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經濟學的角度評價三個和尚的故事
俗語說:"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用經濟學的理論講三個和尚故事的舊瓶裝上了新酒.
離水源很遠的三個寺廟,每個廟里都有三個小和尚.如果每天都由一個和尚去取睡,只能跑一趟,因此全寺的和尚只能喝一擔的水.通過寺院改革後,第一個寺廟里的小和尚決定實行"分工協作",即每個人各擔三分之一的路程,這樣大家都不很累.第二廟里有個老和尚,他想到要發揮徒弟們的主動性,於是創建了新的競爭機制——按勞分配,也就是誰挑的水多誰的飯菜就更多,於是,三個小和尚都爭先恐後,唯恐自己挑的水少.第三個廟里有個聰明的小和尚,他想出了更好的辦法,他們砍下山裡的竹子接起來,用來做引流管,這樣一個小和尚負責打水,一個負責傳水,另一個負責接水,他們既不累又有充足的水喝,這叫"技術創新". 但是不管應用哪種方法,信用都是第一位的,因為只有信用才能導致協作,由此才能實現創新.
信用的本質是"道德調節"
三個和尚挑水吃——互信才會創新
過去我們只聽過"市場調節,政府調節",而今天,作為經濟學家的厲教授突出的確實 "第三種調節——道德調節".道德調節正是實現市場與政府調節的基礎,在未來社會,道德調節也就是信用將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潛在優勢,現實優勢,優勢互補,戰略選擇,分工合作,體制創新,技術創新,這些復雜深奧的經濟學名次在厲老師的口中變得如此通俗易懂,不能不讓人驚嘆;而如此重大的"信用"問題,在厲老師的娓娓道來下如此生動鮮活,更讓人折服.
厲以寧教授的報告在廣大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標志著第三屆信用中國論壇高潮階段的到來.
『貳』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上大學的代價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內問題。由於經濟資源容的稀缺性,從而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在衡量東西的機會成本時,必須要記住的經濟學原理之一,某種東西的成本是你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上大學,你就無法參加工作得到相應的收入,而且還要繳納各種大學費用。當然,上完大學後,可能讓你找到更好的工作,從而給你帶來更多的收入噢!比較:假如不上大學:18~60歲工作,共42年,平均每年收入1萬元,共42萬元;假如上大學:22~60歲工作,共38年,平均每年收入2萬元,共76萬元。扣除上大學的經濟學成本(如4+4=8萬元?),剩下68萬元,比不上大學多得到26萬元。
『叄』 從經濟學的角度寫一篇如何面對人生選擇的短文
首先可抄以提到每個人面臨權衡取襲舍(trade-off),這個就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以此與人生選擇相對應。
此外,可以從人生選擇的機會成本角度進行考慮,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可以幫助你分析你的人生選擇給你帶來的得與失,比如就業考研的得失,出國或就業的得失
如果講復雜一點還可以提到博弈論,比如你的人生選擇和其他人的人生選擇會相互影響,這個時候就會涉及到博弈論的概念,比如說你和其他人會達到納什均衡(納什均衡: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通俗來說,就是給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給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你最好的策略。即雙方在對方給定的策略下不願意調整自己的策略,這也是影響人生選擇的一個決策。
以上全是我手打的,代表我個人想法,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肆』 從宏觀角度分析打車軟體的競爭環境
近期,交通部制定了《關於促進手機軟體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召車軟體的出現固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帶來老年人使用不便、計程車駕駛員違反規定擅自加價、議價等問題。
近期,交通部制定了《關於促進手機軟體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通知》公布後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該《通知》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6月10日,目前,該截止日已過,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這兩家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手機叫車軟體,均未對此通知做出評論。
6月14日,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作為信息產業的行業組織,特邀經濟學、法學、交通領域、互聯網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座談。與會專家圍繞政府到底應該扮演監管平台還是調度平台的角色、打車軟體未來該如何獲得良性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他們高度肯定了移動互聯網技術與交通行業融合給社會帶來的效益,針對交通部文件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意見。
1政府只能發揮監管作用
王明明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
秘書長
我個人很喜歡滴滴和快的,說到需要加價叫到車,經濟學里有「高峰定價」,因為在高峰時期本來很難打到車,車輛就這么多,道路就這樣的擁擠情況,付高價,可能基礎設施使用率更高,高價讓需求更迫切的人可以使用到有限的設施。價格就是供求力量決定的,我們不能僅僅看出租司機要這么高的價沒有良心,實際上還是由供求力量決定的。包括黑車,為什麼會有黑車呢?那個地方就是沒有計程車的供給。
但是否應該把計程車定位在普遍服務上?如果是普遍服務的話,真的要管制它;如果不是,就應該放開給市場力量決定。
另外我想提一個市場秩序的問題。我們在用打車軟體的時候,不僅是政府關注,普通老百姓都說,哪有天上掉餡餅,好像感覺廠商有一個大大的陰謀,先把大家攏進來,形成壟斷格局以後,可能會做一些不利於消費者的事情。其實,工業時代壟斷形成是在生產端,生產端有一個很巨大的固定資本的投入,形成一個很大的生產能力。滴滴和快的也是壟斷的格局,這種壟斷的格局主要是在用戶端,不是生產端,而是用戶端有很強的網路效應,上面聚集的人越多,司機越多,乘客越多,這個平台會越做越好,這樣也形成一個壟斷,形成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形成壟斷格局,實際上還是會面臨比較強大的潛在競爭的壓力,用戶體驗不好了,補貼也取消了,就會有競爭壓力。政府是不是對這種壟斷有這么高的警惕性呢?實際上看起來是壟斷的,但實際上,各種各樣形式形成的壟斷,資源獨占,專利,包括成本特性形成的自然壟斷,很多類型的壟斷當要准備盤剝消費者的時候,實際上在補貼他的對手,給對手一個機會,最可怕的就是強制力量壟斷,有可能是高度非制度化的,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黑社會,還有高度制度化就是來自於政府的行政力量干預,對市場機會的壟斷,消除了潛在的競爭對手。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只能發揮監管作用,而且要注意監管的方式。
2統一終端扼殺技術創新
薛兆豐
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
聯席主任
我有幾點思考。第一,我不覺得計程車是公共品,因為即使是公共品,公共汽車和地鐵盡量遵循誰用誰付,不應該用納稅人的錢付,計程車是比較奢侈應急的服務,遵循的原則仍然是用者支付,政府應該起的作用就是制定一個標准做一個監管,在這個意義上有一個城市名片的作用,費用應該由乘車人來付。
第二,補貼是不正當的競爭,排斥其他小的軟體的提供商,這是避免網路效應缺陷的辦法,盡量在初期通過補貼把用戶聚在一個平台,贏者勝出,這也是解決後面打車司機裝若干個終端問題的辦法,大家聚在個平台上,平台越大,參與人越多,效果越好,無論是司機還是用戶不希望在多個平台之間切換,補貼起到這個作用。但不能很明顯地解決問題。
第三,司機的空載率是衡量效率最好的指標,下班的時候還是找不到車,本來有數量控制在那兒。
第四,價格不公平,原有的價格有不同時段不同地段浮動,城市裡面做到一個工作,價格透明化,目前價漲多少,只要透明公開就是可以的。
第五是安全問題。裝打車軟體影響安全嗎?增加了多少刮蹭?不裝也有刮蹭,裝了以後刮蹭的概率增加了多少?城市裡面運行的速度是相當慢的。
第六是違約問題。有很多的方式,像淘寶,本身不是軟體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是素質的問題,離得越遠,違約的可能越大,在旁邊馬上就實現,這是可以做到的。
第七是設備問題。手機召車最重大的改變就是利用人們自願設備更新,在移動交換平台使用手機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我們平均一年兩年就自覺換一次手機,這是多快的設備更新速度。相比統一終端設備,手機是召車軟體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因此統一終端管理是對技術創新的扼殺。
3打車軟體沒擾亂經濟秩序
盛傑民北京大學法學院
教授
我是搞競爭法的,搞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的,競爭是一個概念,是一個過程,有的時候很難量化,作為競爭學往往是從有沒有損害競爭對手、效率是否給消費者帶來好處這些角度分析問題的。
打車軟體的效率是沒問題的,空駛率降低了,甚至於給政府所設想的拼車創造了一定的空間,整體打車難的問題也得到部分的解決,但要把打車市場之前就存在的老問題,像老年人打車難等問題全部靠一個新事物去解決恐怕也很難實現。
那打車軟體是否有損害競爭對手的問題呢?打車市場主要存在滴滴、快的和打車平台三個競爭對手。滴滴和快的用的加價手段帶有平台經濟的特點,快速佔領平台,擴大平台,佔領市場,吸引注意力,這種方法以後需要改進,把這些錢用在讓老年人打車方便一點,注意安全或者建立更互聯互通的平台。他們的手段對競爭手段上談不上不正當競爭。
影響和效率相比,跟消費者的利益相比,正能量大還是負能量大?我覺得還是正能量大,從消費者來說也是歡迎的,老年人打車難的問題,不是滴滴打車和快的出現後才影響的,既構不成壟斷,也構不成不正當競爭。所以,滴滴、快的沒有擾亂經濟秩序,排除競爭對手,損害其他競爭者的出發點和故意。
4要先解決規則的問題
王軍中國政法大學
教授
通過對全世界各國計程車電召的研究發現,在最早出現電召的國家和地區,也沒有要求建立統一的調度平台,既然出現互聯網多頭競爭的局面,非要統一起來,是計劃經濟的思維。這相當於這個比方,以前都用馬車,後來有人發明了發動機可以搞汽車了,政府說這是好事情,但是你的發動機必須裝到馬車上。
在計程車監管上,很多國家也搞了監管改革,趨勢還是以監管的方式促進競爭,要求監管還是讓人家更充分交流信息,更充分讓乘客選擇計程車、評價計程車,而不是說扼殺乘客在信息充分基礎上自由選擇,所以我們的理念還是有問題的,沒有貫徹以競爭為原則,監管為輔助的原則。新的打車軟體出來之後,對原有的服務市場是造成一定沖擊的。老年全體不用這個東西,他在召車的時候,電召或者約車不停,增加一些措施解決,樹一個牌暫停運營,顯然對老年人不公平的,憑什麼我打車就不能打呢?這里就要解決規則的問題,招手優先,碰到招手必須停下來,變成應召違約,在國外可能不會發生,在很多國家巡遊類的計程車和電召類的計程車是分兩類,巡遊只允許巡遊,不允許接電話,接電話只允許接電話,不允許在街上拉客人,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沖突。
5何寶宏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不同意數據統一
交通部《關於促進手機軟體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提出關於研究統一開放出租汽車管理信息數據共享協議的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數據共享標準是可以的,但是我不同意數據統一的問題,統一是市場的行為,不同的企業之間數據是不一樣的,包括服務質量,這些都是技術標准裡面要規定的內容,不是政府文件要規定的內容。關於共享數據的問題,一是電召平台是政府出錢建的,這是屬於公共數據共享和開放,那是必須要做到的;而打車軟體的數據屬於商業性的數據,屬於企業的資產,政府只有在安全和特殊監管需要的情況下,才可以要求企業提供。
政府應該提出統一的監管要求和需求,而不是統一要求到一個平台和終端上,規定具體的技術形式和運轉方式。什麼是統一的召車平台,什麼叫車載終端?這種規定即使公布之後也是不可操作的。
6競爭為原則,監管為輔助
張新紅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主任
打車軟體對打車行業的沖擊,反應的是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沖擊,這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這背後是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生產關系之間矛盾在出租行業的體現。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這種爭斗還得有好多年,五到十年。
在計程車監管上,很多國家也搞了監管改革,趨勢還是以監管的方式促進競爭,要求監管還是讓人家更充分交流信息,更充分讓乘客選擇計程車、評價計程車,而不是說扼殺乘客在信息充分基礎上自由選擇,所以我們理念還是有問題的,沒有貫徹「以競爭為原則,監管為輔助」的原則。
7政府不能強行參與
程世東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城市交通研究室
主任
信息共享包括行業主管部門、計程車企業、打車軟體各方,應該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共享什麼信息,打車軟體企業共享什麼信息,計程車企業共享什麼信息,在此基礎上實現相互的共享,以便於對駕駛員合法性的監管及服務質量的監管。
如果是統一的監管平台,是沒問題的,如果是統一的調度平台或者統一車載終端,就有很大的問題,如果那樣的話,打車軟體沒有存在的必要性,相當於政府統一把電召的事情都做了。這種高度制度化就是相當於政府的行政力量干預,對市場機會的壟斷,消除了潛在的競爭對手,因此政府監管方式要注意,不能夠強行參與。
8政府規制是「次優選擇」
高秦偉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教授
手機軟體召車是公眾藉助手機,裝載相應的召車軟體,實現提前約車,改變了原有的乘客「路邊招車」、駕駛員「掃大街」的運營方式,這不僅為乘客出行帶來了方便,也降低了計程車空車率,減少了計程車的運營成本,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緩解了大氣污染,受到廣大公眾的青睞。
召車軟體的出現固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帶來老年人使用不便、計程車駕駛員違反規定擅自加價、議價等問題。
面對上述問題,交通運輸部認為應當研究建立統一、開放的計程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政府的規制甚至是自己建立統一平台來實現市場的良性運作。但我個人認為,在政府決定介入市場之前,需要對相關的問題予以深入分析。首先,面對所謂的手機召車不公平現象,我們可以分類加以解決。如可以普及手機召車軟體,讓每個人都能享受高技術給我們帶來的福利;而針對老年人,則可以通過志願者、企業交通台、愛心車隊等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其次,計程車駕駛員違反規定擅自加價、議價,挑客的行為,可以通過《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不需要單獨制定規范性文件來規制。而對於乘客自願加價的情形,則應當是市場自我調節的結果,政府的介入有位市場自律的理念;再次,對於飛機場、火車站等客流量大的區域使用手機召車軟體造成的市場秩序紊亂的情形,可以為使用召車軟體攬客的計程車劃定指定區域,統一調度,實現該區域計程車市場的有序性;第四,從目前的情況分析,計程車駕駛員裝載相應的召車軟體的確可能影響安全,但是這種威脅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予以排除,比如把軟體裝載於方向盤上或者通過聽覺等方式實現承接客人的行為。
政府作為市場的重要規制主體,對市場的良性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明確的是,政府規制始終是「次優選擇」,必須是在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無法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時,才由政府予以規制。這一思路在《行政許可法》中已經有所體現,也為黨的十八屆三中會全所再次強調。
而此次《徵求意見稿》略有不足,例如《徵求意見稿》規定「打車軟體企業實行市場獎勵計劃的,應當提前10日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溝通,並提前5日向社會公布獎勵計劃實施標准和時限。」實行哪種獎勵計劃或者營銷方案是經營自主權的范圍,交通部門的規定涉嫌侵犯企業的合法權益,規制過度,干預了市場自主經營權。而對於市場中出現的打車軟體公司和電召平台的市場博弈問題,政府要做的不是直接介入市場,更不是花大價錢開發政府主導的打車軟體,而是要做好居中裁判角色,推動建立健全市場競爭機制。與此同時,打車軟體作為新生事物,市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制體系,有必要建立軟體開發者、打車軟體運營商、互聯網及智能交通領域專家等共同參與的行業自律組織,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探索完善打車軟體應用及管理,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手機召車軟體帶來的便利。當然,目前我國政府需要在完善自律規范、反壟斷法以及行業自我規制方面下功夫,實現聰明的規制(Smartregulation)。
『伍』 哪位大神能分析一下滴滴和計程車的矛盾。從市場經濟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優勢,與趨勢導向。
滴滴和計程車沒有絕對的矛盾,從市場角度分析:
各地計程車回牌照管制帶來計程車的供應答量無法滿足計程車的需求量,所以滴滴闖進來
各地計程車每公里價格的價格管制,導致了計程車司機的收入與付出無法取得平衡,所以計程車司機在類似高峰期,或者高風險時段不願意出車,所以滴滴和黑車闖進來。
滴滴充分彌補了市場上對於出行需求,以及避免風險出行的需求。
乘坐滴滴乘客需要承擔風險,比如刑事時間的發生概率高。而且滴滴的穩定性與方便程度不一定比計程車好,所以乘客不一定都選擇滴滴。
綜上所述,他們沒有矛盾,只是市場需求和自由競爭的產物。
『陸』 互聯網是城市的互補品。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解釋
互補品指兩種商品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如照相機和膠卷。啤酒內價格上容升 —> 啤酒的需求減少 —> 比薩的需求減少 —> 比薩的需求量下降 —> 比薩的供給量下降 —> 比薩的供給減少 —>比薩的價格上升
『柒』 優步退出中國是真的嗎滴滴以後會壟斷嗎
在UC頭條看到的報道是說:優步中國與滴滴出行合並後,優步將退出中國市場,也有不少忠實用戶下載了新版優步App,老版優步App將在2016年11月26日晚11:59停止在中國的運營。也就是說,今後想使用老版本的優步就得出國了!至於會不會被壟斷,你想知道具體的內容可以去上面看看。
拓展:
1、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譯作「優步」,是一家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Uber在2009年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輟學生特拉維斯·卡蘭尼克 和好友加雷特·坎普創立,因旗下同名打車APP而名聲大噪。Uber目前已經進入中國大陸的60餘座城市,並在全球范圍內覆蓋了70多個國家的400餘座城市。
2、2016年11月27日,舊版本優步App將全面停止在中國提供服務,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不足三年的Uber中國正式告別。2月10日起暫停台灣地區服務。2017年4月9日,義大利法庭對Uber App實施禁令,要求後者10天內停止運營。截止7月21日下午11時59分,暫停在澳門的拼車業務。8月30日,Uber董事會任命達拉·科斯羅薩西為新CEO。2017年11月12日,Uber董事會達成和解協議,軟銀獲權向Uber注資百億美元。
『捌』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怎樣看待中國人超前消費
這個命題一些問題。
相對於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過來,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實際回上比較保守,儲蓄率答在世界各國中偏高。只是在房地產方面是個例外,房奴較多。例外,汽車消費,在國外瘋狂購物,搶購名牌者,等等,也不屬於超前消費,因為這些人的購買力非常強,不屬於透支行為。
房地產方面的超前消費,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對擁有房屋產權的觀念和意願比較強,傾向於買房而不是租房,導致在住房方面的超前消費。
『玖』 從經濟法角度分析滴滴打車
您好。
從純粹的經濟法角度來看,打車軟體既不損害利益攸關者,也不內存在著經濟規制對應的系容統性風險(金融規制)、外部性風險(對他人利益的損害,如公司資本規制)等問題。但目前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從法律上來看,這是屬於行政或者社會規制。作出這樣的規制措施,理論上需要存在「對公共利益的損害」。推斷總結起來,在監管者的眼中,第一,和已有的公共服務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發生了沖突,比如電話叫車;第二,損害了一視同仁提供服務,無法達到普遍服務,比如老人小孩不會使用;第三,行車安全,比如開車不許用手機。
『拾』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應怎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資產階級金錢觀有兩個特徵,一是「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版二是「金錢萬能」,信奉權「有錢能使鬼推磨」。
馬克思主義認為,金錢作為物質財富,是人類創造的,並為人類服務,人類應當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人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獲取金錢,是光榮的,而那種用剝削、掠奪欺詐的手段不勞而獲,則是可恥的。
金錢在促進商品交換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金錢並非萬能,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
金錢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但金錢並不等於幸福,因為人類不能沒有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虛的人,不會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