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輿情監控的監測機構
「北京政研院」全稱「北京政產學研資訊技術研究院」
監測所涉及的媒體包括重點平面媒體、各大新聞網站、各大論壇、地方新聞網站、地方論壇、博客、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網路媒體。根據定向採集(針對指定站點進行採集)、非定向採集(通過元搜索針對特定關鍵詞進行採集)及境外採集(指在國內不能訪問的境外站點)來完成。
單位為:《民主與法制》社輿情研究合作基地 2012年9月27日,廣州市輿情與社會管理重點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 揭牌儀式在暨南大學科學館舉行。
輿情與社會管理研究基地是為了適應國家振興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需要,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暨南大學媒體實驗中心」、廣東省重點學科新聞學學科和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而設立的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輿情與社會管理研究基地下設輿情研究中心、政治傳播與信息公開研究中心、微媒體研究中心和危機傳播應急管理研究中心。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紅麥聚信(北京)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是國內首例大學學術機構與輿情研發公司的合作形式,雙方將共同參與輿情培訓班及相關講座、共同研究社會輿情和發布社會輿情分析報告,致力於將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建設成國內一流的輿情學術研發、輿情培訓中心。 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
人民日報社有關機構自2006年起就開始逐步探索網路輿情監測研究課題,並於2008年正式組建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目前,監測室擁有具備輿論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等背景的輿情研究分析人員數十名,並邀請了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清華大學傳播學院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做為顧問,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輿情監測理論體系、工作方法、作業流程和應用技術。
監測室承擔了很多重要的輿情研究工作,主要有中國社科院年度《社會藍皮書》網路輿情課題(2007年起)、《文化藍皮書》課題(2008年起)、清華大學年度《傳媒藍皮書》課題(2008年起),國家軟科學重大項目「科技輿情監測與形象傳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路輿論引導規律研究」等,同時長期為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提供網路輿情分析基礎信息,並為中央和地方黨政核心機構、企業、團體提供輿情監測服務。
監測室的工作主要還包括:網路輿情監測報告、人民網輿情頻道、《網路輿情》雜志(內參)、網路輿情監測服務、輿情監測技術、中文報刊監測系統等。
『貳』 什麼書里有介紹什麼是微博和微博的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紫皮書》內容提要:2002年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回」學術研討會在中答國青年政治學院召開。這次研討會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學院科研處和中國人民大學輿淪研究所合辦。經過新聞與傳播系在短短一個月內的精心籌辦,來自新聞傳播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海外、港澳和內地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新聞輿論監督實踐第一線的有關媒體代表76人在年終歲末之際冒著大雪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辦方緊扣時代脈搏,圍繞學術和社會熱點,結合本系的專業優勢,以「新聞輿論監督與十六大以後的中國」為主題舉辦這次研討會,以期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推動新聞輿論監督的健康發展和相關研究的深化,為新聞學界和新聞從業界以及在新聞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之間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
『叄』 輿論學概論的作者簡介
劉建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多種學術機構評審專家,曾任《北京觀察》雜志編委會副主任,第八、九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學委會副主任,國家教育部新聞學教學指導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4年畢業於遼寧師范大學,先後當過中學教師、記者。1982年7月和1988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先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記者、市級廣播電視局局長兼總編輯。1988年7月任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系主任。1995年7月調入清華大學任教。長期講授「新聞理論研究」、「輿論傳播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經典論著研究」、「科技新聞」、「外國新聞媒介史」、「新聞學概論」等課程。「輿論學」曾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主要著有《宏觀新聞學》、《科技新聞理論與寫作》、《基礎輿論學》、《當代輿論學》、《當代中國社會輿論形態》、《現代新聞理論》、《當代新聞學原理》、《新聞學前沿》、《新聞發布概論》、《新聞學概論》、《天理民心》、《鄧小平宣傳思想研究》 《穿越輿論隧道》、《媒介批評通論》、《西方媒介批評史》、《輿論傳播》、《鄧小平後的中國》等專著、合著25本。主編《宣傳輿論學大辭典》、《應用寫作大網路》兩部辭書。20年來,在報刊上發表有關新聞學、輿論學、傳播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和當代中國研究等方面的論文530多篇。多種論著獲優秀成果獎。
『肆』 互聯網大數據在輿情方面的應用有哪些
港澳台居民來內地(大陸)旅遊輿情調查、微博旅遊輿情指數、2015家居建材專消費趨勢研究。輿情大數據指屬數研究得到了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報、中國旅遊輿情智庫、家居建材大數據輿情智庫、新浪、微博、微博數據中心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及輿情實驗室的全方位協助與合作。
(4)輿情經濟學擴展閱讀
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大量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做服務轉型;面臨互聯網壓力之下必須轉型的傳統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
不過,「大數據」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意義並不代表其能取代一切對於社會問題的理性思考,科學發展的邏輯不能被湮沒在海量數據中。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曾提醒過:「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於資料之無益累積,以致對問題之說明與解決,喪失了其對特殊的經濟意義的了解。」這確實是需要警惕的。
『伍』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組織職能
在互聯網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機構都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輿情的監測、研究和引導,互聯網業已成為了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人民日報社所屬的有關機構自2006年起就開始探索智能搜索引擎和網路輿情研究,並於2008年正式組建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2010年後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09年成立北京人民在線網路有限公司(人民在線),和輿情監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由人民網副總裁羅華擔任,副主任由人民網副總編輯、人民在線總經理董盟君擔任,秘書長由人民在線副總經理兼總編輯祝華新擔任。
目前,輿情監測室有具備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學、數理統計學等專業背景的輿情分析研究人員100多名,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的領導和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已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網路輿情監測理論體系、工作方法、作業流程和應用技術,可以對傳統媒體網路版(含中央媒體、地方媒體、市場化媒體、部分海外媒體)、網站新聞跟帖、網路社區/論壇/BBS、微博客、網路「意見領袖」個人博客、網站等網路輿情主要載體進行24小時監測,並進行專業的統計和分析,形成監測分析研究報告等成果。
輿情監測室創辦了國家重點新聞網站首家輿情專業頻道——人民網輿情頻道,出版了國內惟一一份有正式刊號《網路輿情》的內參,並承擔了很多網路輿論和危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科技輿情監測與形象傳播研究」、201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與效果評估信息平台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0年中國社會思想動態」、中國社科院年度《社會藍皮書》網路輿情部分(2007年-2013年)等。
2009年開始,輿情監測室定期對外發布「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推薦榜」、「網路文化熱點排行榜」、「央企網路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輿論信心指數」、「企業網路輿情應對能力與聲譽管理研究報告」、央企網路輿情指數體系等研究成果,提出中國已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突發事件處置「黃金4小時」、地方網路論壇是政府聽取民意的最短路徑、培養體制內「意見領袖」、網路「倒逼」中國改革等新理念,編寫了實用性強的輿情案例庫、輿情分析師手冊等工具書。此外,輿情監測室還長期為眾多中央和地方黨政機構、企業、社會團體提供熱點輿情事件應對、網路媒體危機公關等方面的顧問服務。
人民網輿情頻道被《南方周末》和《南風窗》列為2009年度「致敬傳媒」,被騰訊網列為2010年「華語傳媒盛典」年度欄目/頻道。中國社科院2010年7月推出的《新媒體藍皮書》中指出:人民網輿情頻道的推出,表明黨中央和主流媒體對網路輿論監督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態度,表明新聞網站的輿論監督不僅遠遠超越了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輿論監督,而且已成為新媒體時代中國民主制度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自2010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成立專門企業輿情部,加大對企業輿情的研發力度,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別是《央(國)企網路聲譽研究報告》、《企業網路聲譽研究報告》、《企業家網路聲譽研究報告》等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同時還開發了《企業輿情案例庫》和《企業危機應對36條法則》等一系列產品,為各大中型企業提供專業的企業危機應對建議。另外,針對行業輿情現狀,組織編寫了能源、金融、通信、家電、食品等六大行業輿情分析報告,為眾多企業、機構、社會團體提供咨詢服務。從2011年起,企業輿情部開始參與「央企網路宣傳效果評估體系」等課題,並推出「企業危機應對能力評分體系」、「央企輿情指數體系」等成果。
2010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研發並完善了具備個性化、垂直性監測功能的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該系統基於網路輿情傳播規律,及時、全面地監測境內外新聞網站、論壇、報刊、電視、廣播和知名博客、微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的抓取、挖掘、聚類、分析和研判,方便輿情工作人員迅速獲取輿情,提高輿情管理和輿論引導的水平。輿情監測平台涵蓋五大輿情支持系統,即部委(紀檢)、省(市)級、市(市)級、縣(市)級和上市公司、央(國)企、外企、民企輿情支持系統,為客戶實現網路聲譽管理、輿情監測、敏感信息預警、內部風險管理評估、突發事件實時追蹤和宣傳工作評估考核等功能。
『陸』 目前,輿情分析師職業發展方向
從2008年開始,國內網路輿情監測與研究機構開始大量出現。「網路輿情」也慢慢成為被各級政府、大型企業、新聞媒體、研究機構和公眾人物常嫦提及的新名詞,輿情業務領域的人才也成為了稀缺資源。2014年以來,輿情分析師已經出現了職業方面的培訓和認證,應該是一個新興的職業種類,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發展。
輿情分析師作為新興的職業,網路輿情成為考核社情民意的重要「溫度計」、「晴雨表」和「減壓閥」,而輿情分析師則定位於輿情氣象員和預報員。通過輿情工作,輿情分析師已經成為政府領導和群眾、企業和消費者的「連心橋」和「傳聲筒」。輿情分析師一篇精心撰寫的輿情報告,或是深刻及時的輿情研判建議,都是十分有價值的。隨著中國輿情服務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尤其是國內大量黨政機關、大小型企業、學術機構和新聞媒體的輿情監測研究中心的設立,輿情分析師更是有用武之地。
輿情分析師專業素養都有哪些重要的方面呢?首先,在基本知識掌握方面,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統計學、公共管理學、法律、經濟學、計算機等學科知識是最基本的,這些學科理論和技能也是在輿情分析工作中運用較多的。與此同時,對於相關專業領域的輿情監測工作,輿情分析師還需要掌握相應專業的基本知識的技能,如衛生和科技領域的輿情監測等。
另外,在待遇方面,就業內而言,差別還是很大的。因為現在各種各樣的機構都有在做輿情報告或開發輿情產品,不同的機構可能會給不一樣的待遇,整體上來說,在各種職業對比下輿情分析師還是屬於中等偏上的程度。
建議您可以找一些在業內較有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的機構或企業,待遇也比較有保障,對職業整體規劃和發展也更為有利。
『柒』 北京的網路輿情監控
北京那邊還沒有很專業的網路輿情監控的公司!做這方面軟體比較不錯的真的很回少。
網路輿答情監控就是互聯網信息搜集到本地,在進行加工處理。本來我國做這個行業不是很多,我是指專門做研究的公司,(個人的倒是很多,不過都只能用來玩玩的)全國能夠達到你要求的不超過三家,北京地區沒有專業的網路輿情監控的公司,不過我知道有家還不錯的,叫樂思軟體的,在深圳。其實現在在哪裡都可以的,只要是中國。因為現在交通這么方便,再說有什麼問題還有電話,網路等都是可以進行支持的呀
我們公司用他們的圖片採集系統,確實很專業的一家公司,好像國內相關的很多大項目都是找他們,你可以去聯系一下他們,應該是你要找的。
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捌』 輿情服務中的關聯效應是什麼
赫希曼基準也稱關聯效應標准,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艾伯特·O· 赫希曼 在其《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提出的。
『玖』 如何評價「網路輿情分析師」
網路輿情分析師這個職業的由來得益於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網路輿情越來越受到關注,早在08年人民網就成立了網路輿情研究機構。網路輿情的需求對象也從早期的地方黨政機構、事業單位輿情管理人員,擴展到現在的品牌企業、媒介關系維護、公關危機應對、輿情研究相關領域。網路輿情分析師也漸漸的成為了一個機構或企業把握網路輿情必不可少的一環。
目前網路輿情分析師的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原因是市面的輿情工具很多,但是技術受限,分析研判,提供策略建議的工作還必須有人工完成,而這就體現了網路輿情分析師存在的價值,一個好的網路輿情分析師要具備新聞學、傳播學、統計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等一系列的知識儲備,從而區別於機器學習。當然,網路輿情分析師也是分等級的,從網路輿情監測員、初級輿情分析師、高級輿情分析師、到輿情培訓師,當然目前具有培訓資格的主要以人民網、新華社為主。
網路輿情分析師入門不難,平時多看案例,利用輿情工具協作,學習數據處理和內容撰寫的一些套路自然就可以簡單的上手,但是越到後期越難,高級輿情分析師需要在某個經驗領域非常專注,也就從職業發展上限制了部分「眼界」。如果不做專而精,而是每個領域都涉及是很難每個領域都做好的。這也就從另一方面說明,當你還是初級網路輿情分析師時候,應該具備的是廣泛的知識儲備放開眼界,了解學習的東西越多,對於分析研判就越有幫助;而到達高級網路輿情分析師的時候,就需要具有專業精神,專一研究相關領域提供深度分析。
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價值,目前來看網路輿情分析師還是不可替代的,有志考慮這方面發展的可以放心的走進來,畢竟大環境對輿情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掌握輿情、管理輿情是未來商業的一個大趨勢。感興趣的也可以涉獵這方面的內容,畢竟藝多不壓身,學習都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