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改革經濟學

改革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16:22:04

1. 深化改革的經濟學原理有哪些

原理我記不得了。
必修四,哲學那本。
書本後面有講到關於改革的哲學道理

2. 經濟學理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應用

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論突破,為經濟運行層面的系列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操作空間,具體的改革措施創新可以舉例如下:
第一,政府管理經濟活動的方法,將從正面清單管理,逐步轉向負面清單管理。正面清單管理是「你做什麼,必須要我批准」,而負面清單管理是「除了這些不允許做,其他都可以做」。實踐證明,負面清單本身,可以讓人明晰地看清楚政府職能和所承擔的事務,看清楚政府權力的大小,看清楚它的審批程序。有很多時候,政府職能轉換不在於它宣稱下放了多少審批權,而在於能否讓市場主體看清楚它的管理清單的權力底牌。因此,轉向負面清單管理是政府對社會、民間、市場和企業的真正放權。雖然在改革初期需要管理的負面清單可能較長,但是隨著這個清單逐步瘦身,將使服務型政府脫穎而出。
第二,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將替代扭曲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工具。這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建立起這種決定資源配置的統一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是要逐步糾正政府對市場的不適當干預,解除政府對市場的各種不必要的限制,尤其是「雙軌制」性質的干預。④扭曲的市場體系尤其是普遍混亂的「雙軌制」市場體系不足以承擔國家發展的責任。應該清楚地看到,在所有可能影響市場運行格局和效率的因素中(包括競爭與壟斷、政府管制、文化習俗等),只有政府的行政權力才有可能長期地、有力地、大幅度地扭曲、撕裂、分割和限制市場。因此,就形成統一市場、清除市場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發展環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來說,首先是政府管理的改革。
第三,政府管理經濟活動的手段,將從以產業政策為主,逐步轉向以競爭政策為主。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扶持或限制某些特定產業而制定的財稅、信貸、外匯乃至土地、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它充分發揮了政府的發展功能,加速推進了政府意欲的產業發展,但是天然存在著容易造成不公平競爭、割裂統一市場的基礎等缺陷。競爭政策則是有關市場競爭與壟斷關系的基本規則,它限制了政府的發展功能,尤其是限制了行政壟斷和國有企業的市場勢力。競爭政策優先需要有效地抑制政府「有形的手」對市場的不適當的、過度的干預,因而可能會削弱政府的投資能力。從實踐來看,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與成熟的西方經濟不同的是,發展取向的產業政策占據了政策的主導地位,而對統一市場的形成和運行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競爭政策則退居其次。在這種條件下,如何來確立競爭政策的優先地位,如何以競爭政策來主導統一市場的建設,這是一個艱難的兩難選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具體任務,就是要推進經濟從「發展競爭」,逐步轉向「自由競爭」和「平等競爭」,由此確立競爭政策在整個政策體系中的優先地位。這是中國經濟進行更深層次的內部改革的重要體現。

3. 如何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理解現在的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是相對於需求側,涉及供給的各個方面。上世紀70年代發軔於美國的供應學派是「供給側」經濟研究的先聲,並在大約10年時間里成為日後有名的「里根經濟學」的基礎之一。

供給學派認為,生產的增長決定於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個人和企業提供生產要素和從事經營活動是為了謀取報酬,對報酬的刺激能夠影響人們的經濟行為。自由市場會自動調節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利用,應當消除阻礙市場調節的因素。
供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給經濟學解釋為:「提供一套基於個人和企業刺激的分析結構。人們隨著刺激而改變行為,為積極性刺激所吸引,見消極性刺激就迴避。政府在這一結構中的任務在於使用其職能去改變刺激以影響社會行為」。

4. 改革開放與經濟學理論創新參考文獻是哪些

1.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批判 劉漢全 華中農業大
2.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創新 程恩富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研究 周振海 東北師范大學
4.改革開放的實踐推動了理論經濟學的創新 楊瑞龍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5.改革開放後中國審計理論發展趨勢探析 黃哲日 江西財經大學
6.改革開放與經濟學理論創新——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逄錦聚 經濟學家
7.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梯度開放戰略 肖長培 福建師范大學
8.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生產方式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 李靜 河南大學

5. 供給側改革 拉弗曲線蘊含的經濟學含義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新一屆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發展實踐相結合、把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同中國經濟新階段特徵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創新,是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性特徵認識的一次重大飛躍。2014年,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和「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徵,我省經濟「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延續了「高於全國、中部靠前」的發展勢頭。這一份成績單,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良好開端,來之不易、難能可貴。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湖北做好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准確把握新常態的必然性。新常態之「常」,不是平常之「常」,而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之「常」。新常態不僅是經濟運行從高速增長轉到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其實質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過程,是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節能環保的更高要求。從生產要素供給的自然規律和中等收入水平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我國經濟在創造了30多年高速增長的紀錄之後,一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國際競爭優勢相對減弱,資源環境條件難以承受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如果硬性推進高速增長,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就是自殺式發展,是自然規律所不允許的。從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我們已經從建國初期一個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追求新的目標,構建更高的發展形態,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的關系。從世界發展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中國不是經濟孤島,一個省更不是經濟孤島。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與政治、軍事等因素也交織互動、相互影響。順應經濟規律之「常」,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是必然要求。要高度重視新常態的決定性。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總體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正處在與上世紀90年代拉美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時相似的發展階段。如果仍然追求過去的粗放型增長,就既不能在成本上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不能在高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競爭,經濟發展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陷入困境。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真正越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屈指可數。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新常態是一道坎、一座高山,如果邁不過、越不過,我們「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實現。因此,適應新常態、應對新常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經濟發展的攻堅戰,必須決戰決勝。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我們曾經是經濟快速發展的英雄,能不能在新常態下繼續爭當英雄,保證中國經濟的航船行穩致遠,這是對我們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領導經濟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驗。要清醒認識新常態的過程性。經濟發展轉型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過程,不可能像電腦操作、機械操作那樣,通過一項指令,一步完成、一瞬間實現;經濟發展轉型也不可能在經濟停頓的狀態下進行,它是一個在行進中完成的過程,這就是新常態的過程性。對於湖北而言,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性特徵更加明顯。發展總量不足、規模不大,是湖北最大的省情;要素成本、資源環境、交通區位、科教人才是湖北的比較優勢。所以,我們既要強調科學發展一步到位,突出「三維綱要」,又要做大經濟總量、夯實發展底盤;既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又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既要引進聯想集團這樣的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在鄂東鄂西等地發展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符合綠色環保標准並有市場前景的產業,以此彌補經濟總量的不足;既要調結構、轉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又要促進企業贏利,擴大就業規模,增加財政收入,保障改善民生。適應新常態的過程,就是我們面對雙重任務、奮力雙重應對的過程。

6. 怎樣用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供給側改革

中國政府近期圍繞經濟發展做出了兩項重要決策。一是提出十三五計劃期間,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6.5%以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二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項決策非常好。中國之前把重點放在需求側,但不管從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看,還是從西方經濟學理論來看,這裡面都存在問題。如果把重點放到供給側,決策者就要精確計算實現6.5%的經濟增長需要多少投入,然後就可以制定更加明確的政策。
要想從供給側分析經濟,有兩大基礎理論體系:
• 索羅經濟增長模型:這是西方經濟學框架內的基礎理論模型,通過資產、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效率來分析供給。
•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這是中國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論依據,通過資本、勞動力和剩餘價值來分析經濟。
就中國目前需求來看,索羅模型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分析供給問題上方法近似,可以合二為一進行討論。
經濟數據顯示,供給側的投入產出權重不同。要想計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多少供給,我們不只要做簡單加減,還要考慮加權。既然中國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我們就要以全球目前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作為標桿來進行分析,看看中國要想進一步發展經濟還需要制定哪些政策。

7. 供給側改革經濟學依據

供給和需求都描述了數量和價格的關系,其中供給是指在價格和供給者願意版並且能夠提供的權數量之間的關系;需求是指在價格和需求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供給和需求都能影響產品的均衡價格和數量。舉個例子,當大量的廠商供給饅頭時,最終成交的饅頭價格會下降,數量會上升。供給側改革就是通過改變供給者的供給行為,進行市場上的數量和價格調節。

8. 經濟學基礎中,什麼是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與‚需求側相對應。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專馬車‛,三駕馬車決定屬短期經濟增長率。
而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臵條件下所實現的增長率即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
而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臵,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9. 經濟學中什麼是供給制改革

蘇聯的集體農庄一方面是領導人急於求成急於在農業上搞社會主義但另一方面與蘇聯當時的國際環境也是分不開的其時的蘇聯國內殘破不堪國外強敵環伺按部就班的一點點搞建設是不可能的需要一個增強國力的速成方法而這個速成方法就是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必須做出犧牲而要有效的從農業方面調動出財力物力人力集體農庄是最好的選擇這可能是蘇聯當時唯一可行的道路了要麼國內做出犧牲要麼國家完蛋現階段的中國與當時的蘇聯國情不同現在的中國新農村建設應當做的是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而不是加大農業對其他行業的輸出

10. 熔斷機制改革的經濟學意義是什麼

「熔斷」機制,就是在期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點數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或交易可以繼續進行,但價幅不能超過規定點數之外的一種交易制度。設置「熔 斷」機制的目的是為了控制交易風險。
2016年1月1日起熔斷機制正式實施,滬深300指數漲跌幅超過5%,將暫停交易15分鍾;滬深300漲跌幅超過7%時,交易時間將暫停至收盤。
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閱讀全文

與改革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