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四個關於經濟學的哲理短小故事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說的是: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蝴蝶效應」聽起來有點荒誕,但說明了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一詞來源於「混沌理論」,是氣象學家洛侖茲(Lorenz)1963年提出來的。洛倫茲1917年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一生致力於研究「混沌理論」,稱他為「現代混沌之父」可謂當之無愧。
「蝶蝴效應」還有另一種說法:斷了一枚釘子,掉了一隻蹄鐵;掉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摔死了一位將軍;摔死了一位將軍,吃了一場敗仗;吃了一場敗仗,亡了一個國家……有人又稱之為「蹄鐵效應」。
無論「蝴蝶效應」還是「蹄鐵效應」,講的都是一個道理:如果對一個微小的紕漏(關鍵性的紕漏)不以為然或聽任發展,往往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引起崩潰。一顆雪球可能引發一場雪崩,一根火柴可以點燃整個森林。
2003年,美國發現一宗疑似瘋牛病案例,馬上就給剛剛復甦的美國經濟帶來一場破壞性很強的颶風。扇動「蝴蝶翅膀」的,是那頭倒霉的「瘋牛」,受到沖擊的,首先是總產值高達1750億美元的美國牛肉產業和140萬個工作崗位;而作為養牛業主要飼料來源的美國玉米和大豆業,也受到波及,其期貨價格呈現下降趨勢。但最終推波助瀾,將「瘋牛病颶風」損失發揮到最大的,還是美國消費者對牛肉產品出現的信心下降。在全球化的今天,這種恐慌情緒不僅造成了美國國內餐飲企業的蕭條,甚至擴散到了全球,至少11個國家宣布緊急禁止美國牛肉進口,連遠在大洋彼岸中國廣東等地的居民都對西式餐飲敬而遠之。這讓人聯想到時下的禽流感,最初在個別國家發現的禽流感,很快波及全球,就算在沒有發現禽流感的地區或國家,人們也會「談雞色變」。
再比如,你能想像得出一個美國人抽煙和中國的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嗎?假設美國現在有一個人抽煙,不小心把沒熄滅的煙頭扔在了床邊,然後出門上班了,大約20分鍾後,煙頭慢慢引燃床單,火越來越大,逐漸蔓延到左鄰右舍,引起煤氣罐的連環爆炸。這時的美國人已經對「恐怖襲擊」膽戰心驚,而這個肇事者(扔煙頭的人)卻忘了自己曾扔過煙頭,於是在一時無法查明原因的情況下,暫時被定為「恐怖襲擊」。這樣,驚恐萬狀的人們紛紛拋售股票,引起股市大跌。人們下降的消費信心影響了整個美國經濟,最後造成美元貶值,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使得以美元標價的基礎性原材料價格上揚,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價格也相應上揚。從而導致以原材料為基礎的商品價格上漲,引發中國的成本拉動型通貨膨脹。
這個例子比較誇張,為的只是說明:我們在解釋某種經濟現象時,如果無法從常規的分析中找到答案,就要考慮那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因素,然而這種因素太多了,也太不可預測了,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家總是難以精確地預測具體經濟指數的原因。但也正是這種不可預測性造就了變化多端而豐富多彩的世界。
蝴蝶扇動翅膀都有可能引起龍卷風,那還有什麼不可能呢?「沒有什麼不可能」,恐怕這就是「蝴蝶效應」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唐斯斯)
一顆小雪球可能引發一場雪崩,一根火柴可以點燃整個森林
節儉悖論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勛爵(1883~1946),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一生對西方經濟學做出了極大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節儉悖論」是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
凱恩斯認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勤儉節約對於個人或家庭來說是美德,然而對整個社會來說,節約意味著減少支出,迫使廠商削減產量,解僱工人,從而減少了收入,最終減少了儲 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展和產量、就業增加。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德賓(E.F.M.Durbin)甚至將「儲蓄」說成「一個特別危險的自我毀滅過程」。凱恩斯則鞭撻了節儉的儲蓄者,1931年1月他在廣播中斷言,節儉將促成貧困的「惡性循環」。他還告訴大家,如果「你們儲蓄五先令,將會使一個人失業一天」。
「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人一度陷入悲痛與絕望中,對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失去信心,不敢輕易投資和消費,個人儲蓄增多,以防不可預測的因素。這種保守消費心態的蔓延一時間就使美國經濟真正跌入低谷。後來美國一些知名企業家聯合起來投資股票市場,並呼籲大家松開錢袋子,加大消費和投資,拯救美國經濟。
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出口受到一定影響,而我國經濟發展更要仰仗內需和投資拉動。如果我們花錢多,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就大,因為額外的需求將拉動生產和就業。
比較起「儲蓄是惡習」的說法,勤儉節約一直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被頌揚。然而現在,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裡,出現了一群獨特的「都市新貧族」,他們薪水豐厚,卻幾乎沒有存款,一發薪就立即花到服飾、化妝品、餐館酒吧、旅遊等方面,一旦花完就開始過著數日子等發薪的貧窮生活,他們年輕、浪漫,有著體面的工作,秉著「錢就是用來花的」心態,周期性經歷著從有錢到赤貧的過程。這樣盲目地消費、支出而不留儲蓄,一旦碰上需要用錢的時候,馬上就會斷糧而陷入困境,因為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不可能把他們的問題全包下來。中國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沒有真正邁入小康,一部分人還在貧困邊緣掙扎,如果沒有平時一分一厘的節省,又怎能拿出錢來支付孩子高額的上學費用,又怎能在有病時買得起昂貴的葯品?
事實上,對於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迫切需要積累資金(資本),應該提倡節儉,鼓勵儲蓄,通過降低利率而增加廠商對資金的需求,總支出不一定會下降。要解決「節儉悖論」,關鍵在於不要讓儲蓄的資金閑置起來,而是要把儲蓄轉化為投資,擴大和提高生產能力。因此重要的是銀行應增加有效貸款,把錢用到刀刃上。(唐斯斯)
與人交往,不要去想他可以怎樣幫你,要想你可以怎樣幫他,為他服務。
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的發現來自一次失敗的管理研究。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以哈佛大學心理專家梅奧為首的研究小組進駐西屋(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他們的初衷是試圖通過改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他們選定了繼電器車間的六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在七個階段的試驗中,主持人不斷改變照明、工資、休息時間、午餐、環境等因素,希望能發現這些因素和生產率的關系——這是傳統管理理論所堅持的觀點。但是很遺憾,不管外在因素怎麼改變,試驗組的生產效率一直在上升。
後來這個令人困惑的結果引發了管理學上一場革命。歷時九年的試驗和研究,學者們終於意識到了人不僅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觀上的激勵,從而誕生了管理行為理論,開始把人當作「人」而不是機器的附屬物來看待了。就霍桑試驗本身來看,當這六個女工被抽出來成為一組的時候,她們就意識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體,是試驗的對象,是這些專家一直關心的對象,這種受注意的感覺使得她們加倍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值得關注的。另一方面,這種特殊的地位使得六個女工之間團結得特別緊密,誰都不願意拖這個集體的後腿,她們之間甚至形成了一種默契。就這樣,個人微妙的心理和團隊精神促使著她們的產量上升再上升!
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霍桑效應」。這在學校教育中極為普遍。有一所國外的學校,在入學的時候會對每個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以智力測驗的結果將學生分為優秀班和普通班。結果有一次在例行檢查時發現,一年之前入學的一批學生的測驗結果由於某種失誤被顛倒了,也就是說現在的優秀班其實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聰明的孩子卻在普通班。但是這一年的課程成績卻如同往年一樣,優秀班明顯高於普通班,並未出現異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當作優等生關注,他們自己也就認為自己是優秀的,額外的關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鴨真的成了白天鵝。基於霍桑效應的心理暗示還可以治療抑鬱、自卑、緊張等各種心理疾病,霍桑效應在企業管理應用和領導行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從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謊言和誇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從自我的角度,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陳哲)
與命運爭吵的人,永遠無法了解自己。 ——(美)惠特曼
鯰魚效應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是唐代詩人盧綸寫的《塞下曲》,說的是飛將軍李廣一次夜裡外出,猛見前方草叢里卧著一隻「老虎」。李廣大驚失色,嚇出一身冷汗,隨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當他們去尋找「死虎」時,發現卧在地上的不過是一塊巨石。敢情是晚上看走眼了。再看那枝箭,箭鏃竟然深深地埋進石頭里。李廣暗暗稱奇,隨即再引弓射石,無論使多大的勁,箭都再也射不進石頭了。人在受到驚嚇或精神高度緊張、亢奮時,會迸發出超常的能量。
醫學界認為人們受到驚嚇或刺激時,腎上腺會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產生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存力。
人如此,動物亦如此。鯰魚效應與李廣射石異曲同工。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游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沖右突,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可見,沙丁魚是受了外界刺激才保持了生機與活力。
「鯰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二是要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管理觀念,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增強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許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例子。澳大利亞某牧場上狼群出沒,經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於是求助政府和軍隊將狼群趕盡殺絕。狼沒有了,羊的數量大增,牧民們非常高興,認為預期的設想實現了。可是,若干年以後,卻發現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的質量也大不如從前。牧民這才明白,失去了天敵,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於是,牧民又請求政府再引進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數量又開始增加。
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後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些詞語講的都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引進外國「鯰魚」,對我國企業的成長壯大,未必是壞事。(門睿)
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萬年松。
梅菲定律
人生有很多沒有道理的道理,最著名的一個是梅菲定律,是管理大師梅菲提出的。意思是說,你預料之中的事沒有發生,而你預料之外的事卻發生了。梅菲定律據說是這樣發現的:有一天,他伏案寫稿,剛剛寫了兩行,感覺不滿意,就一手揉爛,想扔出窗口,但卻擲打在窗框上。他於是又撿起來,瞄準窗框一擲,竟然飛出窗口。這一件小事啟發了他的靈感,由此歸納出一個人生定律:凡事好像罰點球,平時怎麼踢怎麼中,但是越有名的球員,在關鍵的時刻越容易失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關鍵時刻准掉鏈子。
在生活中,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怕什麼來什麼」,用中國人的話說,人倒霉時,喝涼水也塞牙。比如:穿著件新衣服怕弄臟,處處小心,偏偏一滴油掉在衣服上;早上出門時陽光明媚,沒有帶傘,心裡想著可別下雨,可偏偏到下午陰雲密布,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老師上節課留的課文沒背會,上課時心裡嘀咕可千萬別叫到自己,這時卻偏偏聽到老師叫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和男朋友約會,心裡七上八下,就怕撞見熟人,卻正好和熟人走個對面,好不尷尬。人生的得失進退也往往是歪打正著,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在生意場上也同樣,有時你越看準的贏利項目,卻賠了個血本無歸;你越看不好的、不願投資的股票,卻常常牛氣沖天,讓你腸子都悔青了。
梅菲定律告訴人們,你設計的人生目標有時並不能實現,而你沒想到的果子有時會掉到你嘴裡。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李軍)
我不去尋找好運——我就是好運!——沃爾特.惠特曼
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
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書。帕金森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鍾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鍾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鍾頭,尋眼鏡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鍾頭零一刻鍾……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由此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帕金森舉例說:當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時,一定要找比他級別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當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兩份分給C、D,自己掌握全面。C和D還要互相制約,不能和自己競爭。當C工作也累也忙時,A就要考慮給C配二名助手;為了平衡,也要給D配兩名助手,於是一個人的工作就變成七個人干,A君的地位也隨之抬高。當然,七個人會給彼此製造許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個人共同起草圈閱,每個人的意見都要考慮、平衡,絕不能敷衍塞責,下屬們產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設法解決;升級調任、會議出差、戀愛插足、工資住房、培養接班人……哪一項不需要認真研究,工作愈來愈忙,甚至七個人也不夠了……
帕金森用英國海軍部人員統計證明:1914年皇家海軍官兵14 6萬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員、辦事員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為10萬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員、辦事員卻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權力擴張引發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官場傳染病」。
如何消滅帕金森定律的負作用是我國各級政府及國有企業面臨的緊要問題。建國初期,一個縣的行政管理人員只有幾百人,而現在則有上千人乃至幾千人。龐大的行政管理開支必然落到每個納稅人身上,過多的行政干預必然制約經濟的發展,還會給下面沒事找事。在計劃經濟時代,有的公社連每株玉米的間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訂計劃,還要層層落實,確實大大地辛苦。然而,由於土壤肥瘠、氣候旱澇等諸多因素,誰也不買領導的賬。
還有一則計劃經濟時代的真實笑話,說上海某廠蓋廁所,報告經過層層審批,經費總算批下來了,但只夠蓋一間的,經過廠領導反復研究拍板,先蓋一間男廁所,至於女廁所,只有明年再說了……
帕金森定律都影響到了廁所建設,方便的事不方便了,的確該引起重視,應反復討論研究、制定切實計劃加以解決。(門睿)
把一堆螃蟹放進一隻簍子里,即使不蓋上蓋,螃蟹也爬不出來。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這一說法來自20世紀70年代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的創意。由於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他們的工作,持懷疑和輕視的態度,所以年輕的電腦程序員就經常自嘲「像蘑菇一樣的生活」。
蘑菇管理其實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卡莉.費奧麗娜從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產經紀公司做接線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電話、打字、復印、整理文件。盡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選擇,但很明顯這並不是一個斯坦福畢業生應有的本分。她毫無怨言,在簡單的工作中積極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經紀人問她是否還願意干點別的什麼,於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寫文稿的機會,就是這一次,她的人生從此改變。這位卡莉.費奧麗娜就是現在惠普公司的CEO。
一個組織,一般對新進人員都一視同仁,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
如今就業形勢非常緊迫,剛出校門的畢業生由於沒有從業經歷,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於是有些人選擇了先就業後擇業的道路。在社會上工作和在學校里生活有天壤之別,首先需要的就是磨去稜角適應社會,把年輕人的傲氣和知識分子的清高去掉,擺正心態,放低姿態。這些社會新人如果明白蘑菇管理的道理,就能從最簡單最單調的事情中學習,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多幹活少抱怨,更快進入社會角色,贏得前輩們的認同和信任,從而較早地結束蘑菇時期,進入真正能發揮才乾的領域。
蘑菇管理是一種特殊狀態下的臨時管理方式,管理者要把握時機和程度,被管理者一定要誠心領會,早經歷早受益。(陳哲)
獨自一人走,今天就能出發。和另一個人同行,就得等他准備好。——梭羅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里的塞普勒斯國王,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並且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接受。真摯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動了愛神阿芙羅狄忒,就給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馬利翁的幻想也變成了現實。我們把由期望而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發現的。一次他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以贊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他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根本就是隨機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各科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這和霍桑效應是異曲同工的,只不過前者是發現於教育界,後者產生在工業化車間。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小,心理幼稚,他們最強烈的需求和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的稱贊,尤其是來自父母的鼓勵。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代很少被稱贊,就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發展,甚至導致他一生的個性缺陷。
頑童當州長的故事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一個典型。羅傑?羅爾斯出生在紐約的一個叫做大沙頭的貧民窟,在這里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羅爾斯小時候,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跟當地其他孩子一樣,頑皮、逃課、打架、斗毆,無所事事,令人頭疼。幸運的是:羅爾斯當時所在的諾必塔小學來了位叫皮爾.保羅的校長,有一次,當調皮的羅爾斯從窗檯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出乎意料地聽到校長對他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校長的話對他的震動特別大。從此,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帶給他信念,指引他成長。他衣服上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不再夾雜污言穢語,開始挺直腰桿走路,很快成了班裡的主席。四十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終於在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紐約州州長,而且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對少年犯罪兒童的研究也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簽,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非凡的人,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關鍵是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地愛他、期望他、教育他。(陳哲)
誇獎有時是最好的賄賂。
霍布森選擇
1631年,英國劍橋有一個做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在賣馬時承諾:買或是租我的馬,只要給一個低廉的價格,可以隨意選。但他又附加了一個條件:只允許挑選能牽出圈門的那匹馬。其實這是一個圈套。他在馬圈上只留一個小門,大馬、肥馬、好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馬、瘦馬、懶馬。顯然,他的附加條件實際上就等於告訴顧客不能挑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其實選擇的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挑選,被人們譏諷為「霍布森選擇(Hobson』s choice)」。
一個企業家在挑選部門經理時,往往只局限於在自己的圈子下挑選人才,選來選去,再怎麼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圍內進行挑選,很容易出現「霍布森選擇」的局面,甚至出現「矬子里拔將軍」的慘淡情況。現在選「馬」,就要當個好「伯樂」,跳出馬圈的圈子,到大草原去選「馬」、到全世界去選「馬」,打開思維空間,擴大資源的配置半徑,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般地講,配置資源的半徑越大,企業就越處於優勢,反之,配置資源的半徑越小,企業就往往會處於劣勢。只有放寬眼界,打開思維,放眼世界,才能選到世界級的「千里馬」。
管理上有一條重要的格言:「當看上去只有一條路可走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毫無疑問,只有一種備選方案就無所謂擇優,沒有了擇優,決策也就失去了意義。一些經理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往往在危急關頭拍腦袋、靈機一動,以此來進行決策,這其實是一種領導藝術不高或沒有領導藝術的表現。經理還是應當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運用直覺、想像力、創新思維,找出盡可能多的方案進行抉擇,防止自己陷入沒有餘地的「霍布森選擇」。
在「霍布森選擇」中,人們自以為做出抉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都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更是一個陷阱,讓人們在進行偽選擇的過程中自我陶醉而喪失了創新的時機和動力。
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曾指出,高科技產業中競爭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來,企業必須在政府及企業自己資助的基礎研究項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資金,開發新材料、新設備、新系統、新方法和新模型。換句話說,要麼創新,要麼束手待斃,這一著名的「霍布森選擇」促使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100家公司在2003年投入2150多億美元用於技術開發。(蔣麗梅)
很多人走過的路肯定最安全,但這條路不會有很多獵物。——紀德
二八法則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有趣現象:看電視,80%的時間花在20%的節目上;外出吃飯,80%的時候會前往20%的餐館;閱讀,80%的書籍取自書架上20%的書……
隱藏在這些現象背後的便是經濟學的經典理論之一: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又叫80/20原理,是20世紀初義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萊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這個原理經過多年的演化,已變成當今管理學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則——即80%的公司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餘20%的利潤則來自80%的普通客戶。
有人說:「美國人的金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為什麼?猶太人認為,存在一條78∶22宇宙法則,世界上許多事物,都是按78∶22這樣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氣中,氮氣佔78%,氧氣及其他氣體佔22%。人體中的水分佔78%,其他為22%等等。他們把這個法則也用在生存和發展之道上,始終堅持二八法則,把精力用在最見成效的地方。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時,頭一個月僅掙了160美元。此後,他仔細研究了猶太人經商的「二八法則」,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他80%的收益卻來自20%的客戶,但是他過去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這就是他過去失敗的主要原因。於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躍的36個客戶重新分派給其他銷售人員,而自己則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穆爾學會了猶太人經商的二八法則,連續九年從不放棄這一法則,這使他最終成為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董事長。
不僅猶太人是這樣,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則。比如,通用電氣公司永遠把獎勵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獎勵制度使員工們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但只獎勵那些完成了高難度工作指標的員工。摩托羅拉公司認為,在100名員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後面25名差一些,應該做好兩頭人的工作。對於後25人,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對於表現好的,要設法保持他們的激情。諾基亞公司也信奉二八法則,為最優秀的20%的員工設計出一條梯
㈡ 經濟學看什麼書籍
首先當推「格力高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分宏觀與微觀兩冊,先看微觀。這是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如果有基礎可以忽略。
然後是「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上海三聯出版社,中級微觀經濟學的經典之作,北大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微觀經濟學研究生入學考試推薦用書。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是中級宏觀經濟學用的最多的教材。同時推薦傑弗里薩克斯的《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三聯出版社,數學計算稍微多一些。
以上四本是經濟學基礎之作,其他各專業經濟學是這些書中某些章節的放大。
國際金融與貿易首推「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上冊國際貿易,下冊國際金融。
公共經濟學首推「哈維羅森」的《財政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不過是以美國體制為例的。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也不錯。這門經濟學了解下也就行了。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首推「張維迎」教授的《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三聯出版社,此書堪稱少有的國內經濟學教材傑作。但難度較高,准研究生水品。建議不要看國內磚家的經濟學基礎教材,真的寫的很。。。。除非你要考那個教授的研究生。。
金融學首推「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人民大學出版社。
投資學推薦博迪的《投資學》機械工業出版社或人名大學出版社。「曹鳳岐」教授的《證券投資學》口碑很好,我還沒親眼驗證過,不過難度較高一些。
計量經濟學當推古扎拉蒂得《計量經濟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不過還是學好微積分、概率論、統計學和線性代數更為實在。
以上是的書都學通了應該能達到本科畢業生理論水平,實際運用水品還得多加練習以及計算機軟體的熟練運用。
同時推薦一個論壇,網路「人大經濟論壇」,第一個就是,一般來說裡面有各種電子版資料。如果能黑進某個大學經濟學院的講義庫那就更好了
㈢ 經濟學有哪些經典問題
經濟學經典案例
有一天,一個華爾街的商業家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裡去工作。」
老頭氣憤地喊:「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
這個人不慍不火:「如果我在城裡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瞪大了眼睛:「不行,你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繼續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老頭想了又想,終於被讓兒子當「洛克菲勒的女婿」這件事情說動了。
於是,這個人帶走了老頭的兒子。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
洛克菲勒同老頭一樣憤怒:「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洛克菲勒思考半天,於是就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總裁先生搖著頭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
這個人說:「如果這個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他可以擔任你們的副總裁嗎?」 世界銀行總裁當然欣喜若狂。
經典案例,大家共勉。
一男趕集賣豬,天黑遇雨,20頭豬尚未賣,到一農家借宿。
少婦說,家中只我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和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
女害臊不肯。
男:給豬兩頭。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男:行。
少傾,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八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豬沒了。
女小聲說:要不我給你豬......
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 40頭豬趕集去了......
---哈佛評論:要善於發現用戶潛在需求,更要敢於引導和培養用戶的需求,前期的投入是必要的,回報也是必然的。
經典案例,大家共勉。
一男趕集賣豬,天黑遇雨,20頭豬尚未賣,到一農家借宿。
少婦說,家中只我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和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
女害臊不肯。
男:給豬兩頭。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男:行。
少傾,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八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豬沒了。
女小聲說:要不我給你豬......
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 40頭豬趕集去了......
---哈佛評論:要善於發現用戶潛在需求,更要敢於引導和培養用戶的需求,前期的投入是必要的,回報也是必然
當代經濟學經典案例——雙贏
作者:馬塞夫 發表時間:2008-5-4 18:08:23
當代經濟學經典案例——雙贏
在一條街道上,有兩家挨門的小店,一家賣蛋卷,另一家賣冰淇淋,兩家店鋪老死不相往來。
夏天時,賣冰淇淋的生意興隆,而賣蛋卷的則門庭冷落;而冬天則相反,賣冰淇淋的生意也像冬天,
賣蛋卷的卻生意火熱。
兩家店鋪都認為是對方在和自己競爭作對。他們不約而同地到當地威望最高的一位長者那裡狀告對方並請求裁決。
長者對他們說:請你們分別把你們的產品給我拿來嘗嘗!
當兩家店鋪的老闆都把自己的產品給長者拿來後,長者將冰淇淋裹入蛋卷內,然後津津有味地一口一口地吃完。
兩家店鋪的老闆恍然大悟,馬上回去進行聯合。
於是,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產品——蛋卷冰淇淋!一年四季銷售不衰!
的。
另一男得知此事,決意如法炮製,遂趕集賣豬,天黑遇雨,二十頭豬未賣成,到一農家
借宿
少婦說:家裡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給豬兩頭。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少頃,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七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完事了~~~
女:......
天亮後,男低著頭趕2頭豬趕集去了......
北大導師評論:要結合企業自身規模進行謹慎投資,謹防資金鏈斷裂問題
對一個經典經濟學案例的分析
譚一泓
法國經濟學家奧古斯丹在1838年出版的<<財富理論的數學原理的研究>>一書第一章論交換價值或一般價值中舉出了一個十分經典的案例:有一位出版商,有一批相當優秀,但又賣不完的書。他就銷毀了書總數的三分之二,從剩下三分之一的書中獲得了比全部印數計劃還要多的利潤。
奧古斯丹指出,會有一種書,以每本60法郎的價格賣掉1000本,要比每本20法郎賣掉3000本要容易得多。(而且能賺取更大的價值—譚一泓分析)
物品的交換價值必然和它的使用價值不同。交換價值更能體現一個物品所具有的財富的量。商業流通是體現物品價值的媒介和衡量工具。
奧古斯丹在他的著作中重點闡述了交換價值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在本文中,我將力圖闡述一些有效利用商業流通來獲利的思想方法。
奧古斯丹在書中講述,如果一種很罕見的書只剩下50本,通過拍賣,一本書能賣到500法郎,而如果出版社重印1000本,但本書的價格只能在5法郎。1050冊數可以賣到5250法郎,損失9750法郎。
一位叫阿克頓(1834-1902)的英國歷史學家講過一個分粥的故事,可以給從事企業管理的人士一些感性的體悟。
有七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們沒有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制定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制度一: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頓的結論是: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
制度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於承認了個人為自己分粥的權利,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飽而且有剩餘,其餘六天都飢餓難挨。大家認為這種辦法造成了資源浪費。
制度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制度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可見,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涼粥,就要影響當初制定製度時所想達到的那個目的
㈣ 經濟學必讀書目
《國富論》是學經濟學必須要讀的一本書。當你學經濟開始接觸這一門學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本書是有多麼的重要,它幾乎是奠定了我們經濟學的基礎,而且有我們現在所接觸到很多很多的思想,都是從《國富論》這本書中衍生過來的,而且如果你不曾讀過這本書,那麼你在真菌學中看到的很多理論其實都是無法理解的。所以說這本書,是學經濟學最重要的一個基礎作用,一定要先讀一下。而且,如果你是進行學術型的研究,那麼可能要不止一遍的去讀。真的有可能會讀到十遍20遍以上。因為它裡面涵蓋的哲理真的是非常的深奧,而且對於這本書,他最大的可取之處是在於即使現在環境變了,那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經濟理論也大多是源於這方面,而且。也沒有做多少更改的,所以他們是經濟學最基礎最寶貴的一部分。
㈤ 讀經濟學有那幾本書比較好
入門:曼昆《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課經濟學》《魔鬼經濟學》
稍加深入:薩繆爾森《經濟學》、斯蒂格利茨《經濟學》、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深入:外國:曼昆、平狄克、克魯格曼、多恩 布希 這些人的教科書,都是《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
中國:高鴻業(公認的國內經典)《西方經濟學》
以上是基礎,不一定要全看,選擇一些就行。然後再學經濟學,就是《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等,看你喜歡哪方面了。
還有 國際經濟學,它包括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兩部分,看你喜歡哪個了。
另外:經濟學的一些名著,公認的四大名著有:亞當 斯密《國富論》,馬克思《資本論》、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㈥ 經濟學領域有哪些經典的笑話
1
什麼是投行?
有一個投行菜鳥問:「什麼是投行?」前輩拿了一些爛水果問他:「你打算怎麼把這些水果賣出去?」菜鳥想了半天說:「我按照市場價打折處理掉。」這位前輩搖頭,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爛水果去皮切塊,弄個漂亮的水果拼盤:「這樣,按照幾十倍的價格賣掉」。
2
長線投資
一位8歲的女孩拿著三角錢來到瓜園買瓜,瓜農見她錢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離開,指著一個未長大的小瓜說:「三角錢只能買到那個小瓜」,女孩答應了,興高采烈 的把錢遞給瓜農,瓜農很驚訝:「這個瓜還沒熟,你要它怎麼吃呢?」女孩:「交上錢這瓜就屬於我了,等瓜長大熟了我再來取吧。」
3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由來
這句話最早由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提出來。它的本義是即使你不用付錢吃飯,可你還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你吃這頓飯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比如談一筆100萬的生意,你把時間用於吃這頓飯,就失去了這些本來能有的價值。這是機會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嗎?
4
經濟學笑話
課堂上,教授講授經濟學:「何謂第一產業?喂牛,養羊。何謂第二產業?殺牛,宰羊。何謂第三產業?吃牛肉,喝羊湯。」有學生問:「那麼,文化產業呢?」教授眼睛一亮:「問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學生。」然後回答:「所謂文化產業,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5
窮人稅
經濟學上有個說法叫「窮人稅」,最典型的是買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窮人(經常買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這是他們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圍以內能夠實現財富劇增的少有機會,但中獎畢竟是小概率,長期以往,細水長流,出得多,進得少,就權當繳稅了。
6
帕累托分布
把全世界每個人擁有的財富從大到小排起來,一邊是一個纖細但高聳入雲的頭,另一邊是漫長的一望無際,低矮的讓人絕望的尾。這樣的分布在經濟學里被冠名為「帕累托分布」。
7
無利潤投資
「請舉例說明,什麼叫無利潤投資。」經濟學教授提問。「帶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個男學生答道。
8
擇偶觀
美國有位經濟學家發表了篇論文,從交易學角度分析擇偶觀。假如把男人、女人分為ABCD四種優秀程度,那現在的現狀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 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卻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最後結果是剩下A女和D男。經濟學里有個案例: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一隻熊, 那麼對手不會是熊!只要比另一個人快一步就勝利。
9
博弈論與追生
如四個男生都去追一個漂亮女生,那她一定會擺足架子,誰也不搭理。這時男生再去追別的女孩,別人也不會接受,因為沒人願當次品。但是,如果他們四個先追其她女生,那個漂亮女孩就會被孤立,這時再追她就簡單多了。——數學大師納什關於博弈論最簡單表述。
10
快樂痛苦四原則
一次撿75元,和先撿50元後撿25元,選哪個?一次丟75元,和先丟50元再丟25元,選哪個?實驗證明,多數人選分開撿¥75,一起丟¥75。這就是經 濟學的快樂痛苦四原則:①n個好消息要分開發布;②n個壞消息要一起發布;③一個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的好消息,分別公布;④一個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的壞消 息,一起公布。
11
停車
一位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貸款,借期為兩周,銀行貸款 須有抵押,他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里,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兩周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共15元,銀行職員發 現富豪賬上有幾千萬美元,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周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12
網聊
當你決定上網聊天,這叫創業;上來一看MM真多,這叫市場潛力大;但GG也不少,這叫競爭激烈;你決定吸引美女眼球,這叫定位;你說你又帥又有錢,這叫炒 作;你問「誰想和我聊天」,這叫廣告;你又問「有美女嗎」,這叫市場調查;有200人同時答「我是美女」,這叫泡沫經濟。
13
經濟學笑話:如果有2頭母牛
美 國:賣掉1頭母,買回1頭公,牛群增長,效益增加,最後賣掉退休。法國:繼續罷工,因為你要3頭母牛。日本:創造卡通母牛,賣到全世界。德國:基因改造, 母牛能活100歲,日產10桶牛奶。英國:後來都瘋了。俄羅斯:數一遍,5頭,再數,10頭,煩,打開第3瓶伏特加……
14
幸福公式
經濟學中有個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如果你男友發獎金,拿到1000塊,可你期望他給自己買10000塊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 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讓男友請自己吃頓200塊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要獲得愛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讓慾望影響你的生活。
㈦ 求幾本經典的書籍
理財類:《揭秘另類散戶的吸金術》現代出版社,主要陳述散戶股市理財竅門,很內實用。這本書可以迅速提容高看盤水平,全面掌握贏利技能。包括開盤的個中奧秘、K線理論,如何抓住買賣點、主力操盤技巧,從成交量,量價線形角度看市場底牌,不同板塊選股有何技巧,以及怎樣謹記投資操作風險等。 政治類:經典之作《國富論》《資本論》武漢出版社,多看一遍就深入一步理解政治、經濟的原理,會使人對政治有更深入的理解。 歷史類:時下流行的《別笑,這是大清正史》,是很有趣的讀物,用詼諧的方式說正史,有很多歷史的細節,很耐看。 寫作類:不知道你是用於什麼方面,如果有明確方向,可以看XX範文; 資訊類:以雜志和有深度的報刊尤佳,如《南風窗》《城市畫報》《經濟觀察報》,或看鳳凰資訊台。
㈧ 讀經濟學需要什麼書
入門:曼昆《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課經濟學》《魔鬼經濟內學》
稍加容深入:薩繆爾森《經濟學》、斯蒂格利茨《經濟學》、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深入:外國:曼昆、平狄克、克魯格曼、多恩 布希 這些人的教科書,都是《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
中國:高鴻業(公認的國內經典)《西方經濟學》
以上是基礎,不一定要全看,選擇一些就行。然後再學經濟學,就是《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等,看你喜歡哪方面了。
還有 國際經濟學,它包括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兩部分,看你喜歡哪個了。
另外:經濟學的一些名著,公認的四大名著有:亞當 斯密《國富論》,馬克思《資本論》、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㈨ 讀經濟學必讀的書有哪些
經濟學必讀書目推薦
1、亞當·斯密:《國富論》
2、阿瑟·劉易斯:《國際經濟秩序的演變》
3、阿瑟·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
4、 艾伯特·赫希曼:《經濟發展戰略》
5、愛德華·S·肖:《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
6、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
7、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
8、貝克爾:《人力資本》
9、陳郁編:《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
10、陳宗勝:《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
11、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12、島田晴雄:《勞動經濟學》
13、道格拉斯·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14、道格拉斯·諾思.羅伯特·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
15、德姆塞茨:《(中譯本)所有權、控制與企業——論經濟活動的組織(第一卷)》
16、迪帕克·拉爾:《「發展經濟學」的貧困》
17、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關於公司的新的經濟意義》
18、多馬:《經濟增長理論》
19、費爾南·布羅代爾:《資本主義的動力》
20、費方域:《企業的產權分析》
21、費景漢、G·拉尼斯:《勞動過剩經濟的發展》
22、佩魯:《略論『增長極』概念》
23、格哈特·門施等:《資本價值變化與創新偏好》
24、霍利斯·錢納里等:《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
25、基思·格里芬:《可供選擇的經濟發展戰略》
26、吉利斯等:《發展經濟學》
27、賈塔克:《發展經濟學》
28、卡洛·M·奇波拉:《歐洲經濟史》
29、阿瑟·劉易斯:《二元經濟論》
30、康芒斯:《制度經濟學》
3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約經濟學》
32、科斯:《社會成本問題》
33、拉格納·納克斯:《不發達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
34、萊斯特·布朗:《建設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
35、勞·普雷維什:《外國資本主義》
36、林毅夫等:《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
37、劉世錦:《經濟體制效率分析導論》
38、羅伯特·M·索洛等:《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39、羅納德·卜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
40、羅納德·伊蘭伯格、羅伯特·史密斯:《現代勞動經濟學——理論與公共政策》
41、羅森斯坦一羅丹:《略論『大推進』理論》
42、羅斯托:《經濟成長的階段》
43、羅伊·哈羅德:《動態經濟學》
44、馬爾薩斯:《人口原理》
45、馬爾薩斯:《政治經濟學原理》
46、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
47、麥多斯:《增長的極限》
48、摩爾根編:《勞動經濟學》
49、尼·康德拉季耶夫:《經濟生活中的長期波動》
50、錢穎一:《企業理論》
51、青木昌彥、奧野正寬編著:《經濟體制的比較制度分析》
52、瓊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導引》
53、薩·阿明:《不平等的發展》
54、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
55、樋口美雄:《勞動經濟學》
56、托達羅:《第三世界的經濟發展.(上、下)》
57、瓦連捷伊主編:《馬克思列寧主義人口理論》
58、汪丁丁:《經濟發展與制度創新》
59、西爾斯:《發展經濟學的先驅》
60、西蒙·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
61、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
62、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63、伊蘭伯格.史密斯:《現代勞動經濟學——理論與公共政策》
64、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65、約翰·希克斯:《經濟史理論》
66、張培剛:《新發展經濟學》
67、周天勇:《勞動與經濟增長》
68、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重譯本)》
69、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70、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71、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
72、李文斯:《政治經濟學理論》
73、門格爾:《國民經濟學原理》
74、瓦爾拉斯:《純粹政治經濟學要義》
75、寵巴維克:《資本實證論》
76、克拉克:《財富的分配》
77、凡勃倫:《有閑階段論》
78、庇古:《福利經濟學》
79、繆爾達爾:《貨幣均衡論》
80、繆爾達爾:《亞洲的戲劇:一些國家貧困的研究》
81、張伯侖:《壟斷競爭理論》
82、希克斯:《價值與資本——對經濟理論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討》
83、熊彼特:《經濟分析史》
84、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
85、薩繆爾森:《經濟學》
86、薩繆爾森:《經濟分析的基礎》
87、米德:《國際經濟政策理論》
88、斯拉法:《用商品生產商品——經濟理論批判緒論》
89、里昂惕夫:《投入產出經濟學》
90、施蒂格勒:《產業組織》
91、施蒂格勒:《公民和國家》
92、弗里德曼:《最優貨幣數量和其他論文》
93、弗里德曼:《消費函數理論》
94、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
95、羅賓遜:《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96、加爾布雷思:《經濟學和公共目標》
97、加爾布雷思:《美國資本主義:抗衡力量的概念》、
98、加爾布雷思:《豐裕社會》
99、莫里斯:《無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
100、道格拉斯:《數理經濟學》
101、錢納里:《產業關聯經濟學》
102、貝克爾:《歧視經濟學》
103、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
104、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凱恩斯的政治遺產》
105、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
106、丹尼森:《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與我們面臨的選擇》
107、劉易斯:《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
108、諾思:《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
109、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110、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111、俄林:《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
112、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
113、哈耶克:《個人主義和經濟秩序》
114、克萊因:《凱恩斯革命》
115、索洛:《增長理論:一個說明》
116、梅多斯等:《增長的極限》
117、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
118、托賓:《資產積累與經濟活動》
119、迦納德:《宏觀經濟理論》
120、西蒙·克拉克:《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與國家的危機》
㈩ 請高手推薦幾本經濟學的書籍,由淺入深最好,謝謝~~
我不復制那麼多
就告訴你要想入門先看中國人寫的書 個人推薦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專學
框架清晰,屬表述符合咱國人習慣,不僅介紹知識更介紹學科背景歷史
看了初級經濟學的書後,接下來就是中級的varian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和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
人大版《經濟科學譯叢系列》的確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