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收入包括哪些
企業收入主要包括:
1、銷售貨物收入;
2、提供勞務收入;
3、轉讓財產收入;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8、接受捐贈收入;
9、其他收入。按經營業務的主次不同,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企業收入指國有企業上交國家財政的收入,即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從國有企業取得的收入。在過去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下,企業收入包括國有企業上交財政的利潤、折舊基金和多餘流動資金等。主要是利潤收入,包括國有企業上交財政的利潤、承包費、租賃費、股息、股金分紅收入等。
中國國家預算收入科目中類級科目之一。國家預算收入中來自國營企業的繳款,包括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上繳國家的利潤、事業收入以及由預算收入退庫撥補的企業計劃虧損和價格補貼。
(1)經濟法中企業營業收入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中國國營企業實現的利潤,除按國家規定可以由企業留用一部分外,絕大部分以「利潤」形式上繳國家,企業收入和稅收收入並列為國家財政收入的兩大主要來源。
企業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1959~1978年大部分年份超過50%,1960年達63.9%。從1978年起,先後實行企業基金制和利潤留成制,企業實現利潤中留給企業支配的部分增加。
特別是從1983年起實行利改稅,對國營企業開征所得稅,原來上繳的利潤,通過稅收渠道繳納,企業收入占國家預算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1985~1990年,只佔2%左右。
兩步利改稅以後,企業收入所含內容幾次變化,如1991年規定的內容主要有:
1、未實行利改稅企業上繳國家預算的利潤、固定資金佔用費和流動資金佔用費;
2、實行利改稅小型工業企業上繳的承包費、租賃費;
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中方投資者分得的上繳國家預算的利潤;
4、按國家規定出售和兼並國有企業的產權收入。
2. 什麼是營業收入包括哪些內容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取得的收入。它是企業已消耗價值的補償和新創造價值實現的根本源泉,增加企業經營成果,提高經濟效益,首先應盡力擴大營業收入的實現度。 企業的營業收入按照同生產經營活動的關系不同來劃分,主要包括基本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大類。 基本業務收入,也稱主營業務收入,是指通過企業的基本生產經營活動而創造並實現的收入,是企業的主要營業收入。基本業務收入按照不同的行業可分為產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收入、營運業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各種勞務或服務性收入等等,但在不同行業的企業,具體表現的也不一樣。例如,在工業企業是指產品銷售收入,即工業企業銷售產成品、自製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等取得的收入。在運輸企業是指營運業務收入,即鐵路、公路、水路、民用航空客貨運輸企業從事客貨運輸業務活動、港口企業從事裝卸、堆存業務及港務外輪代理企業從事外輪代理業務活動,通用航空企業從事航空攝影、航空探礦、航空護林護農等航空業務活動,機場企業的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活動等取得的運輸收入,港口收入、外輪代理收入、通用航空收入、機場服務收入等。在郵電通信企業是指從事函件匯兌、集郵、包件、機要通信、報刊發行、郵政儲蓄、市內電話、長途電話、電報等業務取得的收入。在商品流通企業是指從事商品流通活動所取得的商品銷售收入、代購代銷業務收入等。在對外經濟合作企業是指由於對外承包工程、技術服務、提供勞務、房地產開發等業務收入。在旅遊飯店服務業是指客戶收入、餐飲收入、商品銷售收入、洗衣收入、美容收入、娛樂收入等。在電影、新聞出版企業是指發行權費收入、放映收入、出版銷售書刊收入、報紙收入、廣告收入等。在施工企業是指工程價款收入、勞務及作業收入、產品銷售收入、開發房地產的銷售及結算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等等。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因從事基本生產經營活動以外的其他營業收入。這種收入雖然不是主要的營業收入,但對擴大收入來源,盤活資金,增加收益等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其他業務收入因企業的行業性質不同等,內容也不完全一樣。例如,在工業企業其他業務收入的內容主要包括出售材料收入、技術轉讓收入、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包裝物出租出售收入、受託代銷商品手續費收入、非運輸企業的運輸業務收入、及其他非工業性勞務出售等收入。
3. 營業收入包括哪些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內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容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一、計算公式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或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二、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註: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4. 營業收入包括哪些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1、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
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
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2、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
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4)經濟法中企業營業收入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意義
1、 營業收入是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
營業收入的實現關繫到企業再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使企業的各種耗費得到合理補償,有利於再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
2、營業收入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成果,是企業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
加強營業收入管理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3、營業收入是企業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素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5. 企業所得稅營業收入包括哪些
企業所得稅營業收入包括: 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企業所得專稅月(季)度預繳屬,申報表的填報請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等報表的通知》(國稅函[2008]44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填報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635號)文件執行: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不包括期間費用,所得稅申報表中的營業成本填列的就是企業按照相關會計准則或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的內容,即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總額。
6. 什麼是企業的營業收入
營業來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自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
7. 營業收入包括什麼收入和什麼收入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