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發布時間:2021-02-05 10:05:58

Ⅰ 用經濟學理論分析春晚的怪圈

約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老百姓在過春節的年夜飯中增添了一套誘人的內容版,那就是春節聯歡晚權會.記得1982年第一屆春晚的出台,在當時娛樂事業尚不發達的我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晚會的節目成為全國老百姓在街頭巷尾和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題材.
晚會年復一年地辦下來了,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越來越大,技術效果越來越先進,場面設計越來越宏大,節目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人們對春晚的評價卻越來越差了.原來街頭巷尾和茶餘飯後的贊美之詞變成了一片罵聲,春晚成了一道眾口難調的大菜,晚會陷入了"年年辦,年年罵;年年罵,年年辦"的怪圈.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隨著社會文化的多元化,春晚的情況很難把握了!

Ⅱ 續上面的問題「在這些贊美之間變成了一片罵聲,春晚成了一道眾口難調的大菜,晚會也陷入了"年年辦,年年

要是討厭他換台就可以了,何須費神?!!!反正我是喜歡的。沒有春節聯歡晚會,這個年怎麼過的熱鬧?

Ⅲ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春節的怪圈」怎麼解決

《微觀經濟學》--「春晚怪圈」引發的思考:邊際效用理論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回基數效用論答。目前的效用理論存在兩個分支,一個是認為效用可以用數字表示的基數效用論,一個則是認為效用只能用順序來反映的序數效用論。從相互關系來看,基數效用論是序數效用論的理論基礎,序數效用論則是對基數效用論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本次課,學生應理解基數效用論的基本假設,認識效用函數;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最終掌握消費者均衡條件。

Ⅳ 春晚的怪圈,為什麼春晚年年被罵,又為什麼春晚年年都辦,著蘊含了什麼經濟學上的知識

中國大,人多,眾口難調,任何事情都不能可取得所有人的贊同。
春晚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罵,其實沉默的大多數還是比較習慣的。

Ⅳ 從經濟學角度來回答為什麼春晚觀眾越來越少了!!!高分!!!!

(1)機會成本升高:同一時間的替代品眾多,可選擇和不可選擇的替回代品的收益甚至要超過答選擇春晚,例如,約會、上網、工作等。
(2)偏好發生變化:快節奏的生活導致心理偏好偏移,對春晚的胃口有所下降。
(3)交易的成本加大:早十年前看春晚的觀眾——生活壓力不是很大;工作變換和節奏不大;看春晚的人內心狀態良好,不浮躁。現在看春晚的觀眾——基本沒有這樣的狀態,要達到十年前的效果,需要有一個相當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這樣成本加大,能「心安理得、穩住屁股」看電視的觀眾也就少了。
(4)需求結構變化:中國人口結構及不同結構的心理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需求結構的變化。

實際上,要質疑的是看春晚的人數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嗎?相對於10年前,猜想人數不會減少,因為人口基數變大了,包括外來人口和國外對春晚的轉播(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逐步變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春晚也是比較關注的)。如果說減少,應該是比例有所下降。

Ⅵ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春晚一年不如一年

不是春晚一年不如一年,而是人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要還跟80年代似的,都沒電視,全村擠在一家看春晚,你也會覺得現在的好看

Ⅶ 用經濟學理論解釋春晚『年年辦,年年罵的原因』

民眾把春晚當公共產品,認為辦不好是浪費公共資源

Ⅷ 經濟學題目如何辦好春節晚會,給出建議

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老百姓在過春節的年夜飯中增添了一套誘人的內容,那就是春節聯歡晚會.記得1982年第一屆春晚的出台,在當時娛樂事業尚不發達的我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晚會的節目成為全國老百姓在街頭巷尾和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題材.
晚會年復一年地辦下來了,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越來越大,技術效果越來越先進,場面設計越來越宏大,節目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人們對春晚的評價卻越來越差了.原來街頭巷尾和茶餘飯後的贊美之詞變成了一片罵聲,春晚成了一道眾口難調的大菜,晚會陷入了"年年辦,年年罵;年年罵,年年辦"的怪圈.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Ⅸ 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解釋春晚為什麼會陷入「年年辦,年年罵;年年罵年年辦」的怪圈

同一享樂不斷重復,則其帶來的享受逐漸遞減。換句話說叫作審美疲勞。

Ⅹ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首先抄,我不知道你說的襲春晚的怪圈是指什麼
其次,從春晚出場的演員來看,幾乎每年都會有本山大叔的節目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規律是不符合邊際遞減規律的,而是和他恰恰相反
人們沒有因為年年觀看本山大叔的小品而感到厭煩,即經濟學中所說的效用減少
相反,人們已經習慣了春晚有本山大叔的節目,如果用效用來衡量的話,並非是邊際遞減,而是遞增,所以說這個規律並非普遍適用的
如果你看過 牛奶可樂經濟學第三版的話,作者在某一章中也提到過這一觀點,即邊際遞減規律並非絕對適用於所有活動中。
那裡舉例的是一種商品,說人們習慣於購買某種商品,且會持續購買該商品。
並不會因為購買的多了,而產生效用遞減。
就像我們買衣服也一樣,習慣了某種品牌,會一直用這種品牌。

閱讀全文

與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麼經濟學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