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經濟學中的LMC和SMC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中的LMC和SMC分別代表,M表示邊際,LMC表示長期邊際成本,SMC表示短期邊際成本,加上版LAC長期平均權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AC,一共合成兩張曲線圖,用來說明幾個臨界點,什麼時候利潤最大,什麼時候開始虧,虧到什麼時候要停產等。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慨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2. 西方經濟學SE代表什麼
軟體工程師
3. 西方經濟學g=s/v表示什麼
G為實際增長率,S代表儲蓄率,V為資本產出比率
一個國家任何一年裡實際上實現的增長率,哈羅德稱之為實際增長率G,為了使社會經濟實際上能夠均衡地增長,要求G=Gw=S/V在現實經濟中,由於儲蓄不一定全部轉化為投資,或總需求與總供給不一定相等,所以G和Gw的完全一致僅是偶然的巧合,一旦實際增長率和有保證的增長率(穩態增長率)不一致時,在繼後的時期里,將出現累積性的經濟擴張(G>Gw)或經濟收縮(G<Gw).
4. Y與Yd各代表什麼含義在西方經濟學中
Y代表的是國民收入,Yd代表的是可支配收入。
1、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
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
2、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獲得並且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員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他兼職和偶爾勞動得到的勞動收入。
家庭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家庭作坊、私營企業的純收入;家庭資產所獲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險收益、股息與紅利收入、知識產權收入。
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
精確地說,它等於GNP減去所有稅收、企業儲蓄和折舊,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轉移支付,還有政府利息支付。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4)西方經濟學代表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 :
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2、宏觀經濟學:
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5. 急!請問:西方經濟學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就是最基本的就行
D--需求,S--供給,Q--產量,P--價格
E--均衡,U--效用,M--邊際,R--替代
A--平均,T--總的
6. 西方經濟學產生與形成時期的傑出代表人物是誰
西方經濟學自亞當斯密時代產生,馬歇爾集大成發展,中間通過邊際革命將數回學引入到經濟答學分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經濟學分析體系,這時候經濟學追求的是完全的自由主義。現在我們學的初級西方經濟學微觀教材的內容大致上就是那時候的理論。 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我想大概是因為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產生的凱恩斯國家干預理論,凱恩斯理論與以前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完全相反,提倡國家干預經濟手段有財政,貨幣政策等,這時候就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的重大分歧,產生了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兩大陣營。而各個流派可以根據所堅持的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的程度來劃分,比如理性預期學派就是完全的自由主義,貨幣學派次之。凱恩斯主義是完全的國家干預,新古典綜合學派結合新古典經濟學與凱恩斯經濟學內容,但是認為國家干預很重要。。。。另外也可以根據各個流派政策主張,理論觀點的不同來劃分。 建議閱讀一下西方經濟學說史(很多學校都有出版),對了解西方經濟學的流派和發展很有用
7. 西方經濟學中,微觀部分,p、q、等等這些字母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p(price)是價格,q(quantity)是商品數量,有時也用x表示商品x的數量,而用△x表示商品x數量的變化量。你說的三角p應該是△p吧,表示價格的變化量,其它類似,既△q表示商品數量的變化量。tp,ap,mp分別表示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等。u一般用來表示效用,加下標為了區分不同商品的效用或同一種商品不同數量帶來的效用。你打出來的符號很不規范,不能一一作答。例如q=alak貝塔,這個看不懂,估計是一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β(^表示上標),l,k分別表示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經濟中的符號很多都是根據英文含義來的,都有一定的意義,建議你不妨找一本書後附有對照表的書看看。
8. 西方經濟學SAC代表什麼意思
短期平均來成本(short run average cost,SAC) 是短期內生產每一自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用SAC表示。
短期平均成本又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和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1、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AFC=FC/Q 。平均固定成本起初減少的幅度很大,以後減少的幅度越來越小。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起先比較陡峭,說明在產量開始增加時,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後越來越平坦,說明隨著產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
2、平均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可變成本,用AVC表示: AVC=VC/Q 。平均可變成本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9. 西方經濟學中l代表什麼
西方經濟學中l一般代表投資,其他的:C代表消費,G代表政府購買,NX代表進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資等等。
10. 西方經濟學萌芽時期的代表流派是
《西方經濟學流派》的目錄信息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一.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思潮與流派 二. 科學認識和對待西方經濟學的不同流派 第二章理論的革命——凱恩斯主義 一. 凱恩斯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1. 凱恩斯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2. 「凱恩斯革命」的實質 3.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發展 二.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理論 1. 凱恩斯的主要經濟理論 2. 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理論 3. 新劍橋學派的經濟理論 4. 新凱恩斯主義的主要理論 三.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政策主張 1. 凱恩斯的政策主張 2. 新古典綜合派的政策主張 3. 新劍橋學派的政策主張 4. 新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 四. 凱恩斯主義與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 現實的選擇——如何對待凱恩斯主義 2. 歷史的回顧——凱恩斯主義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 3. 實踐的總結——立足國情, 靈活運用 第三章自由的復甦——現代貨幣主義 一. 貨幣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1. 貨幣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2. 貨幣主義的思想淵源 二. 貨幣主義的主要理論 1. 現代貨幣數量論 2. 名義收入貨幣理論 3. 通貨膨脹理論 4. 失業理論 5. 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 三. 貨幣主義的經濟政策 1. 主張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 2. 提倡「收入指數化」的政策 3. 負所得稅政策 4. 就業政策 5. 取消固定匯率制, 實行浮動匯率制 四. 貨幣主義與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 有效的嘗試——貨幣主義理論在中國經濟改革和 發展中的運用 2. 積極的影響——貨幣主義與中國的貨幣政策 第四章短暫的影響——供給學派 一. 供給學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供給學派的形成 2. 供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供給學派的經濟理論 1. 減稅理論 2. 經濟發展理論 3. 就業理論 4. 通貨膨脹理論 三. 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主張及其實踐 1. 供給管理政策 2. 反對國家干預的政策 3. 財政政策 4. 貨幣政策 5. 供給學派的政策實踐 四. 供給學派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 1. 供給與需求——該選擇哪一個 2. 減稅是否能真正地刺激經濟增長 3. 增加儲蓄是罪惡還是美德 第五章觀念的兼容——弗萊堡學派 一. 弗萊堡學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弗萊堡學派的形成 2. 弗萊堡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弗萊堡學派的經濟理論 1. 經濟秩序與「理想類型」 2. 競爭秩序理論 3. 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三. 社會市場經濟的主要政策 1. 促進競爭的政策 2. 政府幹預的政策 3. 社會平衡的政策 四. 弗萊堡學派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 1. 弗萊堡學派經濟理論的基本特點 2. 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核 心問題 第六章極端的自由——倫敦學派 一. 倫敦學派的產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1. 倫敦學派產生的背景 2. 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倫敦學派的主要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