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格倫中文

宏觀經濟學格倫中文

發布時間:2021-01-31 21:41:10

❶ 求電子書 經濟學(微觀)R 格倫 哈伯德 中文版 PDF格式或者可以網上看的,急求!!!

經濟學 微觀
【作抄者】(襲美)哈伯德(Hubbard,R.G.),(美)奧布賴恩(O'Brien,A.P.)著;張軍譯
【形態項】 501
【出版項】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 2007.05
【ISBN號】7-111-20550-2

網上現成的確實沒找到,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去 品品品資源站的求助定製版發懸賞貼,我來幫你製作,不過需要先充些論壇幣來發懸賞,但肯定可以幫你搞定這本書

❷ 誰獲得過諾貝爾獎

1901-1910
1901年
荷蘭雅克布斯·范特霍夫
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

1902年
德國赫爾曼·費歇爾
合成了糖類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
瑞典阿累尼烏斯
提出了電離理論,促進了化學的發展。

1904年
英國威廉·拉姆齊爵士
發現了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元素並確定他們在周期表裡的位置。

1905年
德國阿道夫·拜耳
對有機染料以及氫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進了有機化學與化學工業的發展。

1906年
法國穆瓦桑
研究並分離了氟元素,並且使用了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電爐。

1907年
德國愛德華·畢希納
對酶及無細胞發酵等生化反應的研究。

1908年
紐西蘭歐內斯特·盧瑟福爵士
對元素的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

1909年
德國威廉·奧斯特瓦爾德
對催化作用、化學平衡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研究。

1910年
德國奧托·瓦拉赫:
在脂環類化合物領域的開創性工作促進了有機化學和化學工業的發展的研究。

1911-1920

1911年
法國瑪麗亞·居里
發現了鐳和釙,提純鐳並研究鐳的性質。

1912年
法國格利雅
發明了格氏試劑,促進了有機化學的發展。
法國保羅·薩巴蒂埃
發明了有機化合物的催化加氫的方法,促進了有機化學的發展。

1913年
瑞士阿爾弗雷德·沃納
對分子內原子成鍵的研究,開創了無機化學研究的新領域。

1914年
美國西奧多·理查茲
精確測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德國理查德·威爾施泰特
對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別是對葉綠素的研究。

1918年
德國弗里茨·哈伯
對單質合成氨的研究。

1920年
德國沃爾特·能斯特
對熱力學的研究。

1921-1930

1921年
英國弗雷德里克·索迪
對放射性物質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1922年
英國弗朗西斯·阿斯頓
使用質譜儀發現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並且闡明了整數法則。

1923年
奧地利弗里茨·普雷格爾
創立了有機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1925年
奧地利理查德·席格蒙迪
對膠體溶液的異相性質的證明,確立了現代膠體化學的基礎。

1926年
瑞典斯維德伯格
對分散系統的研究。

1927年
德國海因里希·維蘭德
對膽汁酸及相關物質的結構的確定。

1928年
阿道夫·溫道斯
對甾類以及它們和維他命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1929年
英國亞瑟·哈登和瑞典漢斯·奧伊勒-克爾平
對糖類的發酵以及發酵酶的研究和探索。

1930年
德國漢斯.費歇爾
對血紅素和葉綠素等的研究,特別是血紅素的合成。

1931-1940

1931年
德國卡爾·博施和弗里德里希·柏吉斯
發明與發展化學高壓技術。

1932年
美國蘭格繆爾
對表面化學的研究與發現。

1934年
美國哈羅德·尤里
發現了重氫(氘)

1935年
法國弗列德里克·約里奧-居里和伊倫·約里奧-居里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6年
荷蘭Petrus (彼得)·約瑟夫·威廉·德拜
通過對偶極矩、X射線和氣體中電子的衍射的研究來了解分子結構

1937年
英國沃爾·霍沃思
對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的研究
瑞士保羅·卡勒
對類胡蘿卜素,黃素和維生素A、B2的研究

1938年
奧地利理查德·庫恩
對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的研究

1939年
德國阿道夫·布特南特
對性激素的研究。
瑞士利奧波德·雷吉卡
對聚亞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

1940年:未發獎。

1941-1950

1941年:未發獎。
1942年:未發獎。
1943年
匈牙利格奧爾格·赫維西
在化學過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為示蹤物

1944年
德國奧托·哈恩
發現重核的裂變

1945年
芬蘭阿圖里·維爾塔南
對農業和營養化學的研究,特別他提出的飼料儲藏方法。

1946年
詹姆士·薩姆納
發現了酶可以結晶。
美國約翰·那斯羅蒲和溫德爾·斯坦利
在生產純酶和病毒蛋白質方面所作的准備工作。

1947年
英國羅伯特·魯賓遜爵士
對植物產物,特別是生物鹼的研究。

1948年
瑞典阿納·蒂塞利烏斯
對電泳現象和對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別是對於血清蛋白的復雜性質的研究。

1949年
美國威廉·吉奧克
在化學熱力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對低溫狀態下的物質的研究。

1950年
德國奧托·狄爾斯和庫爾特·阿爾德
發現並發展了雙烯合成法。(狄爾斯-阿爾德反應)

1951-1960

1951年:埃德溫·馬蒂松·麥克米倫,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發現了超鈾元素

1952年:阿切爾·約翰·波特·馬丁,理查德·勞倫斯·米林頓·辛格
對色譜的研究和發現

1953年:赫爾曼·施陶丁格
對高分子研究以及確立高分子概念

1954年:萊納斯·鮑林
化學鍵的研究

1955年:文森特·杜·維格諾德
對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別是多肽激素的首次合成

1956年:西里爾·諾曼·欣謝爾伍德爵士,尼科萊·尼古拉耶維奇·謝苗諾夫
對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

1957年:亞歷山大·羅伯塔斯·托德男爵
研究了核苷酸和核苷酸輔酶的結構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
研究了蛋白質,特別是胰島素的一級結構

1959年:加洛斯拉夫·海羅夫斯基
發現並發展了極譜分析方法

1960年:威拉德·利比
發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

1961-1970

1961年:梅爾溫·卡爾文
研究了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

1962年:馬克斯·佩魯茨,,約翰·肯德魯
研究了肌紅蛋白的結構

1963年:卡爾·齊格勒,居里奧·納塔
對聚合物的研究,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的研究

1964年:多羅西·克勞富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英國)
通過X射線在晶體學上確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

1965年: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在有機物合成方面的成就

1966年:羅伯特·馬利肯
在化學鍵以及分子的電子結構方面的研究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羅納德·喬治·雷福德·諾里奇, 喬治·波特
對高速化學反應的研究

1968年:拉斯·昂薩格
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昂薩格倒易關系

1969年:德里克· 巴頓,奧德·哈塞爾
發展了以三級結構為基礎的構象概念

1970年:路易斯·費德里克·勒盧瓦爾
發現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1980

1971年:格哈得·赫爾茨伯格
對分子的電子構造與幾何形狀,特別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克里斯蒂安·伯默爾·安芬森,斯坦福·穆爾,威廉·霍華德·斯坦因
前者:對核糖核酸結構的研究,後兩位:對核糖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1973年:厄恩斯特·奧托·費歇爾,傑弗里·威爾金森
對金屬有機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保羅·約翰·弗洛里
在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大分子物理與化學的基礎研究

1975年:約翰·沃爾卡普·柯恩福斯, 弗拉基米爾·普萊洛格
前者:酶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後者:有機分子和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

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
對硼烷結構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亞·普里高津
對非平衡態熱力學(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的貢獻

1978年:彼得·米切爾
為化學滲透理論建立了公式

1979年:赫伯特·布朗, 喬治·維蒂希
將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於有機合成之中

1980年:保羅·伯格, 沃特·吉爾伯特, 弗雷德里克·桑格
伯格:對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吉爾伯特和桑格:核酸DNA序列的確定方法

1981-1990

1981年:福井謙一, 羅德·霍夫曼
通過前線軌道理論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來解釋化學反應的發生

1982年:艾倫·克盧格
通過晶體的電子顯微術在測定生物物質的結構方面的貢獻

1983年:亨利·陶布
對金屬配位化合物電子轉移機理的研究

1984年: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
開發了多肽固相合成法

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 傑羅姆·卡爾勒
在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方法上的貢獻

1986年:達德利·赫施巴赫, 李遠哲, 約翰·波拉尼
他們對化學基元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研究

1987年:唐納德·克拉姆, 讓-馬里·萊恩, 查爾斯·佩特森
研究和使用對結構有高選擇性的分子

1988年:約翰·戴森霍爾, 羅伯特·胡貝爾, 哈特姆特·米歇爾
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維結構的確定

1989年:西德尼·奧特曼, 托馬斯·切赫
核糖核酸(RNA)催化性質的發現

1990年:伊萊亞斯·科里
開發了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

1991-2000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
對開發高解析度核磁共振(NMR)的貢獻

1992年:羅道夫·阿瑟·馬庫斯
對創立和發展電子轉移反應的貢獻

1993年:凱利·穆利斯, 邁克爾·史密斯
對DNA化學的研究,開發了聚合酶鏈鎖反應(PCR)

1994年:喬治·歐拉
對碳正離子化學反應的研究

1995年:保羅·克魯岑, 馬里奧·莫利納, 弗蘭克·羅蘭
對大氣化學的研究

1996年:羅伯特·苛爾, 哈羅德·沃特爾·克羅托博士, 理查德·斯莫利
他們發現了富勒烯

1997年:保羅·博耶, 約翰·沃克爾,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
博耶和沃克爾:闡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機理,斯科:離子傳輸酶的發現, 鈉鉀離子泵

1998年:沃特·科恩, 約翰·波普
前者:密度泛函理論的研究,後者:量子化學計算方法的研究

1999年:艾哈邁德·茲韋勒
用飛秒激光光譜對化學反應中間過程的研究

2000年:艾倫·黑格, 艾倫·馬克迪爾米德, 白川英樹
對導電聚合物的研究

21世紀

2001-2010

2001年:威廉·諾爾斯, 野依良治, 卡爾·巴里·夏普雷斯
諾爾斯和野依: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夏普雷斯:手性催化氧化反應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 約翰·芬恩, 田中耕一
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艾格瑞, 羅德里克·麥金農
對細胞膜中的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歐文·羅斯
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伊夫·肖萬、羅伯特·格拉布斯、理查德·施羅克
對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研究

❸ 經濟學 (微觀) 英文版·第3版 (R.格倫哈伯德)機械工業出版社 急求課後答案!!最好英文中文都

讀《如夢令》

❹ 經濟學原理 第5版 微觀/宏觀經濟學分冊輔導與習題集(配套曼昆《經濟學原理第5版》) 有用么

《微觀經濟學》徐春秀、顧建平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張元鵬《微觀經濟學》 張元鵬《西方經濟學例題精解與練習》 《微觀經濟學》 周惠中 上海人民出版社 現代微觀經濟學》 司春林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 宋成先 復旦大學出版社 或高鴻業的 或者用平狄克,魯賓費爾德 或者斯第格里茲 .................................. 還是要參考著看 但是習題集用 伊伯成 復旦大學出版社 高鴻業的挺好的,正符合你的要求。並且很多大學都用這個當教材,考研也用的到~~ 經濟學(微觀)》 美 R·格倫·哈伯德 安東尼·P·奧布賴恩 曼昆的那本<<經濟學原理>>現在對你是最好的,寫的淺顯易懂,還有大量的例子(老外就是這樣). 再深入一點的話,高鴻業的 <<西方經濟學>>,然後就是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若能透徹理解范德那本書,本科階段真的是很不錯了!!!

❺ 美聯儲現任主席是誰(包括人物相關介紹,例如背景)

現任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

就職時間:2014年2月3日,耶倫正式宣誓就職。


珍妮特·耶倫生於美國紐約州布魯克林,在位於布魯克林貝伊里奇的漢密爾頓堡高中畢業。

1967年,以優等生成績獲得布朗大學經濟學士學位;

1971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71至1976年曾任耶魯大學助理教授;

1977年至1978年間擔任美聯儲理事會經濟學家;

1978至1980年間擔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講師;

1980–198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

1980年,珍妮特·耶倫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對全職及兼職工商管理碩士學生任教宏觀經濟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現為該學院的名譽教授。

1994年至1997年,任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由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提名);

1997年至1999,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同時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政策委員會主席。

2004年6月14日,開始成為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於2009年輪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

2010年4月28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珍妮特·耶倫接替唐納德·科恩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美國參議院銀行,房屋及城市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7月以17票對6票,表決通過確認珍妮特·耶倫出任副主席。

2010年10月4日,珍妮特·耶倫宣誓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任期4年,至2014年10月4日完結。同時,珍妮特·耶倫開始其14年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任期,至2024年1月31日完結。

2013年10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美聯儲現任副主席珍妮特·耶倫接替伯南克出任下一任美聯儲主席。

2014年1月6日,參議院以56票對26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耶倫的提名。[1]

2014年2月3日,耶倫正式宣誓就職。

1997年獲耶魯大學威爾伯十字勛章;

1998年獲布朗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2000年獲巴德學院人文主義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0年,耶倫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從事研究工作,現為該學院名譽教授,並曾兩次榮獲該學院的傑出教學獎;

耶倫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她曾任美國西方經濟學協會副會長、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以及耶魯大學董事會成員等職務。耶倫在宏觀經濟學方面有許多研究論著,主攻方向為失業率的原因、機制及影響。著有《失業與勞動力市場》、《貨幣與財政政策》、《國際貿易與投資政策》。

The Fabulous Decade: Macroeconomic Less

ons from the 1990s (with Alan Blinder), The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 2001. ISBN 0-87078-467-6[5]

《令人驚艷的十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宏觀經濟經驗與教訓》,巴曙松 白海峰等譯,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版。

耶倫的丈夫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名譽教授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喬治至今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執教。其子羅伯特-阿克洛夫(Robert Akerlof)現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進修應用經濟學博士後課程。

2015年10月,美國財經雜志《彭博市場》公布了第五屆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美聯儲主席耶倫位列首位。

金融危機發生後,即便美國經濟開始復甦,耶倫也認為美國高失業率將持續存在,這使得經濟增速持續低於潛在增長率,經濟面臨的通縮風險大於通脹風險,耶倫駁斥了財政赤字必然導致高通脹的看法,為寬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辯護。因此,即便美國2011年曾經面臨通脹壓力,耶倫等美聯儲鴿派人物還堅持主張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在創紀錄的低位」。

珍妮特·耶倫演說

在匯率方面,耶倫影射批評了中國剛性的匯率政策,認為這是導致2007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對美元匯率的看法中性,認為美元匯率對經濟的影響有兩面性,要避免美元匯率波動過大。 耶倫明確指出,「選擇和美元掛鉤,中國勢必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應影響。」

「鴿派」是外界普遍會給耶倫貼上的「標簽」。在美聯儲決策層內部,「鷹派」與「鴿派」之爭由來已久。兩派立場的核心分歧在於對抗通脹和確保就業兩大主題上的態度,「鷹派」反對通脹,「鴿派」更擔心就業市場疲弱、經濟增長乏力。

❻ 伯南克的個人資料

本.伯南克出生在1953年12月13日。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回學位答。在2002年被布希任命為美聯儲理事之前,伯南克主要從事學術工作,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17年,包括擔任該校經濟學系主任。2005年6月,伯南克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美國總統布希24日提名其為下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本.伯南克被外界視為接替艾倫.格林斯潘成為美聯儲掌舵人的領先者,但盡管如此,他博得的名聲卻是知識界的煽動者而非政策領袖。
自三年前離開學術界以來,他已違反了許多規則,繼續表現得像個學者而非政策制定者。
2002年進入美聯儲時,他不久後就被人視為一個單人創意工廠,他的觀點偶爾會與傳奇式的美聯儲主席格格不入。
布希表示,貝南克是將格林斯潘功績發揚光大的合適人選。
貝南克表示,若他的提名被通過,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持格林斯潘時代政策和政策策略的連續性,盡其所能確保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

❼ 費希爾·布萊克的人物生平

費希爾·布萊克的革命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創建者之一是費希爾·布萊克(Fisher Black)。他的故事之所以不平凡,不僅在於他本人的創造性,還在於他給華爾街帶來的革命性的影響。
以衍生品和數學模型為代表的向高級金融的轉型,以及定量分析師的出現,為市場和投資銀行帶來了深遠影響。然而,過去20年中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進軍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故事,卻鮮有報道。
從某些角度而言,這並非不可理解:非專業人士很難寫出現代金融中蘊涵的數學內容。然而,這是人間一幕真實戲劇:來自「常春藤聯盟」(美國一流大學)的定量分析師們試圖用學術框架,來規範金融交易這一復雜領域,而且與他們的新同事還經常發生沖突。
有關這一時期的著作已開始紛紛面世。幾年前,與布萊克共同任職於高盛(Goldman Sachs)的物理學家伊曼紐爾·德曼(Emanuel Derman),出版了他充滿悔意的回憶錄《寬客人生》(My Life as a Quant)。按照德曼的說法,布萊克是一位核心人物,也是金融界新出現的定量分析流派中最富於原創精神、影響最大、最不妥協的人物。
後來又出版了一本由佩里·梅林(Perry Mehrling)撰寫的布萊克記。如果不是1995年因為肺癌而去世,布萊克本可以與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和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默頓的出發點與兩人不同,卻得到與布萊克和斯科爾斯相同的結果。此後,默頓和斯科爾斯繼續供職於「長期資本管理 」 (LTCM)這家時運不濟的對沖基金公司(該公司給布萊克發出邀請,但布萊克予以拒絕)。梅林的著作引人入勝,但不無瑕疵。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完全有資歷闡述布萊克研究成果的意義,以及背後的數學理論,但他講述布萊克生活經歷的嘗試卻沒那麼成功。他既無法像傳記作家那樣將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也不具備記者重構事件的能力。
比如,該書開篇花了很多篇幅講述一位經濟學家飛往波士頓,發表一次演講的軼事。故事本身很有趣,文中提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經濟學家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這個人因習慣在研討會上「喧賓奪主」而在學者中聞名,以至於學者們在發言前總有人警告說:「千萬別給佛朗哥說話的機會,否則你就永遠沒有再發言的機會。」
然而,故事講的不是費希爾·布萊克,而是他的導師傑克·特雷諾(Jack Treynor)的故事。寫某人的傳記,開篇洋洋灑灑講的卻是另一個人的故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還有一個令人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梅林在講述事件的時候,感覺好象他在推斷過去發生了什麼一樣。「兩人在ADL自助餐廳共進午餐。費希爾本來還打算說說自己剛剛完成的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項目。」
也許這就是學者的謹慎,但對讀者來說就像透過玻璃管窺布萊克的一生一樣,仍有很多未解之謎。這並非全是梅林的錯。布萊克本身是個很值得挖掘的題材,特別是他年輕時曾沉迷於濫性和致幻葯物,但他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正如梅林所言:「費希爾甚至在與其最親密的朋友在一起時,也總是表現得非常封閉,看重個人隱私,理智而孤僻、漠然、冷淡。」
梅林將布萊克比作性情古怪的鋼琴家格倫·古德爾(Glenn Gould),他彈奏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的《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改變了人們對巴赫音樂的認識。同樣,布萊克的觀點由於與主流相去甚遠,以至於難以發表。布萊克和斯科爾斯有關期權定價的論文,在得到芝加哥大學的支持前,曾兩次遭到退稿。
一個問題是,在布萊克以及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等人於1960至1970年代,從事金融學的開創性工作時,金融並不為宏觀經濟學家視為一門真正的學科。「金融一度被我當作周日的繪畫消遣,」薩繆爾森曾經寫道。在當時,甚至布萊克自己也認為,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不會引起多大關注。
然而,這個一度被當作消遣的經濟學分支卻後來居上。這要歸功於布萊克和華爾街中一些開明的企業主管等人物。時任高盛交易業務主管的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曾吸引布萊克加盟,希望他能夠使高盛從另外的角度看待風險和回報。
布萊克認為高盛遠比大學有助於發揮他的創造性,但經他考慮過後認為,「英國投資銀行的市場效率遠比美國的要高。」
除了期權定價以外,布萊克還有很多著作都走在了他所處時代的前面。他於1971年開發出一個全自動的股票交易所模型,並辯稱,養老基金應進行固定收收益投資,以實現資產與負債的匹配。
「長期資本管理」基金的倒閉,使參與該公司的先鋒人物備受奚落,布萊克在此基金倒閉前辭世。安然公司倒閉等不幸事件,使投資者對衍生品交易中存在的欺詐風險警覺起來。然而這無法抹煞他們的成就:如今再退回到費希爾·布萊克以前的時代,已經變得不可想像。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格倫中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