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蘇聯的談話。 第八卷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❷ 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的表達方式有什麼特別之處
劃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和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資料: 「…(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有可能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
❸ 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學科書》時,把社會主義劃分為
劃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和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資料:
「…(從資本主義過渡內到共產主義有可能分成兩容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經過後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為豐富和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極大提高的時侯,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摘自毛澤東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見龔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164頁,三聯書店1986年版)
回答得完美吧。。。
一定要選我為最佳答案哦。。。。。。。。。。。。。。。。。。。。。。。。。。。。。。。
❹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中國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是在1954年開始逐步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替代了原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中國的發展目標。周恩來在1954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遠景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分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同時,周恩來在報告中比較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兩步走」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