日銀和世界其他央行所採取的大規模寬松政策根本沒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來,日本已經將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並且日銀在今年2月開始實施負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寬松可能還將襲來。然而,日銀的2%通脹目標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不過,有的人士卻認為日本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脹數據是有將能源價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價格,日本的核心消費者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實現溫和的增長。在安倍經濟學實施之前,日本的價格其實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現在的消費者價格會比真實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脹增加的同時,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縮問題。
不過,安倍經濟學也有局限。日銀吹高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但卻沒能讓消費者或者公司增加購買真實資產和消費品的慾望。家庭儲蓄率依然高企。盡管公司的利潤在增長,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產品價格上當然非常樂意,但在提高投資或者員工工資上,當然不會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達9.5萬億美元,包括現金。
教訓二:沒有監管和競爭 政策都是紙老虎
安倍經濟學還有另外一個教訓——如果沒有公司監管鬆懈或者公司之間的競爭不足,貨幣政策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東的權力。在2012年,日本領先公司中大約40%有獨立董事,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東的權力能夠再大一點,股東可能會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資。如果行業門檻降低,公司會傾向於投資新興的行業,這樣都會帶動整個經濟。理論上來說,加大經濟的通脹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舉措,因為工資的上漲熊掌在走在價格上漲的前頭。在實際中,走在前頭上漲的是價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應的措施讓公司提高員工工資。
教訓三:經濟中,總要有人花錢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錢,經濟中的其他部門肯定會需要多花錢。在日本,這一個部門就是政府,過去20年,日本一直處於財政赤字的狀態。安倍想要減少日本的公共債務。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費稅,結果導致日本陷入技術性衰退,因此加稅這一政策被棄之不用。
安倍加稅的政策不僅顯示了財政緊縮的政策會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現在的情況能夠承受財政擴張的政策。日本的凈利息支出佔GDP的比例依然是G7國家中最低的。在經濟中,政府或者公司,總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許多人認為安倍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不過是止痛葯,掩蓋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務工人員來日本就業或者讓公司有很大的權力僱傭或者解僱員工需要很大的勇氣。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給側的改革。對於勞動力的需求讓更多人加入勞動力大軍,事實上日本的工作年齡人口正在不斷減少。勞動力大軍中女性的增加讓政府額外創造了20萬個護士,育嬰類的職位,而職場上懷孕的女性因為性別歧視的存在,日子變得更難過了。必須承認的是,提高通脹和改革兩個措施連續進行,安倍經濟學是一個比較連續的經濟策略。
教訓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經濟學沒能達到目標,並且言過其實,因此將其稱為一個失敗並不為過。事實上,這一經濟實驗表明政府和央行確實有能力攪動停滯的經濟。而在某些程度上,類似安倍經濟學的過度宣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日本的滯脹的已經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安倍經濟學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它能夠成功。
這也是日本的經濟實驗給世界的最後一個教訓——過度宣傳還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8. 安倍經濟學成功了嗎
9. 安倍經濟學的下調評級
日本政府的債務率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但信用評級要比南歐國家好得多,根本原因在於日本政府的債權人主要是本國公民,外債很少,只要國民能保持對政府的信心,債務風險就可控。但過高的債務既限制了日本經濟內在增長的活力,同時也形成了巨大的還本付息壓力。穆迪下調日本的評級,並不意味著日本會發生債務危機,而是對未來日本債務的可持續性有懷疑。
安倍經濟學本質上是政治目標驅動的經濟學,因此,政府變成了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然而,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生產要素和市場制度效率,政府扮演著消費者與分配者的角色。安倍經濟學進一步膨脹了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稅政策都是在改變經濟體系中的貨幣數量,改變財富在社會中的分配,但並沒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也是安倍經濟學的軟肋所在,沒有經濟的實質性增長,債務就難有持續性,政府要麼增稅減支,要麼增發貨幣,無論哪種方式都是財富的轉移與再分配。
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幅度超過預期,政府也作出了推遲增加消費稅的決定。消費稅似乎是日本政府的死敵,自引入消費稅之後,每次上調都會帶來經濟下跌和政府更迭,安倍解散國會,舉行大選,也是下了相當大的賭注,如果選民不認賬,安倍就要提前下台。
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目標是恢復日本的經濟增長率,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現在已經兩倍於日本,逆轉了近代以來中弱日強的態勢。雖然經濟總量並不代表全部國力,但卻是重要指標,安倍執意提振日本經濟增長,還是要恢復日本在東亞地區的地位。因此,安倍經濟學是服務於政治戰略目標的。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而言,日本需要借重中國市場,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但安倍既與中國對抗,又要經濟增長,足見安倍經濟學的政治色彩之濃。 日本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老齡少子化,經濟增長的活力不夠,在新一輪的工業技術革命中,日本企業並沒有走在前列,而廉價信貸讓僵屍企業消耗了大量資源。結構性改革是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但至今未見實質性舉措。結構性改革,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強勢的首相小泉也只是改革了郵政系統而已。安倍則希望改變勞動力市場,讓婦女進入職場,但要改變一個社會的習慣,何其難也。另外,財政金融政策的刺激推動了股市的繁榮,有錢人從股市暴漲中獲得了更多財富,而工薪階層和依靠養老金的老年人則承擔著物價上漲的成本。如果實際增長率並不高,那過量貨幣就無法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只能是改變財富在社會不同階層中的分配狀態。
穆迪下調日本的評級之後,日元對美元大幅貶值,日本進口的成本也相應增加,而出口的增加相對有限,因為日本產業已經全球化了,通過貶值刺激出口是在封閉的民族國家經濟時代的有效政策,並不太適合現在的日本。大幅度貶值其實也加劇了財富分配的不公平,進口產品的消費者實際要承擔日元貶值的成本,而得益的是出口部門。
日本經濟已經達到了豐裕的程度,要增長就需要開拓國際市場,安倍政府退出了基建出口的遠期目標,並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為日本出口武器打開了大門,為了推動武器出口,日本政府准備設立專門基金為買家提供融資支持。這一系列舉措都讓安倍經濟學帶著強烈的重商主義色彩,甚至有點軍事凱恩斯主義的味道。安倍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的本質也越來越暴露在世人面前 。
10. 日本提高消費稅有什麼影響
提高消費稅的提案是從野田內閣時期就發起的 並不是安倍的招兒 消費稅會提高政府稅收 當然對緩解經濟問題有好處 而消費稅本身並不多 還不至於影響到內需 比如買個3000日元的商品 加上消費稅應付為3150日元 這150日元對於普通民眾來說 算不上什麼事 哪怕再加個幾十日元 也無關痛癢 你如果要買什麼商品 不會因為多這百分之幾的消費稅就不買了 但這些消費稅 全國范圍加起來 就是一筆巨款了 可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日本當年增設消費稅這個制度時 曾經引起過人民的強烈不滿【一些文學作品還以此為題材】 而現在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該買的 還是得買 日本人善於叫苦叫窮 這一點點消費稅對於一般家庭影響並不大 安倍經濟學個人也說不太明白 總體是拉低日元的匯率 野田內閣時期 人民幣和日元的匯率是100:8 安倍上台後變為了100:6 那麼 100日元的商品 我本來花8元才能買到 現在6元就可以買到了 我豈不是賺到了?那麼就會有更多老外把錢投到日本了 這樣 哪怕是消費稅的增加影響了一部分底層人民的消費 也可以輕鬆通過外資彌補 而兌換美元的問題 應該也是這個理 個人看法 有錯的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