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那裡有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英文原版下載
http://www.verycd.com/topics/46071/
第一本書是《經濟學原理》中文版。上下兩冊。黑白。北京大學出版社。(原來為PDG格式,我轉成了PDF格式。)以下是該書簡介:
這本《經濟學原理》於1998年由美國德賴登(Dryden)出版社初版,作者是哈佛大學的一位青年經濟學教授格列高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這本書1998年在美國出版時創造了兩項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這本書還沒有完稿時,出版商就出價250萬美元買下版權,從而創下經濟學著作賣價的吉尼斯世界記錄;二是這本書一出版便很快風行美國,其暢銷速度和暢銷數量又創下吉尼斯世界記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早在1998年4月6日就報道說,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已經被美國大約350所大學用作經濟學教科書。這時這本書問世還不到3個月。
這本書之所以迅速火暴,其主要原因是這本書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的定位。作者說,他在寫這本書時,極力把自己放在一個經濟學初學者的位置上,他強調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經濟學時感興趣的那些材料。他認為,職業經濟學家寫教科書時,往往有一種接受經濟學家們的觀點並強調那些使他和其他經濟學家著迷的論題的誘惑,而他在本書中要盡量避免這種誘惑。曼昆的這本書確實實現了這種定位。首先,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格列高里·曼昆雖然年輕,但在經濟學界早已著名。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他的論文和著作的一貫風格和特色。他的這本《經濟學原理》更是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和特色。這本書既沒有學究式的概念定義,也沒有煩瑣的論證。其次,這本書的內容簡明扼要。這本書英文版的正文只有775頁,與同類教科書相比,它的篇幅要少好幾百頁。作者說,他是從一個學生喜歡讀什麼樣的教科書的角度來寫這本書的,所以他的第一位和首要的目標是要把這本書寫得簡明扼要,用盡可能少的詞句來表述經濟學原理。作者在他的《經濟學原理》前言中不無調侃地說:「所有的經濟學教科書都說資源是稀缺的,但是在這些教科書的作者中很少有人記得學生的時間是這些稀缺的資源之一」。再次,這本書的內容側重於應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類教科書那樣側重於正式的經濟理論。作者試圖使讀者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在將來讀書看報、經商或從政時都能夠應用經濟學知識。但是這不意味著這本書沒有提供系統的經濟學基本理論,事實上這本書包含了經濟學初級教程所有的中心論題和基本原理。這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在每闡述一個經濟學原理以後就盡可能地回到與這種原理有關的應用和政策上來。例如,這本書在第4章到第6章闡述了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後,緊接著在第7章至第9章把這些原理應用於市場經濟社會所面臨的三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自由市場制度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的途徑?稅收是如何妨礙市場機制運行的?誰是國際貿易的贏家和輸家?「案例研究」原本是工商管理課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現在曼昆把它運用於經濟學原理教科書,來說明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一書的絕大多數章節都有相關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這本書的大多數章節還設有「新聞信箱」,引用報紙上的新聞來說明如何運用經濟學思想來闡述當前的社會問題。最後,這本書的體系結構也不同於流行的經濟學初級教程。它不是從「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或「經濟學研究什麼」開始,而是在開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經濟學的十個基本原理,這使初學者一開始就能抓住經濟學的精髓。這本書也沒有嚴格遵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傳統二分法,而是盡量模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界限。第一章的「經濟學的十個原理」既有微觀經濟學原理,也有宏觀經濟學原理。「國際貿易」這個宏觀經濟學內容現在被曼昆放在了「供給和需求」篇目下。
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雖然是一本入門的經濟學教科書,但是這本書也包含了一些經濟學中級教程的內容和西方經濟學的新發展、新觀點。作者在結束微觀經濟學的初級教程的內容之後,又在第7篇「高級論題」篇目下增設第21章,專門討論消費者選擇理論。這部分內容實際上多半是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第34章)則在「宏觀經濟學的五個爭論」題目下綜述了宏觀經濟學的新發展和新動態。這五個爭論也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兩大學派——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近幾年來論戰的主要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曼昆在他的這本書中對經濟學的學科性質給出了與其他流行的經濟學初級教程不同的界定。他在這本書的「致教師的前言」中寫道:「經濟學綜合了政治學和科學的優點。它實際上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的論題是社會,即人們如何選擇生活,他們如何相互交往。……通過把科學方法運用於政治問題,經濟學試圖在一切社會所面臨的根本挑戰方面取得發展」。 曼昆的這個說法是西方經濟學的一種新動態的反映。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認為,由於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和政治越來越相互影響、相互依從,不研究制度和歷史、單純研究稀缺資源如何配置的經濟學應當讓位於政治經濟學。
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迅速流行至少向我們提示了兩個信息:其一,流行了半個世紀的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將被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取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每隔3~5年就根據西方乃至全世界經濟形勢和經濟學的發展變化加以修訂和增刪,由於它貼近經濟形勢和經濟學的發展,所以一直暢銷不衰。也是在1998年,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與威廉·諾德豪斯合著)又新出了第16版。但是由於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更加適合學生的口味,更加註重應用,所以它一出版就廣受歡迎。隨著格列高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流行,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將風光不再。其二,新凱恩斯主義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漸占上風。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由於其邏輯較為一貫和範式較為優美而受學者們尤其是青年學者們垂青。甚至有些西方學術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論文必須符合新古典範式,否則不予發表。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主張由於現實感較強、且符合政府的口味而受政府決策部門重視。格列高里·曼昆是新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經濟學原理》佔領了大學講台,說明新凱恩斯主義現在不但在政府政策領域佔了上風,而且開始在大學和學術界受到青睞。
本書是美國德賴登出版社以140萬美元徵求經濟學教科書的中標作品,被西方世界認為是「最令人期盼的經濟學教科書」。英國《經濟學人》也撰文認為該書將取代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成為天下第一。該書出版僅三個月就被美國300多所大學採用作為教材。其英文版發行量在1998年出版當年就高達20萬冊。成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經濟學教材。
『貳』 微觀經濟學的幾個試題(英文)
答案:DBBD
9題
食糖的價格上抄漲了5%,這時的銷售量下降了10%,這使得家庭作出——
應該選擇D,本題考查需求的價格彈性以及互補品,替代品的概念,A,B說的並不是該話題
不能確定,C明顯不能是同樣的數量的,價格上升需求量會下降,這個需求曲線您不會不懂吧?
32題
考察邊際技術替代率,企業的規模產量不變,當多增加1單位勞動量的時候,資本投入少兩個單位,這樣求編輯技術替代率就很簡單了。
MRTSLK=-dK/dL 這個公式是加總的函數概念,d當宏觀看做變化量,就可以用來接這種簡單的題目,就是-(-2)÷1=2,答案就是B。
36題
這個是概念題,考察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有哪些?這個你看過書就應該會哦~
這個讓你選出完全市場短期的均衡
AR=MR=P,答案選擇B。
40題
用上面那個公式去解決40題啊,選擇D。
這個絕對是初級微觀的難度
英語要好好學啊……
有問題追問
『叄』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的英文字母縮寫是什麼意思
一、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的英文字母縮寫含義如下:
AC:平均總成本
AFC:平均不變成本
AP:平均產量
AR:平均收益
AVC:平均可變成本
C:成本
CS:消費者剩餘
D:需求
e:彈性
ed:需求的價格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E:均衡(或期望)
K:資本
L:勞動力
LAC:長期平均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MFC:邊際要素成本
MP:邊際產量
MR:邊際收益
MRP:邊際收益產品
MRS: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MU:邊際效用
P:價格
PEP:價格擴展線
PS:生產者剩餘
Q:數量
r:利率
S:供給
SAC:短期平均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C: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TP:總產量
TR:總收益
TU:總效用
TVC:總可變成本
U:效用
VMP:邊際產品價值
W:勞動價格
二、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數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
(3)微觀經濟學概念英文版擴展閱讀: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西方經濟學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實踐,正是這一原因,雖然西方經濟理論體系或整體傾向性具有非科學的成分,但是它的經驗總
結方面的部分內容並不完全脫離實踐,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實踐相一致的。這些理論體系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顯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參考的價值。
更加具體的說:西方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國加以借鑒。
『肆』 您好!請問你可以幫我提供一下復旦國際商法和微觀經濟學的英文版課程描述嗎謝謝!
你要的是教學大綱吧?
這兩門教學大綱只有普通類型的,沒找到雙語或是全外語的課程大綱~
下面是這兩門課程的普通授課類型的大綱,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希望能幫上你~
1、微光經濟學:
課程代碼 968.037.1.03 編寫時間 2011年7月
課程名稱 微觀經濟學
英文名稱 Microeconomics
學分數 3 周學時 3
任課教師* 馮劍亮 開課院系** 會計學系
預修課程 高等數學基礎知識
課程性質:本課程針對已具備高等數學基礎知識的經管類(包括經濟、金融、財政、會計及其相關財經類)本科生開設,為專業必修課。
教學目的:認識並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分析邏輯;理解並弄清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熟悉並掌握圖形分析、實例分析以及簡單的數學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學會運用所學習的經濟學分析工具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
課程基本內容簡介:微觀經濟學以居民戶、廠商等單個經濟單位行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他們在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上的供求行為及其與價格變動之間的關系,是經濟學基礎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本課程介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以及微觀經濟政策等。
基本要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筆記、課後練習。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基本原理的講解,結合練習或課堂討論。
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作者 教材名稱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尹伯成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七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2月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 中國人民出版社 2011年3月
平狄克和魯賓費爾德(Pindyck and Rubinfeld) 《微觀經濟學》(第七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哈爾•R•范里安(Hal R.Varian)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七版) 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
教師教學、科研情況簡介和主要社會兼職:長期從事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類別各個層次的教學工作。
教學內容安排:
第1講 導言
第2、3講 需求、供給和市場價格的決定:市場機制
第4、5講 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6講 生產理論
第7、8講 成本理論
第9講 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與產量的決定
第10講 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與產量的決定
第11講 壟斷競爭市場中價格與產量的決定
第12講 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與產量的決定
第13講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第14講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第15講 微觀經濟政策
作業和考核方式:
學期末採用閉卷考試。
*如該門課為多位教師共同開設,請在教學內容安排中註明。
**考慮到有時同一門課有不同院系得教師開設,請任課教師填寫此欄。
2、國際商法:
課程代碼 MANA130263.01 編寫時間 2011.7
課程名稱 國際商法
英文名稱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學分數 2 周學時 2
任課教師* 陶明 開課院系** 企業管理系
預修課程 經濟法律
課程性質:
專業選修課程
教學目的:
國際商法是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選修課,課程力求涵蓋國際商法學科的主要知識門類或主要分支,系統地介紹國際商法的概念、體系、主體以及國際商法的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法律、國際合同法律、國際金融法律、國際投資法律等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國際經濟爭議和仲裁法律制度,並結合國際經濟相關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國際商法的基本理論和實務知識,從而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從事涉外經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基本內容簡介:
本課程系統闡述了國際商事活動中的重要法律規則。對世界各國有關國際商事活動的基本法律制度、國際公約及國際貿易慣例以及西方法制史等知識進行介紹,依次介紹了國際商法的產生和發展、戰後國際貿易法律制度、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美國外貿法律制度、國際投資法律制度、國際貨幣金融法律、國際貨物運輸法律制度、國際經濟爭端與仲裁法律制度等內容,同時結合中國人世後有關商事法律規則的變化情況,對國際商事活動中的法律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本書在內容設計上結合相關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注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傳授,向學生介紹從事國際商事活動的風險,以及如何迴避、轉移或降低這些風險的法律途徑。
基本要求:
了解並掌握與國際經濟貿易密切相關的國際法律制度,並能運用於涉外業務之中。
教學方式: 案例分析、PPT演示、課堂討論
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作者 教材名稱 出版社 出版年月
陳安 國際經濟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4
王海英 國際經濟法案例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6
張麗英 國際經濟法教學案例 法律出版社 2004.11
[美]理查德.謝弗等 國際商法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1
[美] Herbert M.Bohlman等 商法:企業的法律、道德和國際環境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10
教師教學、科研情況簡介和主要社會兼職:
陶明, 經濟學博士,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章 國際商法導論 (4學時)
第一節 國際商法概論
第二節 國際商法基本理論
第三節 國際商法的環境與企業的道德、行為規范
第四節 國際商法的司法與訴訟制度
第二章 國際貿易法律制度 (4學時)
第一節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法律制定
第二節 總協定的法律規范及其不斷調整
第三節 不同發展水平國家間的貿易法律制度
第四節 東西方貿易法律制度
第三章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 (4學時)
第一節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國內外立法
第二節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及其主要條款
第三節 國際貨物買賣慣例及其法律沖突規范
第四節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支付
第四章 美國貿易保護法律制度 (6學時)
第一節 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概述
第二節 美國對華貿易保護體制的演變
第三節 美國對華貿易保護的法律與程序框架
第四節 金融危機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第五節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美應對與合作
第五章 國際投資法律制度 (4學時)
第一節 國際投資法概述
第二節 保護國際投資的雙邊和多邊條約
第三節 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投資法律
第四節 《華盛頓公約》和《漢城公約》的基本機制
第六章 國際貨幣金融法律 (6學時)
第一節 國際貨幣金融法概述
第二節 戰後國際貨幣金融法律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匯率安排的准則
第四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協定的主要內容及其制度安排
第五節 全球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
第七章 國際貨物運輸法律制度 (4學時)
第一節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概述
第二節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及其條款
第三節 國際海難救助法律制度
第八章 國際經濟爭端與仲裁法律制度 (4學時)
第一節 國際經濟爭端處理法概述
第二節 國際商事仲裁的分類
第三節 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主要方式
作業和考核方式:
平時作業與考核相結合。平時作業包括課後作業、課堂案例分析。期終考試採用閉卷形式。平時成績(考勤)佔20%,考試成績佔80%。
*如該門課為多位教師共同開設,請在教學內容安排中註明。
**考慮到有時同一門課有不同院系得教師開設,請任課教師填寫此欄。
『伍』 求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高等數學的教學目的,目標以及內容(英文版),附模板,求幫助,急
兩個學期:
目標
第一學期目標:
這學期的目的是(我)進行修訂和強化學生的知識的單變數和多變數統計,(2)給學生提供一個工作知識的入門矩陣代數,(3)獲得充分認識研究經典的線性回歸模型。
第二學期目標:
這學期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我)…(2)…(3)…目標的學習的結果)
第一學期目標:
在課程結束的課程的學生應該能夠
(1)達到充分了解單變數和多變數統計
(2)達到充分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線性代數、具有基本矩陣的運算,如計算,產品,相反的等達到充分了解為什麼矩陣代數,提供了一種新的計量經濟學
(3)的參數進行估計,了解回歸模型的估計量的基本性質;生成和閱讀回歸輸出計量經濟軟體。
(4)構建通用技術測試。
(5)解釋和證明OLS估計量的性質在球形障礙。
第二學期目標:
在課程結束的課程的學生應該能夠:
(1)使用計量經濟學的軟體EViews。
(2)更好地理解的後果,misspecification模型
(3)了解相關的後果和異方差存在,估計回歸模型在這種情況下,和測試他們。
(4)欣賞截面的區別和時間序列分析;
(5)了解基本的問題引起的時序數據。
(6)使用虛擬變數在適當的地方。
(七)的後果misspecification理解模型
課程內容
計量經濟學關心的是估計的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的測試,預測的經濟模式,採用真實經濟時間序列數據。第一學期這個模塊的技術將向您介紹多元回歸模型。你將利用和發展你的技能在經濟學、數學、統計和計算在模塊、重要特徵的實際操作經驗的多元回歸模型運用經濟數據。第二個學期進一步加強了你的欣賞和專業知識,採用技術在現代經濟學的造型。
ECON20110是一種自然選擇任何學生想要專注於主流經濟學(即做ECON20351或ECON20401)或在財務管理AC2001或AC2012(做)
初步閱讀
·沃特里J。(2009) 計量經濟學導論(第四版)巨流
Maddala G。 S(2001)介紹計量經濟學(第三版)韋利
里R。氮和波特。(2009) 基本計量經濟學(第四版)麥克格勞山
『陸』 微觀經濟學得案例分析 !!急 在線等 中文或英文回答都行 最好英文
據報道,在1980年代中期,越南有一個生活水平改善計劃,導致了越來越多牛奶的市場需求。所以在此期間建立了一個乳品廠,它建立在市場牛奶供給短缺和幾乎沒有臨近牧場的牧區。因此,這個乳品廠單價從20漲到50,從而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從1990年以後,皮革業發展快速和原材料稀缺促使了價格上漲。這就導致了皮革業經濟效益的顯著增加。鑒於這種情況,乳品廠負責人決定關閉乳品廠而用以前乳品廠創造的所有利潤在兩年以內重新建立一個地方性的大型皮革加工廠。
然而,在1995年以後,輕工業在越南開始發展。當時,這個公司在財務上記錄出錯,它的經營率從最高的96%降到42%,同時還出現了拖欠工人工資的問題。另一方面,那時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結果發現,伴隨著個人收入的增加,牛奶產品消費也開始增加。為了轉變經驗獲得利潤,負責人決定以購買價的30%出售所有正在建設的工程和製造設備,從而重新建設一個乳品廠。
據我們所知,負責人做出了兩次決定。根據這些決定,我們能夠想到很多在微觀經濟學方面學到的概念和理論。請盡可能多的用你學到的知識來分析這些決定。
這個是翻譯。英文版的解答可以用HI聯系我。太多放不下!
『柒』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概念上的准確區別..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捌』 微觀經濟學概念
外在經濟的定義為外在規模經濟,是由於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得到改善而產生的,如整行業規模和產量的擴大,使得個別廠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外部經濟:外界的便利會節省該行業內各企業的生產成本.
規模報酬是指,當投入要素價格水平與當前技術水平不便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變動,產出的變動狀況。
當產出增加比例超過要素投入比例時,為規模報酬遞增。當產出增加比例等於要素投入比例時,為規模報酬不變。
當產出增加比例少於要素投入比例時,為規模報酬遞減。
可以用下列式子簡單測量:
設f(X)為生產函數,y為產出,t為要素變動率,若
ty > f(tX) ,則為規模報酬遞增;
ty = f(tX) ,則為規模報酬不變;
ty < f(tX) ,則為規模報酬遞減。
范圍經濟是指,當一個企業能用同一個要素投入組合X,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出y1,y2...yn時,這種多種產品的生產帶來的效益,如單位成本節省等,就叫做范圍經濟。其原因在於,如技術、資源上的互補性,要素共享等。可以用生產轉換線Y(y1,y2,...,yn)=h(X)來衡量。該式表示由相同要素投入組合X能夠生產的所有產出Y的集合。如果它嚴格凹向原點,說明存在范圍經濟。
二者區別在與,規模經濟只討論了要素變動對於一種產出的影響情況,而范圍經濟則討論在同樣要素投入下,多生產幾種產品與少生產幾種產品的效益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