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反壟斷的經濟學基礎

反壟斷的經濟學基礎

發布時間:2021-02-03 12:55:39

Ⅰ 反壟斷法屬於經濟學體系,中的哪一部分

《反壟斷法》屬於經濟學體系中的哪一部分?不好意思,這個我不太清楚,再問一下別人。

Ⅱ 分析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與《反壟斷法》意義上的「壟斷」之間的關系。

經濟學中所研究壟斷的側重點與反壟斷法上研究壟斷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經濟學論內述的壟斷容主要是側重於判斷市場的狀態,而反壟斷法上側重於在這種狀態下經濟主體的市場交換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造成的過度壟斷的消極後果,即反壟斷法中所規范的對象———壟斷行為。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是指只有一個賣者的市場,這是一種純粹壟斷。如果從技術上來說,只有一家企業才具有完全的規模經濟時,則稱為自然壟斷。屬於與完全競爭相對的不完全競爭形式,是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生產或市場實施的一種排他性的控制,從而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或狀態。客觀上,壟斷既表現為對生產或市場事實上的壟斷狀態,同時也表現為各種限制競爭的行為。而我國《反壟斷法》第三條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
這是我考前我參閱了多篇論文整理出來的~~

Ⅲ 經濟學反壟斷中立法為什麼不屬於公共管制

公共管制,管制的價格和產量等因素,通過管制這些要素來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內關系。而且這個是屬於容行政權的管轄范圍吧。
法律手段涉及到司法權和立法權的管轄范圍,在權力系統上是不一樣的。所謂,三權分立,立法、司法、行政。要使用法律手段在流程上就要比行政手段來的麻煩,先要立法通過,才能開始執行司法程序。

Ⅳ 微觀經濟學 1什麼是壟斷 2 什麼原因會導致壟斷3為什麼反壟斷4壟斷為什麼不好5怎麼樣反壟斷

1:壟斷 (英語:Monopoly) (或者稱賣者壟斷;台灣通常譯獨占),一般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與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不能同時調節)。

2: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佔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者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進入障礙的產生壟斷的原因有三個: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
3與4: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 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繫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繫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壟斷行業的成本又是最難估算的,電信部門說市話虧損,郵政部門說普通信件業務虧損,自來水公司也說自己虧損。但是許多消費者都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虧損、搞不清虧損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沒有一個獨立的會計或審計部門告訴我們壟斷行業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構成的。 經濟學家認為通過行政性、強制性手段維持高於合理水平的價格,人為壓抑公眾的消費需求是壟斷的必然。壟斷的利潤是極其可觀的,有消費者指出現在隨處可見IP電話卡以6至8折「揮淚」甩賣,電信部門卻仍可泰然處之。不知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而由獨家壟斷造成的社會成本是極其巨大的。 有專家分析,計劃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於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於競爭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成本。 行業壟斷導致有效投資不足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經過審批的私營速遞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幾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遞公司的數量則在1000家以上。雖然按照國家《郵政法》的規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寄遞業務由國有郵政企業專營,但是許多速遞公司也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這項服務,據統計,EMS目前最低的資費是23.3元,而私營速遞公司的最低資費不過10元左右。超額的利潤必然引來資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據統計,從1995年起,EMS營業額的年增長率也有2%,但其市場份額卻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時期,四大國際速遞巨頭在中國的營業額增長卻保持在20%以上。盡管現時EMS在國內速遞市場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已經由最高峰時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這種現象在壟斷行業是常見的,一方面,壟斷企業能通過壟斷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妨礙了效率的提高,妨礙了其擴大業務規模的積極性。另外通過行業壟斷阻止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雖然總有資金為利潤引誘通過各種方式「違規」進入,但規模總是有限的。 投資不足、就業下降,消費相對疲軟是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家指出,造成中國現階段投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點就是很多高利潤的行業都是市場禁入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中,壟斷導致低效,造成了這部分利潤反映不出真實的利潤狀況,成為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極大的挫傷了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樣就造成所謂的「資本罷工」,強化了投資市場低迷。

5:各國的反壟斷法錯了。法定壟斷該反,但是一切形式的其它壟斷都是不該反的。

錯誤的壟斷經濟學理論當然是反壟斷法的理論基礎了,但是反壟斷更是政治決策的結果。反壟斷是經濟問題,但更是政治問題。「一將功成萬骨枯」,競爭失敗者從來都是多數,競爭勝利者沒有辦法賄賂失敗者,而這決策更多的又是政治決策過程,有那麼多的反非法定壟斷的法案被通過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沒有辦法去判斷一個企業規模是不是過大了,到底是推動了還是抑制了競爭。例如,假如市場是指信息工業,那麼微軟僅佔1%;將市場的范圍縮小為軟體工業,微軟佔4%,還比不上IBM;僅當特指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時,微軟的份額才上升到80%以上。我們評價企業壟斷程度的做法難道不是相當地具有隨意性嗎?

「現實的市場形態是復雜多變的。保護產權的壟斷,可能擴大而轉變成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特有資源、創新和成[25.84 -2.60%]本遞減的壟斷,也可能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強制性排他獨占的要求。唯因為實際情況復雜,才需要簡單明了的准則。政府在反壟斷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應該堅守如下原則:普遍保護產權,反對市場禁入。反壟斷的要害是消除市場禁入:消除市場准入的強制性障礙,以此為界,不越雷池一步。」

Ⅳ 名詞解釋「自然壟斷」 經濟學基礎

又為天然壟斷,是與某些商品和勞務自身的特點有關,即這類商品和勞務在由一家企業提供時其成本比由多家企業提供時低,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生產和提供,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徵.

Ⅵ 經濟學基礎壟斷總結

1、壟斷市場的概念

壟斷或稱為完全壟斷正好是完全競爭的反面。在完全競爭市場中,許多廠商生產一種同質產品,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可以完全替代,而壟斷的定義則是某種產品只有唯一的一家生產者,而且這種產品沒有良好的替代品,這一廠商被稱為壟斷者。所以說壟斷廠商的產量就是行業的產量,而壟斷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就是行業的需求曲線。


2、壟斷市場的條件

(1)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2)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例:電廠在照明能源上具有壟斷地位,因為蠟燭或煤油燈雖然是電燈的替代品,但不是相近的替代品。

(3)其它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在這樣的市場中,排除了任何的競爭因素,獨家壟斷廠商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市場的銷售,所以壟斷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

3、形成壟斷的原因

(1)規模經濟(自然壟斷)
某些產品的生產具有十分顯著的規模經濟性,規模報酬遞增階段可以一直持續到很高的產量,以至於一家廠商來供應整個市場的成本要比幾家廠商瓜分市場的生產成本低得多。例如:電力供應,自來水等公用事業就是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

(2)專利
專利是政府和法律容許的一種壟斷形式,因為專利禁止了其他人生產某種產品或使用某項技術,除非經專利持有人的同意。專利是對發明和創新的保護,鼓勵人們投資於研究開發,因為進行研究開發和發明創造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例:美國微軟公司,為研製「視窗2000」電腦操作系統軟體耗時4年,投入了10億多美元的費用,但是,一旦新產品發明出來,仿製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沒有專利制度,那麼誰願意投資研究開發新產品呢?不過,專利帶來的壟斷地位是暫時的,因為專利有法律時效,在我國,專利有效期為15年,美國是17年。

(3)對資源的控制
即一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產品所必需的資源,那麼它往往就稱為該產品市場的壟斷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戰之前的美國制鋁公司,該公司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一直控制著全美鋁礬土礦的開采,從而成為美國制鋁行業的壟斷者。南非的「德比爾」公司擁有並控制了地球上鑽石礦的五分之四,成為世界鑽石市場上的壟斷者。再如,全部鉻礦都集中在南非,並被少數生產者控制,這也形成了自然壟斷。

(4)特許權
政府通過頒發執照的方式限制進入某一行業的人數,使其成為某種產品的唯一供給者。如:鐵路運輸部門、郵電部門等,這些廠商往往受到政府對其產量、定價等方面的管理與控制。


對壟斷市場的評論:
第一、生產資源的浪費。因為完全壟斷與完全競爭相比,平均成本與價格高,而產量低。在完全競爭條件下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AR=AC=MC,即廠商是在最低的成本情況下,保持生產均衡,因而生產資源得到最優配置。但在完全壟斷條件下的長期均衡,由MR曲線與MC(包括SMC與LMC)曲線的交點確定均衡產量。由於生產是在生產成本高於最低平均成本處保持均衡,因此資源未能得到最優配置。
第二、社會福利損失。壟斷廠商實行價格歧視,即價格差別,消費者所付的價格高,就是消費者剩餘減少。這種減少是社會福利的損失。
第三、壟斷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平。壟斷企業可以長期維持超額利潤,而這一利潤並非與投入相關。
第四、壟斷也容易引起腐敗。由於部分壟斷與政府有關,壟斷企業將會通過「尋租」行為來維持壟斷地位。
第五、壟斷妨礙社會進步。在大多數情況下,壟斷會扼殺競爭。

Ⅶ 經濟學基礎的目 錄

第一章經濟學概述1
第一節什麼是經濟學2
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前提2
二、經濟學的定義
三、經濟體制4
第二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7
一、微觀經濟學7
二、宏觀經濟學8
三、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9
第三節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10
一、均衡分析法10
二、邊際分析法10
三、經濟模型分析法10
第四節學習經濟學的意義11
一、為什麼要學習經濟學11
二、怎樣學習經濟學13
本章小結13
練習題14
擴展閱讀指南16
第二章供求與價格理論17
第一節需求理論18
一、需求、需求表與需求曲線18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與需求函數18
三、需求定理21
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21
第二節供給理論22
一、供給、供給表與供給曲線22
二、影響供給的因素與供給函數22
三、供給定理24
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24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25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25
二、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
影響26
三、政府限價與征稅的影響27
第四節彈性理論30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30
二、需求的收入與交叉彈性34
三、供給的價格彈性35
第五節運用供求與價格理論進行預測37
一、商品需求量預測37
二、商品價格變動趨勢預測37
本章小結39
練習題40
擴展閱讀指南42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43
第一節基數效用論44
一、效用的衡量44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45
三、消費者均衡46
四、消費者剩餘47
五、邊際效用理論的運用48
第二節序數效用論49
一、無差異曲線50
二、預算線51
三、消費者均衡53
四、新產品設計與無差異曲線53
第三節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55
一、消費結構55
二、恩格爾系數55
第四節消費政策56
一、消費者權益及消費者基本權利56
二、保護消費者政策57
三、消費外在化的干預政策58
本章小結59
練習題59
擴展閱讀指南61
第四章生產理論62
第一節廠商概述63
一、廠商的主要組織形式63
二、企業的本質64
三、廠商的目標65
四、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65
第二節短期生產函數67
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67
二、邊際產量遞減規律69
三、短期生產的三個階段69
四、短期生產的決策區間70
第三節長期生產函數70
一、兩種生產要素投入的最優組合71
二、規模報酬與適度規模75
本章小結76
練習題77
擴展閱讀指南78
第五章成本與收益理論79
第一節成本概述80
一、幾組重要的成本概念80
二、成本函數81
第二節短期成本函數81
一、短期成本的分類81
二、各種短期成本的變動規律及其
相互關系82
第三節長期成本函數85
一、長期成本的分類85
二、規模經濟與學習效應88
第四節收益與利潤90
一、收益91
二、利潤91
本章小結93
練習題93
擴展閱讀指南95
第六章市場結構理論96
第一節市場結構概述97
一、劃分市場結構的依據97
二、市場結構的類型及特徵99
第二節完全競爭市場100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100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和
收益曲線101
三、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短期均衡
分析101
四、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長期均衡
分析103
五、完全競爭市場評價103
第三節完全壟斷市場104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特徵104
二、完全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和
收益曲線104
三、完全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
分析105
四、壟斷廠商的定價策略106
五、完全壟斷市場評價108
第四節壟斷競爭市場109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徵109
二、壟斷競爭市場的均衡條件110
三、壟斷競爭廠商的競爭策略110
四、壟斷競爭市場評價112
第五節寡頭壟斷市場112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徵112
二、寡頭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113
三、寡頭壟斷廠商的競爭策略114
四、寡頭壟斷市場評價116
本章小結117
練習題117
擴展閱讀指南119
第七章收入分配理論120
第一節生產要素市場121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121
二、生產要素的供給122
三、生產要素收入形式122
第二節要素收入的決定122
一、工資的決定122
二、利率的決定125
三、地租的決定126
四、利潤理論127
第三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與
控制128
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128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29
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131
本章小結132
練習題133
擴展閱讀指南134
第八章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135
第一節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概述135
一、什麼是市場失靈136
二、什麼是政府幹預137
第二節壟斷與反壟斷138
一、壟斷造成的損失138
二、反壟斷措施138
第三節外部性140
一、什麼是外部性140
二、外部性的治理141
第四節公共物品145
一、什麼是公共物品145
二、公共物品的供給146
第五節信息不對稱148
一、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148
二、信息不對稱的應對思路151
本章小結151
練習題152
擴展閱讀指南153
第九章國民收入的衡量與決定理論154
第一節國內生產總值154
一、什麼是國內生產總值155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156
三、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
生產總值159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160
第二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161
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161
二、乘數理論164
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165
四、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運用166
本章小結167
練習題168
擴展閱讀指南169
第十章宏觀經濟政策170
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概述171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171
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172
第二節財政政策173
一、財政政策工具173
二、財政政策的運用176
三、自動穩定器177
四、財政政策的特點178
第三節貨幣政策179
一、貨幣政策基礎知識179
二、貨幣政策工具181
三、貨幣政策的運用185
四、貨幣政策的特點186
第四節相機抉擇186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186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
運用187
本章小結188
練習題188
擴展閱讀指南190
第十一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191
第一節失業理論192
一、失業的界定與衡量192
二、失業的分類與成因193
三、失業的影響196
四、失業的治理對策197
第二節通貨膨脹理論198
一、通貨膨脹的界定與衡量198
二、通貨膨脹的分類與成因200
三、通貨膨脹的影響203
四、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205
第三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206
一、關於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
不同結論206
二、痛苦指數與不受歡迎指數209
本章小結209
練習題210
擴展閱讀指南211
第十二章經濟周期、經濟增長與發展
理論212
第一節經濟周期理論213
一、什麼是經濟周期213
二、經濟周期的成因214
第二節經濟增長理論218
一、什麼是經濟增長218
二、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219
三、經濟增長模型221
四、經濟增長的代價223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理論224
一、什麼是可持續發展224
二、經濟可持續發展225
三、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228
本章小結231
練習題231
擴展閱讀指南232
主要參考文獻234
配套資料索取說明236

Ⅷ 經濟學人為什麼反對《反壟斷法》求答案

讀者朋友,您知道壟斷的真面目了嗎?知道哪些壟斷值得反、必須反嗎?知道哪些壟斷是必然的、合理的嗎?知道反壟斷是否必須立法嗎?知道反壟斷立法是否有危害嗎?我們衷心希望,您能在這個專題中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壟斷經濟學「壟斷」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是一個貶義詞,而經濟學的作用,就在於准確地剖析其多種含義,撥開所有修辭色彩,對壟斷現象作出平實的解釋。[詳細]·反壟斷只要一招
既然是反對行業入口的行政障礙,就根本不需要設立復雜的反壟斷法,也不需要主管部門連同各路經濟學家張羅「分拆」或「價格管制」事宜(盡管這些工作看起來蠻有使命感)。什麼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紙文件,上面寫著「任何企業都可以經營某某業務」,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詳細]·壟斷三罪傳統之見,是壟斷對社會經濟有三項罪行。(一)壟斷生產的售價高於邊際成本。價格是社會的邊際利益,如果這邊際利益高於邊際成本,增產對社會有利。但壟斷者為了私利,不增產,於是出現了無效率的情況。[詳細]■一個案例:微軟的官司·微軟官司的啟示
上訴法院7位法官參與了辯論
由於缺乏遠見、或者交流的障礙、技術的公有性質以及其他的缺陷,確實有可能使極度分散的市場誤入歧途
出台反壟斷法就夠糟糕的了,而居然不涉及行政壟斷,這就不僅僅是糟糕了,簡直是胡來。遺憾的是,大多數公眾以及企業家似乎並未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所在,大家似乎是在放任這樣的法律施行。可以預料的是,許多人將在以後品嘗到這部法律釀成的苦果。[詳細]是的,答案可以很簡單。那就是壟斷其實無處不在,而真正值得反對——也是必須反對——的壟斷,就是由政府用法律、法規、部門權力維持著的行政壟斷。而《反壟斷法》對這些行政壟斷是無能為力的,相反,反壟斷法只會成為政府、司法部門干擾企業自由、正常經營的工具。

Ⅸ 如何理解壟斷與創新(經濟學基礎)

壟斷抑制了創新,創新打破壟斷。

Ⅹ 反壟斷法的微觀經濟學基礎

反壟斷法的微觀經濟學基礎?經濟學是研究整個社會致富之道的學問,其任務就是如何合理地配置人、財、物等各種資源,以更好地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要合理地安排並使用各種資源,就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效率的含義多種多樣,在這里,我們可以說,效率是指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即使社會有限的資源得以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可以說,經濟學就是要解決如何配置資源、提高效率、促進發展的問題。
配置資源的基本手段或者說最常見的手段有兩種,即計劃和市場,前者是通過國家有意識、自覺地對資源進行配置,對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而後者是由市場自發地調節資源配置。當然,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以市場調節為主,在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以計劃手段對經濟進行干預。
以市場手段來調節資源配置,其實就是利用市場的三大機制即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來引導生產者、經營者調整和安排生產活動,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有效手段,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作用必須具備一系列的前提條件,比如說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比如說市場要及時、靈活、准確地反映價格的漲落、供求的變化,要保證充分的競爭。相反,如果沒有良好的市場秩序,如果市場價格信號的傳遞和供求信息的傳遞不是及時、准確的,而是失真、扭曲的,如果市場不是充分競爭的,那麼市場對資源配置就不能充分地發揮調節作用,導致市場調節的無效率。
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必須為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一系列條件,比如說規范市場秩序,打破壟斷,解決行政權力濫用等諸多問題。就壟斷來看,由於單一的或者少數的壟斷廠商能控制某種或某些商品的供給,影響其價格,它們可以通過提高價格、減低產量的辦法獲取超額利潤,同時,由於壟斷,它們藉助壟斷地位來限制和阻礙競爭對手的進入,其他廠商不能進入市場或者存在較高的進入限制,另外在缺乏競爭的情況下,企業缺乏改善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缺乏效率。所以說,壟斷會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必然阻礙市場作用有效性的發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其實某些壟斷與行政權力的濫用有關,一些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與企業串通一氣,人為壟斷某些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特別是在地方的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些現象,比如實行地方保護主義,限制外地產品的流入,保護本地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甚至是保護落後的企業。
政府應當為市場創造條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針對壟斷行為,政府要採取多種手段打破壟斷。比如為制止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有「經濟憲法」之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從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閱讀全文

與反壟斷的經濟學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