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考研時候一個考場前後左右的題是完全一樣的么,還是題目一樣打亂了順序
1、再考公共課的時候試卷上的題目是一樣的,順序也一樣。只是選擇題塗答題卡的時版候位置分布權是不一樣的。
2、考專業課時,如果你旁邊的人和你是考同一院校,同一專業的考生,試卷內容則是相同的。
(1)經濟學大一考場題擴展閱讀
考場規則
1、考生憑本人《准考證》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按規定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應當主動接受監考員按規定對其進行的身份驗證核查、安全檢查和隨身物品檢查等。
2、考生應當自覺服從監考員等考試工作人員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監考員等考試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不得擾亂考場及其他考試工作地點的秩序。
3、考生遲到15分鍾後,不準進入考場參加當科考試,交卷出場時間不得早於當科考試結束前30分鍾。考生交卷出場後不得再進場續考,也不得在考試機構規定的區域逗留或者交談。
⑵ 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 有沒有習題參考答案
同等學力申碩包含33個專業,各專業考試題目由幾個具有出題資格的招生院校共同出題。總分100,及格分數線為60分,包含選擇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其中,部分專業的試題是一樣的,例如,工商管理學專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等,試題一樣,都是工商管理學專業綜合。
考試時間通常是五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專業綜合測試是下午的2:30—15:30,而考點為招生單位所在地區,考場具體安排,會在考試之前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網上統一發布通知,屆時,大家需及時上網了解。
同等學力申碩考試要考兩門,一門是英語,一門是專業綜合。一般情況下大家都重視英語的復習,而忽略了專業綜合的復習,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同等學力專業綜合的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進行閉卷的筆試答題方式
三、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
(1)單項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多項選擇題: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名詞解釋: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簡答題: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4.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5.案例分析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據了解,同等學力申碩的開辦專業側重於一些研究型(學術型)學位,如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同等學力申碩的專業和所有普研一致,學位辦規定只要該校某個研究生專業有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同等學力申請該專業的碩士學位,所以同等學力的專業非常多。但由於是在職學習,課程時間少,像工科如果學習時間短,很難真正把握好。所以工科類的同等學力專業就很少,一般主要是文科類的專業。
學科綜合考試按一級學科進行全國統考,在考試學科範圍內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人員,還需取得《同等學力人員外國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合格證書》和相應學科的《同等學力人員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合格證書》方能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⑶ 求西方經濟學的考點
西方經濟學復習必備一、判斷題(在正確的命題前面寫「√」,在錯誤的命題前面寫「X」;每小題1分,共20分)
( X )1. 支持價格是政府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高價格。
( √ )2. 經濟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費者的目標是效用最大化。
(√ )3.完全競爭市場的含義:指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 √ )4. 在一條直線型的需求曲線上每一點的需求彈性系數都不一樣。
( √ )5. 消費者均衡的實現條件是消費者花在每一元錢上的商品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無差異曲線是可以相交的。
( √ )7.需求規律的含義是,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
( × )8. 規模經濟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所研究的是同一個問題。
( × )9. 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 )10、在一個國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 √ )11. 邊際成本曲線總是交於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 √ )12. 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 √ )13. 一個博弈中存在納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優均衡。
( √ )14.邊際替代率是消費者在獲得相同的滿足程度時,每增加一種商品的數量與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之比。
(√ )15.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 X )16. 經濟學按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 √ )17. 需求彈性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變化對影響需求的因素變化反應程度
( √ )18. 消費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 X )19. 經濟學按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 X )20. 平均產量曲線可以和邊際產量曲線在任何一點上相交。
( √ )21. 在長期分析中,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劃分是不存在的。
( √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與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線是不相同的。
( √ )23. 任何經濟決策都必須考慮到機會成本。
( √ )24、指經濟變數之間存在函數關系時,彈性表示因變數的變動率對自變數的變動
率的反應程度。需求價格彈性指價格變動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即
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 √ )25.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每一廠商長期均衡時都沒有超額利潤。
( X )26. 平均產量曲線可以和邊際產量曲線在任何一點上相交。
( √ )27. 寡頭壟斷市場的最大特徵就是寡頭廠商之間的相互依賴性。
二、選擇題(下列各題中的答案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前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C ) 1. 在市場經濟中,當雞蛋的供給量小於需求量時,解決雞蛋供求矛盾的下列辦法中最有效的辦法是:
A. 實行定量供給; B. 宣傳吃雞蛋會導致膽固醇升高;
C. 讓雞蛋的價格自由升高; D. 進口雞蛋
( C )2、關於均衡價格的正確說法是( )。
A: 均衡價格是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價格 B: 供給量等於需求量時的價格
C: 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價格 D: 供給價格等於需求價格時的價格
(C )3.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A. 增加; B. 不變; C. 減少; D. 不能確定
( C )4、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 )。
A: 滿足程度 B: 邊際效用 C: 滿足程度超過他實際支出的價格部分
D: 滿足程度小於他實際支出的價格部分
( A ) 5、當X商品的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X1X*=+5,收入效應X*X2=+3,則商品是( )。
A: 正常商品 B: 一般低檔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獨立商品
( D ) 6. 最需要進行廣告宣傳的市場是:
A. 完全競爭市場;B. 完全壟斷市場;C. 壟斷競爭市場;D. 寡頭壟斷市場
( A ) 7. 在消費者均衡時,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總效用與他所支付的貨幣的總效用的關系是:
A. 前者小於後者;B. 二者相等;C. 前者大於後者;D. 二者沒有關系
( B ) 8. 當某廠商以最小成本生產出既定產量時,此廠商:
A. 總收益為零; B. 一定獲得了最大利潤;
C. 一定未獲得最大利潤; D. 無法確定是否獲得了最大利潤
( B )9、已知某兩種商品的交叉彈性等於1.8,則這兩種商品是( )。
A: 完全替代品 B: 替代品 C: 補充品 D: 完全補充品
( D )10.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平均成本:
A. 增加;B. 不變;C. 減少;D. 先減少,後增加
( A )11、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數量是( )。
A: 一家 B: 二家 C: 三家 D: 無數家
( B ) 12. 下列哪一個不是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A. 大量的賣者和買者;B. 存在產品差別;C. 資源完全流動; D. 完全信息
( C ) 13. 壟斷競爭市場中廠商達到短期均衡的產量的條件是,在該產量處:
A. 兩條需求相交;B. SMC=MR;C 同時符合A和B; D. LMC=MR
( D )14、下列行業中哪一個最接近於完全競爭模式( )。
A: 飛機 B: 卷煙 C: 汽車 D: 水稻
( D )15. 如果連續地增加某種生產要素,在總產量達到最大時,邊際產量曲線:
A. 與縱軸相交;B. 經過原點;C. 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D. 與橫軸相交
( D ) 16. 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
A. 和需求曲線重合; B. 是一條水平線;
C. 在需求曲線上方; D. 在需求曲線下方
( A ) 17. 在古諾雙壟斷模型處於均衡時,每個廠商提供潛在市場容量的:
A. 1/3; B. 1/2; C. 2/3; D. 1
( B ) 18. 卡特爾制定統一價格的原則是:
A. 使整個卡特爾產量最大; B. 使整個卡特爾利潤最大;
C. 使整個卡特爾的邊際成本最小; D. 使整個卡特爾中各廠商的利潤最大
( B )19、假定某企業全部成本函數為TC=30000+5Q-Q2,Q為產出數量。那麼TVC為( )。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 B ) 20. 在下列行業中,企業規模應該最大的是:
A. 服裝業;B. 鋼鐵業;C. 飲食業;D. 旅遊業
( B ) 21、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的相交點是( )。
A: 邊際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B: 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C: 平均成本曲線下降階段的任何一點 D: 邊際成本曲線的最高點
( D ) 22. 如果連續地增加某種生產要素,在總產量達到最大時,邊際產量曲線:
A. 與縱軸相交;B. 經過原點;C. 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D. 與橫軸相交
( B ) 23. 在一般情況下,廠商得到的價格若低於以下哪種成本就停止營業:
A. 平均成本;B. 平均可變成本C. 邊際成本D. 平均固定成本
( A ) 24. 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壟斷生產廠商能獲得超額利潤主要是因為:
A. 實行了賣方壟斷;B. 實行了買方壟斷;C. 對產品進行了創新;D. 都不對
( A ) 25. 在下列商品中,不可以採用「薄利多銷」,通過降價來增加收益的商品是:
A. 大米;B. 補葯;C. 旅遊服務;D. 時裝
( A )26、固定成本是指( )。
A: 廠商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不能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
B: 廠商要增加產量所要增加的費用
C: 廠商購進生產要素時所要支付的費用
D: 廠商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可能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
( B ) 27. 當某廠商以最小成本生產出既定產量時,此廠商:
A. 總收益為零; B. 一定獲得了最大利潤;
C. 一定未獲得最大利潤; D. 無法確定是否獲得了最大利潤
( A ) 28. 下列各種成本中,哪個成本的變動規律是向右下方傾斜:
A. 平均固定成本;B. 平均可變成本;C. 短期邊際成本;D. 短期總成本
( D ) 29. 賣方實施價格歧視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A. 市場有不完善之處;B. 各市場彈性不同 ; C. 市場能夠被分割; D. 以上都是
( D )30、邊際技術替代率( )。
A: 是正的,並且呈遞減趨勢 B: 是正的,並且呈遞增趨勢
C: 是負的,並且呈遞增趨勢 D: 是負的,並且呈遞減趨勢
( C ) 31. 壟斷競爭市場的特點是:
A. 較多的賣者和買者;B. 存在產品差別 C. 同時具有A和B; D 以上都不對
三、計算題
1、商品X的需求曲線為直線性Q = 40﹣ 0.5PX , 正常商品Y的需求曲線為直線,X與Y的需求曲線在PX = 8 處相交,交點處X的需求彈性之絕對值為Y的需求彈性之絕對值的一半.請按上述條件推導Y的需求數。
解:設Y需求函數為A
因為X與Y的需求曲線在PX = 8 處相交,
所以 QpX=8 = QpY=8 ,
得 A -8B = 40 -0.5* 8 =36 (1)
又E Px = (-0.5*PX ) /(40-0.5*PX )
EPX=8 = (-0.5*8) /(40 -0.5 *8) = -1/9
又EPY = -B*PY / (A – BPY ) ,
則EPY=8 = -8B /(A-8B)
因為交點處X的需求彈性之絕對值為Y的需求彈性之絕對值的一半.
即 2/9 = 8B /(A – 8B)
得 A = 44B (2)
(1) (2)聯立解得:
A = 44 B = 1
所以Y的需求函數為: Q = 44 - PY 即為所求.
2. 設某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函數是MC=3Q2+8Q+100,如果生產5單位產品時總成本是955,求總成本函數和可變成本函數?
. 解:設總成本為TC,則TC=∫(3Q2+8Q+100)dQ=Q3+4Q2+100Q+FC
955=53+4×52+100×5+FC,FC=230,則TC= Q3+4Q2+100Q+230
可變成本函數VC=Q2+4Q+100+230/Q
3. 若廠商面對的需求曲線是 Q= -P +50 ,分別求出廠商的總收益曲線. 邊際收益曲線和平均收益曲線?
解:求反需求曲線:P=100-2Q,則:
總收益曲線TR=PQ=100Q-2Q2;
邊際收益曲線MR=100-4Q
平均收益曲線AR=100-2Q。
4、假定完全竟爭市場的需求函數為 QD = 50000 – 2000 P,
供給函數為 QS = 40000 + 3000 P,
求1)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2) 廠商的需求函數。
解1)市場均衡時, QD = QS
需求函數為 QD = 50000 – 2000 P,
供給函數為 QS = 40000 + 3000 P,
聯立解得:
均衡價格 P = 2
均衡產量 Q = 46000
2)完全竟爭市場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由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
故廠商的需求函數為 P = 2
5、假定某企業的短期成本函數是TC(Q) = Q3 – 10 Q2 + 17 Q +66 .
求: TVC(Q), AC(Q), AVC(Q), AFC(Q), MC(Q) 。
解:因為企業的短期成本函數是TC(Q) = Q3 – 10 Q2 + 17 Q +66 .
所以, TVC(Q) = Q3 – 10 Q2 + 17 Q ;
AC(Q) = Q2 – 10 Q + 17 + 66/Q ;
AVC(Q) = Q2 – 10 Q + 17 ;
AFC(Q) = 66/Q ;
MC(Q) = 3Q2 – 20 Q + 17 。
6.完全壟斷企業成本函數為C=10Q2+400Q+3000,產品的需求函數為Q=200- P,求企業
盈利最大化時的產量. 價格和利潤?
解:求反需求曲線:P=1000-5Q,則:
總收益曲線TR=PQ=1000Q-5Q2,邊際收益曲線MR=1000-10Q;
邊際成本曲線:MC=20Q+400;
根據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原理:1000-10Q=20Q+400,Q=20;
代入反需求曲線,P=1000-5Q=1000-5×20=900;
利潤π=(1000×20-5×202)-(10×202+400×20+3000)=3000。
四、論述題
1、試用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說明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必要性。
答 : 1)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在技術給定和生產的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增加某種可變投入使其邊際產量增加到某一點,超過該點後,增加可變投入會使其邊際產量減少。技術給定和生產的其他要素投入不變是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立的前提條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斷增加勞動投入所引起的邊際收益遞減的例子,經常作為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例證.
2)我國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這意味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依靠農村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但我國農業人口太多,守著極其有限的耕地,根據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大量農村剩餘勞力不能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農民就不可能富裕起來.所以農村剩餘勞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 農村剩餘勞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與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農村剩餘勞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農村剩餘勞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率,會促進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加快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提高全民素質,有利於農業乃至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論述需求規律的含義及其特例。
答 (1)需求規律的含義是,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需求量隨著商品的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商品價格的下降而增加。滿足需求規律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2)特例: 1)炫耀性商品,古董,珠寶等; 2)投機性商品,股票等; 3)吉芬物品。
3、外部影響是如何導致市場失靈的?政府應採取那些措施矯正市場失靈?
答:(1)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活動的主體對它所處的經濟環境的影響。外部性的影響會造成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私人收益和社會收益之間的不一致。外部性的作用可以分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福利經濟學認為,如果外部經濟效果不能與外部不經濟效果抵消,那麼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優狀態不可能達到,從而也不能達到個人和社會的最大福利.
(2)市場失靈指市場機制在很多條件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市場失靈的幾種情況有: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對稱信息.一項經濟活動存在外部經濟時,人們從該項活動中得到的私人利益會小於社會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經濟時,人們從事該項活動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會小於社會成本,這兩種情況,資源配置都會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所以外部性是造成市場失靈的重要原因.
(3)政府應採取的矯正市場失靈的措施:
1)課稅與補貼使外部性效果的產生者自行負擔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合並重組企業,使外在性問題內在化;
3)賦予財產權,對能排他的公共品賦予財產權,對享用者收費,要破壞者配償,削減外部性,提高經濟效率.
4)政府直接管制,如污染的管制.
4、當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Ed=1, Ed >1 ,Ed <1時,價格變動對生產者的收益有何影響。
答: 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同生產者的收益關系如下:
當Ed >1 時,即需求富有彈性時,生產者的收益與價格反向變動,它隨價格提高而減少,隨價格 降低而增加;
當Ed <1 時,即需求缺乏彈性時,生產者的收益與價格同向變動,它隨價格提高而增加,隨價格降低而減少;
當Ed =1 時,即需求單位彈性時,生產者的收益與價格沒有關系.
例如:生產者為提高收益,對缺乏彈性的產品,可以採用提價的方法; 對富有彈性的產品,可以採用降價的方法.
5、簡述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答:具體條件如下:
1.大量的買者,賣者 2.商品具有同一性:同質的,無差別的.
3.廠家可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 4.沒有市場歧視
5.信息完全充分(交易成本為零) 6.資源自由流動(自由締約)
⑷ 大一考試考什麼怎麼考
兩門,分別是《行政能力測試》和《申論》《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我要特別提示大家一下,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題都不難,靜下心來,誰都能做的出來,但很多人做不完,有的甚至不及格,就在於沒有掌握答題的技巧!這個技巧的把握一方面是合理分配和利用時間,另一方面就是熟練程度的掌握。下面我詳細的解釋一下。這項測驗,一般有五個部分,都是選擇題,題量很大,平均四十幾秒做一道題。所以就沒有時間讓你反復去研究哪一題,當某道題讓你花掉了一分多鍾還沒有頭緒,請立刻放棄!因為這樣的題畢竟是少數,一般都是一分,有的是零點幾分,放棄了損失也不大。還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部分都會給你標出參考時限,幾部分參考時限的總和剛好是考試的時間,所以要盡量在他提供的時限以內去完成該部分的題目,如果時間到了,你還有幾道沒有做完,那麼注意了:不要再做它了!立刻開始下一部分內容!這一點非常關鍵!!很多人就是覺得我就剩兩道了,一下就做完了,下一部分就少幾分鍾吧,鐵了心要去啃那塊骨頭,結果每部分的時間都順延,到最後還有十幾道題都會做,就是沒時間了,多可惜。一般每部分的題目都是由易到難的,所以後邊幾道就會比前面的要多花時間,做出來的還未必對。如果你為了這幾道拿不準的題丟掉了能輕松答對的題,多不劃算呀!我的經驗告訴我,不是所有的參考時限都緊巴巴的,一般都會有一兩個你比較拿手的部分會有時間空出來。如果時間有節余,請開始做下面的部分,一定不要回頭!最後一部分題目做完了還有空餘時間再去做前面空下的題,如果沒時間了,就填你第一印象感覺對的那個答案,很多時候第一印象很准哦!如果連看答案的時間都沒有,那麼就選C吧。有統計表明,選擇題答案是C的概率要比其他幾個選項大哦!(我連這種經驗都說了,大家不要流汗哦~)應試技巧就是這樣。大家在復習的時候,要多做題,大量的做題,考試的時候你會驚奇的發現,有好幾道題你都見過!那就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再去想,直接寫答案就好了。當然,不要記錯了答案。如果當時你做錯了,一定要抽時間再回頭看一眼錯了的題,提前在那題上做好標記喲!我考試的時候數學題最後一道我前一天剛做過,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方程組,結果試卷上的一個數字印錯了。計算出的結果是半個人,半間房子,當時就有很多考生以為自己算錯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復演算,浪費了大量時間,而我因為剛做過,就知道原因出在哪,所以直接填了答案。雖然我不知道最後那道題是怎麼統計的,起碼我比別人節約了時間。大量做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掌握規律,尤其是數列題。給出幾個看似毫不相乾的數字,讓你填出其中某個缺項,這種題也比較費時間,但是做出來會很有成就感,做的多了,也就會記住很多規律,比如2的N次方減某常數啦什麼的這種規律(呵呵,我一年多都沒做了,當時好多數列的規律都忘了,大家見諒哦~),而做題少的人就總是局限於等差等比的那個思路里。還有就是要把1到20的平方、1到10的立方這樣的結果背會,這個對做數列題很有用的哦。大家一定要重視對這門課的復習,有很多人大體一翻《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這本書,就說「這種小兒科的內容,不用復習也會了。」然後只注重其他內容的復習了。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題的確不難,但要在規定的時間里盡量答完所有題目並且准確率不能低,可沒那麼容易。在關注此貼的你,一定一定不要眼高手低,要多做題,並且嚴格的掐好時間當考試一樣的認真對待,真的到了考場上,才會有效果哦!最後要提醒一句,大家要在考試前確定自己的手錶沒有問題,並且上考場的時候不要忘了戴哦。這門課羅嗦的比較多,因為這門是我的長項,我考試的時候這門課打了87分,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第二哦!和第一名差1分。也是因為這門課,把我的均分拉高的。所以我覺得多和大家分享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即使有點羅嗦。呵呵《申論》申論考試比較像給材料作文,它給出的材料篇幅比較大,一般都是分成幾個小段,每段都有每段的中心,但材料整體是相互關聯的,你要做的就是歸納出整體的中心意思,立論並且對你的觀點進行闡述。申論表面看是對寫作能力的考核,其實是比較綜合的一門課。從文章中能夠體現出作者的多種素質。所以這門課不是突擊了就能得高分的,關鍵在於平時的積累。大家會發現《申論》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寫作的技巧,如何立論,如何圍繞觀點展開闡述等等內容的,復習的時候除了要看書上講的這些理論之外,要認真的按照要求寫上兩到三篇,熟悉一下方法就可
⑸ 微觀經濟學考點
立即下載 舉報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 導言
1、稀缺性:經濟資源以及用經濟資源生產的物品總是不能滿足人類無窮無盡慾望的事實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資源配置問題
3、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問題、資源利用問題、經濟體制問題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應於某種商品各種可能的價格,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
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願意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
?需求的變化: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而引起的對商品需求
數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變化: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所
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供求規律: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減少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減少
?當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或減少時,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均衡價格不確定
?當供需反方向變動時,均衡價格與需求同方向變化,均衡數量不確定
3、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該商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Ed = 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 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 (?Q/?P)?(P/Q)
4、點彈性的幾何意義: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點彈性系數的值,等於這一點沿著需求曲線
到橫軸的距離比上其沿著需求曲線到縱軸的距離
點彈性的類型:
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位於上半段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大於1;
位於下半段上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
五種類型:?AC段,Ed>1,富有彈性
?CB段,Ed<1,缺乏彈性
?C點Ed=1,單位彈性
?A點Ed??,完全有彈性
?B點Ed=0,完全無彈性
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概念: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其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其彈性系數等於商品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引起這種變化的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率的比值,
表示為:EXY=(?QX/QX)/(?PY/PY)=(?QX/?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替代品的價格之間呈同方向運動,
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正值;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互補品
1/55頁
的價格之間呈反方向變動,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負值;如果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任何
關系,則其中任何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作出反應,需求的交叉
彈性系數為零。
6、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收益的關系:?R/?P=Q(1-Ed)
?當Ed>1時,Q(1-Ed)<0,即?R與?P異號。說明這種富有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
價格反方向變化,即降價也可以增加收益,漲價會減少收益。廠商應薄利多銷。
?當0<Ed<1時,Q(1-Ed)>0, 即?R與?P同號。說明這種缺乏彈性的商品,銷售收益
與價格同方向變化,即漲價會增加收益,降價反而會減少受益。
?當Ed=1時,Q(1-Ed)=0,即?R=0,。說明單位彈性的商品,廠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
其銷售收入始終不變。
?對於Ed??的完全有彈性的商品,其在既定價格之下收益可以隨需求量無限增加。若
降價使收益減少,若漲價造成需求量減少,收益變為零。完全有彈性的商品不適合降
價也不適合漲價。
?對於Ed=0的完全無彈性的商品,由於價格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即在
R=P?Q公式中,P的任何變化,Q都固定不變。收益與價格同方向同比例變化。 7、價格管制:支持價格(價格下限)、限制價格(價格上限)
8、稅收:
a)對生產者征稅 b)對消費者征稅
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保持消費者滿足水平不變的前提下,1單位的商品X能夠代替的商品Y的數量,這個比率叫做邊際替代率。MRSXY = -?Y/?X
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由於隨著商品X數量的不斷增加,其邊際效用MUX遞減;隨著商品Y數量的不斷減少,其邊際效用MUY遞增,所以這兩者的比值MUX/MUY就越來越小。 ( MRSXY = MUX/MUY = -?Y/?X = PX/PY )
2、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商品的價格之比。即MRXY=PX/PY 3、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與其實際付出的代價的余額。 4、收入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動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相對價格變化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價格效應:商品的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改變
5、希克斯分解:
?CD是一條平行於AB′並且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的預算線,補償預算線CD與AB′平行,
表明X商品價格下降改變了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PX/PY,預算線變平坦了。
2/55頁
補償預算線CD與原來的無差異曲線U相切,表
明消費者仍然為維持在原來的效用水平上,這就
是希克斯定義的實際收入不變。在X商品降價後,
必須把消費者的消費收入相應調整(減少或剔除
一部分),以保持實際收入水平不變。如果用Y
軸代表貨幣量,表示消費者除了用於X商品之外
的剩餘貨幣,剔除的貨幣收入就是CD與AB′之s=X〃-X 間的垂直距離AC.替代效應?X
?將補償預算線CD平移到AB′,意味著保持相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對價格不變,把剛才剔除的由於價格下降而增加的貨幣收入再補償上均衡點由E〃移動至 E′.X商品的需求量由X〃增加到X′,是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結果,這就是收入效應. m?X= X′- X〃 sm?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X = X-X =(X〃-X)+(X′- X〃)=?X+?X 6、恩格爾曲線(收入——需求曲線)
有收入——消費曲線(收入擴展線)推導而來
7、一般的低檔品、吉芬商品
價格效應:低檔品 價格效應:吉芬商品
低檔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但影響程度小於代替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的
s對商品X需求的增加量?X=X〃-X,大於收入效應引起的對商品X需求的減少量
msm?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仍然為正。(收入效應與替代效
應方向相反,其影響程度小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吉芬商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其影響程度超過替代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s的X商品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X〃-X,小於收入效應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減
msm少量?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最終為負。(收入效應與替
代效應方向相反,且收入效應的影響程度大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第五章 生產理論
1、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用一種投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
率。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廠商為保持原有的產量水平不變,增加一單位要素的使用量
與放棄另一種要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MRTSLK = -?K/?L 當?L趨於0時,MRTSLK = -dK/dL
2、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之比。
MRTSLK=MPL/MPK=w/r 或 MPL/w=MPK/r
3/55頁
B、AB三條等成本線有相同的斜率,ABAB、A1122
與等產量線Q相切,切點E是生產者均衡點。它表0
示,在既定產量下,生產者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L、0
K),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AB雖然代表的成本水022
平較低,但其與既定等產量線Q既無交點也無切點,0
無法實現Q代表的產量;AB雖與Q相交,但花0110
費的成本高於AB代表的成本水平。從a、b點沿Q0
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水平並可以是成
本下降。只有在E點,,才能滿足既可以實現既定產
量,又可以使成本水平降到最低。所以E點是生產者 均衡點。
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要素組合 3、邊際報酬(產量)的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技術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變時,隨著
一種可變要素的增加,其邊際產量增加到定點後最終會趨於遞減。(在連續等量地追加
一種可變要素到其他固定要素上去的過程中,起初該要素的邊際產量是增加的,但達到
一定殿後,再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其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4、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劃分:
?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的關系:當邊
際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上方時,平均產量
曲線是上升的;當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
線相交時,平均產量曲線達到最高點;當邊際
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下方時,平均產量曲
線是下降的。
I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上升,邊際產量大於
平均產量,勞動總產量增加。相對於固定投入
而言,可變投入不足,可變投入的增加可以使
固定投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生產者增加要
素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III階段:邊際產量變為負值,總產量開始下降。
意味著可變要素使用數量越多,總產量就越少。
生產者要減少可變要素投入量,改變總產量減
少的趨勢,使生產過程過渡到II區。
II階段:勞動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勞動
的平均產量開始遞減,但邊際產量依然大於0。
應將生產安排到II階段進行。具體安排在那一
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點取決與廠商的目標。若追求平均產量最大,
生產將安排在平均產量最高點處;若追求產量最大,生產將安排在總產量最大處;在利潤最大化的假設下,生產的安排取決於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5、長期規模報酬的類型:
?如果產出增加的比例超過了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規模報酬遞增。
f(tL,tK) > tf(L,K)
?如果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相同,則規模報酬不變。 f(tL,tK)= tf(L,K)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的規模報酬遞減。
4/55頁
f(tL,tK) < tf(L,K)
長期規模報酬類型的判定:
?對於生產函數Q=F(X, X, X,…, X), 123n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增加α倍,產量增加β倍,即βQ=F(αX,αX,αX,…,αX) 123n
那麼,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減 ?對於生產函數Q=F(L,K),
n 如果λ?Q=f(λL,λK)。 其中,n為任意常數,λ為正實數,那麼該生產函數為n次齊次生產函數。
那麼,若n>1,則規模報酬遞增;若n=1,則規模報酬不變;若n<1,則規模報酬遞減 ?阿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規模報酬的判定。
αβ α β α+β αβ α+β Q=ALK A(λL)(λK)= λALK= λQ
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0,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減。
第六章 成本、收益理論
1、機會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生產時,必須放棄的該資源用於其他用
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
機會成本是一種隱性成本,沉沒成本因為無法收回而不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指的是現
在。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歷史成本
2、短期成本曲線及其關系:
短期總成本:STC(Q)=VC(Q)+FC=Φ(Q)+b
可變成本:VC(Q)=Φ(Q) 機會成本
固定成本:FC=b 非機會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Q)=FC/Q=b/Q
平均可變成本:AVC(Q)=VC(Q)/Q
短期平均成本:SAC(Q)=AVC(Q)=AFC(Q)
短期邊際成本:
?SMC(Q)=?STC(Q)/?Q
當?Q趨於0時,dSTC(Q)/d(Q)
?SMC(Q)=?VC(Q)/?Q
當?Q趨於0時,=dVC(Q)/d(Q)
關系:?固定成本線是一條水平線,表示其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
?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量為0時可變成本也為0.隨產量的增加,可變
成本也相應增加。可變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取決於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當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上升時,產量增加的速度快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即產
量中的增加快於可變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可變要素的邊
際產量遞減時,產量增加的速度慢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及產量的增加慢於可變
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3、短期成本變化的原因:短期總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和,短期成本曲線的形狀與
5/55頁
⑹ 大二微觀經濟學考試怎麼復習啊考點完全找不到啊
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是根據指定的教材出,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5、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⑺ 《經濟學原理》的考點是什麼
不知你參加的是什麼級別和類型的考試?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考試側重點:比如同等學力考試注重對西方經濟學中原理的公式考察,博士考試側重對完整的經濟學原理的分析和應用。具體地說,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經濟個體的行為,但所謂經濟個體是相對於整個宏觀經濟而言的,不是狹義上的經濟個體。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從微觀經濟主體來講,主要分為消費者和生產者。在研究微觀經濟的時候有二個概念不可缺少:邊際成本(效用)以及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效用)是指你每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所消耗的成本(或所得到的滿足感)。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得到某樣商品所放棄的另一樣商品的成本。
用來解釋消費者的行為的最主要理論是效用論。所謂效用就是指你每獲得一樣物品時,你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在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時候,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極為重要。簡單來說就是,一樣東西獲得的越多你所從中得到的滿足感越少。用來表示效用論的圖形是在一種物品為X軸另一種物品為Y軸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凸向原點的一條曲線。用來表示隨著一個物品獲得的增多,另一種物品消耗的隨之減少。除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外,研究消費者行為的還需要用到成本約束線。看一下圖片那條直線就是成本約束線,而那些不相交的曲線就是效用線。成本約束線和效用線的切點是最佳點。
從生產者角度來講,邊際成本遞減體現在邊際技術替代率上。邊際技術替代率和邊際效用替代率相似我就不多解釋了。
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構成了供給和需求曲線,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市場的均衡點。
微觀經濟學的福利經濟學里有一個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帕累托最優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換句話說,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下面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收入、通貨膨脹與失業以及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問題的。
宏觀經濟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IS-LM模型(這個模型是基於凱恩斯的需求決定論的假設以及價格剛性的假設):主要講述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同時均衡時的國民收入和利率之間的關系。IS曲線表示的是產品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產品市場上供給等於需求。LM曲線表示的是貨幣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貨幣市場上實際貨幣供給等於實際貨幣需求余額。
放鬆價格剛性的假設後就會產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講的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總需求是由IS-LM模型導出,是加入價格因素後總需求(包括貨幣需求和產品需求)的變化。總供給(AS)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來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來講還存在較大的爭議。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國民收入變化的問題。
在AD-AS曲線中,引入了勞動力和價格的問題。勞動力和價格構成了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先從通貨膨脹來講。通貨膨脹的類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結構型以及輸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為溫和的、奔騰的。再從失業角度來看。關於失業問題有一個很重的定律就是奧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系並不是十分嚴格,它只是說明了,產量增加1%時,就業人數上升達不到1%。原因可能是產量的增加是通過工人加班加點來達到的,而非由於增加就業人數;也可能是社會增加了第二職業人數,從而使就業量小於產量增加的百分比。
失業的分類有很多種,其中自然失業率這個概念很重要,即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下,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供求力量自發發揮作用情況下應有的並處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
研究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線:簡單來講就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成反比關系。菲利普斯曲線除了傳統的以外還有長期的以及附加預期的。作為了解即可。
最後是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問題:
經濟增長主要有幾個概念:
索羅剩餘、新古典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索羅剩餘是一個基本概念,主要是講經濟增長中除了人口和資本的增長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貢獻。用公式表示就是:
ΔA/A=ΔY/Y-Δk/k-ΔN/N.
而新古典和內生增長理論的差別在於是否將技術作為一個內生變數的問題。
關於經濟周期問題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講的不多,主要是將一個螺旋上升的態勢。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經濟周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