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 求幾個經濟學論述題答案~ 我大一,學的是梁小民的《西方經濟學基礎教程》(第二版) 跪謝~
沒分,問題還那麼多,那麼有難度····
2. 誰有關於梁小民的《西方經濟學基礎教程》的ppt
我們也學這本呢 但我也沒有PPT
3. 誰有大學課程所有的經濟學和經濟管理學的教材表 ,順便標明一下學習的先後順序,謝謝。
應該讀的經濟學著作
、 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88元。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 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
《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
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梁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遠遜外國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竟用黑體加插一段馬克思論地租之說法,以說明所傳授學問之錯誤,實為極可笑者。
說明:
1、
越基礎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淺出,將復雜抽象的道理聯繫到生活實際上,才講的透徹,又能調起初學者之興趣。國外教材,形成一競爭市場,多極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寫也充分考慮學生學習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帶數學式而著稱,又或更新換版本極快,以及時吸收新知識,如斯蒂格利姿《經濟學》之增加不對稱信息部分。低手所寫教材自然被市場淘汰。故市面之基礎教材,多為大高手所寫就。
2、
國內教材,建國以來,除商務系列叢書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學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譯以作為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間國外經濟學研究學問之成就,國人皆不得見。80年代末期,鄒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經濟學,鄧大人首肯之後,國內始漸有〈西方經濟學〉之類教材出現。此類教材,多為新出道之老師,為進階升職,湊出版物之數而編抄西人著作而成,機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動」之知識,又無競爭機制,購買者多為其聽課學生。故質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購買。
3、
按經濟學有入門低、中級、高級之分。高級乃指其運用之數學工具及闡述觀點之紛爭更多而言,並非此學問高人一等。一如高等數學未必高初等數學一等之意。越是高級,則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數理邏輯之嚴謹,反不如低級來的實用。初級的入門教材一般是針對初學者,所以大多舉案例和現象,加以文字解釋,偶爾插加二維圖案,高級教材注重數理邏輯,而二維圖案及文字已難以表達、解決所說明之問題,故多用數學證明或代數方程,夾雜現代數學工具。中級教材則介乎其中,界定甚為模糊。教材難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二、中級微觀教材。
中級教材一般以微觀、宏觀兩科為主,兼修其他應用科目。傳統經濟學,本無宏觀、微觀之分,自凱恩斯針對名義變數進行宏觀經濟分析之後,始有宏觀一科。故歷來次序,先修微觀,再修宏觀,後及其他。
微觀經濟學為各科之基礎。其分析,乃基於馬歇爾的一般均衡分析及邊際效用學派之邊際分析,而後由薩謬而森發展數學方法及框架而成,涵蓋范圍甚廣,大致包括:
基礎部分:傳統廠商理論(技術、利潤、成本)、傳統消費者理論(效用、偏好、選擇、需求)、局部均衡理論(完全競爭市場之穩定性)、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二大定理、交換方框圖)
分支部分:寡佔市場理論(寡頭、定價、市場細分)、博奕論(純策略均衡、混合博奕、廣延型結構、廠商博奕、顫抖的手)、公共物品理論(公共物品、稅收制度設計、投票、外部效應)、不確定性經濟學(風險、博採、保險、投資)、信息經濟學(不對稱信息、逆向選擇、信號)、激勵理論(委託-代理理論、契約理論)、法和經濟學(制度經濟學、企業性質分析、法律)、拍賣理論(拍賣機制設計)、匹配理論等。
學習者可根據上述內容,與教材所列提綱比較,則可知教材側重點之所在。
6、
《管理經濟學》,有版本數種,特點各不相同。此類教材多為mba系列教材。其目的針對生產過程決策而設,故與經濟學之中級微觀教材相較而言,減少少量分支部分理論,增加回歸分析及計量統計部分。目前數種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經典譯從〉難度最低。機工版哈耶所寫之〈管理經濟學---戰略與決策〉與標准中級教材難度大致相當,內容也接近。唯其中也已採用函數表達式。機工版莫瑞斯(有英文版及中文版,中文為陳章武所譯)〈管理經濟學〉難度最高,其側重內容與中級教材大不相同,除回歸分析已採用大量數據,要求建立模型,內容接近計量預測外,內容涉及對偶理論、不同代替效應之圖解,附錄採用微分法,難度較高。此類書籍,側重經濟學中與管理交叉管理。
7、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人大版,此書乃標准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mba採用,國內英文版有清華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歧內容,其中定價部分較為詳細。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採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曲線只用標准嚴格凹性曲線,不及擬凹部分、線性仿射內容,成本函數也均為線性。建議此書應通讀,可作進階之用。
8、
曼斯非爾特《微觀經濟學》人大版,內容、難度、書價與平狄克相仿,唯編排次序不同。體系稍顯龐雜,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為一國外通行教材。若修習平狄克有不明之處,則可先參照此教材或先修學其他國內出版之書籍。如北大系列教材之周惠中〈微觀經濟學〉,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觀經濟學》等。此書不屬必讀。
9、
《國外經濟學教材庫》系列之《應用微觀經濟學》,32開,經濟科學出版社。此書有大量案例及微觀經濟原理之運用,所用數學甚少,讀此書,可補充平狄克教材之案例。加深對經濟學之了解。
10、 〈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美] 范里安(Varian, Hal
R.)著,費方域翻譯。據美國W.W.諾頓圖書公司
1990年版譯出,三聯版。此書是極規范之經濟學專業的中級微觀教材。美國MIT,哈佛、伯克利經濟學本科指定教材。32開,800多頁。易懂而深刻。本書為第二版,內容除論述了市場、消費者偏好、需求、技術、利潤、
生產等問題,還增加了兩章,
分別論述了要素供給和信息經濟等。內容上相當關注技術細節問題,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范里安微觀經濟學與數學造詣極深。然此書乃其為學生所寫之中級教材,刻意避免數學之應用,大部分數學推導放於附錄,微分運用相當少,適宜學完平狄克後重點閱讀。可作平狄克中各部分理論內容之拓展。
三、中級宏觀教材。
若無意進一步學習高級微觀經濟學,則可同時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的特點是精深,宏觀則是駁雜。因為宏觀流派很多,觀點各不相同。
11、《宏觀經濟學》曼昆,人大版。中文翻譯。此書秉承曼昆〈經濟學原理〉之優點,以簡單,淺顯為特點。雖只有很少量的數學,但對原理及內容均提煉得甚為簡潔。前半部分寫得相當清晰。可讀完薩謬而森《經濟學》並略懂一點微觀後直接學習。適宜一個循環學習,即以書入手,修完《全球視角》後,再回頭重修此書,有提綱挈領之用。缺點是作者似乎限於門戶之見,對真實周期學派、奧地利學派等其他學派提得很少。建議閱讀。
12、《宏觀經濟學》
多恩布希。人大版中文翻譯,東北財大有影印英文版。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宏觀教材,屬正統教材。體系清楚,描述准確,通行於美國各大學多年。採用凱恩斯IS-LM體系為框架,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推薦必讀。
13、《宏觀經濟學》人大版,中文翻譯。羅伯特 霍爾,整本書顯得有點凌亂,適宜讀過其他中級宏觀再做印證之用,內容比上述兩本教材略深。不屬必讀范圍。
14、《宏觀經濟學》巴羅。清華,影印英文版。巴羅宏觀經濟學造詣很深,主要研究領域在經濟增長理論。但寫的書卻銷路很差。學這本書可作為對上述教材所屬凱恩斯學派的一個補充。不屬必讀范圍。
15、《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三聯版 傑佛里
薩克斯,32開,1000頁。薩克斯成功處理了南美高通貨膨脹的問題,但書一樣寫的相當好,整本書注意細節而有條理。很適宜讀完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後進一步閱讀。以拓展知識。上述5種教材所用符號各不相同,對學習者實在甚為不便。
16、《國際經濟學》 保羅
克魯格曼,今日之宏觀經濟學,已很難討論封閉的宏觀經濟,此書可謂進一步拓展的宏觀經濟學,包括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兩個部分,滲透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所採用框架為AS-AD框架,可作IS-LM框架的補充。推薦閱讀。
17、《現代宏觀經濟學發展與反思》及《現代宏觀經濟學指南---各思想流派分析》及《與經濟學大師對話》此系列三冊,前兩冊為商務版。此書乃對各不同流派經濟學大師的采訪和評論,對各個流派的異同可以有清楚的了解,而且是直面經濟學大師,可以看到各個大師之間彼此的觀點不同,甚至成見立場,互相抨擊之處,實在有趣。推薦閱讀。
四、其他教材:,
18、人大版《經濟科學譯叢》系列之其他大多數教材:《經濟思想史》、《財政學》、《公共部門經濟學》、《人事經濟學》、《金融學》(博迪)、《投資學》、《貨幣銀行學》(米十金)等等實務應用之科目。適當補充閱讀〈公共選擇理論〉、奧地利學派、哈耶克、劍橋之爭、非瓦爾拉斯均衡分析、等等內容。
19、三聯叢書黃皮書系列,其中顯要者如《公共經濟學》(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阿特金森(Atkinson,
Anthony B.) [美] 斯蒂格里茨(Stiglitz, Joseph E.)著)、〈政治與市場: 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
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貨幣、銀行與經濟》(Money, Banking, and the
Economy)〔美國〕托馬斯·梅耶(Thomas Mayer)、〈法和經濟學〉等等。可對經濟學之應用領域獲得一個深刻視角。三聯叢書,推薦全部閱讀。
20、張五常《賣橘者言》、《佃農理論》、《經濟解釋》。張老先生近年是國內焦點所在,也寫了幾本〈隨筆〉,發表不少演講,大體而言,〈隨筆〉不堪一讀,其中論書法、攝影部分,不關主旨,且水平甚低,多屬偏頗之見,今不論之。唯上述專著中之〈佃農理論〉,見解獨到,尤有過人之處。建議修完中級微觀後仔細閱讀。《經濟解釋》則為論文集,然其中也有不少過激之言論及偏見,不可以教材視之。其中「合約理論」部分,可以一讀。論「共產主義」部分,則未必有理。
21、楊小凱〈經濟學原理〉〈新興超邊際古典經濟學〉,楊先生氣魄甚大,欲以一己之力重寫傳統經濟學體系,與汪丁丁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謂經濟學之異端,讀之可開闊視野。推薦閱讀。
22、〈波斯納文集〉蘇力翻譯。老先生以法學專才,寫〈法之經濟學分析〉,實一極高明之人士,於此不可不提。推薦閱讀。
23、商務叢書《漢譯世界名著》系列:此叢書系列,自二十世紀初商務王雲五先生主持,與是事者不計其數,除文革中斷十餘年外,每年陸續出版,涵蓋哲學(紅皮)、歷史(黃皮)、政治(綠皮)、經濟(藍皮)、語言學、人類學(未成),所翻譯者,非經典不收,皆大師之精華,所主持翻譯之人,多博學鴻儒或一代大師。單經濟一門,翻譯之著作,至今已近百種。百年間,傳播知識無數,可謂功德無量。讀完藍皮經濟類之全部,則可通曉經濟學之來龍去脈。
至此,無意於經濟學一門謀生者,已然足夠。然上述書籍,常人閱讀,少者耗時約需1、2年以上。多者3、5年。且其中論著,多高明之作,或有一讀再讀之需,而讀完,也或有「屠龍之技」之感也未之定,一笑!
五、數學工具:即所謂數理經濟學一科。
若數學水平較高,有意進一步玩弄經濟學之數學智力游戲,則可參讀以下數學工具:中國大學本科考研究生之數學三(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必修之基礎課,其他之數學工具則包括拓撲學初步(凸集、凹集、微分方程穩定性)、線性規劃(代數理論、幾何理論、對偶理論)、非線性規劃(不等式約束規劃)、變分法(歐拉方程、泛函函數、收斂問題、可變端點、橫截條件、勒讓得必要條件、相圖分析)、最優控制理論(最大值原理、漢密爾頓函數)、連續時間優化規劃、離散時間優化規劃(不動點性質、值函數)、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混沌系統、隨機變數等等。
24、 《經濟學中的數學》(入門水平)
25、 蔣中一《數理經濟學基礎》(基礎水平)
26、 《動態優化基礎》(進階水平)
27、 高山成(takayama)《經濟學中的優化方法》(推薦閱讀)
28、 龔六堂《經濟學中的優化方法》(推薦閱讀)
29、 《經濟學中的動態遞歸方法》(推薦閱讀)
30、 〈數理經濟學手冊〉人大版(重點閱讀)
六、中高級微觀經濟學:下文書籍,未必盡是高明著作,然國內此類教材甚少,下述書籍,聊勝於無。
31、
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18講》,北大出版。內容屬於中高級微觀經濟學,涉及微觀領域較多,引入大量的數學運算,除文字內容外,強調邏輯推理。惟書中有不少印刷錯誤,且理論內容跳躍太快,不利學習理解,數學運用龐雜,不夠明快清晰。在國內中高級教材中屬中上之作,接近國外大學本科高年級水平。最大的優點是書後付有大量需要運算的習題,均需花時間讀書和思考才能解決,很適宜學習訓練。對從中級到高級過渡有幫助。不屬必讀范圍。
32、
張定勝《高級微觀經濟學》。武大出版。此書屬於中高級內容,因涉及主題較少,故比平新喬之〈18講〉顯得清晰。適宜找不到其他中高級教材,而高級教材又甚困難,可以此書做過渡。
33、 Nicholson < Microeconomic
Theory>>。國內中文翻譯出版。此書微積分運用、數學運算簡潔明晰,全書難度、體系一致,排版清楚、內容重點突出,主題有深度,實為一極佳之中高級教材。書後之參考書目適宜進一步學習參考,為中級教材之中,最適宜和高級教材接軌者,唯書價稍貴,習題難度不深,習題量稍顯不足。此書似乎出版發行量不多,除北大、復旦等處書店有少量可見外,其他大學及城市似甚少見。推薦閱讀。
34、
蔣殿春《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此書主題基礎部分已達高級水平,難度甚大。至博奕論以後部分,則難度甚淺。或與日本經濟學之教授方法有關。對傳統的價格理論的數學描述相當清楚。數學證明部分清楚。推薦閱讀。
35、
張維迎〈高級微觀經濟學〉,此書張教授5、6年前在香港做訪問學者時已准備出版,張五常之論著中,多處注釋引自此教材,多種叢書翹首以待,均將此書名印於叢書之中,以待出版。然數年一去悠悠,至今未見面世。張教授微觀造詣甚深,想來此書必也不錯。估列於此處,他日或可望出版,若有見張教授者,也可代問此書出版之日。呵呵。
36、
范里安《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這是范里安在《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基礎上的標准高級教材。每一章均相當簡短但精要。閱讀時需要對中級教材有比較深入的學習。但翻譯質量不佳。建議直接讀英文版。接近研究生一年級水平。推薦閱讀。
37、 武康平《高級微觀經濟學》,清華版。進一步學習數理經濟學之用。不屬於必讀范圍。
38、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 theory》andrew.mas-colell
Green等,社科院,中文版,北大翻譯。110元。經典中的經典目前所見,頂級教材,研究生一年級水平。推薦閱讀。
七、高級宏觀經濟學
39、 《高級宏觀經濟學》 戴維 羅默。商務版。推薦閱讀
40、 布蘭查德《高級宏觀經濟學》
41、 薩金特《動態宏觀經濟理論》
42、 龔六堂《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推薦閱讀
八、其他教材:
43、《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金融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泰勒爾)。屬於研究生初級教材。
44、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哈佛劍橋經濟學著作譯叢》:《經濟理論的進展》(上下)、《公共選擇理論》、《治理機制》、《不確定性與信息分析》、《經濟學中的制度》推薦全部閱讀。
45、社會科學出版社〈國外經濟學名著叢書〉系列:《企業經濟學》、《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速水右次郎)、《同意的計算》(布坎南)、《貨幣數量論研究》(佛里德曼)推薦全部閱讀。
46、 經濟科學出版社《國外經濟學教材庫》系列:此系列水平介於本科與研究生之間,若學完上述其他教材,此系列可不必閱讀。聊記於此。
47、 鄒恆甫主編:〈金融叢書系列〉:以讓拉豐〈激勵理論〉為最高水平,其他尚可。
48、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當代經濟學教科書譯叢》系列:目前國內所見最好教材系列,學完這個系列,建議找老師報考研究生進一步學習。
以上書籍,系以凱恩斯經濟學為背景,將國內所見的經濟學教材略作整理,高級部分點評甚少,聊作鋪路之用而已。請各位高手指教。全文完。
4. 經濟學的基礎課程有哪些
經濟學的基礎課程有很多,例如:
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公司理財、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當代中國經濟、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網路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司財務、市場營銷、企業經濟學等等。
經濟學是一門很現實的學科。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石油價格的上漲還是下跌等等有關經濟的每一條新聞無不觸動人們的敏感神經,它關系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濟學專業著眼於整個國家經濟和區域經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也是其他應用性經濟學科延伸的母體。
5. 西方經濟學簡答題
1 理解市場理論中不同市場理論的劃分,不同市場類型的條件
答:市場理論中,按照競爭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是指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壟斷競爭市場是指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類產品,市場中既有競爭因素又有壟斷因素存在的市場結構。
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少數幾個廠商控制著整個市場中的生產和銷售的市場結構。
完全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
四種市場比較而言有一下特點:
完全競爭:產品數量多,價格低,效率高
壟斷競爭:數量多,價格略高,效率高
寡頭:數量少,價格高,效率低
壟斷:數量最少,價格最高,效率最低
2 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之間的關系
答: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占收入的比例,用APC表示,即:APC=b=C/Y。
例如,一個社會收入為2萬億元,消費支出為1.5萬億元,平均消費傾向就是0.75(1.5/2)。
邊際消費傾向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佔比例,用MPC表示,即:MPC=△C/△Y。
例如,收入增加到3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消費增加到2萬億元(增加了0.5萬億元),邊際消費傾向就是0.5(0.5/1)。
APC和MPC的變化有如下基本規律:
(1)平均消費傾向APC和邊際消費傾向MPC是遞減的,即由於收入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消費增長幅度要小於收入增長幅度(APC遞減),並且越來越小(MPC遞減)。APC和MPC遞減是凱恩斯的重要觀點,是凱恩斯解釋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規律之一。
(2)MPC是消費曲線C= C0+bY的斜率,消費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應相等,但是長期來看,消費曲線的斜率越來越小。
(3)APC>MPC,從表10-1中的APC和MPC數字對比可以看到這一點。這是因為即使收入為零,也會有基本消費C0。MPC應該小於1,但大於零。
(4)消費和收入的關系,可有三種情況:
C>Y,APC>1
C<Y,1>APC>0
C=Y,APC=1
6. 誰能介紹幾本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入門書
一、入門教材:人大版《經濟科學譯叢系列》
1、 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88元。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 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 《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 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梁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遠遜外國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竟用黑體加插一段馬克思論地租之說法,以說明所傳授學問之錯誤,實為極可笑者。
說明:
1、 越基礎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淺出,將復雜抽象的道理聯繫到生活實際上,才講的透徹,又能調起初學者之興趣。國外教材,形成一競爭市場,多極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寫也充分考慮學生學習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帶數學式而著稱,又或更新換版本極快,以及時吸收新知識,如斯蒂格利姿《經濟學》之增加不對稱信息部分。低手所寫教材自然被市場淘汰。故市面之基礎教材,多為大高手所寫就。
2、 國內教材,建國以來,除商務系列叢書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學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譯以作為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間國外經濟學研究學問之成就,國人皆不得見。80年代末期,鄒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經濟學,鄧大人首肯之後,國內始漸有〈西方經濟學〉之類教材出現。此類教材,多為新出道之老師,為進階升職,湊出版物之數而編抄西人著作而成,機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動」之知識,又無競爭機制,購買者多為其聽課學生。故質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購買。
3、 按經濟學有入門低、中級、高級之分。高級乃指其運用之數學工具及闡述觀點之紛爭更多而言,並非此學問高人一等。一如高等數學未必高初等數學一等之意。越是高級,則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數理邏輯之嚴謹,反不如低級來的實用。初級的入門教材一般是針對初學者,所以大多舉案例和現象,加以文字解釋,偶爾插加二維圖案,高級教材注重數理邏輯,而二維圖案及文字已難以表達、解決所說明之問題,故多用數學證明或代數方程,夾雜現代數學工具。中級教材則介乎其中,界定甚為模糊。教材難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7. 請問一下,《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 魏塤 主編的那個,有上下冊之分,哪個是微觀經濟學部分
http://youa..com/item/6edbb89241f9548483e952e7
內容簡介
這本教材,是為適應高等院校經濟學科本科生教學需要,並在我們幾年來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現代西方經濟學基礎原理,主要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大部分。我們把這本教材統稱為《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分上下兩則出版。上冊為微觀經濟學原理,下冊為宏觀經濟學原理。
8. 西方經濟學基礎教程(第二版)的期末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下列各項中會導致一國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動的一項是( c )
A.失業 B.價格總水平提高
C.技術進步 D.消費品生產增加,資本品生產下降
2.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對其互補品最直接的影響是( d B )
A.互補品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B.互補品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C.互補品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 D.互補品的價格下降
3.消費者的預算線反映了( a )
A.消費者的收入約束 B.消費者的偏好
C.消費者的需求 D.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狀態
4.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商品組合集中在( b )
A.生產可能性曲線上 B.無差異曲線上
C.預算約束曲線上 D.需求曲線上
5.經濟學分析中所說的短期是指( c )
A.一年之內 B.全部生產要素都可隨產量調整的時期
C.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不能調整的時期 D.只能調整一年生產要素的時期
6.假如廠商生產的產量從1000單位增加到1002單位,總成本從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麼它的邊際成本等於( 10 )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廠房設備投資的利息是可變成本
B.商標注冊費是可變成本
C.購買原材料的支出為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
D.補償機器設備無形損耗的折舊費是不變成本
8.下列行為中最接近於完全競爭模式的一項是( c )
A.飛機製造業 B.煙草業
C.日用小商品製造業 D.汽車製造業
9.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對於任何產量,廠商的平均收益總等於( c )
A.邊際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場價格 D.邊際收益
10.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單個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是( B )
A.要素所生產產品的邊際效用遞減 B.要素的邊際產量遞減
C.等產量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D.生產的規模收益遞減
11.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 )
A.兩種產品的邊際轉換率遞增 B.兩種產品的邊際轉換率遞減
C.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遞增 D.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
12.甲、乙兩人現有的效用水平分別為10和20,資源的再配置使得兩人的效用發生了變化,屬於帕累托改進的一種變動是( D )
A.甲的效用變為10,乙的效用變為15 B.甲的效用變為8,乙的效用變為25
C.甲的效用變為8,乙的效用變為30 D.甲的效用變為10,乙的效用變為30
13.凈出口是指( a )
A.出口減進口 B.出口加進口
C.出口加政府轉移支付 D.進口減出口
14.與邊際儲蓄傾向提高相對應的情況是( b )
A.可支配收入水平減少 B.邊際消費傾向下降
C.邊際消費傾向上升 D.平均儲蓄傾向下降
15.在下列情況中,投資乘數值最大的是( C )
A.邊際消費傾向為0.8 B.邊際消費傾向為0.7
C.邊際消費傾向為0.9 D.邊際消費傾向為0.6
16.市場利息率提高,( b D )
A.貨幣交易需求增加 B.貨幣交易需求減少
C.貨幣投機需求增加 D.貨幣投機需求減少
17.總需求曲線AD是一條( a )
A.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B.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C.平行於數量軸的直線 D.垂直於數量軸的直線
18.假定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價格總水平上升將導致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LM曲線上的一點( D )
A.沿原LM曲線向上方移動 B.沿原LM曲線向下方移動
C.向右移動到另一條LM曲線上 D.向左移動到另一條LM曲線上
19.按照哈德—多馬模型,當實際的資本一產出比小於意願的資本—產出比時,廠商的反應是( A )
A.增加投資 B.減少投資 C.保持原有投資水平 D.減少用工數量
20.菲利普斯曲線的基本含義是( c )
A.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同時上升
B.失為率和通貨膨脹率同時下降
C.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率下降
D.失業率的變動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無關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21.某種商品的供給曲線的移動是由於( c,d,e )
A.商品價格的變化 B.互補品價格的變化
C.生產技術條件的變化 D.生產這種商品的成本的變化
E.政府向生產企業提供補貼
22.如果只有一種生產要素可以變動,那麼,該要素合理投入量應處於( AC )
A.生產要素投入的第二區域
B.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遞增的階段
C.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遞減並且大於0的階段
D.平均產量遞增,而邊際產量遞減的階段
E.平均產量遞減,而邊際產量遞增的階段
23.下列各項中會引起廠商勞動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是( a BCD )
A.工資率 B.企業產品的價格
C.其他投入品的價格 D.生產技術
E.勞動供給的變動
24.根據IS-LM模型( )
A.投資增加,使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上升
B.投資增加,使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下降
E.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上升
25.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可以選擇的貨幣政策是( abd )
A.降低法定準備率
B.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
C.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
D.降低再貼現率
E.提高再貼現率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相切的點即為達到消費者均衡的點。
27.成本不變行業
28.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名義GDP)
29.消費函數
四、計算題(本大題8分)
30.已知某國的投資函數為I=300-100r,儲蓄函數為S=-200+0.2Y,貨幣需求為L=0.4Y-50r,該國的貨幣供給量M=250,價格總水平P=1。
(1)寫出IS和LM曲線方程;
(2)計算均衡的國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政府購買增加100,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多少?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1.簡述需求規律的含義及其特例。
需求是指居民戶(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而且能夠過買的商品數量。需求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曲線凸向原點;影響需求的因素除了價格外還有消費者收入水平,社會收入平等程度,消費者是好變動,社會人口數量及其組成,消費者對未來的看法等。
32.簡述廠商使用生產要素所遵循的利潤最大化原則。
33.簡述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34.試述外部性(外部經濟影響)對效率的影響及矯正外部性的政策。
35.凱恩斯理論是如何解釋西方國家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原因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C 2.B 3.A 4.B 5.C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A 14.B 15.C
16.D 17.A 18.D 19.A 20.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CDE 22.AC 23.BCD 24.BC 25.ABD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是消費者的效用達到最大並維持不變的一種狀態。在基數效用意義下,消費者均衡的條件為MU/P=λ,其中λ為貨幣的邊際效用;在序數效用意義下,當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約束線相切時消費者處於均衡,條件為RCS1,2=P1/P2。
27.是指隨著行業中廠商數量(或者行業中總產量)的增加,廠商的成本不發生變動的行業。
該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
28.又稱貨幣GDP,是指一個國家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商品及其勞務的市場價值。名義GDP的高低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利用名義GDP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實際的生產率。
29.在兩部門經濟中,表示居民消費與收入總量之間關系的函數。函數形式為:C=C(Y),消費是收入的增函數,但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數量的增加趕不上收入的增加。
四、計算題(8分)
30.(1)IS曲線:300-100r=-200+0.2Y
LM曲線:0.4Y-50r=250
(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
得到:Y=1000
r=3
(3)C=100,則IS-LM方程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
解得:Y=1100,因此,國民收入增加100。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1.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數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在西方經濟學中,這一特徵被稱為需求規律。滿足需求規律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需求規律給出了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基本特徵。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消費者的行為都嚴格服從這一規則。下面的三種情況可以作為需求規律的特例。
第一,消費者需求某種商品的數量不受該商品價格的影響。此時,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於數量軸的直線。
第二,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變動極其敏感,以至於價格升高時消費者的需求量為0,而價格降低時需求量趨於無窮大。此時,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平行於數量軸的直線。
第三,消費者的需求量隨著商品價格的提高而增加。此時,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比如名貴字畫、吉芬物品等。
32.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是要素的邊際收益等於要素的邊際成本,即VMP=r。
當VMP>r時,增加一單位要素帶來的收益超過成本,因而應增加要素投入。
當VMP 故:VMP=r,即只有當增加單位要素給廠商帶來的收益等於成本時,廠商實現利潤最大。
33.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主要有四個:充分就業、價格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1)充分就業:是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即消除了周期性失業的情況。
(2)價格穩定:是指價格指數相對穩定,不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3)經濟增長:是指一定時期內經濟的持續均衡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是指一國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34.外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影響,是指某一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對其他經濟單位所施加的「非市場性」的影響。
外在性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在於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數量與社會需要的數量出現差異。 這可以由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及其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加以說明。
如果一項活動產生負的外部經濟影響,那麼該項活動對其他經濟單位施加正成本,從而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影響的條件下,社會成本小於私人成本。
(或:如果私人收益大於社會收益,則該經濟單位施加了負的外部影響;如果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則該經濟單位施加了正的外部影響。)
如果廠商對其他經濟單位產生負的外部經濟影響,私人廠商的最優產量大於社會的最優產量;如果廠商對其他經濟單位產生正的外部影響,私人廠商的最優產量小於社會的最優產量。
矯正外部性政策的指導思想是,外部經濟影響在內化,為決策者提供衡量其決策的外部影響的動機。這些政策主要有:
(1)稅收和補貼,即向施加負外部經濟影響的廠商徵收恰好等於外部邊際成本的稅收,而給予產生正向外部經濟影響的廠商等於外部邊際收益的補貼。
(2)企業合並,即將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經濟單位合並。
(3)明確產權和談判。依照科斯定理,政府無須對外部經濟影響進行直接的調節,只要明確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當事人雙方的產權,就可以通過市場談判加以解決。
35.根據凱恩斯總需求決定理論,已有的收入、消費傾向、貨幣需求、貨幣供給、預期收益和資本品價格是影響總需求從而影響國民收入量的因素。
在社會經濟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已有的收入、貨幣供給數量以及資本的供給價格可以視為常量,因而國民收入則主要取決於人們的消費傾向、對貨幣的流動偏好以及投資者對投資未來收益的預期。
對於發生在30年代的大蕭條,凱恩斯理論給出的理由如下: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決定了消費不足。
(2)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即在蕭條時期投資者對未來收益預期偏低決定了投資不足。
(3)流動偏好。當人們處於流動偏好陷阱時,經濟中的貨幣需求趨於無窮大,無論貨幣供給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從而也導致投資不足。
消費不足和投資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總需求不足,最終決定均衡國民收入處於較低水平,從而使得經濟出現蕭條。
9. 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上冊)的相應筆記
網路首頁 | 網路空間 | 登錄 風中飄落的淚到了山頂才發現,錯誤的路和正確的路就差那麼幾步的距離 主頁博客相冊|個人檔案 查看文章
人大高鴻業版考研西方經濟學筆記(一)2007年02月05日 星期一 10:24第一章
第一節 稀缺性與選擇
(一)稀缺性和經濟問題稀缺性的含義生產資源的相對有限性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問題由於資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們必須考慮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化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 經濟問題」。生產資源或生產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經濟社會中的生產資源也叫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其價格為利息)、土地(其價格為地租)、勞動(其價格為工資)。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研究人與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來現在或者將來生產產品,並把產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以供消費之用。它分析改進資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產生的收益。
(二)生產可能性曲線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含義在既定的資源之下所能生產商品的最大產量的組合,就是生產可能性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關系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的特徵。
(三)選擇和機會成本選擇產生的原因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
機會成本的概念當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使經濟主體需要選擇時,選擇會帶來成本,選擇的成本我們稱為機會成本,當把一定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各產品的數量就是機會成本,它是作出一次決策時所放棄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最好用途。
經濟問題的解決與機會成本的關系經濟問題的解決被歸結為如何使得選擇的機會成本達到最低。
第二節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經濟學的定義西方經濟學的定義西方經濟學研究人與社會如何使用稀缺的生產性資源,生產出有價值的商品,並把它們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資源是稀缺的社會必須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三)資源的使用效率及其變動西方經濟學除了上述的三個基本問題外,還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貨幣的穩定性。
第三節 資源配置和經濟制度
(一)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的含義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沒有政府幹預而由個人自主行動市場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由市場供求所決定的經濟。
這一制度的特徵首先,從決策結構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是分散決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每個人或者經濟單位被賦予追逐個人利益的動機。 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的信息是通過價格漲落而傳遞的。
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如何解決資源配置問題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家庭或個人以自身的滿足為動機,以市場價格為信息,自主決定每種產品的購買量;生產者以利潤為動機,根據市場價格決定生產的方式以及購買投入的數量;家庭和生產者的相互作用決定商品的價格和生產數量。
(二)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制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制度的含義是指中央當局或機構決定生產什麼的計劃,確定生產目標和生產方式,並指定分配規則。
特徵決策集中化集中決策建立在公共產權基礎上如何解決資源配置問題通過計劃調節,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決定了社會資源的配置。
(三)混合經濟制度混合經濟制度的含義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門按照一定的原則制定決策的經濟制度。 混合經濟的特徵分散決策和集中決策相結合決策單位的動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經濟利益,也可以是社會目標信息傳遞既有價格自發的波動,又有計劃指令的反饋。
(四)混合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混合經濟制度如何解決資源配置問題在混合經濟中,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經濟社會解決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基本問題,在市場機制出現錯誤時,則通過政府幹預以促進資源使用的效率、增進社會平等和維持經濟穩定和增長。
混合經濟條件下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在既定經濟制度下,個人、廠商、政府和其它經濟組織如何作出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決定社會資源的利用。
第四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一)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含義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的研究來說明現代經濟中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改善這種運行途徑,其中心理論為「 看不見的手」 價格機制。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層次,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作出最優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以最優的經濟決策取得最大利潤。
第二層次,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是作為某一市場中消費者和生產者(需求和供給雙方)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層次,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又要取決於所有單個市場(如產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共同作用。
(二)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含義宏觀經濟學以整個經濟的總體行為為研究對象,考察作為總體的市場表現,說明社會的資源總量是如何決定的。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消費者和廠商如何選擇,以決定消費和投資數量,從而決定總需求。
消費者和廠商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
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如何決定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
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的長期變動趨勢。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首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再次,宏觀經濟學並不是微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最後,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
第二章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概覽
(一)經濟系統的構成以市場為資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經濟系統的構成要素
家庭或者消費者與廠商或者生產者之間的聯系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把家庭或者消費者與廠商或者生產者聯系起來,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經濟系統。
(二)微觀經濟學包含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供給、需求及價格理論;第三章:介紹消費者行為理論;第四章:分析生產第五章:廠商的利潤和成本第六章:廠商的市場供給;第七章:分配理論;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第九章: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第二節 需求
(一)需求需求的定義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線和需求函數。
需求表:它是一張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和與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需求曲線:需求曲線是根據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價格與需求量的組合,在平面上擬合的一條曲線。
需求函數:假定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的變化具有無限的分割性,把商品價格視為自變數,把需求量作為依變數,則:D=f (P )。即為需求函數。
(二)需求規律需求規律的含義當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變時,商品的需求量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商品價格下降而增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需求規律。
需求曲線的特例
(三)影響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價格。一般而言,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動,即價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則反是。
相關商品的價格,當一種商品本身價格不變,而其他相關商品價格發生變化時,這種商品的需求量也會發生變化。
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當消費者的收入提高時,會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則反是,劣等品除外。
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相反偏好程度減弱,需求量就會減少。
消費者對未來商品的價格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即將上升時,社會增加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量,因為理性的人會在價格上升以前購買產品。反之,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預期需求量。
人口規模正常商品與劣質商品的區分當消費者的收入提高時,如果會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則為正常商品。
當消費者的收入提高時,如果會減少商品的需求量,則為劣質商品。
替代品和互補品第一,替代品,這是指兩種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饅頭的價格不變而花捲的價格上升時,饅頭的需求量上升。
第二,互補品,這是指兩種互相補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機和膠卷,膠卷的需求量與照相機的價格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照相機價格上升,膠卷的需求量下降,兩者呈現反方向變化。
需求求函數的擴展形式Qd=D(P ,m ,P1)
在公式中,P 代表商品的價格,m 代表消費者的收入,P1代表其它商品的價格
(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變動需求量變動和需求變動的含義需求量是在某一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水平上,居民戶(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商品價格的變動引起購買量的變動,我們稱之為需求量的變動。它表現為該曲線上的點的變動。需求是在一系列價格水平時的一組購買量,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非價格因素的變動所引起了購買量變動(如收入變動等)稱之為需求的變動。它表現為需求曲線的移動。
(五)從單個家庭需求到市場需求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某一特定時期所有家庭需求的總和根據單個家庭的需求曲線求取市場需求曲線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第三節 供給
(一)供給供給的定義供給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生產的商品數量。
供給的表示:供給表、供給曲線和供給函數供給表:它是一張某種商品的價格與對應的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供給曲線:它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供給函數:假定商品的供給量與商品的價格具有無限的分割性,並把商品的價格視為自變數,把供給量作為依變數,則S=f (p )即為供給函數。
(二)供給規律供給規律的含義當影響商品供給的其他因素不變時,商品的供給量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著商品的價格的下降而減少,這就是供給規律。
供給曲線的特例
(三)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影響供給的因素商品本身的價格。一般而言,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生產者提供的產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價格越低,生產者提供了產量就越小。
廠商能生產的相關商品價格,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不變,而其能生產的其他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該商品的供給量會發生變化,如,在玉米價格不變小麥價格上升時,農戶就可能多生產小麥而減少玉米的供給量。
生產的成本。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生產成本的提高會減少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生產者不願意生產,進而減少供給量。
技術水平。一般而言,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生產者的利潤,生產者願意提供更多的產量。
生產者對未來商品的價格預期,如果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看好,如價格上升,則制訂生產計劃時就會增加產量供給,反之如果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是悲觀的,在制訂生產計劃時,就會減少產量供給。
供給函數的一般形式Qs =S (P ,T ,P1)
在公式中,P 代表商品的價格,T 代表生產技術水平,P1代表相關商品的價格
(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變動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含義供給量是指某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水平時,廠商提供的商品數量。商品價格變動引起生產能力的擴大或縮小,稱之為供給量的變動,它表現為沿供給曲線變動。
供給是在一系列價格水平時的一組產量,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非價格因素的變動所引起的產量變動,(如技術進步、生產要素價格變動)等,稱之供給的變動,它表現為供給曲線的移動。
用供給曲線表示供給量的增加或減少以及供給增加或減少。
在供給曲線上,供給量增加是沿著同一條供給曲線向右上方移動,供給量減少是向左下方移動;供給的增加是整個供給曲線向右移動,供給減少是整個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五)從單個生產者的供給到市場供給一種水平的市場供給是所有生產者提供該水平的數量之和與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應關系。
第四節 市場均衡
(一)均衡的含義經濟均衡的含義在經濟體系中,一個經濟事務處在
各種經濟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關該經濟事務各方面的各種力量能夠相互制約或者相互抵消,那麼該經濟事務就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並將保持該狀態不變,此時我們稱該經濟事務處於均衡狀態。
市場均衡的概念在市場上,市場供求達到平衡時的狀態稱之為市場均衡。
均衡的分類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決定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含義
消費者和生產者根據市場價格決定願意並且能夠購買或者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帶著各自的盤算,消費者與生產者一起進入市場,最終決定市場的均衡。
DD線表示需求曲線,SS曲線表示供給曲線。我們把供求相等的點E 定義為均衡點,把與E 點相對應的價格水平定義為均衡價格(Pe)即供求平衡時的價格;把與E 點相對應的產量定義為均衡產量Qe. 即供求平衡的產量。
需求和供給相互作用決定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過程1.設市場價格P1>Pe ,如圖:此時,QS>QD,QDQS 的距離為供大於求的產品數量即過剩的產品的數量,如果市場是充分競爭的,過剩產品的存在必然導致價格下降,隨著價格下降需求量擴大,供給量減少,最後達到E 點,所以,價格的下降可以減少市場的產品積壓,使供求保持平衡。
2.設市場價格P2>Pe ,如圖2-3 此時QDQS的的距離即為短缺的量(供不應求)。此時,價格的上升可以擴大生產的產量,同時抑制消費。所以價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場上的短缺現象,從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
(三)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變動需求變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引起均衡價格下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產量增加,需求減產引起均衡產量減少。
需求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同方向變動。
供給變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供給增加引起均衡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引起均衡價格上升。
供給增加引起均衡產量的增加,供給減少引起均衡產量的減少。
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產量同方向變動。
供求規律影響商品供求關系的非價格因素的變動對價格和產量的影響我們稱之為供求定理
第五節 彈性理論
(一)彈性的概念彈性的定義經濟學中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
一變數變動的百分比來反應變數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如價格變動1%,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
彈性的大小可用彈性系數來衡量,彈性系數= y 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需求價格彈性簡稱為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價格一定程度的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程度,我們通常用價格彈性系數加以表示: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 價格變動的百分比設:Q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該商品的價格;DQ表示需求量變動值; DP 表示價格變動的數值;Ed表示價格彈性系數,則:
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劃分為五類: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和無限彈性。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產品的性質,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彈性較小,奢侈品需求彈性大。
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當一種商品價格提高時,消費者就越容易轉向其他商品,所以彈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商品用途的廣泛性,如果一種商品的用途很廣泛,當商品的價格提高之後消費者在各種用途上可以適當地減少需求量,從而彈性越大,反之越小。
商品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支出中所佔的比重,當一種商品在消費者預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時,消費者並不大注意其價格的變化,如買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會注意價格的變動。
消費者調整需求量的時間,一般而言,消費者調整需求的時間越短,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小,相反調整時間越長,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如汽油價格上升,短期內不會影響其需求量,但長期人們可能尋找替代品,從而對需求量產生重大影響。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計算:弧彈性和點彈性含義及其表示
1 )弧彈性是以某種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價格和需求量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價格彈性。
假定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曲線上的兩個點分別為A 和B ,其價格與購買量的組合分別為
(P1Q1)和(P2Q2)如圖所示,於是DP和DQ馬上可求得,但是在考慮價格和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時,是選取P1,Q1,還是P2,Q2其結果不一樣。為解決這一問題經濟學家採用了一個變通但卻非常有效的方案,即取AB之中點作為代表,這樣由於則
2 )點彈性衡量了在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相對應於價格的無窮小的變動率,需求量變動率的反應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這一彈性系數只與需求曲線上的點(P ,Q )的斜率dQ/dP 有關,故被稱為點彈性,它可以精確地反應出需求曲線上每一點的彈性值。
(三)其他的需求彈性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和表示需求的收入彈性簡稱收入彈性,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相對於消費者收入的相對變動,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 需求變動百分比/ 收入變動百分比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M 表示收入,DM表示收入增減量。
則 對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0,則表明收入增加,該商品的需求減少,該商品為劣等品。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過收入增加幅度,該商品為奢侈品。0<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低於收入增加幅度,該商品為必需品。< P>
需求交叉彈性的含義需求的交叉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程度對需求量變動程
度的影響。
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 需求變動的百分比/ 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式中, Ec 表示需求交叉彈性系數
DPx 表示X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成小量Qx表示X 商品需求量DPy 表示Y 商品的價格變化量,Py
表示Y 商品價格。
如果Ec>0,則二種商品X 、Y 為替代品。
如果Ec<0,則二種商品X 、Y 為互補品。
如果Ec=0,則二種商品X 、Y 為互不相干。
(四)供給彈性供給價格彈性的定義供給價格彈性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價格變動1%,供給量變動X%,我們用供給彈性系數來衡量供給彈性的大小。
供給彈性系數= 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 價格變動的百分比我們用Es= 表示供給彈性系數,P 表示商品的價格,Q 表示供給量。
(DQ、DP分別表示供給量和價格的變動數值)
由於價格越高,生產者越願意提供產量,所以Es一般是正數。
供給彈性的分類①Es=0,稱為供給完全無彈性,它表明價格任意變化,供給量不變(DQ=0)其供給曲線是一條向下垂直的線。
②Es=1,稱為供給的單位彈性,此時,價格量變動1%,供給量隨之變動1%,其供給曲線是一條450 線。
③Es= ,稱為供給其有無限彈性。此時當 DP=0 時,商品供給量任意變動,其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④0<1,稱為供給缺乏彈性,它表示供給量的變動小於價格變動,即價格變動1%,供給量的變動小於1%,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不靈敏。< P>
⑤Es>1,稱為供給富有彈性,它表明如果商品價格變動1%,供給量的變動超過1%,供給量對價格的變動反應較敏感。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生產技術類型,一般而言,生產技術越復雜、越先進,固定資本,佔用越大生產周期越長,供給彈性越少,在價格下降時,這類生產要素不能方便地轉移。
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對擁有相同技術的生產者而言,擁有多餘生產能力的生產者的供給會更高有彈性,因為它在價格變動時,特別是價格升高時,更容易調整產量。
生產成本的因素,當產量增加時,成本迅速增大,供給彈性越小,反之,生產擴大成本增長慢,供給彈性就大。
生產者調整供給量的時間(生產時間),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生產者對供給量進行調整需要一定時間,時間越短,生產者越來不及調整供給量。如在一個月內,考察西瓜的供給,它可能缺乏彈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給量的變化,則其供給彈性可能很大。因此對象農產品這樣生產周期較長的產品,有:Pt=f(Qt);Qt=f(Pt-1),簡單地說,就是今年的價格由今年的產品決定,今年的產量由去年價格決定。(有興趣的學員可以去查閱一下有關教材的蛛網原理可能會有很大的啟發)
供給彈性系數的計算
①弧彈性的計算,一種商品供給的價格弧彈性是以該商品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價格和供給量為基礎計算出來,其公式為:
②點彈性,供給的點彈性是在供給曲線某一點上衡量的相應於價格無窮小的變動量,供給變動率的反應程度,其計算方式:
第六節 供求分析的簡單應用
(一)支持價格和限制價格支持價格的含義支持價格又稱最低價格,是指政府為了支持某種商品的生產而對市場價格規定一個高於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
支持價格的經濟影響在支持價格的條件下,市場將出現超額供給現象。
限制價格的含義限制價格又稱最高限價,是指政府為了防止某種商品過高而對市場價格規定一個低於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
限制價格的經濟影響在限制價格條件下,部分市場需求會得不到滿足,往往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黑市交易。
(二)稅收負擔分析對既定的定量稅而言,消費者和生產者負擔的比例與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形狀直接相關。在圖中,定量稅為(P1-P2 ),消費者承擔的部分為(P1-Pe ),生產者承擔的部分為(Pe-P2 )
(三)需求彈性和銷售收入需求彈性與廠商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其需求彈性之大小與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出售該商而所得到的總收益的變動情況密切相關,這是因為總收益(TR)等於銷售量(Q )乘以價格(P )。
PR=QxP①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彈性的,該商品的價格下降導致需求量(銷售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總收益會增加。該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需求量(銷售量)減少的幅度大於價格上升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減少。
例:設電視機的|Ed|=2,原來的價格500$,此時,銷售量Q1=100台。
TR1=P1xQ1=500$x100=50000元現價格下降百分之十,即P2=450元,因|Ed|=2,所以銷售量增加20% 即Q2=120台,此時,TR2=P2xQ2=450 ×120=54000 元TR2-TR1=54000 元-5000=4000元此時,電視機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價格上升的例子學員可自己尋找。
結論:結果某商品是富有彈性的,則價格與總收益成反方向變動,即價格上升總收益減少,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
②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彈性的,當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銷售量)增加幅度小於價格下降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減少。該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銷售量)減少幅度小於價格上升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增加。
例:假定麵粉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Ed| =0.5 ,原來的價格P1=0.2,此時,銷售量Q1=100斤,TR=P1xQ1=0.3×100=20元。
現價格上升10% ,即P2=0.22 元,因為|Ed| =0.5 ,故銷售量減少35% ,Q2=95 斤,此時TR=P2xQ2=20.90元。
TR2-TR1=20.90 元-20 元=0.90 元此時,麵粉總收益增加。價格下降的例子,學員可自己尋找。
結論: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則價格與總收益成為方向變化,即價格上升,總收益增加,價格下降,總收益減少。
分析「 薄利多銷」 這一營銷策略「 薄利多銷」 這一營銷策略並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適用,只有在價格彈性是富有彈性時,薄利才能多銷。
10. 最簡單入門的西方經濟學微觀基礎
微宏觀教材入門教材:
1、曼昆《經濟學原理》
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 ,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 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
但,曼昆教材在諸多方面鑒於門戶之見,未能全面反映各家觀點,尤其在宏觀方面表現的跟為明顯,若讀者未有繼續深入了解經濟學的打算,則其教材略顯片面。
2、薩繆爾森《經濟學》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被稱為「經濟學的最後一個通才」,與去年去世。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他所著的《經濟學》到今天為止已經是第十八版,曾經有說法,要按年代區分經濟學家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按他們所學薩繆爾森《經濟學》的版本確定,此老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經濟學》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為2001年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的這套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梁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遠遜外國教材。
貨幣經濟學:
1、姚長輝《貨幣銀行學》
姚的貨幣銀行學是北大光華所出版和使用的教材,極具中國式教材的特點,系統地介紹了貨幣銀行學的理論與實務,全書分四個部分,分別討論了信用、利率與金融市場理論,金融體系與銀行,貨幣供求與貨幣政策,涉外金融等內容。 並結合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突出了理論性與實用性,吸收了很多我國金融改革與貨幣理論的研究成果,擴大了教材的覆蓋范圍,增加了證券投資、銀行改革等內容,強化了教材的系統性與先進性。
2、武康平《貨幣銀行學》
這個是清華的教材。
本書闡述當代貨幣銀行學的基本內容與理論體系,全書涉及貨幣經濟、貨幣制度、現代金融體系、資產選擇、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銀行監管、金融創新、金融危機、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利率的決定、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等理論。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形成研究貨幣與銀行問題的一種統一的分析框架。這種分析框架會使學習者感到愉快而不覺枯燥,內容易於掌握而無需死記硬背,方法科學易於引領讀者進入前沿。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材,也為研究生和教師提供了一本合適的研究、教學參考書,還適合於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部門的工作者和研究者閱讀。
金融學:
1、茲維·博迪(Zvi Bodie) 《金融學》
《金融學》以功能視角劃分金融體系,採用統一整體的邏輯演進方式闡釋金融領域涉及的問題。內容涉及金融和金融體系的基本介紹、時間與資源配置、價值評估模型、風險管理和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定價、公司金融等金融領域的基本問題。
《金融學》致力於提供金融領域的全景化描述,將金融領域涉及的問題納入邏輯嚴整的統一分析框架中,為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提供方便,並且有助於使用者迅速了解金融領域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大量專欄和圖表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並為進一步的研究預留了充足的空間。這些專欄選取不同素材從各個角度說明理論的應用性,從而有利於加深理論的理解。
2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Frederic S. Mishkin)《貨幣金融學》
3、黃達《金融學》
黃達的這本金融學業包括貨幣銀行學的內容。
一些個人觀點:
1、入門微宏觀以曼昆最合適,經濟學的教材多是厚達六七百業,沒有例外,學起來很讓人崩潰,如果不能保持興趣,很容易半途而廢,但曼昆的教材很多初學者感興趣的實例,且語言風趣,很適宜閱讀,而薩老的課本是適合反復閱讀的經典中經典,更適合有了一定基礎後回過頭來看,才能品味出其中韻味。
其他的課本我也沒看過,不做評價,但國內的一些教材,若無老師講解,最好還是不用為好。
2、貨幣銀行學的教材很多,但大體的內容不會有太大差異,不過是在貨幣和銀行這兩個內容那個之見側重而已,
我本人主要閱讀就是姚長輝版本,輔助的武康平的版本,姚的版本在商業銀行這一塊比較詳細,但其實,這里的各種貨幣銀行學的教材往往有一些籠統,介紹的不夠詳細,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分別去閱讀如《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運作》、這樣的銀行類教材和《國際經濟學》這樣詳細講外匯的各種貨幣教材。
當然,可以選擇國外的教材,如《貨幣金融學》,但,筆者未曾閱讀,不好評價。
3、金融學
博迪的金融學時不二選擇,其內容初讀感覺平平,毫無新意,但閱讀越佩服作者的功力,講復雜的金融知識系統而全面的梳理,且簡單易懂,著實是最好的金融入門選擇,值得薩繆爾森為他作序。
但,無論怎麼說,一本書市道不盡金融的所有的,金融的復雜需要更多更廣泛的閱讀,如夏普《投資學》和博迪的《投資學》,當然,若有極好的興趣,HULL的《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品》市最後一定要讀的大作,「華爾街聖經」的稱呼可不是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