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計量經濟學華人學者

計量經濟學華人學者

發布時間:2021-02-02 23:00:39

❶ 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 誰是合格的經濟學家

一句「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以下簡稱「5個論」)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推到了備受爭議的處境。這之前,雖然也擁有一系列令人艷羨的履歷和頭銜,如哈佛大學博士、思想大師丹尼斯·貝爾(此人曾於1980年被美國評為健在的、對美國社會影響最大的十大知識分子之首)的關門弟子、在同行中享有「社會學界的楊小凱」之稱……但在國內,能說出丁學良是何方神聖的人可能不多。近日,本報特邀「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一文作者曲力秋對丁學良教授進行了獨家專訪,這是繼10月26日「5個論」發表後,丁學良首次接受媒體采訪。

「不超過5個」是比較客觀和寬容的說法

曲力秋(以下簡稱曲):有人將您的「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這句話稱為是2005年最為經典的語句之一,您本人也被《時代人物周報》評為「2005年十大敢講真話者」。您怎樣看您的這一觀點在媒體和公眾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丁學良(以下簡稱丁):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國內的學術界、媒體甚至包括最廣大的公眾都看到了這些年國內經濟學界出現了一些不符合這個學科應有面貌的現象。一個基本的情況是,中國的經濟學在過去的27年裡是顯學,資源很多,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人很容易得到各種資源,很容易參與決策,也很容易出名、發財和做官。任何一個學科,只要有這樣優越的條件,就一定會對各種各樣的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多人都跑到經濟學研究領域,都想成為經濟學家,並且都以經濟學家和經濟科學的名義講話、做事和撈錢。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家都感到無法忍受,我不過是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出來了而已。其實,海外的很多 學者早就說過這樣的話,只不過是沒有在主流媒體上說而已。

曲:您的「5個論」是信口開河呢,還是有根據?如果有根據,這個根據是什麼?

丁:這個說法絕不是信口開河,不過需要澄清的是,我的這個講法並不包括老一輩經濟學工作者,因為他們的學習環境、研究環境和工作環境與中青年不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我的老師和恩師。另外,這個講法也不包括現在在海外最好的或比較好的大學經濟系裡任教、目前暫時回到國內兼職的教 授。

至於我所說的合格與不合格依據的是什麼標准,我想,雖然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科學的評價標准要困難很多,但在社會科學中間,經濟學的發展還是比較規范的。從國際上看,怎樣評價一個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和他的貢獻,比社會科學中對其他學科專家評價的爭議要少很多。稍微懂一些專業的人,只要他去看一看國際上經濟學界那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在過去的10年或15年的時間里,有多少文章是來自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他就會知道我的這句話還是比較客觀和寬容的一種說法。有一位從中國大陸出去、現在是華人中做計量經濟學研究做得最好 的一位學者,曾經很感慨地說過,中國國內很多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的水平之糟,甚至還比不上他所在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博士生的水平。所以,只要是對西方經濟學比較了解、同時又對國內經濟學界也基本了解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看法,這個話題在我們這些海外學者中已經議論了很多年了。

曲:媒體和公眾猜測最多的是,這五位合格的經濟學家都是誰?

丁:這並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要是把這五個人的名字都講出來的話,極容易在公眾中造 成這樣一種印象,就是我是因為和這些人有個人恩怨才出來說這句話的,這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我要講的是學科的發展和做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則。

曲:那麼,在您的內心裡,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這五個合格的經濟學家都是誰?

丁:那當然。不光是我,如果你把那些從中國大陸出去、現在在海外最優秀的經濟學家的眼睛蒙上,然後,讓他們各自寫出這五個合格的經濟學家的名字,我想他們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標準是相當客觀 的,當然,是4個、5個還是6個並不會像數學上那麼精確。

「我雖然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但對經濟學的基本評價標准還是相當了解的」

曲:一個很具體的問題是,您是一名社會學家,並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您覺得您有能力評價中國大陸經濟學家的水平嗎?

丁:這是一個很合理 的問題。雖然我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但這些年來,我對大學的改革和發展一直非常重視,在大學發展過程中,經濟學系在國際上任何一所優秀大學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系,所以,我非常關注這個領域裡面的學術規范、學術准則和學術評比。特別是我在海外的朋友和同學中,一半以上都是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他們當中有相當部分是華人中最優秀的經濟學家,我和他們的友誼和交往將近20年了,在私下裡我們經常議論這些事。所以,坦率地說,雖然我本人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但我對經濟學的基本評價標准、國際上哪些大學的經濟學系大概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水平和位置等,還是相當了解的。我可以很誠實地說,我在這個領域裡面收集的信息,得到的資料都不是外行給我提供的 ,而是這些華人中最優秀的經濟學家提供給我的。

曲: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學界的現狀,很多人都有與您同樣的感受,為什麼別人不說,您卻要說?

丁:人嘛都是這樣的,想得罪人的畢竟是少數,我也不想得罪人。雖然講這番話的用心是好的,但往往會引起很大的誤解。可是看看這些年中國經濟學界趨炎附勢的風氣確實很著急。這些年中國經濟學界在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的訓練方式和經濟學系的發展方面其實沒有取得什麼進步,很大程度上 是靠著過去27年裡送出去的最優秀的留學生幫忙,靠著國際上一些更資深的經濟學家的幫助,雖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有的經濟學系這些年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改革試點,但總的來講,有著清楚的目標也就是瞄準國際上經濟學發展科學的大趨勢並要縮短中國和它們質和量上差別的經濟學系和經濟學院還是太少了。而有著這樣清楚的目標並把這種目標變成一個很系統的改革方案的人就更少了,這實在讓人著急。中國的經濟學有這么好的資源和條件,如果還像現在這樣搞下去的話,那麼時間越長,以後糾偏和走向正軌、走向主流的成本以及代價就越大,並且對中國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和對中國經濟本身都有很大的副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願意出來講這個話。我希望公眾能理解 我講這番話與個人恩怨並沒有關系。

對經濟學家也要實行陽光政策

曲: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每個人都盡最大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經濟學家為什麼就不能追求個人利益?要求經濟學家獨善其身是否公平?

丁:什麼叫獨善其身?我們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每個人都不是不食人間煙 火。人當然有追求自己個人利益的權利,但你得遵守一些基本的游戲規則。西方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包含50多個學科,經濟學顯然是有著更多的機會來追求財富方面利益的一個學科。但即便是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你也要遵守游戲規則。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西方國家,假如一個名牌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被某個煙草公司或白酒公司僱用了,充當他們的顧問或董事,那麼他在學術場合或在媒體上為一些公司說好話的時候,就必須要把他的多重身份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就是在濫用他的經濟學教授的身份。在西方市場經濟社會裡面有一系列的關於「對公眾負責」、「不要濫用自己特有身份」的規則。經濟學家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必須要遵守這些 規則。

曲:充當利益集團代言人的經濟學家能不能參與政府的決策?

丁:在法制比較公平和嚴明的國家,利益集團都可以僱用自己的說客游說,都可以僱用自己的咨詢和顧問,但是僱用過程本身是要對外公開的。譬如說在美國,特殊利益集團像石油或軍火公司,他們都會僱用公關公司或顧問試圖影響美國的立法和行政機構,以便對他們的行業更有利。被僱用的教授可以去國會游說,但不會出現某個利益集團付了錢給某個教授,然後這個教 授同時又到政府部門做官員或顧問,這種嚴格的利益沖突,在絕大部分市場經濟社會裡面不僅是不被允許的,而且是犯罪行為。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了就會受到各方面的批評和追究,其中相當一部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曲:您是不是認為,對經濟學家也要實行陽光政策?

丁:任何一個牽涉到名和利的領域,一定要有陽光政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系統的互相制衡的制度。否則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公公正正地為社會利益服務,這是人之天 性。西方人未必比我們中國人的覺悟高,但是他們有那樣的制度在那裡。

改革失誤的主要責任不應由經濟學家承擔

曲:有人把公眾和媒體對中國經濟學家的批評歸咎為國人的仇富心理進而仇視經濟學家,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沒有理由地仇視一個學科呢? 我想除少數人有切身利益的沖突之外,可能還是要檢查一下在過去的這些年裡,中國的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中國的經濟學家作為一個群體,在公眾中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這個學科、這個群體在多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學術研究為公共利益服務,是為推展學術研究做事,而不是以經濟學的名義在為自己撈好處。

在海外最優秀大學的經濟學系裡面,絕大部分的教授都是在很認真、很刻苦地做經濟科學的研究,雖然他們的成就不一樣,但他們是在務正業。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做這樣的事情,我想中國的公眾就不會對 他們有那麼多的負面評價。

社會科學中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會和國家宏觀的發展和政策有關,這些學科都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你是不是盡可能地保持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從事這些學科研究的人,能不能盡可能地保持一種獨立的學者的身份。這一點,對於經濟學這樣的顯學尤其重要。因為它獲得的資源以及對公共政策和對公眾的影響遠遠地超出其他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公眾對你的要求就更多了。

中國的經濟學家在過去的這么多年 里有那麼多積極的參與,既參與官場又參與商場,公眾當然對你很關注了,而且你在為個人利益和利益集團說話的時候還都是以經濟科學的名義,我想公眾的不滿主要是來自這里。至於說仇,我覺得還遠沒有到這個程度,什麼是仇,你走在前面,人家想把你捅死,這才是仇。香港社會的貧富不均也很厲害,香港的基尼系數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沒有看到香港的老百姓對一個學科或一個群體有那麼大的不滿和抱怨,就是因為在香港大學不管是哪個系,都有一些基本規則,任何一個大學任何一個系都不會對違反這些規則和專業道德的現象放之任之。

曲 :近一兩年,經濟學家屢屢成為公眾攻擊的靶子,是不是還有這樣一層深層次的原因:公眾對過去一些改革失誤的不滿,找不到發泄的渠道,只能轉而發泄到經濟學家的身上?

丁:公眾對經濟學家的不滿中肯定有誤解的成分,因為有不滿就要找個地方發泄。有些人並不了解某一項政策的失誤,根源究竟在哪裡,只是乍一看是在經濟領域里,於是就埋怨起經濟學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人也了解某一項、某兩項政策的失誤根源在什麼地方,但他沒辦法指責這種根源,那麼經濟學家就不幸地被誤當作靶子。

我曾經和朋友們說過,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被批評、被攻擊的這些問題,在西方國家是不會出現的。因為這些問題在西方國家大部分是屬於公共政策領域,是屬於法律領域或社會學領域。而在中國,就是因為在過去的這么多年裡沒有給其他學科發展空間和說話的機會,所以,中國的經濟學把在西方發達國家由社會科學中其他學科做的事情和講話的空間全都壟斷了。你在壟斷了這些話語空間的同時,也就壟斷了被公眾埋怨的機會。

曲:在您看來,經濟學家該不該為一些改革的失誤負責,如 教育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

丁:經濟學家不應承擔改革失誤的主要責任。因為他們畢竟不是最高決策層,在西方國家一般是官員問責制,所以,對於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經濟學家有責任但不應承擔主要責任。

「我沒有看過郎咸平的文章」

曲:有人將由「5個論」掀起的這場討 論,與去年的郎顧之爭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場討論具有同樣的影響和作用,您覺得二者具有可比性嗎?

丁:去年一年我都在學術度假,學校給了我一年的時間不教書、不做論文,然後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地方跑。所以,大部分時間我是在東南亞這些地方做學術研究。對於郎、顧他們爭論的東西我還真的是一篇都沒看。後來回國的時候有很多人給我講這件事,坦率地說,我的觀點是:一,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確實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二,改制中雖然出現了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但我們還是不能回到原來的體制下,兩害相權取其輕,改制比不改制要好。所以 ,我的觀點和他們爭論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一樣。 (曲力秋)

❷ 哪些經濟學家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的重大意義

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而變數和隨機變數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數學概念。王見定教授的這一論述在數學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我們知道「變數」的概念是17世紀由著名數學家笛卡爾首先提出,而「隨機變數」的概念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由蘇聯學者首先提出,兩個概念的提出相差3個世紀。截至到王見定教授,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提出變數和隨機變數兩者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我們知道變數的提出造就了一系列的函數論、方程論、微積分等重大數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而隨機變數的提出則奠定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學科的理論基礎和促進了它們的蓬勃發展。可見變數、隨機變數概念的提出其價值何等重大,從而把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變數、隨機變數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的意義稱為巨大、也就不視為過。
下面我們回到:「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上來。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這樣王見定教授准確地界定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各自研究的范圍,以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這是對統計學的最大貢獻。它結束了近400年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以上五花八門種類的統計學混戰局面,使它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由於變數不斷地出現且永遠地繼續下去,所以社會統計學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不斷發展狀大。當然數理統計學也會由於隨機變數的不斷出現同樣發展狀大。但是,對隨機變數的研究一般來說比對變數的研究復雜的多,而且直到今天數理統計的研究尚處在較低的水平,且使用起來比較復雜;再從長遠的研究來看,對隨機變數的研究最終會逐步轉化為對變數的研究,這與我們通常研究復雜問題轉化為若干簡單問題的研究道理是一樣的。既然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而變數描述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絕非某些數理統計學者所雲:社會統計學只作簡單的加、減、乘、除。從理論上講,社會統計學應該復蓋除數理統計學之外的絕大多數數學學科的運作。所以王見定教授提出的:「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統計學界長期存在的低估社會統計學的錯誤學說,並從理論上和應用上論證了社會統計學的廣闊前景

❸ 大學學的經濟學是中國人的經濟觀點還是西方的經濟學說

可以不客氣的講,中國沒有真正的經濟學理論,所以你學的就是西方人的,西方經濟學這種說回法,某種程度上答是為了和馬克斯的政治經濟學區別開來. 現在如果談到經濟學這個詞,大都指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和工具,也都來源於西方經濟學.
很可惜,中國學者在裡面沒什麼值得驕傲的觀點,所以目前在經濟學理論中,沒什麼中國人建立的具有真正影響力的理論,所以,經濟學,我們還在學外國人的...所有談經濟學的學者,只不過是復述西方經濟學者的觀點罷了~~

❹ 計量經濟學怎麼學可以最快的應付考試分給寫的最詳細的

第一,不要開始去就看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國外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難以短時間看完的大部頭書籍,看完要很長時間,而且對於翻譯過來的東西,不一定翻譯的都對。要看國內的書,看國內一些相對比較出名的計量學者寫的是書,這里推薦兩本,一本書是南開大學張小峒寫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一是復旦大學謝編的,還有北大原ccer有個叫黃什麼的老師編的計量經濟學,還有一本比較薄的時間序列分析,不過不是人大王燕編寫的那本,都很薄,看著都非常舒服,可以短時間看完,我個人剛開始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時候,看南開大學編寫的那本,看了好幾遍,關於清華李子奈編寫的計量經濟學,個人沒有看,以為剛開始學的時候,是拿著他的書學的,發現他用了矩陣的東西,加深了理解難度,而來發現有些地方解釋的不清楚,不如南開編寫的(個人認為)我推薦的幾本書,對於南開的可以看個兩三遍,然後再看一本時間序列分析,不看魏武雄編寫的,那本太厚,隨便到圖書館找一本,我個人看的是潘紅宇編的,感覺比人大編的簡單了些。看完這些後,再飛快的把ccer那個叫黃小敏老師編的計量經濟學入門看一遍,那本書個人認為變得非常好,非常簡潔。看完這些書之後,再看高一級的,如寫謝識予編寫的高級計量和高鐵梅編寫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或者格林的那本。個人認為高鐵梅編的那一本不好,也許書如其名吧機靈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而沒有叫計量經濟學教材呢?這本書編寫的有拼湊的感覺,很不好,但可以參考。本人看的是謝編寫的,不是很厚,看著挺舒服。李子奈和葉啊忠編寫的高級計量因個人水平有限,看得很痛苦。看了兩天不看了。重新換書再看。在剛開始看書學習的過程中,不要過於糾纏於一個問題,把初級教材多看幾遍,有些東西就慢慢理解了。
第二,看完初級教材後,用兩天時間搗鼓下計量軟體,做到學以致用。本人沒有在學習計量的時候,學完一章,就用下計量軟體,覺得那樣浪費時間,不如集中學習軟體有效。學習軟體時候不要去就學習高級的計量軟體如sas和matlab等,要從容易上手學習。我是從eviews入手。每天都搗鼓個把小時,不出半個月或20天,eviews就可以上手應用了。

❺ 哪個經濟學家,是經濟界中的老壽星

我非常關注這個領域裡面的學術規范、學術准則和學術評比。特別是我在海外的朋友和同學中。不光是我,如果你把那些從中國大陸出去、現在在海外最優秀的經濟學家的眼睛蒙上,就是我是因為和這些人有個人恩怨才出來說這句話的,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人很容易得到各種資源,很容易參與決策,也很容易出名,但你得遵守一些基本的游戲規則。西方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包含50多個學科、研究環境和工作環境與中青年不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我的老師和恩師。另外,經濟學家為什麼就不能追求個人利益?要求經濟學家獨善其身是否公平:什麼叫獨善其身,而是這些華人中最優秀的經濟學家提供給我的。
曲: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學界的現狀,很多人都有與您同樣的感受,以後糾偏和走向正軌: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國內的學術界、媒體甚至包括最廣大的公眾都看到了這些年國內經濟學界出現了一些不符合這個學科應有面貌的現象,是4個,就一定會對各種各樣的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我可以很誠實地說,我在這個領域裡面收集的信息,得到的資料都不是外行給我提供的 ,在您的內心裡,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這五個合格的經濟學家都是誰,然後,讓他們各自寫出這五個合格的經濟學家的名字,甚至還比不上他所在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博士生的水平。所以,您本人也被《時代人物周報》評為「2005年十大敢講真話者」,很大程度上 是靠著過去27年裡送出去的最優秀的留學生幫忙,靠著國際上一些更資深的經濟學家的幫助,有著清楚的目標也就是瞄準國際上經濟學發展科學的大趨勢並要縮短中國和它們質和量上差別的經濟學系和經濟學院還是太少了。而有著這樣清楚的目標並把這種目標變成一個很系統的改革方案的人就更少了、在同行中享有「社會學界的楊小凱」之稱……但在國內,能說出丁學良是何方神聖的人可能不多。近日,一半以上都是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他們當中有相當部分是華人中最優秀的經濟學家,我和他們的友誼和交往將近20年了、走向主流的成本以及代價就越大,並且對中國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和對中國經濟本身都有很大的副作用,雖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有的經濟學系這些年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改革試點,我想他們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標準是相當客觀 的,當然:媒體和公眾猜測最多的是:那當然,在大學發展過程中,經濟學系在國際上任何一所優秀大學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系,所以,中國國內很多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的水平之糟,我的這個講法並不包括老一輩經濟學工作者。人當然有追求自己個人利益的權利,只要是對西方經濟學比較了解一句「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以下簡稱「5個論」)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推到了備受爭議的處境。這之前,雖然也擁有一系列令人艷羨的履歷和頭銜,海外的很多 學者早就說過這樣的話,只不過是沒有在主流媒體上說而已。
曲:您的「5個論」是信口開河呢,還是有根據?如果有根據,這個根據是什麼?
丁:這個說法絕不是信口開河,不過需要澄清的是,如哈佛大學博士。我希望公眾能理解 我講這番話與個人恩怨並沒有關系。
對經濟學家也要實行陽光政策
曲。您怎樣看您的這一觀點在媒體和公眾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丁學良(以下簡稱丁)?我們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這是一個很合理 的問題,他就會知道我的這句話還是比較客觀和寬容的一種說法。有一位從中國大陸出去,這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我要講的是學科的發展和做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則。
曲:那麼,這個話題在我們這些海外學者中已經議論了很多年了,還是相當了解的,您覺得您有能力評價中國大陸經濟學家的水平嗎,所以,很多人都跑到經濟學研究領域,都想成為經濟學家,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同時又對國內經濟學界也基本了解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看法、思想大師丹尼斯·貝爾(此人曾於1980年被美國評為健在的、對美國社會影響最大的十大知識分子之首)的關門弟子。中國的經濟學有這么好的資源和條件,如果還像現在這樣搞下去的話,那麼時間越長。這就是為什麼我願意出來講這個話:有人將您的「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這句話稱為是2005年最為經典的語句之一,在私下裡我們經常議論這些事,這個講法也不包括現在在海外最好的或比較好的大學經濟系裡任教,每個人都盡最大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這實在讓人著急、目前暫時回到國內兼職的教 授。
至於我所說的合格與不合格依據的是什麼標准,雖然我本人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但我對經濟學的基本評價標准、國際上哪些大學的經濟學系大概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水平和位置等,您卻要說?
丁:人嘛都是這樣的,想得罪人的畢竟是少數,在過去的10年或15年的時間里、現在是華人中做計量經濟學研究做得最好 的一位學者,曾經很感慨地說過,我想,雖然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科學的評價標准要困難很多: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並且都以經濟學家和經濟科學的名義講話、做事和撈錢。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家都感到無法忍受,我不過是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出來了而已。其實。
「我雖然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他就是在濫用他的經濟學教授的身份。在西方市場經濟社會裡面有一系列的關於「對公眾負責」、「不要濫用自己特有身份」的規則。經濟學家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必須要遵守這些 規則。
曲:充當利益集團代言人的經濟學家能不能參與政府的決策?
丁:在法制比較公平和嚴明的國家,利益集團都可以僱用自己的說客游說,都可以僱用自己的咨詢和顧問,但是僱用過程本身是要對外公開的。譬如說在美國,特殊利益集團像石油或軍火公司,他們都會僱用公關公司或顧問試圖影響美國的立法和行政機構,以便對他們的行業更有利。被僱用的教授可以去國會游說,但不會出現某個利益集團付了錢給某個教授,然後這個教 授同時又到政府部門做官員或顧問,這種嚴格的利益沖突,在絕大部分市場經濟社會裡面不僅是不被允許的,而且是犯罪行為。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了就會受到各方面的批評和追究,其中相當一部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曲:您是不是認為,對經濟學家也要實行陽光政策?
丁:任何一個牽涉到名和利的領域,一定要有陽光政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系統的互相制衡的制度。否則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公公正正地為社會利益服務,這是人之天 性。西方人未必比我們中國人的覺悟高,但是他們有那樣的制度在那裡。
改革失誤的主要責任不應由經濟學家承擔
曲:有人把公眾和媒體對中國經濟學家的批評歸咎為國人的仇富心理進而仇視經濟學家,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沒有理由地仇視一個學科呢? 我想除少數人有切身利益的沖突之外,可能還是要檢查一下在過去的這些年裡,中國的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中國的經濟學家作為一個群體,在公眾中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這個學科、這個群體在多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學術研究為公共利益服務,是為推展學術研究做事,而不是以經濟學的名義在為自己撈好處。
在海外最優秀大學的經濟學系裡面,絕大部分的教授都是在很認真、很刻苦地做經濟科學的研究,雖然他們的成就不一樣,但他們是在務正業。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做這樣的事情,我想中國的公眾就不會對 他們有那麼多的負面評價。
社會科學中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會和國家宏觀的發展和政策有關,這些學科都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你是不是盡可能地保持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從事這些學科研究的人,能不能盡可能地保持一種獨立的學者的身份。這一點,對於經濟學這樣的顯學尤其重要。因為它獲得的資源以及對公共政策和對公眾的影響遠遠地超出其他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公眾對你的要求就更多了。
中國的經濟學家在過去的這么多年 里有那麼多積極的參與,既參與官場又參與商場,公眾當然對你很關注了,而且你在為個人利益和利益集團說話的時候還都是以經濟科學的名義,我想公眾的不滿主要是來自這里。至於說仇,我覺得還遠沒有到這個程度,什麼是仇,你走在前面,人家想把你捅死,這才是仇。香港社會的貧富不均也很厲害,香港的基尼系數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沒有看到香港的老百姓對一個學科或一個群體有那麼大的不滿和抱怨,就是因為在香港大學不管是哪個系,都有一些基本規則,任何一個大學任何一個系都不會對違反這些規則和專業道德的現象放之任之。
曲 :近一兩年,經濟學家屢屢成為公眾攻擊的靶子,是不是還有這樣一層深層次的原因:公眾對過去一些改革失誤的不滿,找不到發泄的渠道,只能轉而發泄到經濟學家的身上?
丁:公眾對經濟學家的不滿中肯定有誤解的成分,因為有不滿就要找個地方發泄。有些人並不了解某一項政策的失誤,根源究竟在哪裡,只是乍一看是在經濟領域里,於是就埋怨起經濟學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人也了解某一項、某兩項政策的失誤根源在什麼地方,但他沒辦法指責這種根源,那麼經濟學家就不幸地被誤當作靶子。
我曾經和朋友們說過,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被批評、被攻擊的這些問題,在西方國家是不會出現的。因為這些問題在西方國家大部分是屬於公共政策領域,是屬於法律領域或社會學領域。而在中國,就是因為在過去的這么多年裡沒有給其他學科發展空間和說話的機會,所以,中國的經濟學把在西方發達國家由社會科學中其他學科做的事情和講話的空間全都壟斷了。你在壟斷了這些話語空間的同時,也就壟斷了被公眾埋怨的機會。
曲:在您看來,經濟學家該不該為一些改革的失誤負責,如 教育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
丁:經濟學家不應承擔改革失誤的主要責任。因為他們畢竟不是最高決策層,在西方國家一般是官員問責制,所以,對於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經濟學家有責任但不應承擔主要責任。
「我沒有看過郎咸平的文章」
曲:有人將由「5個論」掀起的這場討 論,與去年的郎顧之爭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場討論具有同樣的影響和作用,您覺得二者具有可比性嗎?
丁:去年一年我都在學術度假,學校給了我一年的時間不教書、不做論文,然後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地方跑。所以,大部分時間我是在東南亞這些地方做學術研究。對於郎、顧他們爭論的東西我還真的是一篇都沒看。後來回國的時候有很多人給我講這件事,坦率地說,我的觀點是:一,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確實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二,改制中雖然出現了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但我們還是不能回到原來的體制下,兩害相權取其輕,改制比不改制要好。所以 ,我的觀點和他們爭論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一樣。 (曲力秋),您是一名社會學家,並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
丁,比社會科學中對其他學科專家評價的爭議要少很多。稍微懂一些專業的人,只要他去看一看國際上經濟學界那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一個基本的情況是,中國的經濟學在過去的27年裡是顯學,資源很多,但對經濟學的基本評價標准還是相當了解的」
曲、5個還是6個並不會像數學上那麼精確,充當他們的顧問或董事,那麼他在學術場合或在媒體上為一些公司說好話的時候。雖然我不是學經濟學出身的,但這些年來,我對大學的改革和發展一直非常重視,但在社會科學中間,經濟學的發展還是比較規范的。從國際上看,怎樣評價一個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和他的貢獻,為什麼別人不說,這五位合格的經濟學家都是誰:這並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要是把這五個人的名字都講出來的話,極容易在公眾中造 成這樣一種印象。所以,坦率地說?
丁。但即便是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你也要遵守游戲規則。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西方國家,假如一個名牌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被某個煙草公司或白酒公司僱用了、發財和做官?
丁,就必須要把他的多重身份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每個人都不是不食人間煙 火。
曲,我也不想得罪人。任何一個學科,只要有這樣優越的條件,但總的來講,經濟學顯然是有著更多的機會來追求財富方面利益的一個學科:一個很具體的問題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環境?
丁,有多少文章是來自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本報特邀「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一文作者曲力秋對丁學良教授進行了獨家專訪,這是繼10月26日「5個論」發表後,丁學良首次接受媒體采訪。
「不超過5個」是比較客觀和寬容的說法
曲力秋(以下簡稱曲)。雖然講這番話的用心是好的,但往往會引起很大的誤解。可是看看這些年中國經濟學界趨炎附勢的風氣確實很著急。這些年中國經濟學界在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的訓練方式和經濟學系的發展方面其實沒有取得什麼進步

❻ 求華人經濟學家排名

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他們分別是:
石壽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華人經濟學家中位居第一。目前 任教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石壽永1965年出生,1984畢業於原華中理工大學(現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系管理學院物資管理工程專業,後到加拿大多倫多學習,1998年 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學 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主力教授,1998?1999年在美國芝加哥聯 邦儲備銀行任訪問學者;1997?2000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副教授,現為美國印第安納 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國際經濟理論、貨幣 理論與政策。他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一套能夠修正原有貨幣理論不足的新的貨幣基礎 理論。
錢穎一(QianYingyi),全球排名第71位,華人經濟學家中排名第二。目前任教於加 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198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之後到美國耶魯大學獲得管理 科學與運籌學碩士學位。他同時取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 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年?1999年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1999?2001年任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錢穎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 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他是著名華人經濟學家中在國內發表 中文文章最多的一位。曾經兼職於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機構。
李其(LiQi),排名第149位,目前任教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系。他1982年畢 業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1985年獲得南開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美 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後在古爾夫大學任教6年,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任教一年,1999年到德州奧斯汀大學任教,現為該校終身教授。李其教授目前已經有 6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在國際核心刊物發表,其中1994?1998年多達28篇。
李龍飛(LeeLongfei),排名第160位,現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他1971年畢 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1974年獲得該校哲學碩士學位;1976年和1977年李龍飛教授分別獲得紐約羅徹思特 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0?1984年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隨後 分別以教授身份任職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他的專業領域是微觀 計量經濟學和理論計量經濟學。
白聚山(BaiJushan),排名第184位,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他1982年畢業於南 開大學數學系,198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加州 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1998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1998年進入波士頓大 學,1999年成為終身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數量經濟學。
陳志武(ChenZhiwu),排名第202位,現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他1983年畢業於中南 工業大學,1986年獲得長沙工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0?1995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任教,1995?199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任教,1997年晉升為金融學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金融學教授,現任教於耶魯大學 。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最近關注的領域是資產定 價,包括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具體涉及股票和期權定價。
艾春榮(AiChunrong),排名第279位,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他1982年畢業於 原華中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後於198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90 年獲得博士學位。艾春榮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計量經濟學(半參數計量經濟學方法 )。他在這—領域的主要學術貢獻是,對如何確定半參數估計值的上界這一問題給出 了初步的解;並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找到一個半參數估計值這一問題提供了全面和滿 意的答案。其研究成果推進了半參數研究方法對時間序列數據研究的系統性與一致性 。
王江(WangJiang),排名第305位,現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他1981 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 獲得該校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人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 系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證券市場模型、資產定價理論和國際金融等。
張俊森(ZhangJunsen),排名第357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他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 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在南開大學獲得MBA學位後,到加拿大邁馬大學,1990 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應用計量經濟學。
田國強(TianGuoqiang),排名第421位,美國德州奧斯汀教授,1980年畢業於原華 中理工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得該校數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 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獲得全美斯隆博士論文獎。其研究領域涉及經濟機制設 計理論、動態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他提出了一個在「非規范性」的經濟環境中, 即有限經濟自由和不完全市場體系環境下的企業產權理論。該理論認為,只有經濟制 度環境得到適當的改變,社會才能有效地變換產權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現任上海財 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鄒恆甫(ZouHeng-fu),排名第526位,1982年獲得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 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世界銀行研究部 資深研究員和國內高校教授等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共財政和宏觀經濟學。1998年 他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獎。
吳仰如(WuYangru),排名第548位,現任職於美國盧格斯大學。1982年畢業於湛江 漁業學院,1987年在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進人盧格斯大學前,曾在香港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任助 理教授,主講《金融理論》、《公司財務》和《投資學》。其研究的是國際金融資產 定價理論。 文—(WenYi),排名第736位,美國的爾大學經濟系教授。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研 究領域涉及宏觀經濟理論和應用時間數列。目前關注重點是商業周期和貨幣政策。
鄒至庄(GregoryChow),排名第743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中華研 究院研究員。到目前為止,他共出版了10多本著作,並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60 多篇。他1951年美國的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55年在當時經濟學重鎮芝加哥大學獲 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研究領域包括:經濟計量學、動態經濟學和中國經濟理論的定 量研究(張五常將其經濟學定義為統計學)。鄒至庄在國際學界名聲很高,其發現的 「鄒檢驗Choutest)」聞名於世,目前該檢驗方法在經濟計量學研究方面得到廣泛應 用。

❼ 計量經濟學好不好學哦

在經濟各個學科裡面,由於牽涉的數學知識比較多,應該算是比較回難的~~不過,答要是學習初級的計量經濟學,只需要基本的統計學知識即可,學起來也容易,初級計量注意掌握其大體構架,以及討論的主要問題,這樣的話,以後用統計軟體進行回歸分析的時候,就會做得心中有數~至於高級計量,就要有線性代數知識了,如果比較熟悉矩陣論,那就更好了,因為矩陣是表述計量理論的一種有力而且簡潔的手段。

❽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2018中國年會開幕了嗎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2018中國年會15日在復旦大學開幕。

來自中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海內外經濟學者參會,共同交流和研討世界計量經濟學領域的最前沿研究成果。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等著名經濟學家出席會議。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發言。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上,來自耶魯大學教授法布里齊奧・齊立波蒂(Fabrizio Zilibotti),堪薩斯大學教授威廉・巴內特(William Barnett),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院長范劍青,哈佛大學教授德懷特・帕金斯(Dwight Perkins),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恩里克・門多薩(Enrique Mendoza),芝加哥大學教授何治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烏里韋(Martin Uribe)等將發表主旨演講。艾春榮、蔡宗武等多位知名華人經濟學家以特邀報告或圓桌討論的形式參會。此外,400餘位學者將在22個平行會場進行論文宣講。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在中國定期召開「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中國年會」,以促進海峽兩岸三地學者與西方學者的學術交流,推動中國與世界在經濟學特別是計量經濟學領域更廣泛和密切的交流。前幾屆年會分別由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承辦。本次大會為第五屆年會,由復旦大學承辦。

❾ 中級計量經濟學怎麼學習啊

中級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學習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認識其方法與其它數學方法的根本不同之處。

一,如何學好計量經濟學;
1,多看教材和各類書籍,注意要看國內的。國外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難以短時間看完的大部頭書籍,看完要很長時間,無論拿著還是看在眼裡都是壓力。而且對於翻譯過來的東西,不一定翻譯的都對。要看國內的書,看國內一些相對比較出名的計量學者寫的是書。
2,看完書籍,理解別人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計量,理解數據的構造。有的時候由於數據的制約,無法進行完美的建模,就要增補各種新的計量方法。比如工具變數的使用。
3,基礎打好以後廣泛涉獵,以統計學為例,究竟是由統計到計量還是由計量到統計。還要有一定的軟體基礎。知道了用什麼方法但總不能手算數據。

二,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三,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計量經濟學的兩大研究對象:橫截面數據(Cross-sectional Data)和時間序列數據(Time-series Data)。前者旨在歸納不同經濟行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為關聯性,以模型參數估計結果顯現相關性;後者重點在分析同一經濟行為者不同時間的資料,以展現研究對象的動態行為。

❿ 怎樣理解計量經濟學的重要作用

線性假設是線性模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假設。而之前我們也有提及所謂的簡單線性回歸也就是指模型僅包含兩個變數X和Y。這里的X,Y和觀測值並沒有關系,只是根據線性模型刻畫出的變數之間的關系:Y可以被看作成是一個關於X的單元函數 (比如說小樹苗的高度,可以看成是受到施肥量的一個單元函數)。

這一講比較重要,會涉及一些模型識別的本質,和計量經濟的基礎概念,可能會講得比較長一些。我決定把識別估計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識別,第二部分主要講估計,今天模型識別這一部分主要分為一下幾塊:

識別的基本概念;
如何理解識別;
存在性;
唯一性;

識別估計篇(一)
識別的概念:
線性假設給模型提供了識別的基礎,這里不可避免地我們就要來講一下識別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概念。識別這個詞可以說是貫穿整個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識別這個詞許多學過統計的人都有接觸過,但是真的問到識別究竟是什麼許多人也很難說出一個所以然來,甚至可能許多人會混淆模型「識別」的概念,最常見的兩種混淆是:

「模型識別與「模型估計」混淆;
「模型識別」與實證中我們常說的「因果識別」混淆;
「模型識別」究竟是什麼?在數理統計中,一旦我們對所觀測到的現象建立了概率參數模型,參數模型一旦確定,我們就可以判斷模型是否「可識別」。而這里所謂的「可識別」,指的就是不可能存在兩組不同的參數使得在兩組不同的參數下,我們觀察到「等價」的觀測值。

閱讀全文

與計量經濟學華人學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