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滸傳高俅
高俅:心胸狹窄,陰險狠毒。高俅這人,書上說他「踢得好腳氣球」。更兼「吹談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雜耍;亦胡亂學詩、書、辭、賦」。如此看來,他倒是個挺全面的人物。「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這倒也無妨。都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像這樣各方面都懂一點,道德方面「瀟灑」一點,足球又踢得好一點的男性青年,若生於現代,倒有可能成為女孩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倘若時來運轉,他還能帶著中國隊,在世界盃上一舉奪冠。可他偏偏生在宋代,而且居然稀里糊塗地當上了殿帥府大尉。於是,就只能扮個丑角了。
剛開始,他在東京並不吃香。只是陪著別的公子哥,闖紅燈、斗雞玩馬,風花雪月的到處逛逛。後來被發放出界,只好到淮西柳大郎處安身。三年後,哲宗大赦天下,他也想回家了,便由柳大郎一紙書信,送到了東京董將士家裡。董將士見他是個破落戶,怕留在家中會帶壞孩子,便又一紙書信,將他送給了小蘇學士。小於同樣的考慮,小蘇學士也來一封信,把他送人了小王督太尉府里。這時的高俅,就像一個皮球一樣,被人傳來傳去,日子也不好過。
但也是他合該發跡。一日,小王督太尉差他去給端王送東西,端王恰巧正在踢球。這渾球一見那圓圓的東西,獻技之心癢癢,便上前踢了一腳,這一腳,把球踢到了端王腳下,其實也就是把自己踢進了統治集團。後來的宋江等人,還打算「到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而高俅只一腳便定了乾坤。足球的魅力,在此可見一斑。之後的道路便十分子坦了,哲宗駕崩,端王即位,是為徽宗。沒過半年,高俅便當上了殿帥府太尉。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草包當了皇帝,便把下面的饅頭也一個個封了官,而且還是大官。那個充其量只能當個足球教練的高俅,一下子當上了「軍委主席」,便很快地跟著人五人六起來了。
但是,饅頭畢竟是饅頭。或許你一時運氣,憑著自己巴結,主子賞賜,能得到無限的榮華富貴。可是,肚裡的學問和那身上的本事,卻不是幾個馬屁就能拍出來的。像高俅這樣的貨色,平時給三軍將士領個獎、簽個名,還能像個模樣;真到了是驢是馬拉了來溜溜的時候,那骨子裡的渾球本質,就畢露無遺了。後來他組織軍隊,多次進剿梁山,竟沒一次成功,空費了許多兵馬錢糧。最後一次,他掛帥親征,率十節度一同討伐,卻跟耍猴一樣,只三陣,便被宋江殺得屁滾尿流,自己也被張順捉上山去。要不是宋江招安心切,放他回去,只怕高太尉的腦袋,真得讓好漢們當球踢了。
像這號人,干好事,未必能幹好;干壞事,卻絕對能幹壞,你看他上任伊始,既不整頓軍紀,也沒檢閱兵馬,第一件事,就是把跟他有過節的王進修理了一頓。沒過幾年,又因為干兒子高衙內青春躁動,看上了林沖的老婆,就機關算盡,硬是把這個一貫忍氣吞聲的老實人給逼反了。後來還把楊志弄得流落街頭,無處容身。梁山水泊之所以能聚起這么一批虎狼之徒,高太尉實有不可磨滅之功。
這樣的喜劇在中國歷史上上演,並非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上帝在創造領袖的時候,總不忘再造幾個小人,放到他身邊去,給他聊天解悶,歌功頌德,於是,阿斗身邊出了個黃皓,乾隆身旁也來了個和珅。連那個世稱明皇的唐立宗,在任用姚崇為相的同時,還不忘把李林甫放在身邊,時不時地講個葷笑話來解悶呢。
而宋徽宗的情況,較以上幾位又更為復雜。他在登基之前,是個不問政事的人物,整日琴棋書畫,品竹調絲。比起高俅來,他才是真正的魅力男性,不但球踢得好,而且有文化,有內涵。談情說愛古今無雙,再加上天生的英俊面龐,及一身的榮華富貴,放到現在,肯定傾倒一片。他如果老老實實地當他的文學家、藝術家或情聖的話,或許還能在史書上留下不少美談,可誰知他那寶貝哥哥哲宗,連太子都沒生下,就忙著西去了。眾大臣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把那隻逍遙猴給推了上去。
可想而知,在這之前,大臣們當中,肯定很少有人去他的端王府做客。都忙著巴結皇上哪,誰有空去給這花花公子請安呀?所以,當他那屁股剛沾上龍椅的時候,面對階下那一張張陌生的臉孔,心裡是很緊張的。這幫渾球表面上都在山呼萬歲,心裡想什麼?天曉得!他不禁生出一陣孤獨感。
一日,他上朝回來,碰到了高俅。他仔細看了看,覺得那身段,那造型,竟是當忠臣的絕好素材!而在高俅看來,徽宗又未嘗不是一塊當聖上的好料呢?隨著這群小丑的粉墨登場,北宋王朝那走向覆滅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東京一個潑皮無賴、市井流氓,連他的父親都容不得他,忍無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狀,結果,高俅被「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後來,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個開賭坊的閑漢柳世權。
不料柳世權不想長期收留這個無賴。經柳世權推薦,高俅回到了東京投奔葯商董將仕。董將仕也不願收留他,便打發他去投奔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又將他推薦給小王都太尉。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從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後,實際上已露出了發跡的契機,這時的高俅雖然還是一個幫閑者,但無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雲是遲早的事了。《水滸》作者別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個「小」字,說明凡為老百姓所深惡痛絕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賞識,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那個小舅端王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個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長項,所以東京人才稱他作「高毬」。當然,僅僅踢一腳好球是不夠的,高俅自有別的本事。且看他初見徽宗時的表現:先使個「鴛鴦拐」將恰好滾到自己腳邊的球踢還徽宗,這一手令徽宗驚嘆不已;然後,在回答徽宗問話時連忙「向前跪下」,繼而又「叉手跪覆」,並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頭謝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
再說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這么個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後,半年間便提拔高毬為殿帥府太尉。高毬發跡了,便將「毬」改做「俅」。大概他覺得「毛」字旁有禽獸之嫌,改作單立人,便人模人樣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報私仇。高俅發現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進的父親曾揍過高俅。所以,高俅要報復王進了,害得武藝高強的王教頭連夜攜母出逃。當時宋朝邊患頻仍,正值用人之際,而作為國家有用之才的王進卻被逼得走投無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軍活捉才怪呢!
2. 水滸傳中高俅簡歷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河南開封人。初為蘇軾小史(書僮),後事樞密都承旨王詵,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即徽宗)。
宋徽宗即位後,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在任時宋軍政廢弛,於靖康初病死。在施耐庵《水滸傳》中,高俅作為主要反派人物而廣為人知,他以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蹴鞠技術,被喜愛蹴毬的端王所賞識。在端王登基成為皇帝後,高俅很快官至太尉。
小說《水滸傳》中的高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但是史書上對這個人記載不詳,一說是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隨祖上遷移。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由此可見,高俅原是蘇軾的小吏,他為人乖巧,擅長於抄抄寫寫。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將高俅推薦給曾布,雖然蘇與曾布分屬新舊兩派,二人在元祐年間是有所交往的,而且還有著一定的交情。
據一些學者考證,《揮麈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紆,而曾紆就是曾布的兒子,他所記載的曾家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以信賴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蘇軾的好意。於是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詵(即王晉卿),於是高俅又回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
3. 《水滸傳》有哪些高俅的情節
北宋末年,宋微宗昏庸無道,宦官當政,民不聊生。山東鄆城以宋江為首的三十六人等掀起了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他們殺富濟貧,行俠仗義,令統治階級聞風喪膽,令廣大百姓拍手稱快。義軍不斷挫敗官兵的圍剿,兵馬糧餉不斷充實壯大。金沙灘上迎來了八萬落草好漢,斷金亭上聚來各路英雄豪傑。聚義梁山的一百零八將,個個性格迥異,光彩照人。他們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謀,或是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或是大義凜然,忘我行義的好漢,或是忠義的豪傑。他們是凝聚著歷代農民階級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的化身。
電視劇《水滸傳》講述北宋仁宗皇帝時,官府無道。在梁山泊聚起以宋江為首的好漢,樹起「替天行道」的義旗。打州劫府,濟困扶貧。電視劇《水滸傳》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必然規律。並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沖、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央視版《水滸傳》共43集,用現代化電視手段演繹膾炙人口的古典名著,一個個英雄匯聚、反抗強暴的壯烈故事,撼人心魄,盪氣回腸。...
第一集 高俅發跡 高俅與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結怨,後高俅隨徽宗發跡升遷太尉,借機報復,下令緝拿王進。
第二集 拳打鎮關西 民女金翠蓮遭賣肉的鄭屠欺凌,流落街頭賣唱,提轄魯達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鄭屠。
第三集 大鬧五台山 魯達出逃至五台山落發為僧,但照舊吃酒吃肉好不痛快。魯智深酒後大鬧,攪得寺內不得安寧。
第四集 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被遣到開封大相國寺掌管菜園,收服了一群無賴。演練拳腳時魯智深與林沖結為好友。
第五集 白虎節堂 高衙內垂涎林沖娘子美色,高俅設下毒計,將手持寶刀的林沖誆進白虎節堂,治罪發配滄州。
第六集 野豬林 一路上林沖受盡董超及薛霸折磨,行至野豬林,董薛二人慾取林性命,幸得魯智深及時搭救。
第七集 風雪山神廟 林沖寄身於滄州牢營,陸謙又火燒草料場,睡在山神廟內的林沖逃過一劫,將幾個仇人結果。
第八集 林沖落草 林沖在柴進的引薦下投奔梁山,首領王倫心胸狹窄,無奈收留林沖。林沖與楊志不打不相識。
第九集 楊志賣刀 楊志變賣家傳寶刀,卻遭無賴牛二挑釁,楊志殺死牛二,被發配大名府,受到梁中書賞識。
第十集 七星聚義 劉唐探聽到生辰綱之事,勸說晁蓋劫取,晁蓋又邀來吳用、公孫勝、阮氏三雄共舉大義。
第十一 集智取生辰綱 楊志押送生辰綱,途徑黃泥崗,被晁蓋等人設計用蒙汗葯蒙倒,生辰綱被劫,蔡京下令捉拿賊凶。
第十二集 私放晁天王 濟州府何濤率兵捉拿晁蓋,宋江通風報信,晁蓋逃走。在石碣村,晁蓋等人大敗何濤,投奔梁山而去。
第十三集 火並王倫 王倫表面酒肉相待晁蓋等人,暗裡嚴加防範。吳用智激林沖,林沖殺了王倫,奉晁蓋為山寨之主。
第十四集 宋江殺惜 宋江與晁蓋私通書信,被小妾閻婆惜發現,閻婆惜借機要挾,宋江拔刀殺了婆惜,倉皇而逃。
第十五集 景陽崗 武松思兄回鄉,途徑景陽岡,連喝十八碗好酒,赤手空拳打死崗上大蟲,被縣令留任為都頭。
第十六集 兄弟重逢 武松與武大兄弟重逢,一家團圓。嫂嫂潘金蓮愛慕武松英武,以言語挑逗,武松憤而離家。
第十七集 王婆弄風情 西門慶貪圖潘金蓮美色,求王婆撮合。王婆出謀劃策,讓二人在茶館相會,成全了一對狗男女。
第十八集 武大郎捉姦 鄆哥將偷情之事告知武大,武大找西門慶理論反被打傷。潘金蓮驚恐之下用砒霜毒死武大,毀屍滅跡。
第十九集 獅子樓 武松查明兄長遇害真相,在靈堂前手刃潘金蓮,又在獅子樓上取了西門慶性命,自動投案,被發配孟州。
第二十集 醉打蔣門神 武松結識管營施恩,裝作醉漢,借酒撒瘋,痛打蔣門神,替施恩奪回了被霸佔的快活林酒店。
第二十一集 血濺鴛鴦樓 蔣門神求張都監報仇,張都監將武松請入府內栽贓陷害,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洗鴛鴦樓,殺死仇人。
第二十二集 清風寨 宋江投奔清風寨,被寨主劉高之妻污指為強盜。劉唐救出宋江,不忍忤逆老父的宋江不肯上樑山。
第二十三集 發配江洲 宋江自首,被判發配江州,在江州宋江結識了李逵,李逵對宋江敬重有加,宋江則一心等待大赦。
第二十四集 潯陽樓題反詩 宋江借酒消愁,在潯陽樓題下反詩,被黃文炳告發。公堂上宋江裝瘋遭識破,被判死罪。
第二十五集 鬧江州 江州法場之上,晁蓋率梁山眾好漢打開囚籠,救出宋江。宋江、李逵上了梁山,眾兄弟設宴接待。
第二十六集 李逵背母 李逵下山接老母親,路遇李鬼。老母親隨李逵上山途中竟被老虎吃掉,李逵悲憤交加,怒殺四虎。
第二十七集 祝家莊(上) 楊雄、石秀被祝家莊當做細作捉去,宋江下令攻打祝家莊,卻中了對方伏擊,損兵折將。
第二十八集 祝家莊(下) 吳用設計,讓孫新等人扮作公吏,隨孫立進祝家莊,孫新放出眾好漢,里應外合,踏平祝家莊。
第二十九集 大破連環馬 高俅派呼延灼攻打梁山,梁山說降雙槍將徐寧,用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呼延灼也歸順梁山。
第三十集 曾頭布 曾家兄弟劫下樑山寶馬,晁蓋為報仇率軍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毒箭射中眼睛,一命歸天。
第三十一集盧俊義上山 晁蓋臨死約誓誰捉得史文恭即為梁山之主,宋江從大名府救出盧俊義,盧上山後,再度兵發曾頭市。
第三十二集英雄排座次 梁山大勝而歸,盧俊義生擒史文恭。宋江正式坐了首位,頭領亦排座次,一百零八將齊聚忠義堂。
第三十三集元夜鬧東京 宋江拜會李師師,希望皇上能下旨招安。李逵得知後殺奔御香樓,大鬧東京,驚擾了宋徽宗的聖駕。
第三十四集燕青打擂 任原設擂欲引梁山好漢出洞。燕青與李逵下山一探虛實,龐萬春被任原暗器所傷,燕青出手相救。
第三十五集李逵坐堂 李逵為壽張百姓申冤,穿起官服,做起縣令審案。有人狀告宋江,原來是誤會一場,李逵上山請罪。
第三十六集偷酒扯詔 朝廷派陳太尉招安,李虞候暗中作祟,惹惱了梁山好漢。阮小七偷換御酒,李逵撕了詔書,不歡而散。
第三十七集大敗高太尉 高俅率大軍征討梁山,連吃三場敗仗,最終連高俅也被活捉。宋江以禮相待,送高俅下山。
第三十八集 招安 高俅與蔡京密謀,招安梁山,以盜制盜。皇上頒旨招安,宋江大喜,梁山大隊人馬開到東京城外。
第三十九集 血灑陳橋驛 宋江進宮受賜。李虞候到陳橋驛張貼告示,不準梁山眾人擅自入城,經吳用按捺,才沒有鬧出事端。
第四十集 征方臘 朝廷降旨,令梁山軍南征方臘。梁山眾將心情沉重,蘇州一戰,雙方死傷慘重,宋江欲私下議和。
第四十一集 魂系涌金門 涌金門外,議和失敗,宋江只得與方臘決戰。杭州之戰,宋江雖勝,但梁山將領三十餘人陣亡。
第四十二集 血染烏龍嶺 方臘軍節節敗退,烏龍嶺的天然屏障終被打破,方臘被生擒,此時童貫趕來,押著方臘回京邀功。
第四十三集 宋江之死 梁山頭領封官赴任,蔡京、高俅派人賜「御酒」給宋江,宋江明知有詐,只好飲用,臨死還毒死李逵。
4. 《水滸傳》中高俅的性格和特點是什麼
高俅
像高俅這樣的人物必然是一個溜須拍馬、八面玲瓏、左右逢源、頗有心計的人物。關於這些,從一部《水滸傳》里傳達出了不少的信息。
首先,高俅十分善於諂媚邀寵。小說里有這樣的情節:端王(後來的徽宗)要高俅踢一回球耍,高俅馬上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三回五次地告辭。端王一定要他踢,高俅才叩頭謝罪,下場子施展出全部的看家本事。高俅這樣的濺骨頭,簡直就是天生做奴才的好材料,像徽宗這樣的聰明人豈能看不出來?正所謂「王八看綠豆——瞅對了眼」。他們兩個一見如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高俅擁有一副睚眥必報的小人嘴臉。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父親王升當年得罪過高俅。高俅一旦發跡成為王進的頂頭上司,便馬上以「點名未到」為借口,准備毒打王進一頓,最後硬是把一身武藝的王進逼得流離失所,遠走他鄉。
另外,他還善於耍弄陰謀詭計,陷害他人。眾所周知,在我中國這個「大染缸」(柏楊先生語)里,一個做領導的不耍點陰謀或者陽謀之類的「厚黑工夫」,是很難保住其位子的。高俅在這個方面則明顯屬於是「無師自通」型,玩起這個來,可謂是「穩、准、狠」。比如,只是因為林沖的夫人被其干兒子看上,他就一心設計要陷害林沖。終於打著「私闖白虎堂」的罪名,把林沖刺配滄州。宋江等人最後是受了朝廷的招安並且立過戰功的。對待這樣一批官職遠在其下的過氣的人物,高俅仍然不罷手,非得設計在皇上賜給宋江等人的御酒下毒葯,最後把宋江等人全部弄死,才鳴金收兵。
5. 水滸傳中高二後來被叫做高俅是什麼原因
一說因為踢球得來「高毬」不好聽,後改為「高俅」
另說,因為其本來就叫高俅
6. 水滸傳中高俅的相關章節
高俅相關的章節有: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七回花和尚倒內拔垂楊柳 豹子頭容誤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就是三敗高俅的內容。
7. 水滸傳中高俅的性格
高俅性格:心胸狹窄,陰險狠毒,生性聰明,精通各種技藝,他也算是《水滸傳》中著力描寫的人物之一,自然是奸臣的典型形象之一。
高俅有著與一些梁山好漢如時遷、白勝等人類似的出身經歷,他們的人生起點是一樣的,只是由於個人機遇和秉性品格的不同,他們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終成為政治上的對手。高俅早年混跡於市井,也算是江湖中人物。
如果從個人的資質而言,他和燕青可以算是一類人物。江湖上固然注重武功,但也不輕視個人其它方面的才藝,否則梁山上也不會為安道全、金大堅等人留下交椅。就是這些技藝給高俅帶來了人生的轉機。依他的聰明才智,如果落草梁山,大概也能坐上一把交椅,盡管名次不會太靠前。
(7)水滸傳里的經濟學高俅擴展閱讀:
高俅給人印象很深的還有他的那股流氓氣,在其發跡之前,還是著實受過一番磨難的。 他曾因幫王員外的兒子漫天使錢,壞人家產,被官府驅逐出東京,衣食一度沒有著落。
如果他一直這么落魄,很難說他不會像其他好漢那樣到梁山去混口造反飯吃,但他的運氣實在是好,輾轉了幾次後,終於投得其人,成為端王的貼身親隨。當端王搖身一變,登上皇帝寶座成為徽宗時,高俅的好日子也就隨即到來了。
他青雲直上,仕途順利,一直升到殿帥府太尉職事。如此輕易地靠一手好球藝和對主人的貼心伏侍就能成為朝廷的重臣,進入國家的核心領導階層,這自然不能令那些身懷絕藝、報國無門的楊志之輩服氣。
小說《水滸傳》中的高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但是史書上對這個人記載不詳,一說是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隨祖上遷移。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8. 水滸傳 中的高俅是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北宋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奸臣,高俅絕對要感謝施耐庵大爺,如果沒有《回水滸傳》,大約高俅就會被人們答遺忘的。
宋朝評定的徽宗年間的六位奸臣名曰六賊,六賊中沒有高俅這一號,在當時人的心目中高俅雖然壞,但是還沒有水滸傳中那麼壞。
《水滸傳》中四大奸臣,另外兩位蔡京童貫可是高居六賊榜首,而四大奸臣中的另一位楊戩因為死的早,也成功躲過被清算的命運。
如果沒有水滸傳,大約高俅會被人們遺忘,《宋史》中他連個傳都沒有,高俅的故事被零星記載在宋人筆記和歷史傳記的邊邊角角。
其中紀錄高俅事跡最多的是南宋王明清的《揮塵後錄》。
在《揮塵後錄》中高俅起家,就是因為球踢得好,是個有技術的男人。
高俅本是蘇軾府上的一個小史,寫得一手好字,蘇東坡很喜歡他。
不過《水滸傳》上寫高俅跟的是小蘇學士,也就是蘇東坡的弟弟是蘇轍,宋朝筆記《揮塵後錄》中明確記載高俅跟的是蘇軾。
9. 水滸傳中關於高俅的故事及對他的評價
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為蘇軾小史(書僮),後事樞密都承旨王銑,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 (即徽宗)。宋徽宗即位後,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在任時宋軍政廢弛,於靖康初病死。在施耐庵《水滸傳》中,高俅作為主要反派人物而廣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蹴鞠技術,被喜愛蹴毬的端王所賞識。在端王登基成為皇帝後,高俅便飛黃騰達,很快官至太尉。
太尉(掌管軍事的高官)高俅,這是個令人討厭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背井離鄉,把另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弄得家破人亡。他時時出奸計與梁山好漢作對,最後還陷害宋江等人。高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但是史書上對這個人記載不詳。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水滸傳中,高俅是小蘇學士的書童,南宋王明清認為小蘇學士是蘇軾,實屬誤讀。 由此可見,高俅原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水滸傳》中說是書童),他為人乖巧,擅長於抄抄寫寫。元佑八年(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將高俅送給曾布,雖然蘇與曾布分屬新舊兩派,二人在元佑年間是有所交往的,而且還有著一定的交情。據一些學者考證,《揮麈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紆,而曾紆就是曾布的兒子,他所記載的曾家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以信賴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蘇軾的好意。於是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銑(即王晉卿),於是高俅又回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 徽宗的親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寵臣們卻為了邀寵而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在到達泗州後不久,童貫便與高俅發生沖突。「童貫以勝捷兵三千扈從渡淮如淮陽。高俅以禁衛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貫扈從徽宗等人繼續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為「控扼淮津」,高俅於是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史書上說,當時隨從皇帝的童貫、梁師成一夥人都被連坐殺死,童貫被處死並梟首於開封,蔡攸也被欽宗下旨處死。恰恰是因為高俅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斗爭,反而使他得到了一個比童貫、蔡攸等人幸運得多的下場。惡人未必全有惡報,這也能算是歷史留下的遺憾吧。
10. 水滸傳的高俅簡介
高俅(?-1126年),北宋末禁軍統帥之一。因為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版傳》的主要反面人物而權廣為人知。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正月,宋徽宗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五月,高俅加開府儀同三司。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高俅死。
《盪寇志》中,高俅與蔡京等人勾結梁山,後被雷橫及朱仝所殺。朱仝把其首級送給林沖,藉此醫治他,但林沖反被其首級氣死。
(10)水滸傳里的經濟學高俅擴展閱讀:
高俅是古典小說《水滸傳》的首席歹角,與蔡京、童貫、楊戩同為《水滸傳》四大奸臣。第二回的高俅發跡史,就是根據《揮麈錄》改編而成。
高俅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蹴鞠技術,被喜愛蹴球的端王賞識。端王登基成為道君皇帝後,高俅便飛黃騰達,很快官至太尉。
高俅後來因為養子高衙內看上了林沖的妻子,便設計陷害林沖,使他被發配滄州。又遣陸謙和富安去追殺林沖,兩人反被林沖所殺。林沖由此上了梁山。
梁山壯大之後,高俅想要鏟除這口眼中釘,領兵討伐,反而被活捉上山。
宋江被招安,為朝廷平定各方叛逆後,高俅仍舊猜忌梁山的人,暗中用毒酒鴆殺盧俊義和宋江。而阮小七亦被其黨羽奪去官位,貶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