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的PDF版或者txt版
附件已上傳,有問題追問,及時採納
B. 我要上一門公共部門經濟學,用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好學好懂嗎
斯蒂格利茨的,我個人覺得不是很簡單。
C. 請問哪裡有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中文版+電子版下載 急 謝謝~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743730.html?sudaref=www..com&retcode=0
D. 求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課後習題解答~
你可以去道客巴巴看看的
E. 求公共經濟學經典文獻推薦
以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式,閱讀和瀏覽了一些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對每個細節問題進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階段閱讀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理論框架體系,考察公共經濟學學科所涵蓋的主要領域和內容,以及比較各種類型公共經濟學方面教材或著作的異同之處,目的是對公共經濟學這一理論學科有一個宏觀的把握,以期對以後深入研究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對公共經濟學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與私人經濟相對應的,政府機構、非營利部門等公共部門經濟活動、行為及其績效的學科。通過閱讀眾多教材和專著,我試圖尋找一條公共經濟學的理論分析線索。雖然眾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體系和側重(尤其是國外教材),但我感覺還是有一個一般性的理論線索可以把握。即:市場萬能(亞當·斯密的思想、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市場失靈(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以及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增加(凱恩斯主義、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規制)→政府失靈(對第二定理的懷疑、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強預決算管理、政府采購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場邊界技術劃定問題。其中公共經濟學學科誕生於政府大幅干預經濟時期,即20世紀50年代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並且現代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是公共經濟學誕生、發展前提基礎。
此外,在公共產品范圍界定問題上還引出了對政府間財政分權和財政關系的探討;對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對公共經濟效率問題的關注,因此公共經濟主要方面的效率也進行了深入地展開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對各種支出項目的深入研究和預決算體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優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規制方面引入了基於效率和社會福利的經濟規制和社會規制問題的研究。
基於以上分析,公共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為:先以市場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經濟學基礎入手;再分析市場失靈問題,包括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隨後重點分析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種公共產品提供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直接民主:各種投票理論和規則、間接民主:利益集團和尋租問題);隨後針對公共支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各具體項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有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和公共規制等問題進行展開分析;最後涉及公債、財政分權、預決算管理等問題。這是我理解的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於公共經濟學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學科內容還很難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蓋主要或主流公共經濟學所涉及的內容,而對某些深入具體的公共經濟問題可能有所疏漏。
二、對各類型公共經濟學教材或專著的比較和認識
現在中國出現的公共經學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兩大類、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國外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為有中譯本的和英文原版的兩種類型。一般而言,有中譯本的國外教材或專著是比較經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國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專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等;而我國發行的英文原版的教材或專著則一般是以作為輔助性或擴展性的閱讀材料來使用的,如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等。
第二類是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也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國外主流教材的邏輯體系框架為基礎,將經典理論以中國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重點在於對西方主流思想的引進,較少的涉及中國的具體國情和公共經濟實踐,較注重一般理論的介紹,如大多數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教材;另一類是立足於中國實踐和具體國情,結合國外的經典理論來分析中國的公共經濟的現狀和發展問題,在體系和內容上都與國外教材有很大不同,有很大的原創性,如呂煒教授所著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和王延傑所著的《中國公共經濟理論與實踐》等。
下面分別以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和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為例來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
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是一本較正統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遵循了一般性的分析體系框架,對大多數公共經濟所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同樣從福利經濟學入手,引出市場失靈和公共經濟存在的必要;然後著重對公共收支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用了很多章節對許多具體的支出和收入項目進行了展開分析,使這一部分成為了全書的重點;最後以深層次問題為名對財政聯邦制、財政分權和赤字財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但沒有對公共規制方面的內容加以分析論述。在分析的體制背景上,本書完全以美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民主體制為基礎,進行分析研究,是一部市場化和民主化背景下的公共經濟學著作。在分析方法上,本書也是深入淺出,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專欄案例等方式對問題進行了闡述,較少的運用數理推導的方式。因此本書體系完整、內容翔實全面、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
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在體系框架和內容側重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一定的差別,側重於由福利經濟學兩條定理的局限出發來分析公共經濟問題,用較多篇幅分析了市場交換和市場失靈問題,如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等問題都以整篇多章的形式來展開論述。同時對稅收和再分配問題也有較多論述,也涉及了公共規制問題,但基本沒有系統的論述公共支出問題。在分析方法上較多的運用了數理分析和代數的方法,但難度相對較低,不需要許多數理知識就能看懂。這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很大的互補性,對某些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中沒有涉及或較少涉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是一本深入擴展和輔助閱讀的好教材。
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基本以國外正統公共經濟學框架為基礎,體系較完備、內容幾乎涵蓋了現階段公共經濟學研究的所有領域,內容多是介紹性的,比較通俗易懂,但某些問題過於簡單,沒能深入展開把問題講清楚。分析方法上,多以論述為主,數理推導證明較少,或有一些也不規范、嚴謹,看起來比較費勁。在所關注的實踐對象上,多以中國實踐為例,使讀者能更易理解,但所關注的只是從西方理論框架下中國相應問題的一些方面,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現狀和發展問題,沒有過多地考慮中國體制上的特點和差異。總體上看,更像是一本西方公共經濟理論的理論綜述。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教材,對許多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了簡單介紹。
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是一本以全新視角研究和探討中國公共財政和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著作。本書取名雖為公共財政,但所涉及的內容與眾多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幾無差異。這本書以西方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的宏觀背景,在探討了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基礎上,對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以一種循序展開的分析框架論述了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定位、結合公共財政發展的一般規律考察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轉軌國家,以及中國的公共財政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並且緊扣中國經濟轉軌實踐探討了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與財政體制公共化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問題,最終以大量的實踐數據比較分析了國際間的公共財政實踐問題。在分析方法上,運用了大量的實證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述。
我認為西方著名學者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教材和著作多是以西方政治社會經濟體制為背景來研究公共經濟問題,其對公共經濟問題研究的框架體系主要是涉及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共經濟問題,而較少的涉及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經濟問題。因此,西方學者對於公共經濟問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可以借鑒,但在具體的內容和所應關注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更加以中國經濟轉軌的宏觀背景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而當前大多中國學者所編著的關於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方面的著作多是直接以西方學者研究分析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簡單的以案例或小結的形式涉及一些中國的類似問題,但沒有真正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從中國背景去研究考察中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上述各種類型的公共經濟方面著作的代表的特點作出以下的一些判斷:
特點
著作
難度
體制背景
分析方法
內容、體系
著作性質
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
較易、較少數理證明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圖表和專欄,較少數理推導 正統,側重公共收支的分析
主教材
約翰·利奇:《公共經濟學教程》 有數理推導、但不需太多數理知識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數理、代數和圖形 與主流互補,側重對市場失靈問題的分析
輔助教材
楊志勇、張馨:《公共經濟學》 通俗易懂、但部分章節介紹過於簡單,難以理解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但引入一些中國案例 規范分析,多引用國外數理推導,多專欄、圖表 較為全面、按主流框架展開,但沒有深入分析
入門教材
呂煒教授:《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
有學術論文性質,需認真體會 以不同體制為背景,著重強調了中國的轉軌體制 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結合,較多數據與圖表 不同於一般體系,側重不同體制比較分析,立足中國實踐
學術專著
擴展閱讀
對其他教材特點的一些看法:
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較多數理證明和推倒,屬於中級難度,涉及內容和問題較深,需較強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
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內容介於中級與初級之間,需一定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涉及內容較為正統,但偏重於稅收問題。
拉本德拉·賈的《現代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有較多的數理推導和證明,內容正統和主流。
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的《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版本較老,內容主要關注了稅收問題而忽視了公共支出問題。
但上述四部教材都不涉及公共規制問題。
F. 誰有人大出版的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或這本書的資料整理
去新華書店經濟學書櫃我看到過一般新華書店都有
G. 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 第三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比較多,綜合性大學、師范類院校、工科院校都有這個專業;社會保障專業是版公共管權理一級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二級學科專業.本學科綜合了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社會保障宏觀政策、社會保障管理運行體制、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與管理以及社會求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建設性。
H. 斯蒂格利茨的成長歷程
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1943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一個叫做加里(Gary, Indiana)的小城, 此城以生產鋼鐵聞名,但除此之外,這個小城還誕生了兩位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一位是薩繆爾森,另一位就是斯蒂格利茨。
24歲時,本科畢業僅三年的斯蒂格利茨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此後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正教授,三年後他被選為計量經濟學會(Econometric ociety)的會員,這是一個經濟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1979年,36歲的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做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1988年他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院士,同年起-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1993年,斯蒂格利茨步入政界,成為柯林頓政府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Presidential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成員,並從1995年6月起任該委員會主席。1997年起,他又擔任了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自2000年至今,斯蒂格利茨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因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信息經濟學的創立做出的重大貢獻,斯蒂格利茨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對於斯蒂格利茨博士在2001年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我和有些學者一樣,還是感到有些失望。林毅夫教授認為他應該早在1982年就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幾乎對經濟學的各個領域都做出了貢獻,而且還不僅限於經濟學領域,還包括另外一個重要領域——經濟政策。薩繆爾森在一封推薦信中說,「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出來的最偉大的經濟學家。」顯然,偉大的薩繆爾森認為斯蒂格利茨比自己還要偉大。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典禮上特別說明,在當年的三位獲獎者中,斯蒂格利茨博士對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理論的貢獻最大。斯蒂格利茨曾多次強調假如不考慮信息的不對稱性的話,那麼經濟學模型很可能是誤導性的。他的這一警示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因為就不對稱信息來說,不同的市場會有不同的特徵。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公共管理的研究領域。可見斯蒂格利茨的一系列論著不僅是進一步探索信息經濟學理論的主要文獻,而且也是有關領域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礎。他的有趣的理論,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聽起來就和非經濟學的常識一樣。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場中,個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會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認為現實世界並不是那麼回事,相反,他認為,因為市場參與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場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對人們的利益造成損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機構必須巧妙地對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市場正常運作。
斯蒂格利茨博士在信息經濟學文獻中堪稱是被人們引用得最多的經濟學家,在更廣泛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領域內也是如此 。他所倡導的一些前沿理論,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已成為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標准工具。 他所著的《經濟學》在1993年首次出版後,一版再版,被全球公認為最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之一,成為繼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之後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學入門教科書。
斯蒂格利茨博士注重發展中國家的狀況,常立足於發展中國家的角度闡述問題。他曾尖銳地指責引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有關國際機構漠視貧困人群的利益,在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公正方面無所作為。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消滅貧窮計劃」——自由貿易,斯蒂格利茨的觀點是,「與19世紀一樣,歐洲人和美國人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處沖破壁壘打開市場,卻阻礙第三世界的農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鴉片戰爭中,西方用戰爭來推行他們的不平等貿易;今天,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使用的金融和財政手段幾乎一樣有效。」
斯蒂格利茨博士提倡突出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認為獲得持續增長和長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適當平衡,使得世界經濟回到一個更加公平、更加穩定的增長進程中,使人人都受益。
如果追溯斯蒂格利茨這些思想的起源,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的成長過程,他會提到他的父母和他生長的小城,在那裡,他的同學們----那些鋼鐵工人的子女們,使他了解到破產和解僱帶來的苦痛。他有一個勤奮的家庭,他的父親95歲才從保險代理人的崗位上退休,他的母親,在67歲時按規定從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後,又開始教人糾正閱讀,一直工作到84歲。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大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對社會活動也很感興趣。1963年,也就是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成了學生會主席。那期間,美國民權運動正如火如荼,斯蒂格利茨博士在華盛頓參加了馬丁.路德.金博士領導的大遊行,那次遊行的高潮就是金博士名垂青史的演講《我有一個夢》。這些社會活動對於塑造他為人和善、天性樂觀的性格和他成名後的力倡公平、公正的市場思想應該說都具有很大影響。
斯蒂格利茨出生於1942年,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1960年考入美國東部著名大學---阿赫斯特學院( Amherst College),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師從保羅·薩繆爾森。此後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教授。1979年,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作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自1993年開始成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的主要成員,並且從1995年6月起任該團主席。在此期間,他是柯林頓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成員。1997年起任世界銀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2001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斯蒂格利茨博士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信息經濟學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所倡導的一些前沿理論,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已成為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標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門經濟學領域最著名的專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數以百計的學術論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編者, 包括十分暢銷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門經濟學》(諾頓公司)和與安東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經濟學講義》。1987年,他創辦的《經濟學展望雜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經濟學雜志所設立的專業化障礙。他曾經擔任美國經濟協會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國最著名的經濟學教育者之一。他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並從1988年開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他主講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金融學和組織經濟學,包括在該校最受歡迎的《經濟學》。他的數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職。 2008年,他在CNN專欄針對由於華爾街房產泡沫出現的經濟危機提出了幾個預防經濟危機再度出現的措施(見《斯蒂格利茨:如何防範下一個華爾街危機》)。相關的中文版書籍:《經濟學》第二版,《經濟學》小品和案例 《經濟學》第一版,《經濟學》第二版導讀
1943年,斯蒂格利茨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的加里市。
1964年,獲阿墨斯特學院學士學位。
1967年,在他24歲的那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哲學搏士學位,此後他先後工作過的大學包括:耶魯大學(1970—1974年)、斯坦福大學(1974年—1976年)、牛津大學(1976—1979年)、普林斯頓大學(1979—1988年)、斯坦福大學(1988—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至今)。
1970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正教授。
1979年,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作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
1993年,開始成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的主要成員。
1995年,6月起任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主席。在此期間,他是柯林頓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成員。
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銀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2001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貢獻
斯蒂格利茨博士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信息經濟學的創立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所倡導的一些前沿理論,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已成為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標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門經濟學領域最著名的專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數以百計的學術論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編者, 包括十分暢銷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門經濟學》(諾頓公司)和與安東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經濟學講義》。1987年,他創辦的《經濟學展望雜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經濟學雜志所設立的專業化障礙。他曾經擔任美國經濟協會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國最著名的經濟學教育者之一。他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並從1988年開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他主講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金融學和組織經濟學,包括在該校最受歡迎的《經濟學》。他的數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職。
●斯蒂格利茨與他的《經濟學》
自從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第一版於1948年問世以來,新古典主義學派已經主導西方經濟學界達半個世紀。時至今日,其權威地位正面臨新的挑戰。
新古典主義認為,微觀經濟學是以充分就業為分析前提,宏觀經濟學則著重研究各種不同水平的就業量的情況。這一體系很好地把當時兩種不同的理論(傳統的自由放任和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納入同一系統,彌補了西方經濟學內部的漏洞,成為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學派。自80年代末以來,一些經濟學家對把經濟學分割為微觀和宏觀兩部分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宏觀的變化必須以微觀經濟學的原理為基礎,經濟學的理論只有一套而非兩套。於是在美國一本新的經濟學入門教科書誕生了,那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它最重要的特點是試圖推翻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主義的理論體系。
身為美國新一代經濟學家中的佼佼者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洞悉和把握了西方經濟學的新潮流和發展方向。首先,斯蒂格利茨打破了新古典主義的微觀與宏觀的壁壘,他認為總量不過是個量的總和,宏觀經濟學必須建立在微觀經濟學之上,也就是說把宏觀經濟學分析基於堅實的微觀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足以解釋宏觀現象,從而宏觀經濟學沒有單獨存在的理由。其次,書中大量產生、引用和闡述了許多新觀點、新例子以證明用微觀也可以解釋宏觀現象,如「搜索成本」、「不完全信息」、「隱含合同」、「技術變革與不完全競爭」、「自動穩定器」、「李嘉圖等價」等。最後,《經濟學》一書延展了經濟學的領域與視角,涉及環保、激勵、產權、教育、廣告、法律甚至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改革,豐富了經濟學的學科內容與研究方向。
雖然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能否代替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成為第四代權威教科書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我們對該書是一本極其優秀而新穎的經濟學著作的結論卻可以在閱讀後立即做出。斯蒂格利茨獨立完成了全書,而不是像其他經濟學原理書籍那樣由一位微觀經濟學家和一位宏觀經濟學家共同完成,所以全書體系完善,層次分明。而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更使本書變得深入淺出。其目錄編排就與以前的經濟學教科書大不一樣,更不用說打開第一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汽車與經濟學」了,尤其是第一節(竟然是「汽車簡史」!),絲毫沒有閱讀經濟學書籍的枯燥與緊張,而是一次全新的精神體驗與探險。
I. 郭慶旺公共經濟學 和誰的經濟學比較類似
2,北京來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自
公共經濟學:
1、郭慶旺,《公共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行政管理學:
1、張國慶,《公共行政學》(第三版);
2,2005年、張永桃,《行政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第三版),2007年
J. 各位有沒有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的考研復習資料、課後習題答案有急用,哪位好心人士幫幫忙啊
沒這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