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詭辯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經濟學詭辯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1章
豐裕和稀缺
豐裕或稀缺,人們更喜歡哪個?
「開什麼玩笑!」人們會大叫道:「答案不是很明顯嗎?難道會有人認為稀缺是人類福祉的基礎?」
是的,確實有人這么認為;而且一遍又一遍、日復一日地提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稀缺理論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理論,長篇累牘地出現在各類談話、報刊文章、書籍和政治演講中。而且,很荒誕的是,政治經濟學在「財富是商品的極大豐富」的簡潔主張未被廣泛認可之前顯然無法完成這一目標或付諸實踐。
我們不是每天都聽到人們抱怨「我們簡直都被外國商品淹沒了」嗎?因此,人們害怕豐裕。
德聖克里克不是曾經斷言「經濟中存在生產過剩」嗎?因此,他害怕豐裕。
工人不是在毀壞機器嗎?因此,他們害怕生產過剩,換言之就是害怕豐裕。
畢吉歐不是喋喋不休地說「麵包漲價,農民就會富起來」嗎?眾所周知,麵包只有在稀缺時才會漲價。因此,畢吉歐是在為稀缺唱贊歌。
達加奧特不是因為糖產業富有生產力而提出了批評嗎?……
『貳』 什麼是詭辯與真相
沒有了價格阻礙,我們將容易獲得想要的東西,那為什麼價格管制會讓人們排隊也買不到想專要的屬東西?利潤是加在產品上不必要的部分,那為什麼在取消利潤的社會里生產效率下降?資本家是寄生蟲,那為什麼沒有了資本家一國的經濟就下滑?移民寄回本國的錢讓馬來西亞和印尼損失,那為什麼把移民趕走後他們的經濟就崩潰?最低工資法可以保障就業,那為什麼實行了嚴格的最低工資法的德國失業率高企?貪婪的賣家總是任意定價,那為什麼每年都有無數公司倒閉?發展中國家的人工成本低,但為什麼國際投資的90%以上流向了發達國家?窮人聚居的地方物價應該更便宜,為什麼反而總是比富人地區物價高?索維爾用最平實的語言,為我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主義等所有社會制度中的經濟學的謎題,讓聽慣部分媒體和政客詭辯的我們大跌眼鏡。
『叄』 邏輯學角度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有的東西,你沒有失去頭上的角,所以你頭上就有角.在這個詭辯中,
在於概念置換。忽視前面概念的以偏概全,就陷入隨後的辯證邏輯中。要害在前半專句屬,仔細看: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有的。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他假設了一個你擁有的前提。如果你沒有,自然也不會失去,那麼我擁有的是「我沒有」。所以後面長角也是不成立的。
『肆』 哲學經典詭辯
以下簡要列舉名稱復,以供參考。具制體內容可按名稱搜網路,均有詳細介紹。
如果想要研究,就得有探索的精神。謝謝。
先舉三個我喜歡的:
1.羅素悖論;同類的有歐布里德五大悖論;鱷魚悖論,理發師悖論,預言家悖論;
究其根源都是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循環。
2.阿喀琉斯追龜論;中國相同的有「飛矢不動」;
3.另外還有關於「那一艘是真正的王後號帆船」的本體悖論;
以上都可歸為語言悖論(2除外);
其他還有現實悖論: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嗎;為道與為學正好相反嗎?
文化悖論:菜園悖論,德爾圖良悖論「為什麼要信仰荒謬的」;清水與鑽石哪個更值錢;事物是變遷的嗎?
邏輯悖論:
阿喀琉斯追龜論、全能悖論「上帝能不能造出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
認識悖論:
蘇格拉底「怎樣知道自己一無所知」、戰國辨者十三悖論、嵇康悖論「聲音有沒有哀愁和歡樂」、懷疑者悖論「能不能懷疑自己的懷疑」、高爾基亞三大悖論「萬物存在還是不存在」。
『伍』 求一些詭辯題
1.有個詭辯大師帶了個學生,約定好學習三年成材後就得交上全部學費。三年後,學生就是遲遲不給錢,最終吵
得不歡而,同上法庭以明事理。
法官問學生:「你拒交學費,有什麼理由?」
學生回答:「我如果官司打贏了,就理所池然地不要付學費了;如果官司沒有打贏,那就說明我還沒有成
材,那就更不必給錢了。」
法官又問詭辯大師:「你又有什麼道理?」
詭辯大師說:「如果官司打贏了,他得百分之百地給我學費;要是我的官司敗了,只能證明他完全成材了,
那他又如何能賴學費呢?」
這可就成了怪事,皆大歡喜、貓鼠同樂,兩個對立面都在理,那公理又何在呢?
我們現在就來剖析學生的辯詞。他說如果官司打贏了他就不必交學費,可他打贏官司的理由是什麼?依據是什麼?
我以為他的所謂依據大不過就是沒有成材,也就是他的第二條理由。人們再來看他沒有成材的理就是申辯未果,他
承師於詭辯大師,當然要辯贏是有一定難度的。就是他與別人打官司打輸了,也不能作為拒交學費的理由。除非是
老師沒有資質,也就是現有所說的什麼證書之類的,也就是誤人子弟。可有證書又不一定能使他的學子天下無敵。
我記得我讀書時,有兩個老師輪流給我們上物理課。一個上課是言語幽默、談吐風趣,說起理來是深入淺出,通俗
容懂。另一個講課則是乾乾巴巴,如同嚼蠟,一堂課下來,許多同就都有點不知所雲。當然他並不是一無所長,每
次的考卷都是出自他手,只能說兩個老師是春秋花果,各有其長。
當然如果我們以學生辯說勝敗就可以不交學費,那天下可就大亂了。這就像現在學生考試沒及格就可以不交就
費,那學樣就得都關門了。所以說這個學生以申辯勝敗來拒交學費是站不住腳的。
2.一塊錢那裡去了
有3個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個人每人掏了10元湊夠30元交給了老闆.
後來老闆說今天優惠只要25元就夠了,
拿出5元命令服務生退還給他們,
服務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後,
把剩下的3元錢分給了那三個人,
每人分到1元.
這樣,
一開始每人掏了10元,
現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錢,
3個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務生藏起的2元=29元,
還有一元錢去了哪裡???
這是一道詭辯題,那1元錢是不存在的。
在服務生還錢的時候,30元的概念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每人退回1元,則有27元,25元在老闆那裡,2元在服務生的地方。
本來是很清楚的,主要原因是在兩個地方:
1.27+2是不對的,因為27元錢裡面已經有了服務生藏的錢了。
2.29元錢去對那個1元錢是恨荒唐的,因為之前的30元錢的概念早就不復存在了。
啊!我服了你了,這么清楚的問題......
那麼我問你 服務生的錢哪裡來的?!
就是每個人換了1元
那麼服務生還是有錢 對不?
每個人掏了9元,共27元,服務生是從這個27元錢里拿出來的!!!!!!
你給我了5元錢 買個2元零食,我貪污2元 給你1元 你掏了5-1=4元
你能說是4+2=6嗎?(4是你掏的,2是我貪污的......)
3.龜兔賽跑裡面,假如烏龜在白兔前面100米,烏龜的速度是白兔的1/10,下面證明白兔永遠追不上烏龜。
當白兔跑到烏龜原先的這個點時,也就是白兔跑了100米,那麼這時候烏龜已經跑了10米,當白兔又跑了10米
的時候,烏龜又跑了1米……由於距離可以無窮分下去,所以白兔永遠都追不上烏龜。
這題只是極限
4.有一個人要到天堂去,有倆條路選擇,但他不知道應該走哪條,而有一條路有丘吉爾,有一條路有希特勒,丘吉爾說
真話,希特勒說假話.,而他不知道哪個是丘吉爾,哪個是希特勒.如果他只能問每個人一句話而辨別出去天堂的路,他
應該問什麼
問:希特勒是個壞人嗎?
希特勒會回答假話:不是
丘吉爾會回答真話:是
『陸』 什麼是詭辯論
所謂詭辯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說成是錯誤,把錯誤說成是真理地狡辯。用一句簡單明了的話來說,就是有意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詭辯術的人,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能言善辯,道理很多。他們在寫文章或講話的時候往往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他們每論證一個問題,也總是可以拿出許多「根據」和「理由」來。但是,這些根據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們只不過是主觀主義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虛假或片面論據,做些歪曲地論證,目的是為自己荒謬的理論和行為做辯護。
在西方哲學史上,黑格爾可以說是第一個對詭辯論做系統批判的哲學家。他曾經指出:「詭辯這個詞通常意味著以任意的方式,憑借虛假的根據,或者將一個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將一個虛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像真的一樣。」黑格爾的著段話,揭露了詭辯論有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點。
詭辯論本身是一種方法論。更確切地說,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一種歪曲的論證。詭辯既不同於一般的武斷,也不同於謠言。武斷,是根本沒有理由,人們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強詞奪理;謠言,它純粹是無中生有,人們一聽就能聽出它是居心險惡。但詭辯在論證其道理時,總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據」,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詭辯同一般的謬誤有什麼區別呢?最大的區別在於:謬誤是無意的,而詭辯是有意的。在世界上誰會有意地要把真理說成謬誤,而把謬誤說成真理?這就是那些手上沒有真理的人。我國有句古老的俗語,叫做「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手裡沒有真理的人,他們的周圍也就沒有群眾,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得施展種種詭辯手法,玩弄歪曲真理與掩蓋真理得種種騙人的把戲,為某種言行強行辯解。
詭辯論的哲學根源是相對主義,相對主義是一種反辯證法的哲學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相對之中包含著絕對,絕對存在於(寓於)相對之中。因此,相對與絕對是辨證統一的。如果離開絕對講相對,誇大相對性,就會陷入相對主義。詭辯論者往往認為,認識對象的存在是相對的,沒有質的穩定性,因此也是沒有質的區別的。詭辯論者還片面地誇大主觀認識能力地相對性,從而否認了認識地真實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就是他們地認識論。
詭辯論者為達到詭辯地目的,所採取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真理只有一個的話,那麼歪曲真理的形式卻可以有幾十種、幾百種,甚至幾千種。列寧說:「哲學唯心主義的變種可能有一千種色調,並且隨時可以創造出一千零一種色調來。」可以這樣說,每一種錯誤命題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種詭辯手法的。我們要真正制服詭辯論,必須從分析他們的詭辯手法入手。
『柒』 關於詭辯論的書
辨識詭辯來 揭露詭辯
——讀《詭辯論》(自書刊評介)
□陳中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浩撰著的《詭辯論》
一書,已由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站在哲學的高度去
分析詭辯者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特徵,從哲學、邏輯學、語言學
和心理學的角度,對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的詭辯命題或詭辯術,
進行了分類剖析,並闡明了詭辯產生的社會根源、認識根源和
心理根源,從而為人們提供了辨識詭辯和揭露詭辯的理論武器,
也教給了人們一些行之有效的剖析與批判詭辯論的科學方法。
在分別闡明了詭辯與巧辯、強辯、悖論、謬誤的關系之後,
該書還用古今中外許多典型的論辯實例,生動而深刻地論述了
狡黠與智慧的辯證關系。
總之,該書內容豐富,論據充分,語言生動有趣、通俗易
懂,是一部全面、系統、完整地研究詭辯論的專著,具有較強
的可讀性。
《人民日報》 (1999年06月26日第6版)
『捌』 駁斥詭辯的幾種方法是什麼
詭辯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迷惑性,為識別詭辯和駁倒詭辯,有必要掌握一些駁斥詭辯的具體技巧和方法。詭辯手法千變萬化,對付詭辯的方法當然也是多種多樣的。
概念的詭辯性
在概念上玩弄游戲,這是詭辯者慣用的伎倆。其具體的辦法,一是利用一詞多義,把詞語形式相同,但表達的不是同一概念混同為同一概念;二是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改變一個概念的內涵,使之變成另一個概念。不管運用哪種方法來詭辯,我們都可以用澄清概念,即正確地解釋概念,明確其內涵與外延的方法來對付它。
提問的詭辯性
這種方法可專用來對付復雜提問。對於復雜提問,我們不能簡單地或輕易地回答是或否,因為那樣一來,就等於承認了其中隱含著的虛假預設,中了詭辯者的圈套。那麼,如何駁斥這種詭辯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否定預設。
十年動亂期間,雲南省委書記趙健民慘遭迫害,為了從他身上挖出「四人幫」
所需要的「罪證」,康生親自出馬審問趙健民:
「趙健民,我問你,你在白區工作是哪一年被捕的?」
「1936年4月。」
「你在監獄里是怎麼自首的?」
「我沒有自首。」
在這段對話中,康生的第二句問話就是復雜提問,在他的問話中隱含著一個虛假的預設:「你自首過。」趙健民識破了他的陰謀,沒有貿然回答,而是直接否定了康生的預設,反駁有力。
矛盾中的詭辯性
任何詭辯都不可能天衣無縫。它們當中必有破綻可尋,特別是詭辯在理屈詞窮之時,往往慌不擇言,漏洞百出,不自覺地陷入出爾反爾、自相矛盾的困境,這時我們只要對其思維過程中的矛盾予以揭露,其詭辯就不能得逞。
例如,有個作弊的學生矢口否認自己考試時有過作弊行為,老師提出根據:
「我是親眼看到的。」學生辯解道:「這不可能,我是在你背對著我的時候才看。」這個學生無意中露出了馬腳,真是欲蓋彌彰。對他的詭辯就可以採用揭露矛盾的方法予以駁斥:你既然是老師背對著你的時候作弊的,怎麼又說沒作弊呢?那個學生一定會啞口無言。
事例的詭辯性
事實勝於雄辯。對於那些以偏概全的詭辯,我們只要舉出一個與其結論相反的例子,就可以駁倒。周總理在反駁「一個國家向外擴張,是由於人口過多」的謬論時,就用過這種方法。他列舉了三個反例: 「英國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4500萬,不算太多,但是,英國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國。美國的面積略小於中國,而美國的人口還不及中國人口的1/3,但是美國的軍事基地遍於全球,美國的海外駐軍達150萬人。中國人口雖多,但是沒有一兵一卒駐在外國的領土上,更沒有在外國建立軍事基地。」言之鑿鑿,雄辯有力。
推理形式的詭辯性
對用兩難推理來詭辯的,我們除了可以指出其推理形式上的錯誤外,還可以指出其內容上的錯誤。這里要介紹的是第三種方法,就是另外再去構造一個與原來的兩難推理相反的兩難推理。
論題的詭辯性
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反駁方法,即先假定詭辯論題正確,然後由此引申出一個明顯荒謬的結論,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後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規則,駁倒詭辯論題。
詭辯形形色色,對付詭辯的方法也遠遠不止以上幾種。在具體運用的時候,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也可以綜合運用。
『玖』 我最近學習了經濟學,但是其中有些理論的地方不是很清楚,有沒有相關的實戰方面的資料
實戰你指的是什麼意思的實戰呢?是想分析經濟現象嗎,有這方面的書,比如高級的宏觀、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但是要求經濟學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希望問題能細一點,才好給你滿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