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美經貿爭端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中美經貿爭端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2-04 01:57:33

『壹』 求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 論題: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研究目的。研究提綱。研究現狀

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國際貿易; 電子商務; 影響; 對策;
【摘要】 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應用的快速普及,電子商務,無論是作為一種交易方式還是傳播媒介,都在廣度與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國際貿易領域,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操作方式,更以其特有的優勢為眾多國家所接受和使用,並引起了國際貿易領域的重大變革。

一、電子商務概述以及對國際貿易的
影響
電子商務概念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專題報告的定
義,電子商務就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的生
產、營銷、銷售和流通等商務活動,它不
僅指基於網際網路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
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
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包括通
過網路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
示、訂購到出品、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
系列的貿易活動。
基於網際網路的、以交易雙方為主體,
以銀行的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
數據為依託的全新商務模式——電子商務
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並已成為推動
新世紀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電子商
務的發展將對國際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電子商務促進
國際貿易方式改變;(2)電子商務促進國
際貿易營銷模式改變;(3)電子商務促進
國際貿易管理方式改變;(4)電子商務促
進國際貿易監管方式發生變化(5)電子商
務對我國現行稅收產生影響。
二、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技術的落後體現在硬體上,就是基礎
設施建設上的落後。網路維護技術的落後
同時導致網路穩定性比較差、上網速度慢、
通訊中斷時有發生等,給電子商務的實現
造成困難。同時,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完善
和物流技術的欠缺,國內的電子商務運營
商在自有的物流配送網路的建設上還蜚聲
常落後。目前,只有郵政和鐵通的配送體
系比較完善,其他大多沒有自己完備的配
送體系,無法保證配送網的覆蓋率,從面
就無法保證交貨的速度和准確性,降低了
信譽。
(二)法律和法規的嚴重滯後
《電子簽名法》與傳統法律沖突,該
法是我國將信息領域納入法制化軌道的重
要一步。隨後公司法、票據法、證券法、
拍賣法也頒布了新的版本,但這些法律和
電子簽名法存在不相銜接的地方,在具體
實施中甚至出現沖突。電子簽名法的順利
實施的確還需要一個過程,還有待於大量
配套規章和司法解釋的補充完善。同時,
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還應加大保護力度。
域名權和超鏈接侵權問題也是當今學者共
同關注的問題。我國並沒有具體的立法來規
制域名權,發生糾紛往往採用《中國互聯網
絡域名管理辦法》來調解,或者使用商標
法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來規制,沒有一定
的法律強制執行的效力。
(三)國際交流需進一步加強
由於各國習慣、生活方式、風俗及法
律等方面不一樣,造成在某些方面形成了
沖突。例如,中國人忌諱4這個數字,美國
人下班及假日後絕不談論工作等等。所以,
我們需要加強各國之間的交流,了解一些
可能在電子商務中形成不利因素的知識。
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有利
於了解和掌握國際上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發
展的最新動態,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地
區和國際組織的先進經驗和通行做法,促
進我國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事業的發展。近年
來,我們在「平等、互利、務求實效」原則
基礎上,不斷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已
經與美國、英國、韓國、俄羅斯、香港、
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信息化與電子商
務合作機制,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亞歐
會議、東盟10+3、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聯
合國貿易法委員會等國際與地區組織工作
中的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相關活動。
三、我國發展國際電子商務的對策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
推動企業信息化
電子商務在一國的應用與發展有賴於
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基礎。目前,全
球電子商務銷售額的80%發生在美國,美
國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是以其資金、技術
的高投入和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
基礎的。目前,美國已基本形成一個由地下
光纜、海底光纜和通信衛星組成的海陸空
立體化高速通訊網路。電子商務在歐洲的
推行與發展也與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步。
企業是推行電子商務的重要主體,企
業的積極參與是發展電子商務的必要保證。
但目前,我國企業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
在企業經營機制及領導、員工思想觀念上,
還沒有真正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
轉變。沒有良好的效益和追求發展的內在
動因做基礎,必然造成企業信息化意識淡
薄,缺乏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統計資料
表明,在1~5萬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只有
10%的企業初步實現信息化或運用信息手段
比較好;大約有70%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信息
手段或正著手向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方向努
力;而20%的企業只有少量計算機,並且僅
用於財務和文字處理工作,中小型企業信
息化程度則更低。
(二)加強法律法規的研究與制定
1.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政策、稅
收等建設,加大投入,為外貿電子商務競
爭力提升提供支持。2.參與國際標準的制
定與合作,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3.融入
全球網上支付體系,提高跨國資金流通效
率,研究各銀行網上支付系統的兼容性與
協調性,確立並執行跨行、跨國網上支付
綜合解決方案。
(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對話
電子商務打破了時空界限,加快了全
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面對電子商務帶來
的諸如關稅與稅收、統一商業代碼、知識
產權保護等一系列新問題,各國加強了對
話與合作。我們可以吸收學習國外發展成
熟的相關經驗,逐步發展壯大我國企業電
子商務。如針對我國通信基礎設施薄弱,
安全技術不夠完善,可利用國外的電子商
務技術及設施,發展國際業務。事實上,
這些對話活動不但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條
件下新貿易規則的制定,決定不同國家、地
區之間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強了各國的合作
與交流,提高了各國電子商務的國際性。

『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二者有聯系也有區別。
二者有交集的地方: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包括國際條約、國際商業慣例、國內立法、國際組織決議。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中有關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也屬於國際經濟發的淵源。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調整對象不同,前者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特定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後者是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的國際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的。

『叄』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979年到1991年)穩步發展階段。雙邊貿易額從回1979年的24億美元增長到1991年底142億美元。中答國一直處於貨物貿易逆差地位。從當時政治環境看,冷戰尚未結束,中美貿易和投資的開展為推動改革開放進程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1992年到2001年)快速發展階段。小平南巡講話標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175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805億美元。1993年中美貿易出現順差。這一時期,美國利用中國「復關」和「入世」的需要,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全面改革貿易投資體制和開放市場。

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超速發展階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全面履行各項承諾。美國已是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我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貿易不平衡、反傾銷和其他貿易救濟措施、美對華出口限制、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對中美經貿關系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

『肆』 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區別

因此,按照大陸法系的法律部門劃分的思維進路,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是明確的,區別是明顯的,邊界是清楚的。即使二者在某些領域存在一定交叉,這種交叉也是較少的。比較典型體現大陸法系國際法部門劃分思維特點的是國際商法學的主要創始人施米托夫。這位有著德國系統法學教育背景又在英國乃至世界取得輝煌成就的學者,在國際法部門劃分上,仍然保留和延續了德國人的思維慣式。
在施米托夫的《國際商法———新的商人習慣法》(1961)一文中,對於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有這樣一段闡述:「國際商法不同於國際經濟法。後者是國際公法的一部分,而前者是私法的一個分支,但它又不從屬於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涉及的是多邊公約,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和國家之間的雙邊條約,如通商航海條約;國際經濟法還包括怎樣對待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商法調整的是在私法范圍內進行交易的國際商業法律組織。」[2](p.3)
施米托夫還有一段經典論述:「我們正在開始重新發現商法的國際性,國際法———國內法———國際法這個發展圈子已經完成。各地商法發展的總趨勢是擺脫國內法的限制,朝著國際貿易法這個普遍性和國際性的概念發展。」[2](p.12)這樣,與施米托夫所指的國際商法更為貼近的部門便是國內商法,而不是國際經濟法。正是基於此,施米托夫更著重於分析國際商法與國內商法之間的關系,並將國際商法界定為具有國際性的商法,享有商法的一般屬性,是商法的兩個分支,即國內商法和國際商法。[2](p.82)由此,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區別便是較為明顯的:國際商法屬於私法范疇,國際經濟法屬於公法范疇。
盡管在若干年後,施米托夫等人所認為的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公法的一部分這一觀點,隨著國際經濟交往在深度與廣度上的不斷拓展而發生了改變,一些學者逐漸將國際經濟法視為獨立於國際公法的法律部門,或者將國際經濟法作為一個單獨的體系來研究。但是按照德國式思維所理解的國際經濟法仍然屬於公法范疇,具有經濟法的一般屬性。在德國教授彼特斯曼因(E-U. Petersmann)於1991年出版的《國際經濟法的憲章性作用和憲章性問題》一書中,就國際經濟法對國際經濟關系的憲章性作用以及發揮這種作用時所存在的問題作了深入剖析。該書中所稱的「國際經濟法」即是與國內經濟法相對應,與傳統的國際私法、國際公法相並列的,以關貿總協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為核心內容的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體系。
英美法系對於國際法層面上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是從實務角度出發的,不注重區分公法與私法、國際法與國內法。英美法系的判例法體例和傳統也決定了其本身就沒有多少抽象的法律概念,也沒有建立像大陸法系那樣完整與自足的國內制定法部門體系,因此也不存在與已有的國內法律概念和制定法部門體系相互呼應與協調問題。
在英美國家,公法和私法的區分只具有學術意義而沒有法律部門劃分上的意義。[3](p.40~52)以美國為例,美國式思維對國際法部門的劃分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實用主義出發,按照這種思維進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國際商法便成了「國際商務中的

『伍』 正確看待中美經貿關系的事實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應對中美貿易爭端中我國應當堅持哪些立場原則

(一)經濟問題是表象,貿易戰是角逐的手段
報告顯示,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異常慘烈的斗爭中,美國並未佔到什麼實質上的便宜,反倒是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居民生產成本增加,對華出口額下降……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美國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可美國會做這種費力力不討好的事情嗎?顯然不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批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單從發展速度上看,已經隱隱有了些趕超美國的態勢,而美國一直扮演的是國際警察的形象,怎麼可以有人挑戰它的霸權,而中國則是這群突破霸權的一個先行者,自然就成了美國重點打壓的對象了,所以美國挑起貿易戰,不過是它維護霸權統治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二)政治一體化水平與經濟全球化水平不匹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同樣也會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當先進的上層建築為經濟服務時,它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完善;當落後的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的服務時,它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完善,這句話用在某一個國家上適用,用在全球這個地球村上也同樣適用,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遠遠超過政治一體化的水平,這是就出現了政治一體化水平與經濟全球化水平不匹配的狀況,如今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益要求世界各國能夠平等互信,包容互鑒,但對於已經取得國際金融話語權的美國來說,這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實,這意味著各個國家要主動讓渡出一部分主權,交給世界這個大集體來處理分配,類似於歐盟這個經濟政治共同體。歐盟如今也遇到了瓶頸期,內部的貧富差距使各國心生芥蒂,小范圍的歐盟如此,世界范圍內將更加難以實現。
三、面對危機,各國應協商解決
既然全球化使部分國家的利益受損,政治立場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很難達成共識,那麼我們要做的是回到談判桌前,爭吵從來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更不能像美國那樣,為了一己私利,將風險轉嫁到世界各國身上,大國就要有大國的擔當,大國就要起到大國的表率作用,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美經貿爭端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