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高培勇公共經濟學

高培勇公共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03 13:04:40

『壹』 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高培勇編著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課後習題答案。

去答案網搜,各種答案都有!可以先注冊。

『貳』 求公共經濟學經典文獻推薦

以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式,閱讀和瀏覽了一些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對每個細節問題進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階段閱讀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理論框架體系,考察公共經濟學學科所涵蓋的主要領域和內容,以及比較各種類型公共經濟學方面教材或著作的異同之處,目的是對公共經濟學這一理論學科有一個宏觀的把握,以期對以後深入研究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對公共經濟學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與私人經濟相對應的,政府機構、非營利部門等公共部門經濟活動、行為及其績效的學科。通過閱讀眾多教材和專著,我試圖尋找一條公共經濟學的理論分析線索。雖然眾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體系和側重(尤其是國外教材),但我感覺還是有一個一般性的理論線索可以把握。即:市場萬能(亞當·斯密的思想、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市場失靈(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以及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增加(凱恩斯主義、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規制)→政府失靈(對第二定理的懷疑、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強預決算管理、政府采購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場邊界技術劃定問題。其中公共經濟學學科誕生於政府大幅干預經濟時期,即20世紀50年代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並且現代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是公共經濟學誕生、發展前提基礎。
此外,在公共產品范圍界定問題上還引出了對政府間財政分權和財政關系的探討;對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對公共經濟效率問題的關注,因此公共經濟主要方面的效率也進行了深入地展開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對各種支出項目的深入研究和預決算體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優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規制方面引入了基於效率和社會福利的經濟規制和社會規制問題的研究。
基於以上分析,公共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為:先以市場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經濟學基礎入手;再分析市場失靈問題,包括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隨後重點分析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種公共產品提供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直接民主:各種投票理論和規則、間接民主:利益集團和尋租問題);隨後針對公共支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各具體項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有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和公共規制等問題進行展開分析;最後涉及公債、財政分權、預決算管理等問題。這是我理解的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於公共經濟學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學科內容還很難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蓋主要或主流公共經濟學所涉及的內容,而對某些深入具體的公共經濟問題可能有所疏漏。
二、對各類型公共經濟學教材或專著的比較和認識
現在中國出現的公共經學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兩大類、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國外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為有中譯本的和英文原版的兩種類型。一般而言,有中譯本的國外教材或專著是比較經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國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專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等;而我國發行的英文原版的教材或專著則一般是以作為輔助性或擴展性的閱讀材料來使用的,如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等。
第二類是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也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國外主流教材的邏輯體系框架為基礎,將經典理論以中國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重點在於對西方主流思想的引進,較少的涉及中國的具體國情和公共經濟實踐,較注重一般理論的介紹,如大多數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教材;另一類是立足於中國實踐和具體國情,結合國外的經典理論來分析中國的公共經濟的現狀和發展問題,在體系和內容上都與國外教材有很大不同,有很大的原創性,如呂煒教授所著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和王延傑所著的《中國公共經濟理論與實踐》等。
下面分別以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和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為例來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
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是一本較正統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遵循了一般性的分析體系框架,對大多數公共經濟所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同樣從福利經濟學入手,引出市場失靈和公共經濟存在的必要;然後著重對公共收支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用了很多章節對許多具體的支出和收入項目進行了展開分析,使這一部分成為了全書的重點;最後以深層次問題為名對財政聯邦制、財政分權和赤字財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但沒有對公共規制方面的內容加以分析論述。在分析的體制背景上,本書完全以美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民主體制為基礎,進行分析研究,是一部市場化和民主化背景下的公共經濟學著作。在分析方法上,本書也是深入淺出,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專欄案例等方式對問題進行了闡述,較少的運用數理推導的方式。因此本書體系完整、內容翔實全面、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
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在體系框架和內容側重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一定的差別,側重於由福利經濟學兩條定理的局限出發來分析公共經濟問題,用較多篇幅分析了市場交換和市場失靈問題,如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等問題都以整篇多章的形式來展開論述。同時對稅收和再分配問題也有較多論述,也涉及了公共規制問題,但基本沒有系統的論述公共支出問題。在分析方法上較多的運用了數理分析和代數的方法,但難度相對較低,不需要許多數理知識就能看懂。這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很大的互補性,對某些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中沒有涉及或較少涉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是一本深入擴展和輔助閱讀的好教材。
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基本以國外正統公共經濟學框架為基礎,體系較完備、內容幾乎涵蓋了現階段公共經濟學研究的所有領域,內容多是介紹性的,比較通俗易懂,但某些問題過於簡單,沒能深入展開把問題講清楚。分析方法上,多以論述為主,數理推導證明較少,或有一些也不規范、嚴謹,看起來比較費勁。在所關注的實踐對象上,多以中國實踐為例,使讀者能更易理解,但所關注的只是從西方理論框架下中國相應問題的一些方面,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現狀和發展問題,沒有過多地考慮中國體制上的特點和差異。總體上看,更像是一本西方公共經濟理論的理論綜述。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教材,對許多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了簡單介紹。
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是一本以全新視角研究和探討中國公共財政和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著作。本書取名雖為公共財政,但所涉及的內容與眾多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幾無差異。這本書以西方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的宏觀背景,在探討了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基礎上,對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以一種循序展開的分析框架論述了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定位、結合公共財政發展的一般規律考察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轉軌國家,以及中國的公共財政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並且緊扣中國經濟轉軌實踐探討了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與財政體制公共化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問題,最終以大量的實踐數據比較分析了國際間的公共財政實踐問題。在分析方法上,運用了大量的實證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述。
我認為西方著名學者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教材和著作多是以西方政治社會經濟體制為背景來研究公共經濟問題,其對公共經濟問題研究的框架體系主要是涉及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共經濟問題,而較少的涉及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經濟問題。因此,西方學者對於公共經濟問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可以借鑒,但在具體的內容和所應關注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更加以中國經濟轉軌的宏觀背景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而當前大多中國學者所編著的關於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方面的著作多是直接以西方學者研究分析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簡單的以案例或小結的形式涉及一些中國的類似問題,但沒有真正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從中國背景去研究考察中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上述各種類型的公共經濟方面著作的代表的特點作出以下的一些判斷:
特點
著作
難度
體制背景
分析方法
內容、體系
著作性質

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
較易、較少數理證明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圖表和專欄,較少數理推導 正統,側重公共收支的分析
主教材

約翰·利奇:《公共經濟學教程》 有數理推導、但不需太多數理知識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數理、代數和圖形 與主流互補,側重對市場失靈問題的分析
輔助教材

楊志勇、張馨:《公共經濟學》 通俗易懂、但部分章節介紹過於簡單,難以理解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但引入一些中國案例 規范分析,多引用國外數理推導,多專欄、圖表 較為全面、按主流框架展開,但沒有深入分析
入門教材

呂煒教授:《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
有學術論文性質,需認真體會 以不同體制為背景,著重強調了中國的轉軌體制 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結合,較多數據與圖表 不同於一般體系,側重不同體制比較分析,立足中國實踐
學術專著
擴展閱讀
對其他教材特點的一些看法:
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較多數理證明和推倒,屬於中級難度,涉及內容和問題較深,需較強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
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內容介於中級與初級之間,需一定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涉及內容較為正統,但偏重於稅收問題。
拉本德拉·賈的《現代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有較多的數理推導和證明,內容正統和主流。
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的《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版本較老,內容主要關注了稅收問題而忽視了公共支出問題。
但上述四部教材都不涉及公共規制問題。

『叄』 想考地大 公共管理專業

我今年剛考取地大公管,2016年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回(學碩)參考書目

一、初試科目答參考書目
1、923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第一版
2、644政治學基礎:
《政治學基礎》,王浦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第二版
二、復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1、高培勇,《公共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2、樊勇明、杜莉等編著《公共經濟學(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9
月版。

『肆』 高培勇的著作

代表性著述為:《國債運行機制研究》(獨著),商務印書館,1995年;《當代西方財政經濟理論(上、下冊)》(合著),商務印書館1995年出版;《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財政運行機制》(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國:啟動新一輪稅制改革》(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公共經濟學》(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國稅費改革問題研究》(主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簡明稅收詞典》(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論舉借國債的經濟作用機制》(論文),《經濟研究》1996年9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稅收與稅制》(論文),《人民日報》1997年5月10日;《論更新稅收觀念》(論文),《稅務研究》1999年2期;《通貨緊縮下的稅收政策選擇——關於當前減稅主張的討論》(論文),《經濟研究》2000年1期;《市場經濟體制與公共財政框架》(論文),載《建立穩固、平衡、強大的國家財政》,人民出版社,2000年;《「量入為出」與「以支定收」——關於當前財政收入增長態勢的討論》(論文),《財貿經濟》2001年3期;《規范政府行為:解決當前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的關鍵》,《財貿經濟》2002年1期;《稅收的宏觀視野——關於當前若乾重大稅收問題的分析》(論文),《稅務研究》2002年2-3期;「The Scale of Public Debt in China」(論文),China & World Economy 2003 No.2;《積極財政政策:在思路和舉措兩個層面尋求突破》(論文),《財貿經濟》2003年7期;《由積極轉向中性:財政政策經歷艱難抉擇》(論文),《財貿經濟》2004年8期;《破冰而出的穩健財政政策》(論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5期;《財稅形勢?財稅政策?財稅改革——面向「十一五」得若乾重大財稅問題盤點》,《財貿經濟》2006年1-2期。

『伍』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專業考研,大綱說考試科目為公共管理(含公共經濟)+行政管理(含行政法學)是什麼意思

考過的給你解釋一下:
2013年之前(不含2013年)專業課初試考試科目是: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參考書目共四本,分別為:
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陳振明主編
《公共管理導論》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澳]歐文·E·休斯著 張成福王學棟等譯
行政管理學——
《公共行政學:管理、政策和法律的途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美)戴維.H.羅森布魯姆、羅伯特.S.克拉夫丘克著 張成福等譯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夏書章主編,王樂夫陳瑞蓮副主編
2013年(含)之後至今,專業課初試考試科目是:《公共管理學》(含公共經濟學);《行政管理學》(含行政法學)
行政管理學——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夏書章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公共行政學:管理、政策和法律的途徑》 [美] 戴維•H•羅森布魯姆 羅伯特•S•克拉夫丘克等著,張成福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 應松年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 王樂夫 蔡立輝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公共管理導論》(第三版) [澳]歐文•E•休斯著,張成福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公共經濟學》(第三版) 高培勇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所以,大綱的意思是初試參考書目多了@這兩本,你需要准備~

『陸』 公共財政 ,公共經濟學 ,宏觀經濟三者關系

1、學科有來交叉。

2、公共財政:是自指國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於為市場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動或經濟行為。以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為口徑界定財政職能范圍,並以此構建政府的財政收支體系。這種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構建的政府收支活動模式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在理論上被稱為「公共財政」。
3、政府經濟學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所謂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公共部門的行為,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政府的行為。雖然政府與企業、家庭一起共同參與國民經濟,但其行為方式和目的卻是不同的。政府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政府經濟活動特殊規律性的科學,「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如國有企事業)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做的學問」。
4、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柒』 公共經濟學高培勇考研用什麼資料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大、武大、北大、清華、浙大、廈大、南開、南大、中山、復旦、上海交大、上海財經、華東師范、華東政法、東南、中南財政、華中科大、川大、西南財經、西南政法、北京交通、北京理工、北師大、中國政法、吉大、遼大、天大、山大。你多能想到的好學校都有這個專業的研究生,甚至部分二本院校都有。考研科目各個學校不一樣,你確定好學校之後可到各個學校研究生院網站查詢。除了浙大都不考數學,專業課社會保障理論是必考的,佔150分。專業基礎有考管理學的、公共管理的、社會學的、還有經濟學的,各個學校不一樣。其中人大和武大最好,去年復試線人大372,武大360,其中英語都是60分,錄取線會更高一些,競爭壓力很大。其他學校專業實力排名沒有意義,主要看學校綜合實力、地方影響力和個人偏好。
一下是部分院校參考書目: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
研究方向: 01 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政策
02 社會保障經濟與金融
03 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
04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05 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
06 保險與保障
07 風險管理
08 企業年金
09 農村社會保障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0法語或241德語
③630公共管理學
④862社會保障
復試備註: 復試筆試科目:
西方經濟學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①勞動經濟學②保險經營與管理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基本情況
招生人數: 無 報考人數: 無
最低錄取分數: 無 錄取比例: 無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
研究方向: _ 01社會保障理論
_ 02社會保險
_ 03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5德語③729社會學理論或731社會政策原理④872社會保障學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參考書目
《社會保障概論》 孫光德、董克用 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社會學概論》 彭華民、楊心恆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修訂本侯鈞生 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學基本情況
招生人數: 12 報考人數: 無
最低錄取分數: 無 錄取比例: 無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
研究方向: 01社會保障政策
02社會保障理論
02社會保障制度
01社會保障制度與福利經濟學
02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
③625社會保障概論
④871宏觀經濟學872公共管理學(201、202、203選一)(871、872選一)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學參考書目
04.625社會保障概論 丁建定主編
《社會保障概論》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05.625社會保障概論 吳中宇著
《社會保障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
07.871宏觀經濟學 高鴻業主編
《西方經濟學》(第三版(宏觀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08.872公共管理學 王德高主編
《公共管理學》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基本情況
招生人數: 4 報考人數: 無
最低錄取分數: 無 錄取比例: 無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
研究方向: 01 -- 社會保障
02 -- 社會政策
初試科目: 101 -- 思想政治理論
(多選一科目) -- 201-英語一 或 202-俄語 、 203-日語
641 -- 社會保障概論
806 --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復試備註: 同等學力加試:1.社會統計學 2.行政管理學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學參考書目
初試
641社會保障概論:《社會保障概論》(第2版),孫光德、董克用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現代社會保障概論》(第一版),吳鵬森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06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二版),林聚任等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三版),風笑天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北京大學社會

『捌』 請問大夥,公共經濟學是誰寫的,有勞吼

林德爾·G·霍爾庫姆
著 譯 者:高培勇

『玖』 我要上一門公共部門經濟學,用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好學好懂嗎

斯蒂格利茨的,我個人覺得不是很簡單。

『拾』 有這么一個考研題哈,說分析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要求從以下六個方面具體分析,麻煩哪位老師幫我分析下吧

按照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有著較強的以,財政購買性支出的減少,往往會通過直接或間接減少社會總需經濟分析意義。下面進行簡要分析。求,而導致社會生產萎縮,形成經濟萎縮的局面。(三)對分配領域的影響。購買性支出對分配領域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購買性支出對經濟的影響。(一)對流通領域的影響。政府的購買性支出,首先要影響到商品1.財政用於購買性支出的總額不變,只是所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和勞務的銷售市場。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和勞務必須通過市場結構上發生了變動,這時,與此相聯系的有關企業分別從財政購買性銷售以後才能進入消費,市場上必須有足夠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銷支出中所獲得的收益額就會由此而發生變動,這些企業對各種生產要售才能實現。素的報酬也會有增有減。如果政府決定增加某種商品或勞務的購置,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總需求是由個人與經濟組織的消同時減少另一種商品或勞務的購置,那麼,後者的企業從政府購買性費需求、個人與經濟組織的投資需求和政府的消費性需求所構成的,支出中所獲得的利潤及對各種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報酬,就會隨之減政府的購買性支出顯然對於社會總需求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在社少。被減少的這部分利潤將轉入為政府提供所增商品或勞務的企業,會總需求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個人的消費需求,其中包括了國家行政並使這些企業有可能對其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支付較高的報酬,其機關的公務人員、政府興辦的各項事業的工作人員、軍隊官兵及其家結果是各有關企業從政府購買性支出中獲得的利潤在比例上會發生變庭的消費需求,而這些顯然也是必須通過政府的購買性支出才能形成動,有的增加,有的減少,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將會因政府購的。個人或企業的投資需求主要是對資本品的投資,他們只有在市場買性支出結構的變動而受到相應的影響。情況對他們有利的情況下才會進行這種投資,而只有在政府大量訂貨2.財政用於購買性支出在總額上發生改變,或者增加或者減少,的刺激誘導下,市場情況才能滿足其追求最大利潤的慾望,因此,如而在結構上仍然保持著原來的狀況,這時,為政府提供所需商品或勞果沒有相應的財政購買性支出,企業的生產投資必然不能達到這樣的務的各個企業從政府購買性支出中所獲得的收益額也會隨之增加或者規模。至於政府部門本身的消費性需求,更是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減少。當購買性支出普遍增加時,由於促進了社會生產增長,尤其是它的增減變動會直接制約社會總需求的形成。為政府提供所需商品或勞務的企業的生產大幅增長,資本的利潤率和所以,可以說,財政的購買性支出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商勞動力的工資率也都會有所提高,國民收入就會隨之增加;相反,當品和勞務的銷售得以實現的一個必要條件。購買性支出普遍減少時,由於社會生產因此而萎縮,特別是為政府提(二)對生產領域的影響。財政的購買性支出既然能夠影響流通,供所需商品或勞務的企業的生產萎縮,資本的利潤率和勞動力的工資自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可以從購買性支出的增加和減少兩率也都會有所下降,國民收入就會隨之減少。個方面進行分析:1.當購買性支出增加時,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增長,這會導二、轉移性支出對經濟的影響致市場價格水平上升,生產企業利潤率提高,企業就會因為利潤率提(一)對流通領域的影響。財政的轉移性支出,主要是由財政補貼、高而擴大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的增多,又有可能推動生產資料企業債務利息、失業救濟、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支出構成的。這些支出的結擴大生產,所需勞動力的增多,就會引起就業人數的增多,從而引起果,是政府的一部分資金無償地注入到非政府部門之中。如果轉移性支消費品的社會需求增加,生產消費品企業的生產規模同樣會擴大。在出的對象是個人或家庭,這些支出會直接轉化為個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各個企業相互刺激和相互推動的情況下,購買性支出的增加會在全社入,從而以這些個人或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的大小而形成私人消費需會范圍內導致一系列的企業的生產有較為普遍的增長。隨著社會生產求。如果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企業,這些支出會直接轉化為企業的可支的增長,對資本和勞動力的需求就會增加,從而出現下列情況:在資配收入。其中一部分有可能形成企業的投資需求,另一部分則通過增加本市場方面,由於投資的利潤率有所提高,原來不願投資的市場游資資本和勞動力的報酬的途徑而轉化為個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從而進會轉向生產,或者個人將儲蓄資金的一部分用於投資生產;在勞動力一步形成社會消費需求。所以,可以說,政府的轉移性支出的相應部分市場方面,失業的勞動者和新生的勞動力會增加就業的機會。資本和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的轉化為社會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支出,從勞動力供給的增加,均為繼續擴大社會生產提供了所需的物質條件。而制約社會總需求的形成。因此,政府的轉移性支出也是現代市場經濟所以,政府購買性支出的增加,往往會通過直接或間接刺激社會總需條件下各種商品或勞務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條件。求的增加,導致社會生產的膨脹,形成經濟繁榮的局面。(二)對生產領域的影響。財政的轉移性支出對生產的影響,因轉2.當購買性支出減少時,就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即政府對商品或移性支出的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個人或家勞務的需求減少,市場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企業緊縮生產,所需庭,如居民生活補貼,那麼,其對生產的影響就是間接的。這是由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減少。這樣,在各個部門企業之間出現連鎖反應。受補貼的居民大都屬於低收入階層,他們所購買的一般都是大眾消費一方面出現游離的閑散(置)資本,另一方面出現失業的勞動力,由此品或勞務,其購買量對這類商品或勞務的生產有相當大的影響。當享而引起投資和消費的減少,這些都會導致社會生產的繼續萎縮。所受補貼的居民領到補貼金時,就形成了一定的貨幣購買力,這樣就會87現代經濟信息增加對大眾消費品的需求,也就導致這類商品或勞務的產量相應增如居民生活補貼,它是在國民收入已經完成了初次分配的基礎上進行加,也就是說,隨著居民生活補貼規模的變動,大眾消費品或勞務的的再分配。一方面,轉移性支出的資金來源於各個納稅人在國民收入產量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動。再進一步看,生產大眾消費品所需原材料初次分配中所得的各種收入,如工資、利息、股息、利潤等;另一方的生產企業,也可能受到居民生活補貼增減的影響而使其生產規模隨面,轉移性支出的對象一般僅限於那些收入低於維持通常生活標准應之擴張或收縮;如果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企業,如企業虧損補貼,那有水平的居民。所以,通過轉移性支出這一渠道,國民收入的分配格么,其對生產的影響就是直接的。向企業發放補貼的目的,就是要保局會發生變化,變化的結果,將會使高收入階層的一部分收入轉移到障其所得的利潤不低於應有的水平,鼓勵企業對利潤較低或風險較大低收入階層的居民手中。以企業為對象的轉移性支出,如企業生產補的行業進行投資,或者使有虧損的企業得以維持原有的生產規模,繼貼,其資金來源於各種稅收。稅收是政府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續經營。因此,企業生產補貼通過對一些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配中取得的收入,通過征稅和轉移性支出的過程,國民收入中的一部的企業給予支持,幫助其克服生產經營中的各種困難,可以在促進生分就會從納稅人的手中,轉移到享受補貼的企業中,從而形成國民收產發展或遏制生產規模萎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入在納稅企業與居民和獲得補貼的企業之間的轉移。這樣,這種轉移(三)對分配領域的影響。財政的轉移性支出有可能改變在初次分就更有利於國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配中形成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個人或家庭為對象的轉移性支出,(上接第73頁)本、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外,社會資本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部各種稀缺資源的社會關系網路。企業既要加強與縱向部門(如銷售(一)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商和供應商)的聯系,也要加強與橫向部門(例如競爭對手、科研院所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是指存在於企業內部,有利於推動企業員工等)的聯系,以提高企業外部的社會資本。間信任與合作,促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從而增強企業內部1.企業外部社會資本有利於企業涉取參與競爭所需的各種資源。凝集力的人際關系網路。企業——主體,成員——客體,利益——基社會資本對於企業的意義從根本上說在於其能使企業獲得更多更好礎,協調和信任——關鍵,這四個因素就構成了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的資源——包括現實的資源和潛在的資源——從而獲得競爭優勢。無主要內涵。因此,企業內部應塑造一種團結、協調和合作的企業文論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在資源配置上都有失靈或效率低下之化,從而構建基於信任合作之上的內部社會資本。處,而社會資本對此有明顯的改進效果。企業競爭優勢分析的前沿1.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有利於提升個人的人力資本。人們之間的合理論——資源基礎理論,把企業視為投入(資源)的尋求者。企業資源作能力取決於其價值觀和各種規范的共享程度,而共同的價值觀是建包括企業所有的資產、能力、組織過程、企業的性質、信息、知識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的。由於個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進行的各等。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由企業控制,用於幫助企業制定和實施具體種互動合作,產生了社會資本。對於人力資本而言,除了知識和技能戰略,提高企業的績效。企業資源成為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和基之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們合作的能力,而人們合作的能力有取決礎。而這些資源的獲得。必須依靠企業的外部社會資本,即企業的縱於價值觀和各種規范的共享程度,人們從這些共享的規范和價值觀中向聯系和橫向聯系。產生了信任,人們之間的信任則可以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2.企業外部社會資本有利於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現代證據也表明,大多數人通過人際關系找到的工作,比從正規渠道找到經濟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和對知識的創新運用為基礎培育出來的知識的工作工資要高、待遇更令人滿意,服務的時間也更長。密集型的新型經濟形態,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與精神內核。創新是2.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可以節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企業在市場一個知識、經濟與社會有機結合的復雜動態過程,知識的獲得需要通交易過程中產生交易費用,這些費用包括搜尋信息、討價還價、訂立過學習,因此,學習是創新的基礎。企業只有不斷向外部環境學習,契約和監督執行等費用。國外有學者的實證研究表明:社會資本在減獲得新知識和新經驗,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外部環境的接觸,心與心少組織交易成本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企業的關系網路作為非市場的制的溝通和交流,可以獲得難以表述、傳播、轉移的隱性知識,從而為度安排,不僅擴大了單個企業的資源利用空間,也拓展了企業的信息提高技術創新提供了基礎。由於社會資本具有可傳遞性這一特性,從渠道,這將節約企業的信息搜尋費用,減少或避免盲目性。在其他因而提高了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知識的交流和溝通的素不變的條件下員工越穩定、員工之間的合作程度愈高,則企業的管速度得以大大提高,企業通過與外部知識源和信息源(如大學和科研理費用愈低,而企業管理費用的降低無疑會增加企業的利潤。所以,機構等)建立廣泛的社會關系網路而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企業交易費用、管理費用的節約和企業收益水平的提高與企業良好的社會資本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閱讀全文

與高培勇公共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