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學如何解釋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學如何解釋經濟周期?這個問題需要仔細的分析一下,好好想一想。
RBC model,也就是實際經濟周期模型。這個模型直接拓展了Growth的模型,把生產率的沖擊引入到模型中,進而解釋經濟周期。現在看來,這個模型對現實並不能很好的擬合。
2. 經濟周期理論的經濟周期階段劃分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徵,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或復甦),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
現代經濟學關於經濟周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產、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將經濟周期分為四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復甦
經濟周期的定義
A-B為衰退, B-C為蕭條, C-D為復甦,D-E為繁榮
?b>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標志。
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徵: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產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衰退指實際GDP至少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
3. 西方經濟學是怎樣分析經濟周期原因的
西方經濟學家對失業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主要有:
(1)古典經濟學失業理論以「薩伊定律」為核心,認為供給能夠創造需求,不會出現生產過剩,且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是理性的,都會盡力擴大生產、銷售,這樣社會的生產、銷售就能達到最高水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
(2)凱恩斯提出了「非自願失業」理論,認為有效需求是由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構成的,它是決定社會總就業量的關鍵性因素。當「有效需求」不足時充分就業就無法實現。凱恩斯提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性偏好三個基本心理規律,使得經濟中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從而導致非自願失業。
(3)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以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為前提,通過論證工資和價格黏性進而解釋非自願失業存在的原因,認為工資在短期內具有黏性,失業率並不會隨勞動需求的變動做出充分調整。對存在工資黏性的解釋主要有勞動工資合同論、隱含合同論、「局內人-局外人」理論和效率工資理論。
(4)現代貨幣主義的失業理論可以簡單歸結為「自然失業率」假說,其否認菲利普斯曲線,認為,如果政府用增加貨幣量來刺激就業,而雇員沒有預見到實際收入下降時,就願意增加勞動供給。但從長期看,不僅失業沒有減少反而物價會持續上漲。
失業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主要有:
一是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物質和精神的負面影響;
二是影響社會穩定;
三是增加經濟運行成本,帶來產出損失以及影響社會經濟的信心從而加重整個經濟的不景氣,對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2.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如何解釋工資黏性的?
4. 什麼是周期性經濟
一、歷史上經濟周期理論 經濟周期為何會產生?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解釋。在凱恩斯主義形成之前的一些主要經濟周期理論有:純貨幣周期理論、投資過度周期理論、創新周期理論、消費不足周期理論、心理周期理論和太陽黑子周期理論等等幾十種。這些經濟周期理論,從對回答經濟周期根源來說,可以分為外生經濟周期理論與內生經濟周期理論兩大類。 外生經濟周期理論認為,經濟周期的根源在於經濟之外的某些因素的變動。例如,創新理論認為是創新引起了經濟周期性波動。太陽黑子理論認為是太陽黑子的變化影響了農業生產與整個經濟而引起了經濟周期性波動。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認為是新領土開拓、技術發明或人口增加等所引起的投資過度導致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政治性周期理論則認為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的(如選舉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貨膨脹或用通貨膨脹來消滅失業引起了經濟周期。此外,還有用戰爭、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來解釋經濟周期的。這種理論並不否認經濟中內在因素(如投資等)的重要性,但它們強調引起這些因素變動的根本原因在經濟體系之外,而且,這些外生因素本身並不受經濟因素的影響。 內生經濟周期理論在經濟體系之內尋找經濟周期自發地運動的因素。 這種理論並不否認外生因素對經濟的沖擊作用,但它強調經濟中這種周期性的波動是經濟體系內的因素引起的。因此,每一次繁榮都為下一次蕭條創造了條件。這些經濟體系內的因素自發地運動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動。例如,貨幣理論認為,經濟周期是由於銀行貨幣與信用交替地擴大與緊縮所引起的,而這種貨幣與信用的運動,又是一個經濟本身所形成的自發過程。貨幣投資過度理論認為,是過度的投資引起了繁榮與蕭條的交替,而投資過度的根源又在於貨幣與信用的擴張。心理理論認為,人的樂觀或悲觀的預期是周期性波動的原因,而引起這種心理預期變動的則是經濟因素。消費理論則把經濟周期,特別是生產過剩危機的發生,歸因於由於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造成的消費不足,等等。 二、現代經濟周期理論概況 現代經濟周期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來解釋經濟周期。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所以就把經濟周期理論作為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動態化。凱恩斯主義學派的經濟周期理論有這樣幾個特徵。 第一,國民收入的水平取決於總需求,因而引起國民收入波動的主要原因仍在於總需求。以總需求分析為中心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的特徵之一。 第二,在總需求中,消費占的比例相當大,但根據現代經濟學家的理論與經驗研究,消費在長期中是相當穩定的。消費中的短期變動,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費變動,對經濟周期也有影響,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種可以人為控制的因素,凈出口所佔的比例很小。這樣,經濟周期的原因就在於投資的變動。所以說,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是以投資分析為中心的,都是要分析投資變動的原因及其對經濟周期的影響。 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周期理論都是由凱恩斯關於國民收入決定的分析出發的,但分析的方法與角度不同,結論也不同。例如,英國經濟學家N·卡爾多從凱恩斯的儲蓄-投資關系出發,分析了事前投資、事後投資、事先儲蓄和事後儲蓄之間的差異如何引起經濟周期。美國經濟學家P·薩繆爾遜的乘數-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論則分析了投資與產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引起周期性波動,等等。 除了凱恩斯主義之外,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也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周期理論。貨幣主義者強調了貨幣因素的作用。從貨幣量變動對經濟的影響,解釋了經濟周期。理性預期學派則強調了預期失誤是經濟周期的原因。此外,激進政治經濟學派、新自由主義者等都提出過經濟周期理論。 這些經濟周期理論之間盡管千差萬別,但有兩點是相同的。第一,強調了內生因素,即經濟因素引起經濟周期的關鍵作用。即使是外生因素給經濟帶來沖擊,這些外生因素也要通過內生因素才能起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現代經濟周期理論是內生經濟周期理論。第二,強調了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周期存在的必然性。 第三節 乘數—加速原理 在現代經濟周期理論中,乘數—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經濟周期理論是最重要的一種經濟周期理論,這里作一介紹。 一、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是凱恩斯的繼承者們對凱恩斯投資理論的重要補充和發展。他們認為,投資是影響經濟周期波動的主要因素,但凱恩斯只考慮到投資對於收入和就業所產生的影響,而沒有進一步考慮到當收入和就業增加以後,反過來對投資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後凱恩斯主義主流經濟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漢森認為,投資增長通過乘數的作用會引起總收入或總供給的增加,而總收入或總供給增加以後,將引起消費的增加,消費品數量的增加又會引起投資的再增加。這種由於收入變動而引起的投資就是 「引致投資」。漢森指出,不僅如此,而且這種投資增長的速度要比總收入或總供給增長的速度快,收入或消費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資若干倍的增加,而收入或消費需求的減少必然引起投資若干倍的減少,這就是所謂「加速原理」的含義。 可見,在國民經濟中,投資與國民收入是相互影響的。乘數原理說明了投資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而加速原理要說明的是國民收入變動對投資變動的影響。所以說,加速原理是論證投資取決於國民收入(或產量)變動率的理論。 現代西方經濟學家就是用這種乘數和加速數的交織作用來解釋經濟周期現象的。當然,這只是對經濟周期進行的多種解釋中的一種。
5. 西方經濟學對經濟周期的各種解釋能否揭示經濟周期形成的真正原因
一、外因論
外因論認為,周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爭、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
1、太陽黑子理論
太陽黑子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歸因於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周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
2、創新理論
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產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
3、政治性理論
外因經濟周期的一個主要例證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論把經濟周期性循環的原因歸之為政府的周期性的決策(主要是為了循環解決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
二、內因論
內因論認為, 周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2、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循環歸因於投資過度。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循環周期取決於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於業主對未來的預期。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復甦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周期性地發生波動。
(5)周期經濟學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股息、紅利減少,股票價格下降。經濟復甦時,企業產品的銷量開始上升,企業經營狀況好轉,企業發放股息、紅利,股價逐漸回升。當經濟達到繁榮時,企業盈利狀況良好,股息、紅利增加,股票價格大幅上漲。
6. 《經濟周期理論》對經濟學有什麼影響
1950年,希克斯發表的《經濟周期理論》一書中,用精確的乘數一加速數模型系統地回說明經濟周期。答這一理論被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是其在經濟周期問題上的新貢獻。他把經濟波動和經濟成長結合起來,在凱恩斯經濟學的基礎上,把乘數—加速數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變動加在一條均衡的成長線上,使乘數—加速數成為說明成長中的經濟周期的重要工具。
7. 什麼是預算周期(經濟學)
預算周期,從預算編制開始到決算完成形成一個周期,我國的預算周期包括階段四個:預算編制、批准、執行、決算編制和審批。也即是我國預算從開始編制到同級人大審批了決算編制之後才算是一個周期。
我國的財政年度為12個月,從每年的1月1日起至同年的12月31日止。但是預算周期一般是跨越這個財政年度的。因為在財政年度結束之後,仍然需要時間匯總去年預算執行的情況,既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又要編制決算,並對決算進行審批。通常情況下,一直要到下一個財政年度的中期左右,審計工作和決算才能編制出來,再報同級人大審批。
8. 怎樣區分經濟學里的短期周期和長期周期解釋用例子謝謝
1、微觀經濟學告訴我們,區分長短期的標准不是時間長短,而是生產要素的變化。
版2、決定產出權的生產要素有四個:土地(經濟中的土地泛指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這四大要素中至少有一個生產要素不能改變時即是短期;只有當所有的生產要素改變時,才能稱之為長期。
3、例子:一家企業生產鞋子,如果企業只是增加了僱用人數,或者擴大了生產車間,或者增加註冊資本,或者採用了新技術,那麼對企業來說仍然是短期的;只有四個條件同時滿足才可以稱之為長期。
4、在宏觀經濟學中講經濟周期時有按照時間區分,甚至區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但是沒有統一的看法。其實如果時間足夠長,比如30年,足以使所有的生產要素改變的話,那麼說30年為一個長周期,也是可以理解的。
9. 宏觀經濟學對經濟周期怎麼解釋
英文「economy」的詞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οικο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
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
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Economics)。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
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10. 西方經濟學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根源有哪些不同的解釋
西方抄經濟學對經濟變動(襲經濟周期)主要有四種解釋:
(1)傳統的經濟周期理論認為經濟中存在引起波動的內生力量,即經濟波動的根源是內生的,因而經濟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動也是可以預測的,從而政府的政策在減輕經濟波動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乘數-加速數模型就是這樣的理論。
(2)實際經濟周期理論認為經濟波動是經濟的外在沖擊的結果。這種沖擊是不可預期的、隨機的,因而政府是無法控制的,市場則可以有效率地適應這些沖擊。
(3)貨幣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則把經濟波動歸結為政府的錯誤導向特別是貨幣政策結果。比如政府的貨幣政策就有可能使價格和產出發生波動,因而政府不僅不能解決經濟波動的問題,而且還在製造經濟波動。
(4)新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經濟波動的原因既來自經濟內部,也來自經濟外部。經濟波動起因於對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沖擊,外生沖擊的影響由於經濟結構被擴大並且被延長,這種波動僅靠市場經濟本身是無法得到迅速的調整的,尤其衰退更是如此,需要也能夠利用政府政策來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