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中關於政府補貼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貼現的問題啊,比如現在的100塊和1年後的100塊價值肯定不同,如果題目以及回考慮了答貼現的話。
消費者得到一次性補貼,預算線平移,意味著消費者能夠更多進行消費,可以購買到比分期補貼下更多的物品,那麼此時效用必定更大啊。
而生產者而言,他需要考慮的是利潤,如果諸多生產者(完全競爭市場情況下)都是一次性補貼,那麼他們可以動用的資源就越多,生產出來的商品也就越多,那麼商品價格必然會下降,利潤反而減少(可以參考谷賤傷農)。
② 微觀經濟學:定性計算,當政府給生產者或消費者補貼T時補貼效應
給生產者補貼和給消費者補貼結果不同,這個如果畫個圖,從圖中去看消費者版盈餘和生產者盈權余的變化,可以講得非常清楚,但是沒法上圖,只能盡量給你講清楚了==
1.政府補貼消費者,這種情況比較簡單,可以看做是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加,根據收入-需求理論,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量會隨之增加,生產者會相應的擴大生產規模,產量增加。
2.政府補貼生產者,就要看生產者所生產的是何種產品,不同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不同,對於這份補貼的分配方式也不相同。如果是需求價格彈性較小的產品,如糧食,政府補貼糧農,糧農也不會降低糧價,因為即使糧價降低,消費者也不會比以往多購買很多糧食,這時的補貼更多的補貼到了生產者。如果是需求價格彈性iaoda
de
jia較大的產品,政府補貼生產者,生產者處於薄利多銷的考慮會降低產品價格,如果畫圖的話,可以明顯看到消費者剩餘的部分擴大了,這時的補貼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中分配,會有更多的分配給了消費者。
不能畫圖好焦躁==望樓主採納~~~可追問~~~
③ 問一道微觀經濟學均衡價格的問題。為什麼第九題政府給予生產者補貼不對啊求詳細解釋
1本身農產品已經是來高價出售了自 ,居民購買一部分政府收購剩下的農民已經從中獲益了。
2若國家不將過剩的收掉 農民會因為出售量較小而虧損且過剩的農作物會滯銷導致腐壞
所以政府只需收購過剩產品,既扶持了農業又不會浪費糧食。
滿意請採納!
④ 關於微觀經濟的問題!政府補助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高分懸賞!
出口補貼,對買方來說,價格降低,對供方來說,成本不變,單位收益不變。會形成專新的均衡屬點。新均衡點在原來的右下方,價格降低,數量增加。
所以:
共給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單位產品消費者剩餘不變。總消費者剩餘增加
單位產品生產者剩餘不變。總生產者剩餘增加
無謂損失減少。
政府利益減少。(這個一般不翻譯成政府利益吧)
圖不會上傳。抱歉。
⑤ 微觀經濟學中,關於補貼效應,為什麼Ed/Es較小時,補貼的好處主要歸買方
補貼和征稅相反,你可以從征稅來理解,也可以畫圖理解
征稅的話,哪方彈性越低越不好
⑥ 簡要評論農產品價格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對農民受益的影響或是該政策的利弊 西方經濟學的作業。謝謝大家了!
當前由於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明顯地影響到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消費意願以及投資渠道等各個方面。有關部門據對西部某縣100戶農戶採取現場座談與發放問卷相結合調查得知:農產品價格一路攀升,國家出台的各項惠農政策效應被沖減,部分農民收入下降,種糧積極性受挫,應予關注。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受益情況的實證分析糧食價格上漲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舉例來說,某省級貧困縣,人均耕地只有1.3畝,糧食主要為自用,商品糧較少,廣大農民很難從糧食價格上漲獲益。以種植大戶李某為例:承包土地20畝,由於去年春旱,小麥大幅減產,平均每畝僅收獲400斤小麥和800斤玉米,按小麥0.72元/斤和玉米0.8元/斤計算,畝均收入928元,但扣除每畝土地租金140元,種子42.5元,農葯13.5元,化肥185元,犁地、收割費用80元,其它農資支出50元左右後,每畝收益也僅有417元,如果考慮投入的人工費用,不賺反賠,遠不如外出務工收入多。
豬肉價格上漲對養殖大戶的影響。某養豬專業戶今年共出欄生豬1千餘頭,但由於仔豬價格較2007年初增加280元/頭,飼料成本較往年上升35%左右,一頭豬扣除成本後收益在300元左右,生豬價格不穩定和疫情隱患還會給養豬專業戶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損失,再加上生豬飼養行業周期性強,前幾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時,廣大養殖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打擊,養殖戶擔憂豬肉價格逐步回落,不敢積極擴大養殖規模,觀望心態嚴重。
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卻受益較少的原因一是小生產的農業形式難以抵抗大市場,廣大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單一農戶資金、技術實力弱小,難以抵抗市場的瞬息萬變。如養豬業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廣大農民由於資金實力弱,不能及時掌握市場行情變化,往往是在行業即將復甦的時候清了圈,在行業即將蕭條時擴大了養殖規模。另外,假農葯、假種子等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且飼料、農葯中間流通環節多,加大成本,擠占農民收入增加的空間。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體系薄弱,靠天種植,農作物產量難以大幅度提高,也難以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雖然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種植補貼標准,但卻被更高的農資價格上漲所吞噬,投入多,產出少,種糧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防疫體系不完善,農業經營風險較大。據對養豬專業戶調查,目前常見的豬病有十餘種,單純依賴單一農戶預防疾病非常困難,經常造成仔豬大量不明原因死亡,使得農民不敢冒險擴大養殖規模。
四是金融支持不到位,加大農戶經營成本。當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減少了農信社資金的流動性,導致農業生產資金需求缺位。如:一戶養殖專業戶在信用社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的情況下,向他人借入年息24%的高利貸20萬元以擴大養殖規模,僅此就多增加利息支出1.3萬元。
為此建議:一是加大農業政策的扶持力度,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國家要進一步加大種糧補貼、良種補貼標准,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提高廣大種糧的積極性。二是要合理控制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切實杜絕假農葯、假種子等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積極完善「基地+農戶」等生產模式,形成規模養殖,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示範作用,及時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增強廣大農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四是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優化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鼓勵土地適度向種糧大戶集中,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五是金融部門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多渠道滿足廣大農戶的資金需求。農信社要深刻理解從緊貨幣政策的科學內涵,進一步加大信貸支農力度,優化信貸結構,多方位滿足「三農」經濟主體的信貸資金需求,農業貸款實行優惠利率,讓利與民。
⑦ 微觀經濟學:論述無論補貼還是收稅都會降低社會福利總水平(畫圖並說明)。
賦稅無謂損失的含義
一種物品的稅收使該物品買者與賣者的福利減少了,而且,消費者剩回余和生產答者剩餘的減少常常超過了政府籌集到的收入。無謂損失指稅收(或其他某種政策)扭曲了市場結果時所引起的總剩餘的減少。如圖5所示:征稅後,征稅減少了消費者剩餘(用面積B+C代表)和生產者剩餘(用面積D+E代表)。由於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的減少量大於稅收收入(面積B+D),所以,稅收引起了無謂損失(面積C+E)。
⑧ 微觀經濟 補貼對彈性的影響
補貼對供給和需求的彈性又不同影響,對供給進行補貼,則使得企業對價格下回降不敏感,導致供答給彈性降低;對個人進行補貼,導致需求彈性不敏感,導致需求彈性降低。所以,補貼實際起到抑制價格波動,使供給和需求維持在一個水平上,避免供給和需求大幅度波動。
⑨ 從微觀經濟學分析,國家給購房者補貼 是對賣家有利還是對買家有利,誰獲利更大
這哪是消費者剩餘啊
國家給購房者補貼
本質上不是補貼,是一種變相的商家商品促銷
因為,在房價的構成中60%左右,是被各級政府收取
很明顯的國家 才是最大的賣家和贏家,賣家的促銷行為當然對賣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