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現代政治經濟學復習綱要

現代政治經濟學復習綱要

發布時間:2021-02-02 22:00:33

1. 政治經濟學的復習資料。

笫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一)商品
1.什麼是商品?什麼是商品經濟?
商品是用與交換的勞動產品
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合,就是商品經濟
2.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什麼?二者關系如何?
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二者關系: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無論是商品的生產者或購買者,都不可能同時佔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者為了獲得價值,必須通過交換,把使用價值讓渡給消費者,反之亦然。
3.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它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與交換價值是什麼關系?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的表現形式
(二)貨幣
1.貨幣的含義和本質分別是什麼?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本質:一般等價物
2.貨幣的職能有哪些?
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3.什麼是紙幣?紙幣是否有價值?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紙幣是貨幣符號,不是貨幣,沒有價值
4.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見上冊書23頁)
5.什麼是通貨膨脹?
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
(三)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內容是什麼?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什麼?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3.價值規律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棒子作用)
第二,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鞭子作用)
第三,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篩子作用) 第二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市場經濟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我國公有制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公有成分(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我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具體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第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第二,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壯大。
4.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體制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5.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股份制,它對公有制的發展有何意義?
有力的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6.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他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我國對其政策是什麼?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我國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那兩個方面?
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8.我國為什麼要確立以公有制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其次,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實踐證明,這種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對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9.我國的分配製度是什麼?為什麼要確立這一分配製度?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首先,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其次,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最後,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實踐證明,我國的經濟發展激發了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熱情,對加快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1.資源配置的兩種主要方式是什麼?
市場經濟、計劃經濟。
2.什麼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3.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無形的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根據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信號和自身的生產經營條件,自主決定。
4.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有哪些?這些特徵表明了什麼?
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
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5.為什麼市場經濟條件下仍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市場的調節作用並不是萬能的。市場不是完美無缺的,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缺點。所以需要國家宏觀調控。
6.宏觀調控的手段和目標分別是什麼?
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7.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第一,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第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一)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1.什麼是企業?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地位: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作用:首先,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其次,企業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第三,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總之,企業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狀況的好壞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2.什麼是企業法人?法人與自然人有何區別?
依法成立,由必要的財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就是企業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自然人是以生命或血緣為存在特徵的單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然人;而法人則不是以生命或血緣為存在特徵的,法人只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什麼是公司?我國公司分為哪兩類?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由法定數額的股東所組成的,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徵是什麼?
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
5.股票價格=見書73頁
6.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有何異同?

7.為什麼說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首先,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於支配地位,對整個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其次,在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國有經濟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大貢獻最大,為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第三,國有大中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產,具有一流的技術水平、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業素質。第四,國有企業,尤其是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經營狀況直接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因此,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搞好國有企業。
8.什麼是經濟效益?為什麼要提高經濟效益?如何提高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為什麼:必要性:①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②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重要性: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首先,提高經濟效益,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最後,提高經濟效益,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怎麼做:第一,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科技要效益)第二,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向管理要效益)第三,以市場為向導,要重視產品質量,生產(看不懂筆記了..後面還倆字),對路產品,重視企業信譽和形象(向市場要效益)第四,鼓勵兼並,規范破產,優化資源配置,鼓勵企業做大作強,增強國際競爭力。(向規模要效益)
9.什麼是企業破產?什麼是企業兼並?它們分別有什麼意義?
企業破產:指的是對那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結算的經濟現象。意義:首先,它強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在破產風險的壓力下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其次,企業破產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及時淘汰落後企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企業兼並:是把國有企業推向市場,讓其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的有效形式,因而具有重要的意義。意義:首先,企業兼並使國家減輕了財政負擔。其次,企業兼並有利於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實現了生產的集中和優化,提高了總體效益。
(二)企業的經營者
1.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體制是什麼?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2.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哪些素質?他們應該正確處理哪些關系?
第一,作為國有企業經營者,首先應該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第二,任何企業的經營者都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三,企業經營者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
3.什麼是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為什麼要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如何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什麼是:企業在一切經濟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反對失信和欺詐。
為什麼:
怎麼做: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在市場上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促進企業的發展。
4.什麼是正當競爭?什麼是不正當競爭?二者有何區別?
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場活動准則的前提下,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用正當的手段進行競爭。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2. 政治經濟學應該怎麼復習

可以上課認真聽講之後呢,再做一下不懂的筆記,自己那種批註讓自己看的懂的,然後再每天有時間的時候多關注一下一些事,像我的話,而且做政治經濟學要找到中心點,對點做

3. 政府經濟學的復習提綱

提綱如下:
第一部分 大綱說明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政府經濟學》是人事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聯合開辦的行政管理專業專科升本科學生學習的一門專業必修課。
本課程72學時,4學分,開設一個學期
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前面了解政府經濟學的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政府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我國現行政府各項財政及宏觀經濟管理制度,把握政府經濟制度改革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使學生具有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和分工
政府經濟學屬應運經濟學范疇,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背景知識,同時,作為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科學,與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課程有密切關系。

三、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密切結合中國實際,簡明系統地向學生講述政府經濟學基本理論及發展規律。
2、採用多種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個性化的要求。
3、安排階段性考核,關注教學過程的監控、評價和反饋。

四、教學方法與形式的建議
1、按照人事部公務員培訓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模式,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多種形式的輔導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內容詳盡,結構完整,是學生必備的必讀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動地展現課程內容的輔助教材,它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
4、課堂討論、信件、面授輔導、文字輔助教材等多種教學形式,可以提供及時、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5、鼓勵學生創造性思考,可以採用小組討論、互助學習、案例分析、社會調查等形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6、政府經濟學在中國仍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各項政府經濟管理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還處在不斷改革和完善過程中,該課程的教學和學習,必須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五、教學要求的層次
教學要求的分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教學中要求了解的內容,基本上是考試的基礎部分;要求理解的內容,基本上是考試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內容,基本上是教學和考試中的重要內容。

第二部分 媒體使用和教學過程建議

一、教材說明
1、文字教材
本課程以文字教材為基本教材。《政府經濟學》由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溫來成博士任主編。它是教學和考試的主要依據。各章要點、復習思考題、參考資料等均附在每章之後,供學員學習參考,不再單獨編寫輔助教材。《政府經濟學》由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發行。
2、音像教材
本課程根據政府經濟學課程的具體內容,配有電視錄象課。每學時50分鍾。音像教材主要講授課程中的重點與難度,並適當拓寬教材內容。
3、IP課件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政府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組織編寫製作IP課件。

二、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
課內學時
錄像學時
IP課件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政府
6
0.5
1
0.5
1
第三章 政府與公共物品供給
6
1
1
第四章 外部效應與政府公共經濟政策
6
1
1
第五章 政府經濟與公共決策
5
1
1
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
5
1
1
第七章 政府購買性支出
4
1
1
第八章 政府轉移性支出
4
1
1
第九章 政府收入概述
5
1
1
第十章 政府稅收收入
5
1
1
第十一章 政府非稅收入
5
1
1
第十二章 政府債務
5
1
1
第十三章 政府預算
5
2
2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
5
1
1
第十五章 國際間政府經濟關系
6
1
1
學時總數
72
15.5
15.5

第三部分 教學大綱

第一章 導論
一、政府經濟現象
二、政府經濟學概念
三、政府經濟學學習方法

第二章 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政府
第一節 市場失靈與政府經濟的合理性
一、 市場失靈及其主要表現
二、 政府失靈及其管理
三、 政府經濟職能
第二節 政府經濟中的公平與效率
一、 政府經濟與社會公平
二、 政府經濟與效率
三、 政府經濟管理對公平與效率的選擇
第三節 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中國政府經濟及其職能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經濟職能探索
二、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政府職能轉變的難點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的主要任務

第三章 政府與公共物品供給
第一節 公共物品含義
一、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
二、公共物品類別及特徵
第二節 公共物品供給方式選擇
一、公共物品的供求均衡
二、公共物品供給方式
三、公共物品供給與免費搭車問題

第四章 外部效應與政府公共經濟政策
第一節 外部效應
一、外部效應涵義
二、外部效應類別
三、外部效應與市場均衡
第二節 外部效應與政府經濟管理
一、外部效應治理與科斯定理
二、外部負效應與政府矯正政策選擇
三、外部效正應與政府鼓勵政策選擇

第五章 政府經濟行為與公共決策
第一節 公共選擇理論
一、公共選擇
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選擇
三、代儀民主制中的公共選擇
第二節 西方多黨制議會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經濟決策
一、議會黨派斗爭與政府經濟政策
二、政府預算的審查與批准
三、經濟立法與制衡
第三節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的政府經濟決策
一、政府預算的審查與批准
二、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審查與批准
三、經濟立法與監督
四、法律授權范圍內的政府決策
五、重大政府經濟中的政治民主協商

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
第一節 政府支出規模
一、財政支出規模增長
二、財政支出規模增長成因分析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支出規模變化實證分析
第二節 政府支出分類
一、按與市場運行機制分類
二、按政府職能分類
三、按支出功能分類
四、按支出經濟性質分類
第三節 政府支出績效評價
一、政府支出績效
二、政府支出績效評價常用方法

第七章 政府購買性支出
第一節 公共投資
一、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
二、公共投資范圍
三、公共投資與融資
第二節 公共事業支出
一、公共事業支出性質
二、教育支出
三、科技支出
四、公共衛生支出
五、公共文化支出
六、環境保護支出
第三節 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性質
二、行政管理支出內容
三、行政管理支出與行政效率
第四節 國防支出
一、國防支出性質
二、國防支出內容
三、中國國防政策與國防支出

第八章 政府轉移性支出
第一節 社會保障支出
一、 社會保障制度
二、 社會保障支出內容
三、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節 財政補貼支出
一、 財政補貼
二、 財政補貼內容
三、 財政補貼管理

第九章 政府收入概述
第一節 政府收入規模
一、政府收入與政府資源配置
二、政府收入規模度量
三、政府收入規模製約因素分析
第二節 政府收入分類
一、按收入形式分類
二、按收入的產業和部門分類
三、按收入的管理體制
第三節 政府收入效應
一、收入效應涵義
二、政府收入的替代效應
三、政府收入的收入效應

第十章 政府稅收收入
第一節 稅收制度要素
一、 稅收及其形式特徵
二、 課稅對象
三、 納稅人
四、 稅率
五、 計稅依據
六、 納稅環節
七、 起征點
八、 免徵額
九、 減免稅
十、 稅收征管
第二節 稅收收入分類
一、按課稅對象的性質分類
二、按能否轉嫁分類
三、按稅種的隸屬關系分類
四、按與價格的關系分類
五、按征稅的計量單位分類
六、按稅收管理體制分類
第三節 稅收轉嫁與歸宿
一、稅收轉嫁
二、稅收轉嫁條件與方式
三、稅收歸宿
第四節 稅收負擔

第十一章 政府非稅收入
第一節 國有資產經營與處置收益
一、國有資產
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三、國有資產收益
第二節 公共設施使用費收入
一、使用費收入
二、使用費收入與公共定價
三、使用費收入管理
第三節 行政規費收入
一、 行政規費含義
二、 行政規費管理
第四節 其他政府非稅收入
一、 罰沒收入
二、 彩票收入
三、專營收入

第十二章 政府債務
第一節 債務收入分類
一、 債務收入含義
二、 按地債務發行域分類
三、 按期債務限分類
四、 按債務形式分類
五、 按是否流通分類
六、 其他分類方法
第二節 債務發行
一、發行條件
二、發行方法
第三節 債務流通
一、債務流通與公債市場
二、公債市場功能
三、中國公債市場發展
第四節 債務償還及風險管理
一、債務償還方式
二、債務管理常用監測指標
三、債務風險判斷及管理

第十三章 政府預算與預算管理體制
第一節 政府預算概述
一、政府預算涵義
二、政府預算發展
三、政府預算特徵
第二節 政府預算管理體制
一、政府預算管理體制涵義
二、政府預算管理體制內容
三、中國現行政府預算管理體制
第二節 政府預算編制
一、政府預算編制依據
二、政府預算編制准則
三、中國政府預算編制改革
第三節 政府預算執行
一、政府預算執行任務
二、政府預算執行機構
三、政府預算執行調整
第四節 政府決算
一、政府決算涵義
二、政府決算管理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
第一節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政策目標
一、經濟增長
二、保持市場價格平穩
三、收入分配公平
四、充分就業
五、國際收支平衡
第二節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工具
一、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工具概述(經濟、法律、行政)
二、財政政策
三、貨幣政策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三節 政府產業政策
一、產業政策涵義
二、產業政策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國政府現行產業政策要點
第四節 政府區域經濟政策
一、區域經濟政策涵義
二、區域經濟政策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國政府現行區域經濟政策要點

第十五章 國際間政府經濟關系
第一節 國際稅收
一、 國際稅收涵義
二、 國際稅收協定
三、 國際稅收管理
第二節 政府外債
一、政府外債種類
二、政府外債功能及其特殊性
三、政府外債風險管理
第三節 國際貿易與投資管理
一、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的國際貿易與政府管理
二、跨國投資與政府管理
三、國際金融與政府外匯管理
四、對外經濟援助管理

4. 自考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考試大綱

去自考書店看下吧

5.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復習重點都有什麼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為什麼實行這樣的制度,尤其注意資源配置和貧富差距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社會主義保障制度。

6.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怎麼復習啊

這在大學里相對來說是一門比較輕松的考試科目了,考試前一天晚上花2個小時版強記一下就可以了.

政治經權濟學分為: 政治常識 和 經濟常識 兩部分.

1.政治常識部分有7個重點常識:

A.國體與國家的職能
B.政體與國家結構形式
C.國家機構及其組織和活動原則
D.我國的公民與國家
E.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
F.我國的民族和宗教
G.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2.經濟常識部分有8個重點常識:

A.商品和商品經濟
B.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
C.企業和經營者
D.產業和勞動者
E.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F.銀行和儲蓄者
G.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H.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2小時的高效率看書應該足夠了,我們20號放假,呵呵,寒假快樂

7. 大一政治經濟學復習要點

為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

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第一個使用「政治經濟學」這個詞語的人是法國的安托萬·德·蒙克萊田,他於1615年出版了《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

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即是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學科。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

(7)現代政治經濟學復習綱要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內容:

1、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勞資矛盾逐漸凸顯。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現存經濟秩序的內在矛盾日益顯露出來。

2、面臨這種形勢,資產者們更加需要的是對現存經濟秩序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以薩伊等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

3、19世紀上半葉,在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以西斯蒙第為代表的經濟學,它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私有制。

閱讀全文

與現代政治經濟學復習綱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