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大區域經濟學平時作業答案
電大的各科作業,都能做的。要是需要做,加一下i本人。各個專業的人才都有的,經濟學,數學,英語等等。
『貳』 電大《經濟學與生活》課程平時作業
在線幫你。
『叄』 1004北航西方經濟學平時作業答案
1.派生需求的例子是
C生產棉毛衫中使用的勞動的需求
解釋:派生需求一般都是指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勞動力屬於生產要素。
2.無差異曲線上任一點上商品X和Y的邊際替代率等於他們的
C 邊際效用之比
解釋:商品X對Y的邊際替代率MRSXY=-△Y/△X,又因為△X×MUX+△Y×MUY=0,所以MRSXY= MUX/ MUY
3.認為當前收入決定當前消費的是( )。
A.、絕對收入假說
解釋: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是假定消費是人們收入水平的函數,其基本公式是:
C = α + βYt
(式中C為現期消費,α為自發性消費即必須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費,β為邊際消費傾向,Yt為即期收入,βYt表示引致消費),它的基本含義是消費是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的和,消費者的消費主要取決於即期收入。
4.如果貨幣的效用要大於消費者所購入的商品的效用,則他不會( )。
D.大量購買
解釋:比如你有100元錢,你非常餓花10元錢買包子,那麼開始這些包子給你帶來的效用是比用這些錢買別的商品(如幾瓶啤酒、香煙)大的多,此時說明貨幣的效用(可以理解為買市場上其他商品的效用)小於商品包子的效用;你吃了10元的包子,如果再用2元來買瓶酒,獲得的效用比用這2元來買包子讓你更滿意,說明此時買酒能更增加效用,此時你若用這2元接著買包子時,你的貨幣效用就大於了商品包子的效用。此時你會怎麼做呢?你自然可以停止購買,用剩下的88元錢買別的;也可以繼續購買一些,因為當包子的效用不是負數時,或者說你還能從額外的包子上獲得滿足感時,你可以繼續購買,但很顯然你不是朝著效用最大化努力的理性消費者,題目也沒有說你非要效用最大化;你也可以退了這兩元的包子,來買些啤酒,效用比買包子高些;但不能大量購買包子,因為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可以直至負數,也就是隨著不斷購買包子,包子的邊際效用會成為負值,你可以理解為吃包子脹肚子而生病,就不能大量購買了。
5.若消費者的收入不變,但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則消費可能線( )。
D 繞著某一點轉動
解釋:收入不變,則預算線不會上下移動,但相對價格變化,會使預算線繞預算線與X軸或Y軸的交點轉動,具體說,若X軸代表的商品價格發生變化,則預算線繞著它與Y軸的交點轉動。
6.收入消費曲線與恩格爾曲線( )。
B 所表達的經濟意義相同
解釋:收入消費曲線是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與不同收入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組合均衡點的軌跡。
恩格爾曲線表示消費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對某商品的需求量。
前者有兩種或以上商品組合,坐標軸分別為兩種商品的購買量;後者只關注一種商品,坐標縱軸為收入,橫軸為該商品購買量。
兩者不是同一條曲線,但經濟意義是一樣的,因為恩格爾曲線是通過收入消費曲線推到而得的(在收入消費曲線中,收入作為外生變數,而在恩格爾曲線中則作為自變數),都反映了收入變化時,消費者對商品購買選擇的變化。
7.增加1單位資本使用所引起的總收益的變動是
B資本的邊際收益
解釋:容易選錯的是D, D是增加一單位產品所引起的總收益變動。此處為生產要素相關知識。
8.如果有效地使用32美元,則產量
a、A 小於200單位
b、 B 大於300單位
c、 C 大於200單位,小於300單位
d、 D 300單位
此題條件缺失。
9.如果在兩消費者之間分配兩種商品,要達到帕累托最優,條件是( )。
A. 任何一人的狀況不可能在不使另一人狀況惡化的條件下得到改善
B. 產品的分配狀況使兩人都在消費契約線上
C. 兩人對兩種商品都有相同的邊際替代率
D. A、B、C 都正確
解釋:選擇D。A是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的定義;B是交換的帕累托最優埃奇沃斯盒狀圖分析表示;C是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成立條件的公式表示。三個選項都是一個狀態的不同表示形式,故都正確。
問答:
一位大學生即將參加四門功課的期終考試,他能夠用來復習功課的時間只有10小時。如果已知每門功課所佔用的復習時間和相應會有的成績有如下表: 佔用小時數 0 1 2 3 4 5 6 經濟學分數 30 44 56 66 77 86 93 管理學分數 40 58 73 83 90 95 98 統計學分數 65 78 88 95 98 99 99 決策學分數 75 85 91 96 98 99 100 現在要問:為使這四門課的成績總分最高,他應如何分配復習時間?說明你的理由。
0 1 2 3 4 5 6
30 44 56 66 77 86 93
40 58 73 83 90 95 98
65 78 88 95 98 99 99
75 85 91 96 98 99 100
經濟學增量 14 12 10 11 9 7
管理學增量 18 15 10 7 5 3
統計學增量 13 10 7 3 1 0
決策學增量 10 6 5 2 1 1
210 333
每一科增加一小時的分數增加量即該小時的邊際分數增加量,選擇最大的邊際分數增加量組合(注意,不能跳著選,因為你必須學了3小時,才能學該科4小時),則組合為:
經濟學增量 14 12 10 11
管理學增量 18 15 10
統計學增量 13 10
決策學增量 10
故時間分配為:經濟學4小時;管理學3小時;統計學2小時;決策學1小時
最後獲得最大的總分為333分。
1.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指隨著物品消費量增加收入,總效用遞減。
選項:
錯
解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原因:隨著相同商品連續增加,消費者從每一單位商品中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和對重復刺激的反應程度是遞減的。或是,在一種商品具有幾種用途時,消費者總是將第一單位的商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單位的商品用在次要的用途上,商品的邊際效用隨其用途重要性下降而遞減。
舉例:吃包子,第一個包子吃得香,第二個包子吃得飽,第三個包子吃得漲肚,隨著包子的增加,每一個包子帶來的效用逐漸減少,但只要你不吃到生病,就不會有總效用的減少,而經濟學上假設物品越多越好,即假設商品是非飽和的。
2 .某一塊土地的市場供給曲線是相當富有彈性的
錯
解釋:土地的供給短期內可以因價格上漲而供應更多,但長期看,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某一塊土地(而不是指整個地球)應該指有限的一塊地,長期來看,供給是缺乏彈性的。
3.規模報酬遞減: 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由於企業生產規模過大,使得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協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對
4.生產者剩餘是指生產者的所得超過其邊際成本的部分。
錯
解釋:表述不準確,生產者剩餘指生產者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總最小支付之間的差額嗎,幾何表示為價格水平線與生產者的邊際成本線之間的陰影部分的面積。
5.指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是消費者剩餘。
錯
解釋: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購買一定數量的物品時,願意付出的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6.邊際技術替代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
對
填空:
企業既是一個創造商品的生產單位,又是一個追求自身最大化贏利的單位。(此處未找到書上原話,為筆者拙見)
已知產量為500單位時,平均成本是2元,產量增加到550單位時,平均成本等於2.50元,在這個產量變化范圍內,邊際成本 (550*2.5-500*2)/(550-500) = 7.5 元 。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不斷增加時, 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數量是遞減的。
在技術給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將可變要素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的數量之後, 邊際報酬將會出現遞減現象。
題號:21 題型:問答題 本題分數:12.90
內容:
廠商的動機真的總是利潤最大化嗎?
在微觀經濟學中,假設廠商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但實際生活中則不一定,比如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廠商對於需求及自身增加產量引起的成本變化都是不確定的,於是,廠商可能根據企業的長期生存經驗,追求銷售最大化,或市場份額最大化等,甚至犧牲利潤意圖壓死競爭對手,從而從長遠意義上追求盈利。又比如,在經理人制度下,企業的決策者並不是企業的擁有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職業經理人可能為了自身的短期業績而做出決策,有可能犧牲企業的長期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