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中生產的概念

經濟學中生產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1-02-04 23:21:09

經濟學中的 是什麼概念

分配不僅僅是一個行為,也是指價值的流向。
舉個例子,一個工廠生產一雙鞋,這雙內鞋的價值可以分為這幾個容部分:工人的工資、廠商的利潤、生產的物質成本(比如布匹、廠房租金、機器折舊等等)。那麼在這雙鞋出售後價值就實現了,它的價值也就分配給了工人、廠商、以及其他人(布匹廠商、地主等等)這個過程就叫做初次分配。
所以經常說的「初次分配重效率」也就是指在生產過程,誰對這雙鞋子的投資(人力、資金等都算)多誰得到的報酬就多。但是呢,這會導致越有錢的人就會越有錢,越有能力的人也會越有錢,導致一部分人越來越窮,而且窮無翻身之日。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又提出了「再次分配重公平」。
什麼是再分配呢?再分配也是價值的流向,接著上面的例子,這雙鞋生產出來的,工人要交個人所得稅,廠商要交營業稅,這些稅集中於國家財政。國家再通過社保、公共建設、轉移支付等方式分配給社會底層的人們。這就是再分配,顯然「再分配」是國家的一種行為。而初次分配是市場的行為。
絕不可把分配理解為簡單的一個行為,應該理解成價值的流向,這個價值是一切有效用的東西,也不能做概念化得理解。
不知道經清楚沒

②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與財務成本有關。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宏觀性,即反映宏觀經濟。它從國家或至少從區域的角度衡量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種資源的分配和國民收入的可變性。

(2)經濟學中生產的概念擴展閱讀

通過改進運行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固定資產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和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管理,減少人力資源,降低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製造成本,加強預算控制,降低周期成本。全面實施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經濟成本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是我們不認識的,有些經濟成本項目不是作為獨立的成本項目來分析的,例如組織成本。

③ 經濟學中 生產要素有哪些種類

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大類,而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繼續凸顯勞動作用的同時,給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以足夠的重視,使它們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報。這其中特別要強調兩種要素的作用和回報:

一是人力資本。資本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種形式。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教育對於國民收入增長率的貢獻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質和知識、才能等對經濟發展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是土地以及資源性財產。它們對於財富生產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對於它們參與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卻一直存在模糊認識,這表現在我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免費或低價使用的。

(3)經濟學中生產的概念擴展閱讀:

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需求引致或派生的。生產要素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1、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2、生產要素的需求,不是對生產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對生產要素的使用的需求。

3、生產要素的需求來自於生產者——企業。

4、企業對生產要素需求的目的,是用於生產產品,希望從中間接地得到收益。

生產者對於一種生產要素需求的大小,決定於以下幾個因素:

(1)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邊際生產力是表示某種單位數量的生產要素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的大小。

(2)所生產產品價格的高低。

(3)生產要素本身價格的高低。

(4)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還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

(5)短期和長期的生產要素需求是不同的,時間因素亦會對要素需求產生影響,因為短期與長期的要素需求彈性不同。

④ 經濟學中,生產臨界點的概念是…

生產臨界點是指利潤為0 的投入產出比。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若正常利潤為零,說明行業處於虧損狀態,行業外的企業不會考慮進入,而行業內企業會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考慮退出。

⑤ 經濟學基本概念

比方說,你開了一家鞋廠,當你生產第1萬雙鞋時,這雙鞋給你帶來新增加的收入是10元,而專你因此付出的新增屬加的成本也是10元,那麼,你的最佳產量規模就是1萬雙鞋,因為再多生產一雙鞋,得到的增量收入可能不足以彌補新增加的成本。利潤的最大化產量是1萬雙鞋。
注意:西方經濟學分析問題的邊際即增量分析方法,來源於微積分的分析。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困難就在於此。

⑥ 宏觀經濟學中生產力的概念

按照恩格斯的觀點,從本原看,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古猿通過勞動轉化為人產生勞動生產力,是生產力形成的標志和歷史上的開始。所以,生產力就是人實際進行生產活動的能力,也是勞動產出的能力,是具體勞動的生產力。生產力的表現是生產中的主體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的結果的存在,即勞動產物。按主體性質的不同,生產力可分為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
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生產力的研究是分兩塊進行的。一是工藝學對生產的物質內容的研究,把握物質世界的物質運動以及人本身的生理運動及其實踐模式。這就是以生產力實踐科學為依託的各門自然學科。二是生產力理論科學。後者對生產力運動方式和運動構造進行研究。這一方面的工作內容是多學科的交叉滲透的結果,如涉及地理學、文化學、考古學,因此不獨是自然科學,而同時囊括了社會科學的一些基礎領域。

⑦ 哪位高手指點下,通俗解釋下:在經濟學中,什麼是生產型消費者謝謝

生產消費者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比爾·奎恩(Bill
Quain)博士在《生產消費者力量》提出的一個概念。專
它是由Procer(生產者屬)和Consumer(消費者)兩個詞彙組成,意指一種生產者即消費者,或消費者即生產者的現象。
在隱形的經濟中所發生的大量活動基本上都沒有痕跡、沒有經過測量也沒有產生報酬。這就是產消合一的經濟。只要我們既生產又消費我們自己的產品時,我們就是在進行產消合一。

⑧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和會計中的成本概念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

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2、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3、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也稱生產費用。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

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

生產某一產品所耗費的全部費用,成本就是某項具體投資項目的總花費,微觀經濟學上的成本是指為獲取服務而付出的代價。

⑨ 經濟學的概念

經濟學說明點就是一門科學.其任務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持續地,長久的.
開發人們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只要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經濟學的發展是由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中生產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