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有什麼關系
實證經濟學回答的是「是什麼」的問題,沒有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不帶主觀情緒。
規范經濟學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研究經濟問題帶有一定的價值判斷,並提出某些標准作為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准。
② 有沒有知道,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實證是研究經濟學的一種研究方法。是選A。實證經濟學就是用經濟學例子來研究經濟,而規范經濟學是帶有個人的價值觀的。
③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之間有什麼區別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希望回答你能滿意~~~
④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根本區別是
1、是否以一定來的價值判自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希望回答你能滿意~~~
⑤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
實證經濟學是回答「是什麼」、「怎麼樣」問題的經濟學,規范經濟學是回答「應該是什麼」或「應該如何」問題的經濟學。前者不涉及價值判斷,它的結論正確與否可以通過經驗事實來進行檢驗;後者則是對經濟狀況、經濟現象進行價值判斷,根據一定的價值判斷標准,評價經濟運行、經濟狀態的好壞優劣,並探討怎樣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標准。它所得出的結論無法通過經驗事實進行檢驗。對於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關注是經濟學的全部內容。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其實就是兩件事:一件事就是如何使經濟運行的更有效率。這是個有關最優化的科學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回答是:做出假設,建立理論來加以解決。我們希望能夠探討出關於經濟最有效率運行的機制或者說是規律。比如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都是圍繞如何讓我們有「的均衡的國民收入」的理論探討。這些理論回答的都是關於經濟更有效率地運行的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而不涉及經濟後果的評價問題,尤其是對社會成員的福利影響的問題。在我的那本《宏觀經濟學散文札記》里,很大篇幅都是對實證經濟學的論述。用一個比較通俗的比喻來說,實證經濟學關心:如何把經濟蛋糕做大。經濟學關心的另一件事是我們對於經濟後果的評價。也就是我們那些探討出來的使得經濟最有效率運行的機制以及這些機制實現的結果「好不好」的問題。當然這個「好不好」的判斷應該是有一個標準的,這個標準是大家爭論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價值的判斷。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對經濟後果「應該怎麼樣」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了。用一個和實證經濟學相似的比喻來說就是:做大經濟蛋糕是否對社會來說是件好事。很多人認為,收入的凈增加實際上可能並不等於社會成員的福利的增加。因為這涉及到經濟後果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問題。「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也許不好。假如資源的效用遵循邊際遞減的規律,那麼把資源從富人向窮人轉移就會提升經濟效率和經濟福利。這就好像提高了木桶的最短的一塊板子。在我看來,對於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同時思考,是一個經濟學者責任心的體現。尤其是在我們的現實中,我們既不欣賞那些「鐵石心腸」的人,也不欣賞那些對現實永遠心存不滿的厭世者。但是我們也必須尖銳地指出,即使是對兩類問題同時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經濟學者們在對經濟事件的看法上,也會得出不一致的結論。這種分歧主要根源於這個世界的復雜性:不僅是因為關於如何使經濟更有效率的運行上,也就是在對經濟事件的科學判斷上,經濟學者們會存在分歧;而且在價值判斷上也會有分歧。我們在宏觀經濟學中已經看到,這些分歧的產生,比如消費理論的不同看法等等。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把經濟學研究的這二個方面明晰化:實證經濟學涉及的是效率的問題,規范經濟學涉及的是公平的問題。這二者正是經濟學研究的全部問題。對於經濟學人來說,責任心要求必須對這兩個問題同時加以研究。當權利的持有人用其獲得收益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這就是經濟政策爭論的本質。而事實上也是沒有一種政策能夠使得受益者為全體社會成員。因此,經濟學者在提供經濟政策建議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要盡量使得這項政策能夠提高經濟效率,而且必須進一步探討用這項政策去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否值得,即使做到這些很困難。經濟問題的本質就在於分配,也就是資源權利的配置。這個問題我會在另文詳細分析。做了學者就意味著要過艱辛的生活和進行痛苦的考察和思考。在任何時候,少數人的利益侵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可能不好
⑥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根本區別在於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⑦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有哪些區別與聯系
實證經濟學回答的是「是什麼」的問題,沒有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律內,並根據容這些規律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不帶主觀情緒。
規范經濟學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研究經濟問題帶有一定的價值判斷,並提出某些標准作為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准。
⑧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之間有什麼區別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回物是「好」還是「壞」的認答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希望回答你能滿意~~~
⑨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可以體現在如下三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
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
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
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
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
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
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9)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關系擴展閱讀:
在關於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之間關系的看法上,實證主義經濟學家仍然堅持「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是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的。規范經濟學及經濟學的技術也不可能獨立於實證經濟學。
人們在『正確的』經濟政策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較少地取決於規范經濟學的進步,而更多地取決於這樣一種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最終,經濟學所企求的神聖目標是科學本身的方法。規范經濟學從屬於實證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經濟學的發展。
但另外一些規范主義經濟學家卻堅持認為,任何經濟理論都是在一定倫理規范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倫理規范是決定實證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僅如此,它更是整個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過規范主義經濟學家的上述看法在實證經濟學家看來卻是不能夠被接受的。
規范經濟學所強調的倫理規范缺乏可靠的證據和可重復的檢驗,無法證明那些影響人們經濟行為的倫理道德是穩定的和可靠的,更無法證明這些倫理道德在學理上是可以超越證明本身而怎樣先驗存在的,因而規范經濟學是不可能形成像實證經濟學那樣在邏輯上嚴密、在方法上可行、在辯術上信服的方法論體系的。
因此,對規范方法的使用將不可避免地降低對經濟規律理解的能力,並最終阻礙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而事實上,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
二者聯系是辯證的,實證的分析方法是獲得資料的有效手段,使人類獲得真理性認識的起點,但還需要人類對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捨,從中提升出對研究有用的東西,並充分發揮人類的認識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質,從而形成真理性的認識,用來指導實踐。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曾做做這方面的嘗試,試圖把二者聯系起來,如威廉·配第,馬克思,亞當·斯密,凱恩斯等都做出來很大貢獻。
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