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實驗經濟學pdf

實驗經濟學pdf

發布時間:2021-02-05 22:50:11

經濟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給初學者的論文

經濟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給初學者的論文 (Paper)?
2015-04-28 pgl147258

【周皓南的回答(5票)】:

第一次答題,能力所限,還請各位知友多多包涵。

這個問題其實挺難答的,原因很簡單:何為「值得」,何為「初學者」,每個答主們都可能因為自己的專業、研究和閱讀范圍,給出不一樣的回答。就這點來說,不能說任何答主的回答是不對的。首先,和題主同為初心者,我覺得經濟學作為一門高度體系化的學科,是不能脫離教材和知識結構說事的。所以,題主可以,也應該去繼續閱讀中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內容。其次,閱讀paper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掌握方法,那麼就如 @Jichun Si 所說,沒有知識基礎便不可能知道如何應用方法;而如果是對經濟學的各方面作一些大略的了解,或是像 @SlowMover 所說,嘗試去掌握一些idea的話,讀他推薦的幾本期刊都是不錯的。[我也不完全同意SlowMover對於methodology的想法,不過也不需要說太多,下面一段會提到一點,這件事情本身在學界應當也不是沒有爭議的,對於初學者,避開這種爭議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不過我依舊認為搭建數理模型本身便是一種idea的體現,而不僅僅是方法問題,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expected utility theory和prospect theory對於數理模型和公理假設的運用]

而同時經濟學作為一個知識學科的一大特點又是:如何定義所謂的知識結構?上面有答主說到了Gary Becker。我在還沒有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時便深深敬仰其學術成就,即使當時還不能完全讀懂他的任何著述。但是,作為芝加哥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Gary Becker的理論也必然是基於一些會被其他學派challenge的理論上的。簡單的問題:如果讓米塞斯繪制一張經濟學的結構圖,他的答案會有多少和Becker或是小盧卡斯不一樣,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此處也就暫且說這么多。對於初學者,我個人覺得閱讀經濟學書籍的時候可以適當把各學派的觀點糅合一下,但也可以只看芝加哥/奧地利的。並不是特別影響收獲方面的東西。

我在芝加哥大學本科學習中級微觀的過程當中還是很注重文獻閱讀的,我覺得讀paper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合適的文獻可以讓我知道,自己在芝大上課做的題目到底是怎樣研究出來的,它的語境是什麼?它的思想源於何方,又有什麼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作為拓展閱讀這些paper也是非常好的精神調劑=。=(我在上面說到的prospect theory實際上便是我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題,但我們並沒有在課上了解到。這樣一來,Tversky和Kahneman的文獻可能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最好的拓展閱讀吧)

介紹具體東西之前吐一個槽。我覺得直接扔journal list是一個不太好的回答,原因是因為journal本身涉及到一個專業性的問題,對於題主沒有「直接的」幫助作用(舉兩個例子:我個人認為最近看到的AER上面的文章已經很少有能直接讓初學者看明白的東西,或是讓初學者覺得「我好像上課的時候/自己讀書的時候讀到過它」的內容了;但同時,最近的RES上面有介紹對於一個status quo constraint的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的發展,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比較適合初學者的paper,原因很簡單:我看到了圍繞價格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 utility maximization,我可以通過這篇paper看到這個核心概念的發展,和一些所謂「原理」所沒有考慮到、或者值得去考慮的核心問題。這里的東西寫得很快,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會回頭好好寫一下)。不過,大多數上面提到的journal都可以選取一些文章看看的,這里不多說。

鑒於題主的閱讀范圍主要涉及最基本的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以及一些計量(其實我很好奇為什麼要這樣讀。。),下面就推薦一些我覺得這一方面最有價值的paper,以及我比較推薦的閱讀方法。我的標准很簡單:奠基性的一定要讀,開拓理論框架的也是值得一讀的。(這其中我也算上了一些書的excerpt,我是覺得除了一些經濟學史書籍比如斯蒂格利茨的The Roaring Nineties,沒有必要推薦全書,特別是一些「流行經濟學」書籍)

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第一章. 最最簡練但又最最精妙的對於理性選擇的論述。值得注意的點是:什麼是purposive behavior. 這個pdf谷歌的出來。

與之相對應的:Gary Beck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stor可查。Irrational Behavior是不是真的irrational到無法用理性的模型取推測?Becker的想法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前兩篇東西(最多再加上一個risk-aversion)的應用:Becker &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stor可查。

上面有人說到了Becker的核心成就(把「非經濟學」的東西納入到經濟學范疇當中),我其實是不完全同意的,看上面三篇paper就能知道我為什麼這么想了。而且,做Becker這行的人還真不少,比如說芝加哥另一位諾獎得主Theodore W. Schultz。他的Economics of Fertility (1974)值得一讀,nber可查。

同樣,關於經濟學,或者說價格理論最核心的東西,弗里德曼有一篇非常不錯的paper。1966年的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問題就來了:你說弗里德曼這篇paper是在說idea還是在說methodology?很多時候這兩個概念是不分家的)

我覺得樓主在未來的閱讀當中可能會接觸到更清楚的也更深層次的概念,如果要對這些概念(主要是價格理論)的提出和發展有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paper,限於能力,如果我的介紹有任何問題,請不吝指出:

Liabson (1997),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講intertemporal choice裡面的non time-consistent discounting問題,是intertemporal問題在中級之上的非常好的拓展。

Rosen (1999) Potato Paradoxes. 這位能力足以拿諾獎,但卻英年早逝的芝加哥學派少壯派經濟學家努力告訴我們Giffen good本身的存在性是有疑問的。(很好的銜接了曼昆吧~)

Arrow (1950) A Difficulty in the Concept of Social Welfare。這篇就不用多說了吧~阿羅的paper雖然初學者看起來會有些吃力,但是裡面的數理邏輯是可以把人領進經濟學的神奇殿堂的。

Samuelson (1977) St. Petersburg Paradox. 薩繆爾森老人家寫的對於聖彼得堡悖論的歷史總結。非常好的告訴了我們這個引發馮諾依曼思考expected utility theorem的歷史悖論怎樣產生、如何解決、有什麼新的發展。

Kahneman & Tversky (1981)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和哈耶克老爺子一脈相傳的一篇東西——Invisible hand and welfare economics by Stiglitz.

因為我本人對於貨幣理論了解實在不多,所以也不敢大肆推薦相關的paper。但是還是可以介紹一些的,這次直接拿上課的syllabus截屏了——主要是trevor gallen給的,一些關於經濟增長模型的介紹。

最後再推薦兩本書:Friedman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以及Becker的Economic Theory。

大概就這么多了。做research空隙寫出來的東西,請多多指教。

----------------------------------------------------------------------

回復 @SlowMover :我還是比較贊同針對我的回答補充的部分的。就像我的答案最開始也說了,這個題目因為本身提法太模糊,所以必然會有同等「正確」,但是不一樣的解釋或者不一樣的方向的,也是因為經濟學這個學科本身的特點,答題者給出的答案會受到答題者經驗、閱歷的限制。我確實在一段時間之內還是受到chicago school的影響比較深,也是因為他們的approach (姑且說是從methodology的角度)我比較能夠接受,也覺得這樣的approach為經濟學構建了一個比較rigorous的學科體系。

至於chicago school的問題,heckman和list之間的divergence確實很有意思,在此不提。shiller如果跟fama和hansen並在一起,他的那句話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算是客氣」(這方面我讀的就比較少了,僅是個人推斷)。其實我的答案給的paper推薦倒是挺少涉及到所謂methodology和idea的糾纏之中的。比如becker的economic approach,這就是我覺得最基本的可以給初學者看的idea(也是我在學中微時候老師給我們看的第一篇paper。順帶,當時)。包括後面的irrational model,即使這是個模型問題,「取平均」照樣也是一種思想,就跟我們看baby rudin的證明一樣,嘗試從methodology裡面看到一些sparks of idea,未免也不是一件壞事。

再多說幾句,我現在看paper的時候也是會有意跳掉各種數學證明,甚至很多時候會把建立模型的所有部分都跳過不看,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樣也不是沒有壞處,要看他看的是怎樣的paper。舉個例子,Willig (1976) 在AER上面發了一篇Consumer surplus without apology。核心概念就是用一堆數學說明CS是可以rigorously(在統計學的意義上)反映CV和EV的。問題就是這篇文章除了最開頭以外通篇都是數學。。。這樣的paper從methodology的角度必然是不適合初學者看的,但是,即使idea非常明白,初學者能夠接受,也只是停留在「接受」的層次而已,因為其實初學者不知道衡量welfare的這幾個概念之間到底有什麼內在的聯系,除了計算時候調整一下curve和upper lower bound。如果真的沉下心去看一篇paper,那麼必然能夠從method當中獲得和經濟學思維有關的收獲。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倒是覺得method和idea的問題初學者大可不用選擇性的去刻意揚棄,看paper的時候採用一種integrated approach,各取所需即可。

最後隨便說幾句st. petersburg那個例子——如果說idea是marginal utility遞減我倒覺得不如直接說人們大多數時候(「在一定的規則下」)是risk-averse的。這就涉及到idea有多少個層次的問題了。總的來說因為不知道題主的需求,所以也很難說拆解paper需要拆解到什麼程度。畢竟這也不是一道「how to read an economics paper」的問題。

最後的最後。。因為SlowMover要被recursive method這本書虐。。等我到了SlowMover的層次以後求帶~233333

【komarikamikita的回答(4票)】:

You do not need paper, but you need textbooks.

【知乎用戶的回答(5票)】:

UPDATE

其實說到給初學者推薦PAPER,第一想到的是這個:The Mystery of the Vanishing Benefits: An Introction to Impact Evaluation

從一篇里學到的知識/指導思想支撐我高分過了3門考試……

——————————————————————————————————————————

以前參加過一個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搬運一下當時導師推薦的文獻來源(見最後)。

雖然這些期刊看著超專業怪唬人的,但大部分有一定數學和計量基礎的話就能看懂。

知乎之前有個問題:如何評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Gary Stanley Becker 的學術成就?

用經濟學來建立人類行為的統一分析模型,並讓所有學科都為其所用,為模型提供合適的參數和假定。

現在很多PAPER都是走這個路線(不過也有可能是我的專業方向是這樣,曾經選了個發展經濟學的seminar,閱讀材料把什麼科教文衛、婦女兒童權益、環境保護blabla的都包括了,這·些·都·是·經·濟·學·論·文……後來還上過研究恐怖主義、青少年犯罪、移民與社會問題之類的課也是一樣),如果題主不是想要鑽研理論,這些讀起來還挺輕松有意思的。發現全新的視角或者是看到作者對數據做了非常巧妙的處理時真是不由自主地在心裡點上32個贊。

當然如果志在理論的話……還是多看經典教材吧。

Good general journals:

e.g.

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 Econometrica

o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o Economic Journal

Good specific journals:

e.g.

o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o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 Journal of Finance

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o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o … etc.

Journals specialized in surveys:

e.g.

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Working paper series

e.g.

o NBER Working Paper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o CEPR Working Papers

o IZ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o Working Papers of the IMF, ECB, World

Bank, etc.

o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good universities

【JunAccount的回答(2票)】:

推薦看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每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大牛寫幾篇,高屋建瓴,語言通俗。

【米笑的回答(2票)】:

半夜被吵醒,來逛知乎看到這個,哎呀你們這些人吶,人家要推薦給初學者的paper,你們就搬出頂尖期刊都是好文來敷衍人家,太壞啦。

初學者嘛,可以看看的paper,我覺得該是滿足,第一,數學少的。第二,文章有意思但不難理解,第三,文筆不錯的。JPE,JEL神馬的,人家非專業,不一定會去一期一期借來看。

然後我突然就想到這篇文章了,覺得寫得不錯,還挺適合初學者的:

Roth, A. E. (2007). Repugnance as a Constraint on Marke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7-58.

話說,權力的游戲第四季不是剛結束嘛,我特別喜歡這戲裡面小惡魔在庭前慷慨激昂的一番呈詞,當時看完後我就想起這篇文章了。

然後免費下載的我只找到這個working paper的版本:w12702.pdf

看了一下這個的開頭,與我當年在JEP上讀得最終版略有用詞上的不同,但內容應該是一樣的。若是你學校圖書館有訂閱,那就用上面給的cite去搜索,沒的話就看上面的網址鏈接吧。

就醬,希望你喜歡~

【知乎用戶的回答(3票)】:

推薦看Debreu的monograph- theory of value.

------

以及我覺得很多人列的經濟學所謂入門的書籍沒什麼讀的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學學數學.

【城市獵人的回答(1票)】:

經濟學基礎文獻選讀

更新描述或封面

作者: 羅衛東 編選
ISBN: 9787308056137

這本書里邊大部分都是論文。

我推薦其中的一篇《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 》 哈耶克。

【NeiLHG的回答(0票)】: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法律方面的興趣。

當初因為看經濟法所以接觸了大學里一門經濟學與法律的課程,收益很多。

推薦張五常的書目。都是一些有趣的生活小例子闡述了背後的經濟學理論。

【Mephisto的回答(0票)】:

不要自以為這兩本基礎入門書籍就可以幫你讀很多paper了……而且讀paper是很浪費時間的學習手段。通常paper都是長篇大論證明了幾個結論,而教科書里會以最簡潔最有效的方式教給你(如果不是適合當下階段的,教科書也會告訴你)。

如果你是想入門經濟金融領域,以下教科書不錯

推薦教科書:

Principle of Micro/Macroeconomics

Intermediate Micro/Macroeconomics

Principle of Corporate Finance

Strategies and Games

入門會計學

統計學(如果會了就不用了……)

【鄒鄒1990的回答(0票)】:

經濟學的煙酒僧表示看paper也頭痛啊,初學者就應該先看入門級的教材然後不斷升入。掌握經濟學的各種方法論,原理,知道如何運用。然後針對性的看相關的paper,看paper應該是帶著問題,尋求答案的思路去閱讀思考。

【SATBBB的回答(0票)】:

paper讀得越多,越覺得扎實基礎的重要。不過learning by doing could be a way。

【顧志耐的回答(0票)】:

只學了曼昆那本書離能看明白經濟學五大期刊上的Paper的距離還是有點遠的,這里我也認同 @Jichun Si 說的,在開始的階段還是去讀一些教科書為好,因為教科書已經把成書的時間之前的經典理論都涵蓋了。如果實在想讀Paper,建議還是從文獻綜述讀起。上面提到的JEL上面的文獻綜述都很不錯。我在這里再給一點別的思路,列一些上面幾位都沒有說過的領域。如果你對新制度經濟學這個領域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些這個領域的文章。這個領域有很多經典的論文,並不用很復雜的數學模型,但是思想很深刻,有助於對用經濟學的思想審視這個世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下面列一些我自己讀過的

R.H. Coas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這兩篇經典論文可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奠定了產權經濟學的開端。

接下來推薦一下我特別崇拜的經濟學家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

Mancur Olson的理論經常是前人從來沒有說過的,令人眼前一亮,讀完之後可以讓人對社會的組織結構有新的認識。

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領域的很多論文也比較好懂,而且讀起來可能更有意思一點。這樣的論文重點在於實驗設計,後面會用一些統計學的方法去檢驗結論,如果你有統計學基礎,讀下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我對行為經濟學發展的前景還存在疑慮。

【雨田雨辰的回答(0票)】:

以下主要是對金融研究的學習,轉自我給另一個題主的類似回答:

首先,我覺得題主可以嘗試先了解現代金融學的發展歷史。這個過程可以幫助題主可以理清每一個理論的產生背景和意義,從而使題主更容易整理出自己的金融知識體系。在這里,我有一本書推薦題主看看,邵宇和刁羽的《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這本是主要是針對資產定價相關理論的。這本書在前言部分,總結了現代金融學從1900年巴舍利耶的《投機理論》到黃和達菲的有限證券市場的動態阿羅-德布魯均衡的相關發展歷史,通過閱讀這一部分,題主應該會對現代金融學的體系發展和每一個理論所關注和回答的問題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進一步,這本書的微觀金融學部分很好的將這個歷史中的主流金融理論進行了梳理和分類,條理十分清晰。具體說來,總結了投資者行為(即投資者效用最大化)衍生的資產定價理論、金融市場無套利定價條件在不同模型假設下的表達、B-S方法和風險中性定價在衍生產品定價方面的應用、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和金融市場理論等。每一個方面都是資產定價領域的重點問題。而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數學部分則很好的總結了需要用到的數學基礎。

其次,我認為題主可以基於不同的金融分支閱讀各領域自身的總結性文章。在這里,我有兩篇推薦題主閱讀。首先,是哈佛的John Y. Campbell今年寫的《Empirical Asset Pricing: Eugene Fama, Lars Peter Hansen, and Robert Shiller》。這一篇文章主要總結了上世紀70年之後基於SDF的當代資產定價理論,非常詳盡,適合題主對當代資產定價理論和實證研究方法上有一個大致的學習,並且Shiller的理論是Behavior Finance方面的先河,現在很多熱點的information economics問題都是從這一個分支逐漸發展出來的。第二篇文章是B. Espen Eckbo的《Corporate Takeovers: Modern Empirical Developments》。這一篇文章總結了公司並購方面的實證研究的建立,對於題主對並購理論和實證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好處。這一篇文章的最大好處是每一個部分都是基於一個問題的解答過程,有利於題主在學術生涯中形成問題導向型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並產生解答問題的慾望。

其他的參考讀物,我認為題主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閱讀各個領域的經典教材。比如,Bodie的《Investments》對資產定價方面的基礎知識有所介紹,Stephen A. Ross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對於公司金融學相關知識有所介紹,還有Hull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對於衍生品定價知識的學習十分重要(個人認為,題主的數學本科背景很適合這個方向的發展,恰好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還很初步,未來空間遼闊,金融工程技術的掌握一定可以獲得政策紅利)。當然如果題主讀了上述綜述性文章,有興趣也可以讀一讀參考文獻中的原始論文。主要可以讀一讀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Black & Scholes、Ross、Breedon、Duffie & Huang、Fama & French、Shiller等人的文章。由於重要理論實在是太多,不在這里贅述。

BTW,我也不認同 @Jichun Si的看法,你現在這個階段就是應該多多的看一些總結性讀物和原滋原味的論文,從中間獲得最直接的idea,methodology是後話,但學術思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學術思想都在introction裡面進行了邏輯上的陳述。至於methodology,則可以逐漸的通過看同一個field的論文去總結對於相似問題,academia都用了什麼統一的方法。

以上。主要用於拋磚引玉。

㈡ 誰能提供中國圖書分類法 電子版或者詳表

還是找不到詳表,建議您去書店買本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吧,
幫不了你了,唉。

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圖書的特性所編制的分類法。
它將學科分五大類,22個大類,基本序列是:馬列毛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選集、文集
12 單行著作
121 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 -1847年)
122 革命風暴的高漲與低落時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期(1864-1872年)
124 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和各國建立社會主義政黨時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國際時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14 詩詞
15 手跡
16 專題匯編
18 語錄
2 列寧著作
21 選集、文集
22 單行著作
2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25 手跡
26 專題匯編
28 語錄
3 斯大林著作
31 選集、文集
32 單行著作
3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35 手跡
36 專題匯編
38 語錄
4 毛澤東著作
41 選集、文集
42 單行著作
421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43 書信集、日記、函電、談話
44 詩詞
45 手跡
46 專題匯編
48 語錄
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著作匯編
56 專題匯編
58 語錄
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生平和傳記
71 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寧
74 斯大林
75 毛澤東
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8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2 列寧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3 斯大林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4 毛澤東著作的學習和研究
85 著作匯編的學習和研究
B 哲學
B 哲學
0 哲學理論
0-0 馬克思主義哲學(總論)
1 哲學基本問題
2 辯證唯物主義
21 物質論
22 意識論
23 認識論、反映論
24 唯物辯證法
25 唯物辯證法諸范疇
26 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27 辯證唯物主義的應用
3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8 哲學流派及其研究
81 唯心主義
82 實證論、經驗批判主義(馬赫主義)
83 唯意志論、生命哲學
84 新康德注意、新黑格爾主義
85 新實在論、邏輯實證論(新實證論、邏輯經驗主義)
86 存在主義(生存主義)
87 實用主義
88 新托馬斯主義(新經院哲學)
89 其他哲學流派
1 世界哲學
12 古代哲學
13 中世紀哲學
14 近代哲學
15 現代哲學
17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與發展
2 中國哲學
20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總論)
22 先秦哲學
221 諸子前哲學
222 儒家
223 道家
224 墨家
225 名家
226 法家
227 陰陽家
228 縱橫家
229 雜家
232 秦漢哲學(總論)(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233 秦代哲學(公元前221-207年)
234 漢代哲學(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235 三國、晉、南北朝哲學(220-589年)
241 隋、唐、五代哲學(581-960年)
244 宋、元哲學(960-1368年)
248 明代哲學(1368-1644年)
249 清代哲學(1644-1840年)
25 近代哲學(1840-1918年)
26 現代哲學(1919- 年)
2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3 亞洲哲學
302 古代哲學(亞洲)
303 中世紀哲學(亞洲)
304 近代哲學(亞洲)
305 現代哲學(亞洲)
3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亞洲的傳播與發展
31 東亞哲學
33 東南亞哲學(一)
34 東南亞哲學(二)
35 南亞哲學
36 中亞哲學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復此發言

--------------------------------------------------------------------------------

2 中國圖書分類法簡表
37 西亞哲學(一)
38 西亞哲學(二)
4 非洲哲學
402 古代哲學(非洲)
403 中世紀哲學(非洲)
404 近代哲學(非洲)
405 現代哲學(非洲)
4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非洲的傳播與發展
41 北非哲學
42 東非哲學
43 西非哲學(一)
44 西非哲學(二)
45 西非哲學(三)
46 中非哲學
47 南非哲學(一)
48 南非哲學(二)
5 歐洲哲學
502 古代哲學(歐洲)
503 中世紀哲學(歐洲)
504 近代哲學(歐洲)
505 現代哲學(歐洲)
507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
51 東歐、中歐哲學(一)
52 東歐、中歐哲學(二)
53 北歐哲學
54 南歐哲學(一)
55 南歐哲學(二)
56 西歐哲學
6 大洋州哲學
7 美洲哲學
80 思維科學(總論)
81 邏輯學(論理學)
0 總論
811 辯證邏輯
812 形式邏輯(名學、辯學)
[813] 數理邏輯(符號邏輯)(宜入O141)
[814] 概率邏輯
815 哲理邏輯(非經典邏輯)
819 應用邏輯
82 倫理學(道德哲學)
0 總論
821 人生觀、人生哲學
822 國家道德
823 家庭、婚姻道德
824 社會公德
825 個人修養
83 美學
0 總論
832 美學與社會生產
832 美學與現實社會生活
[835] 藝術美學(宜入J01)
84 心理學
0 總論
841 心理學研究方法
842 心理過程與心理實踐
843 發生心理學
844 發展心理學(人類心理學)
845 生理心理學
846 變態心理學、病態心理學、超意識心理學
848 個性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849 應用心理學
9 無神論、宗教
91 無神論
92 宗教
93 神話與原始宗教
94 佛教
95 道教
96 伊斯蘭教(回教)
97 基督教
98 其他宗教
99 迷信術數
C 社會科學
C 社會科學總論
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社會科學現狀、概況
2 機關、團體、會議
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51 叢書(匯刻書)
52 全集、選集
53 文集、會議錄
54 年鑒、年刊
55 連續出版物、期刊
6 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7]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書(請查G257.33,Z88/89)"
8 統計學
81 統計方法
[82] 專類統計學(宜入有關學科)
83 世界各國統計資料
91 社會學
92 人口學
93 管理學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請查N94)
96 人才學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論
1/3 共產主義運動、共產黨
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2 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
3 各國共產黨
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5 世界政治
6 中國政治
7 各國政治
73 亞洲政治
74 非洲政治
75 歐洲政治
76 大洋州政治
77 美洲政治
8 外交、國際關系
9 法律
E 軍事
0 軍事理論
1 世界軍事
2 中國軍事
3/7 各國軍事
3 亞洲軍事
4 非洲軍事
5 歐洲軍事
6 大洋州軍事
7 美洲軍事
8 戰略、戰術、戰役
9 軍事技術
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 經濟
0 政治經濟學
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2 經濟計劃與管理
3 農業經濟
4 工業經濟
5 交通運輸經濟
6 有點經濟
7 貿易經濟
8 財政、金融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0 文化理論
1 世界各國文化事業概況
11 世界軍事
12 中國軍事
13 亞洲軍事
14 非洲軍事
15 歐洲軍事
16 大洋州軍事
17 美洲軍事
2 信息與知識傳播
3 科學、科學研究
4 教育
4 教育
5 世界各國教育事業
6 各級教育
7 各類教育
8 體育
H 語言、文字
0 語言學
1 漢語
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3 常用外國語
31 英語
32 法語
33 德語
34 西班牙語
35 俄語
36 日語
37 阿拉伯語
4/84 各語系語言
4 漢藏語系
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復此發言

--------------------------------------------------------------------------------

3 中國圖書分類法簡表
61 南亞語系
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64 東北亞諸語系
65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66 芬蘭-烏戈爾語系
67 閃-含語系
7 印歐語系
81 非洲諸語系
83 美洲諸語系
84 大洋州諸語系
9 國際輔助語
I 文學
0 文學理論
1 世界文學
2 中國文學
3/7 各國文學
3 亞洲文學
4 非洲文學
5 歐洲文學
6 大洋州文學
7 美洲文學
J 藝術
0 藝術理論
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2 繪畫
29 書法、篆刻
3 雕塑
4 攝影藝術
5 工藝美術
[59] 建築藝術(請查TU-8)
6 音樂
7 舞蹈
8 戲劇藝術
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
0 史學理論
1 世界史
2 中國史
3/7 各國史
3 亞洲史
4 非洲史
5 歐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傳記
81 世界人物傳記及傳記研究與編寫
82 中國人物傳記
83 各國人物傳記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學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國文物考古
88 各國文物考古
89 風俗習慣
9 地理
N 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
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自然科學現狀、概況
2 自然科學機關、團體、會議
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請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
[99] 情報學、情報工作(請查G35)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1 數學
11 古典數學
12 初等數學
13 高等數學
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
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
17 數學分析
18 幾何、拓撲
19 整體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論、數理統計
22 運籌學
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
24 計算數學
29 應用數學
3 力學
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
32 振動理論
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
34 固體力學
35 流體力學
369 物理力學
37 流變學
38 爆炸力學
39 應用力學
4 物理學
41 理論物理學
42 聲學
43 光學
44 電磁學、電動力學
45 無線電物理學
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
47 半導體物理學
48 固體物理學
51 低溫物理學
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
53 等離子體物理學
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
56 分子物理學、高能物理學
59 應用物理學
6 化學
61 無機化學
62 有機化學
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
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
65 分析化學
69 應用化學
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1 天文學
2 測繪學
3 地球物理學
4 氣象學
5 地質學
6 地質學(二)
7 海洋學
9 自然地理學
Q 生物科學
1 普通生物學
2 細胞學
3 遺傳學
4 生物學
5 生物化學
6 生物物理學
7 分子生物學
81 生物工程學
[89] 環境生物學(請查X17)
91 古生物學
93 微生物學
94 植物學
95 動物學
96 昆蟲學
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1 預防醫學、衛生學
2 中國醫學
3 基礎醫學
4 臨床醫學
5 內科學
6 外科學
71 婦產科學
72 兒科學
73 腫瘤學
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76 耳鼻咽喉科學
77 眼科學
78 口腔科學
79 外國民族醫學
8 特種醫學
9 葯學
S 農業科學
1 農業基礎科學
2 農業工程
3 農學(農藝學)
4 植物保護
5 農作物
6 園藝
7 林業
8 畜牧、獸醫、狩獵、蠶、蜂
9 水產、漁業
T 工業科學
TB 一般工業技術
1 工程基礎科學
2 工程設計與測繪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復此發言

--------------------------------------------------------------------------------

4 中國圖書分類法簡表
3 工程材料學
[31] 金屬材料(請查TG4)
32 非金屬材料
33 復合材料
35 耐低溫材料、耐高溫材料
37 耐腐蝕材料
39 其他特種性能材料
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
41 爆破技術
42 密封技術
43 薄膜技術
44 粉末技術
48 包裝工程
49 工廠、車間
5 聲學工程
6 製冷工程
7 真空技術
8 攝影技術
9 計量學
TD 礦業工程
1 礦山地質與測量
2 礦山設計與建設
3 礦山壓力與支護
4 礦山機械
5 礦山運輸與設備
6 礦山電工
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
8 礦山開采
9 選礦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2 鑽井工程
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5 海上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
8 石油、天然氣存儲與運輸
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
[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宜入X74)
TF 金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冶金技術
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
4 鋼鐵冶煉(黑色金屬冶煉)(總論)
5 煉鐵
6 鐵合金冶煉
7 煉鋼
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
8 有色金屬冶煉
TG 金屬學、金屬工藝
1 金屬學、熱處理
2 鑄造
3 金屬壓力加工
4 焊接、金屬切割及粘接
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
9 鉗工工藝、裝配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藝
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
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
14 機械製造用材料
16 機械製造工藝
17 運行與維修
18 機械工廠(車間)
2 起重運輸機械
3 泵
4 氣體壓縮及輸送機械
6 專用機械
7 儀器、儀表
TJ 武器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2 槍械
3 火炮
4 彈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煙火器材、火炸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導彈
8 戰車、戰艦、戰機、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種武器與防護設備
TK 動力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熱力工程、熱機
2 蒸汽動力工程
3 熱工測量和熱工自動控制
4 內燃機工程
5 特殊熱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機械
8 風能、風力機械
91 氫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術
1 基礎理論
2 核燃料及其生產
3 核反應堆工程
4 各種核反應堆、核電廠
5 加速器
6 受控熱核反應(聚變反應理論及實驗裝置)
7 輻射防護
8 粒子探測技術、輻射探測技術與核儀器儀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與制備
929 輻射源
93 放射性物質的包裝、運輸與貯存
94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與綜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術的應用
TM 電工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電工基礎理論
2 電工材料
3 電機
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
5 電器
6 發電、發電廠
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
8 高電壓技術
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
92 電氣化、電能應用
93 電器測量技術及儀器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真空電子技術
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
3 半導體技術
4 微電子學、集成電路(IC)
6 電子元件、組件
7 基本電子電路
8 無線電、電信設備
91 通信
92 無線通信
93 廣播
94 電視
95 雷達
96 無線電導航
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
[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請查TM93)
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
1 自動化基礎理論
11 自動化系統理論
13 自動化控制理論
14 自動信息理論
15 自動模擬理論(自動模擬理論)
17 開關電路理論
18 人工智慧理論
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20 一般性問題
21 自動化元件、部件
23 自動化裝置與設備

㈢ 學習博弈論,需要打好哪些基礎

(1)數學基礎:經濟學中的分析方法 _(美)高山晟 足夠了。該書具有本科數學水平,基本能看懂,但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這里的數學基礎應該是進入中高級微觀領域的必需知識,可與後面教材同時進行。

(2)Gibbons的博弈論基礎非常好,例子很多,非常經典;但也有缺陷,主要是系統性不是很強,但很耐讀。注意:翻譯版的基本意思能夠較清楚的表示,但書中數學符號錯誤很多(責任編輯極不負責任),可對照英文版閱讀。英文版語句比較地道,反倒給我們增加了麻煩,有時感覺向作英語6級閱讀。

這大概需要2-4個月時間。

(3)直接閱讀03版的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_Fernando Vega-Redondo(有中文版,翻譯很好)。對於學習理論和演化博弈論給與了一定篇幅的介紹,數學表達非常規范,實例極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有Gibbons基礎,該書3個月可讀完,前後半年時間打好博弈論基礎,至少在一般學校的經濟系,應該是說得過去的。

(4)選讀泰勒爾的部分章節,如果能夠精讀200頁,功力大增。

(5)最重要的:做題。Gibbons的習題是遠遠不夠的;沒有200題作鋪墊,學了也白學。

(6)過後可進入專題:

激勵理論:An Intro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Contracts _Ines Macho-Stadler。入門書,但我感覺雖然對激勵模型作了離散化處理,作者意圖為了簡化數學難度,但對於中國人來講,好像沒有必要,該書很勉強,但也沒辦法,張維迎對於該部分處理雖然不好,但例子到可以參考、學習。拉豐的書有難度,但有前面基礎,可以看。

或者這個也可以,很短: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s A Primer, 2nd Edition.pdf

重復博弈:Repeated Games and Reputations Long-Run Relationships _ George J. Mailath and Larry Samuelson是經典新書

拍賣理論:Auction Theory _Krishna(2002)最好

機制設計:Designing Economic Mechanisms(2006)_Hurwicz.諾獎作者,人老,書可不老!

(7)再以後,看你的造化了。

㈣ 請在幫下載一下這個

附件已上傳 請下載 滿意請採納回答

㈤ 2004版本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下載

可能沒有發全,你可以到
http://hi..com/圖像水印檢測
或者告訴我你的郵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04年版)(共種)

關於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04版)的說明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

第二編 經濟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第四編 自然科學

第五編 醫葯、衛生

第六編 農業科學

第七編 工業技術

關於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04版)的說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四版)》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

A/K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
1.中國社會科學 2.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社會科學戰線

4.學術月刊 5.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6.天津社會科學

7.學術研究 8.江海學刊 9.江漢論壇

10.江蘇社會科學 11.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2.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5.浙江學刊

16.浙江社會科學 17.社會科學研究 18.求是學刊

19.社會科學(上海)(吸收: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20.社會科學輯刊 21.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2.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3.中州學刊 24.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5.人文雜志 26.求索 27.思想戰線

28.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9.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0.國外社會科學

31.南京社會科學 32.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4.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5.齊魯學刊

36.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37.學海 38.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39.江西社會科學

40.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1.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2.河北學刊

43.學術界 44.東岳論叢 45.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46.東南學術 47.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49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並入:社會科學) 50.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1.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52.北京社會科學 53.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4.學術論壇 55.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56.廣東社會科學

57.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8.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9.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60.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1.山東社會科學

62.探索 63.學術交流 64.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65.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6.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7.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8.北方論叢 69.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0.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1.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72.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3.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4.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5.寧夏社會科學 76.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7.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8.雲南社會科學 79.長白學刊

80.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1.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2.江淮論壇

83.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4.河南社會科學 85.內蒙古社會科學

86.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7.甘肅社會科學 88.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9.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0.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1.晉陽學刊

92.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93.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4.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5.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6.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7.貴州社會科學

98.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9.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B(除B9) 哲學
l.哲學研究 2.心理科學 3.心理學報

4.哲學動態 5.自然辨證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辯證法通訊 8.心理學動態(改名為:心理科學進展) 9.中國哲學史

10.道德與文明 11.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2.現代哲學

13. 心理發展與教育 14.心理學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學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國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國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統計學
l. 中國統計 2.統計研究 3.統計與決策 4.數理統計與管理

C9l 社會學
1.社會學研究 2.社會 3.婦女研究論叢 4、中國社會保障

C92 人口學
l.人口研究 2. 中國人口科學 3.人口與經濟 4.人口學刊 5、人口與計劃生育

C93 管理學
1.中國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領導科學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學學報

C96 人才學
1.中國人才

C95 民族學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 3、貴州民族研究 4、廣西民族研究

5、黑龍江民族從刊 6、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國民族

10.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1.雲南社會科學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滿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改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6.內蒙古社會科學

17.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D1,3,5國際政治
1.世界經濟與政治 2. 現代國際關系 3.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4.歐洲(改名為:歐洲研究)

5. 國際問題研究 6. 當代亞太 7.國外理論動態 8. 美國研究 9.當代世界 10. 西亞非洲

11.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12.國際展望 13.國際論壇 14.國際觀察

15.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6.和平與發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學刊 19.東南亞研究

20.國外社會科學

D2,4,6 中國政治
1.政治學研究 2. 求是 3. 中國行政管理 4.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5. 瞭望 6.社會主義研究 7. 教學與研究(北京) 8.毛澤東思想研究

9.黨的文獻 10.馬克思主義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國青年研究 13.探索

14.黨建研究(北京) 15.中共黨史研究 16.學習與探索 17.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18.社會科學研究

19.理論前沿 20.理論探討 21. 新視野 22.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3.求是 24.理論與改革

25.科學社會主義 26.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8.工會理論與實踐 29.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30.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31.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32.理論學刊 3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34.婦女研究論叢 35.黨政論壇

36.理論導刊 37.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8.理論探索 39. 半月談 40.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41. 中國青年 42.公安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D9 法律
1.中國法學 2.法學研究 3.法學 4.法學評論 5.中外法學 6.現代法學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學 9. 法學家 10. 政法論壇 11.人民檢察 12. 河北法學

13.法制與社會發展 14.政治與法律 15.環境法律評論 16.比較法研究 17.法學雜志

18.當代法學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適用 21.法學論壇

E 軍事
1.中國軍事科學 2.軍事經濟研究 3.國防大學學報 4.政工導刊 5.軍事史林 6.軍事歷史研究

7.世界軍事 8.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9.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第二編 經 濟

F 綜合性經濟科學
1.經濟研究 2.管理世界 3.經濟學動態 4.改革 5.經濟學家 6.世界經濟 7. 財貿經濟

8.財經研究 9.經濟科學 10.宏觀經濟研究 11.財經問題研究 12.經濟評論 13.當代財經

14.當代經濟科學 15.經濟管理 16.當代經濟研究 17.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8.南開經濟研究

19.經濟問題 20.經濟問題探索 21.現代財經 22.上海經濟研究 23.財經科學 24.國際經濟評論

25.外國經濟與管理 26.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7.經濟縱橫 28.中國經濟問題 29.經濟與管理研究

30.中國經濟史研究 31.經濟經緯 32.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33.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34.生產力研究

F11 世界經濟
1.世界經濟 2.世界經濟與政治 3.世界經濟研究 4. 國際經濟評論

5.外國經濟與管理 6.國際貿易問題 7.國際貿易 8.當代亞太

9.亞太經濟 10.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11.現代國際關系

12.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13.世界經濟文匯

F12,2(除F23,27) 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
1.改革 2.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3.上海經濟研究 4.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5.經濟體制改革

6. 中國經濟管理 7.特區經濟 8.開放導報 9.南方經濟 10.宏觀經濟調控 11.中國改革

12.中國勞動 13.城市發展研究 14.城市問題 15.國際經濟合作 16.改革與戰略

17.中國流通經濟 18.中國物資流通(改名為:中國物流與采購)

F23 會計
1.會計研究 2.審計研究 3.財會月刊 4.財務與會計 5.財會通訊 6.審計與經濟研究

7.中國審計 8.中國農業會計 9.廣西會計 10.中國會計電算化 11.財會研究(蘭州)

12.事業財會 13.財經理論與實踐 14.會計之友

F3 農業經濟
1.中國農村經濟 2.農業經濟問題 3.中國農村觀察 4.農業現代化研究 5.農業技術經濟

6.林業經濟 7.中國土地科學 8.林業經濟問題 9.生態經濟 10.農業經濟 11.調研世界

12.鄉鎮企業研究 13.中國農墾經濟 14.農村經濟 15.鄉鎮經濟

16.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17.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改名為:農村經營管理)

18.世界農業 19.農村經濟導刊

F4/6工業經濟

(含F27)
1.中國工業經濟 2.管理世界 3.經濟管理 4.經濟研究 5.改革 6.外國經濟與管理

7.經濟問題探索 8.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9.企業管理 10.企業經濟(南昌)

11.汽車與配件 12.中國建材 13.煤炭經濟研究 14.中國電業 15.建築經濟

16.中國地質礦產經濟(改名為:中國國土資源經濟)17.企業活力

18.上海企業 19.集團經濟研究 20.管理現代化 21.經營與管理

22.國有資產管理 23.企業家(改名為:財智文摘) 24.工業技術經濟

25.電力需求側管理 26.鐵道經濟研究 27.交通企業管理 28.旅遊學刊

29.郵電企業管理(改名為:通信企業管理)

F7 貿易經濟
1.國際貿易問題 2.商業研究 3.國際貿易 4.商業經濟與管理 5.財貿經濟

6.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消費經濟 8.國際經貿探索 9.商業時代

10.國際經濟合作 11.國際商務研究 12.價格理論與實踐 13.中國商貿 14.商場現代化

15.江蘇商論 16.銷售與市場 17.商業經濟文薈 18.中國物價 19.中國市場 20.財貿研究 21.價格月刊

F81 財政.國家財政
1.稅務研究 2.財政研究 3.稅務與經濟 4.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5.財貿經濟 6.中國財政

7.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8.財經問題研究 9.涉外稅務 10.財經論叢 11.財經研究

12.中國稅務 13.當代財經 14.財經科學 15.江西財稅與會計 16.財會研究(蘭州)

F82/83/84

貨幣/金融、銀行/保限
1.金融研究 2.國際金融研究 3.證券市場導報 4.投資研究 5.金融論壇 6.保險研究

7.金融理論與實踐 8.上海金融 9.財經理論與實踐 10.金融與經濟 11.浙江金融

12.武漢金融 13.中國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現代金融 17.農村金融研究

18.國際金融 19.銀行家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G20 信息與傳播
1.現代傳播 2.當代傳播

G21新聞學、新聞事業
1.國際新聞界 2.新聞記者 3.新聞通訊(改名為:傳媒觀察) 4.新聞與傳播研究

5.中國記者 6.新聞戰線 7.新聞與寫作 8.新聞界 9.新聞愛好者 10.新聞大學

11.新聞知識 12.新聞實踐

G22廣播、電視事業
1.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電視研究

G23出版事業
1.編輯學報 2.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3.中國出版 4.編輯之友 5.出版發行研究

6.編輯學刊 7.出版廣角 8.讀書 9.中國圖書評論 10.科技與出版

G25,35 圖書館學,情報學
1.中國圖書館學報 2.圖書情報工作 3.大學圖書館學報 4.情報學報 5.圖書館雜志

6.情報科學 7.圖書館建設 8.圖書館 9.情報雜志 10.圖書館論壇

11.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12.情報資料工作 13.情報理論與實踐 14.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5.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6.圖書情報知識 17.現代情報

G27 檔案學
1.檔案學通訊 2.中國檔案 3.檔案學研究 4.檔案與建設 5.浙江檔案 6.檔案管理

7.蘭台世界 8.山西檔案 9.檔案 10.北京檔案 11.上海檔案 12.四川檔案 13.湖南檔案(改名為:檔案時空)

G3 科學,科學研究
1.自然辯證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學學研究 4.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5.中國科技論壇

6.中國軟科學 7.自然辯證法通訊 8.科學管理研究 9.研究與發展管理

10.科技進步與對策 11.科學新聞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G4 綜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論與實踐 3. 比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評論

6.中國教育學刊 7.外國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學與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與經濟 12.教育科學 13.江西教育科研 14.遼寧教育研究 15.教育導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東教育科研(改名為:當代教育科學)18.教育研究與實驗

19.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G61 學前教育
1.學前教育研究 2.幼兒教育 3.學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課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學管理 3.語文教學通訊(分初中刊和高中刊)4.學科教育

5.外國中小學教育 6.歷史教學 7.上海教育 8.中小學教師培訓 9.小學語文教學

10.小學教學研究 11.思想政治課教學 12.天津教育 13.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14.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15.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16.英語輔導(與瘋狂英語合並為:英語輔導、瘋狂英語)

17.中小學外語教學 18.數學通報 19.中學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學教學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漢) 2. 教育發展研究 3.中國高等教育 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5.中國高教研究 6.江蘇高教 7.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改名為:教師教育研究)

8.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龍江高教研究 11.現代大學教育

12.高校理論戰線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G71/79 各類教育
1.中國成人教育 2.教育與職業 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4.中國電化教育 5.中國遠程教育

6.電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國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0.父母必讀 11.繼續教育

G8 體育
1.體育科學 2.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3.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4.體育與科學 5.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6.體育學刊 7.中國體育科技 8.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9.體育文化導刊 10.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11.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12.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13.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H0/2 語言學/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1.中國語文 2.語言教學與研究 3.民族語文 4.語言文字應用 5.漢語學習 6.語言研究

7.中國翻譯 8.世界漢語教學 9.古漢語研究 10.方言 11.當代語言學 12.語文研究

13.語文建設 14.修辭學習 15.語言與翻譯 16.上海科技翻譯 17.中國科技翻譯

H3/9 外國語
1.外語教學與研究 2.外國語 3.外語與外語教學 4.外語界 5.現代外語

6.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7.外語學刊 8.外語教學 9.外語研究 10.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1.中國俄語教學

I1,I3/7 世界文學
1.外國文學評論 2.外國文學研究 3.國外文學 4.外國文學 5.俄羅斯文藝 6.當代外國文學

7.世界文學 8.譯林

I20 文學理論
1.文學評論 2.文藝研究 3.文學遺產 4.文藝理論研究 5.魯迅研究月刊 6.當代作家評論

7.文藝爭鳴 8.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9.小說評論 10.新文學史料 11.中國比較文學

12.明清小說研究 13.文藝理論與批評 14.文藝評論 15.紅樓夢學刊 16.南方文壇

17.中國文學研究 18.名作欣賞

I21/29 文學作品
1.人民文學 2.收獲 3.十月 4.當代 5.上海文學 6.中國作家 7.鍾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學 11.解放軍文藝 12.時代文學 13.青年文學 14.長江文學 15.長城

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雜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學 21.山東文學 22.詩刊 23.花城

J 綜合性藝術
1.文藝研究 2.藝術百家 3.民族藝術

J2,3,5 繪畫,書法,工藝美術
1.美術研究 2.美術 3.美術觀察 4.裝飾 5.書法研究 6.美術&設計 7.世界美術 8.中國書法

J4 攝影藝術
1.大眾攝影 2.中國攝影

J6 音樂類
1.中國音樂學 2.音樂研究 3.中國音樂 4.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5.人民音樂 6.黃鍾 7.音樂藝術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J8 戲劇藝術
1.戲劇藝術 2.中國戲劇 3.戲劇 4.劇本 5.戲曲藝術 6.戲劇文學 7.中國京劇

8.四川戲劇 9.上海戲劇

J9 電影,電視藝術
1.電影藝術 2.當代電影 3.世界電影 4.中國電視 5.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6.電影文學

7.電影 8.電影評介 9.電影新作 10.當代電視

K 歷史
1.歷史研究 2.世界歷史 3.史學月刊 4.中國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黨史研究

7.史學理論研究 8.中國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當代中國史研究

12.抗日戰爭研究 13.史學集刊 14.中國史研究動態 15.中華文化論壇 16.民國檔案

17.安徽史學 18.歷史檔案 19.史學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國農史 24.文博

K85 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學報 4.考古與文物 5.東南文化 6.農業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華夏考古 10.江漢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宮博物院院刊

第四編 自然科學

N/Q,T/X 綜合性科學技術
1.科學通報

2.中國科學.A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分成:中國科學.A輯,數學和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天文學)

3.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5.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6.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9.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10.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11.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12.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13.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14.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15.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6.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改名為:天津大學學報) 17.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19.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1.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22.中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3.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24.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5.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6.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7.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8.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9.自然科學進展

30.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31.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2.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33.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34.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5.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6.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37.高技術通訊

3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39.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0.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41.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2.應用科學學報 43.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4.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5.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46.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47.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8.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北京化工大學學報(改名為: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0.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1.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52.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3.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54.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5.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6.北方交通大學學報

57.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8.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9.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0.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61.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2.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3.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64.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5.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6.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67.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68.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9.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70.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1.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2.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73.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4.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5.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76.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7.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8.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9.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0.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1.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82.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83.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4.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85.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86.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7.甘肅工業大學學報(改名為: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88.桂林工學院學報

N 自然科學總論
1.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系統工程 3.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4.系統工程學報

5.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6.自然辯證法研究 7.科學 8.管理科學學報

9.自然科學史研究 10.自然雜志 11.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2.中國科學基金 13.中國科技史料

O1 數學
1.數學學報 2.數學年刊.A輯 3.應用數學學報 4.計算數學 5.數學進展

6.數學研究與評論 7.系統科學與數學 8.數學物理學報 9.應用概率統計

10.工程數學學報 11.應用數學 12.數學雜志 13.高校應用數學學報.A輯

14.模糊系統與數學 15.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16.數學季刊 17.工科數學(改名為:大學數學)

18.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19.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 20.運籌學學報 21.數學教育學報

O3 力學
1.力學學報 2.應用數學和力學 3.計算力學學報 4.力學進展 5.固體力學學報

6.力學與實踐 7.應用力學學報 8.工程力學 9.爆炸與沖擊 10.空氣動力學學報

11.實驗力學 12.工程熱物理學報 13.振動工程學報 14.力學季刊 15.振動與沖擊

16.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 17.般空學報 18.機械強度

O4 物理學
1.物理學報 2.光學學報 3.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4.光子學報 5.中國激光 6.物理

7.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8.半導體學報 9.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10.強激光與粒子束

11.量子電子學報 12.物理學進展 13.聲學學報 14.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15.發光學報

16.核技術 17.大學物理 18.金屬學報 19.低溫物理學報 20.無機材料學報

21.高壓物理學報 22.材料研究學報 23.波譜學雜志 24.量子光學學報

25.化學物理學報 26.計算物理 27.人工晶體學報 28.光學技術 29.原子核物理評論

O6 化學
1.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分析化學 3.化學學報 4.化學通報 5.中國科學.B輯,化學

6.物理化學學報 7.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8.催化學報 9.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10.應用化學

11.高分子學報 12.有機化學 13.無機化學學報 14.分析實驗室 15.色譜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測試學報 19.化學物理學報 20.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1.化學試劑

22.結構化學 23.化學研究與應用 24.化學進展

P1 天文學
1.天文學報 2.天文學進展 3.雲南天文台台刊

P2 測繪學
1.測繪學報 2.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3.測繪通報 4.地圖 5.遙感學報

6.地殼形變與地震(改名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7.測繪科學 8.測繪學院學報

P3 地球物理學
1.地球物理學報 2.地震學報 3.地震 4.地震地質 5.中國地震 6.空間科學學報

7.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8.西北地震學報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學進展 11.水文

P4 大氣科學(氣象學)
1.氣象學報 2.大氣科學 3.高原氣象 4.氣象 5.應用氣象學報 6.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7.熱帶氣象學報 8.氣候與環境研究 9.氣象科學

P5 地質學
1.地質論評 2.地質學報 3.地球科學 4.地學前緣 5.岩石學報 6.沉積學報

7.地球化學 8.礦床地質 9.地質科學 10.第四紀研究 11.地球學報 12.礦物學報

13.地質地球化學 14.地質科技情報 15.地質與勘探 16.現代地質

17.成都理工學院學報(改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地球科學進展 19.中國區域地質(並入:中國地質)20.高校地質學報

21.長春科技大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2.地層學雜志

23.古生物學報 24.礦物岩石 25.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6.岩石礦物學雜志

27.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8.中國岩溶

P7 海洋學
1.海洋學報 2.海洋與湖沼

3.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5.熱帶海洋學報 6.海洋通報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學

9.台灣海峽 10.黃渤海海洋(改名為:海洋科學進展)11.東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報

㈥ 葉航的發表論文

·公共合作中的社會困境與社會正義——基於計算機模擬的經濟學跨學科研究,《經濟研究》2012年第8期。
·具有社會偏好個體的風險厭惡的實驗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6期。
·超越經濟人的社會偏好理論:一個基於實驗經濟學的綜述,《南開經濟研究》2012年第1期。[PDF]
·超越經濟人:來自計算機模擬的證據,《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2月4日,第6版。[PDF]
·Sympathy and Punishment: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Public Goods Game,
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 2011, 14 (4). [PDF]
·排他性機制的重構和准公共產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種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新路徑,《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PDF]
·規模報酬、互補性與經濟組織,《財經研究》2011年第1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2期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5期轉載。[PDF]
·信任水平的測度及其對合作的影響——基於組實驗微觀數據的證據,《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PDF]
·人類正義感與司法制度的起源,《學術研究》2010年第2期。
[PDF]
·在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遨遊,《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PDF]
·科學與實證:一個基於神經元經濟學的綜述,《經濟研究》2007年第1期。[PDF]
·作為內生偏好的利他行為及其經濟學意義,《經濟研究》2005年第8期。[PDF]

㈦ 快思慢想,邏輯思考防身術,不理性的力量,文化智商誰有電子版的分享一下吧。隨便什麼格式都可以,謝謝

自然辯證法試題答案 1、為什麼說自然辯證法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學科?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003-1。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為自然界的辯證法(自然觀)、科學技術研究的辯證法(科學方法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辯證法(科學技術觀)。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決定了它是一門具有哲學性質的學科,是辨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分支學科。003-2,003-3。自然辯證法既不同於哲學,又不同與自然科學(科學技術),它是處於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次的學科,是學校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紐帶和橋梁,是自然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產物。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同哲學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由於科學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同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所以也是協調人與自然、科技與社會關系的需要。所以說自然辯證法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學科。 2、結合我國的生態實際談談你對生態危機的看法? 生態危機:指的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在全球規模或局部區域導致生態過程即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生命維持系統瓦解,從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現象。所謂「生態危機",首先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危機。當代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三四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做自然的統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與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統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慾望是現代精神的中心特徵之一。」在這種觀念的制約和影響下。人們追求的主要是使自然界來畲乎人的需要、目的和特性,卻較少考慮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性等適合和適應自然的特性、法則和生態規律;人們普遍注重強調人改造、征服和戰勝自然的力量的增長提高與發展,而忽視人和自然之間物質交換的調節能力和人對不斷變化著的自然界的適應能力的訓練、提高和發展;人們一味陶醉於對:大自然的勝利和統治,卻忽視了我們對自然的每一勝利,都要受到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生態危機"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是社會異化的產物。例如,當今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發達國家置全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國際公法於不顧,肆意向發展中國家傾倒垃圾、化學廢料,把公害型企業轉移到發展中畫家,而發展中國家由於貧窮和債務也加劇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全球性「生態危機"是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傳統工業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排放廢棄物的粗放式生產經營方式之上的,它尋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人類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極大地擴張了駕馭自然的種種能力,卻沒有同樣擴大保存和保護自然的能力。傳統工業無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人類能夠以從前無法想像的巨大力跫來燃燒、砍伐、挖掘、移動、改變各種各樣的物質,從而嚴重地損壞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系統。全球性「生態危機」也是由於傳統的發展觀把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單純地追求經濟增長所致。20世紀下半葉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傳統發展觀為世界許多國家所運用。按照這種發展觀,自然資源可以無償地利用。古典經濟學家認為沒有人類勞動參與的東西就不能體現價值,因此自然資源是無價的或低價的,可隨意地無償地利用,自然環境的各種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於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巨大經濟增長即以漫無節制地消耗地球上大量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按照這種發展觀,就可以把發展理解為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增長,將GNP作為衡量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國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首要指標。但在這一指標中,既投有反映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沒有反映環境質量這一重要價值的喪失程度。事實證明,這種發展觀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3、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馬克思對科學本質的論述:(1)科學是人對自然界的理論關系和實踐關系;(2)科學是一種社會的、精神生產領域的勞動;(3)科學是生產力;(4)科學既是觀念財富又是實際財富。所以馬克思把科學看著「人對自然界的理論關系」,即科學是人對自然的能動認識和反映關系。 (一)科學是一種認知活動 科學具有求真性,所依據是具有客觀性的自然現象,自然科學通常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追求真理;二是具有解釋性和預見性;三是具有可檢驗性。 (二)科學是人與自然的對話 0063-1。科學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生產領域的社會勞動,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科學是一種知識形態的生產力。科學不僅是認識自然界的強大武器,而且是在社會生產中形成的人對自然界的實踐關系。 (三)科學是一種社會建制 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和其他社會規范體系相比,主要表現在:1.具有一套自然形成的、特殊的社會規范體系。2.從業人員的主體是受過嚴格訓練的職業科學家和科學家組成的科學的共同體。3.有一套獨具特色而有行之有效的獎勵制度,科學獎勵的核心不是金錢而是同行認可。一個國家的科學社會建制的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等綜合實力的標准。 4、如何評價技術悲觀論和技術樂觀倫? 技術樂觀主義產生於人類對技術的社會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認識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其實質是「技術崇拜」或「技術救世主義」,其基本特徵是把技術理想化、絕對化或神聖化,視技術進步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和根本動力。 090-1。技術悲觀主義雖然沾染一個「悲」字,暴露出其整體上的消極情懷和非理性主義,但在其背後卻蘊藏著反思和批判的意志和超越現實的吶喊。悲觀主義作為一種否定性的技術觀,自始至終都存在於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之中,只不過由於人們的觀察角度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價值追求不同,而對技術的恐怖心理、批判程度表現不同。 090-2。092-3。技術樂觀主義和技術悲觀主義等哲學觀的區別在於它重視具體的社會條件對技術的作用的影響而不是孤立地討論技術的作用。馬克思、思格斯是辯證唯物主義者,他們既承認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與影響,也強調了社會對技術及其發展所起到的引導和作用。馬克思、思格斯的技術社會觀既不是單純的技術決定論,也不是單純的社會決定論.而是關於技術系統與社會系統互動的理論。因此,不能對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進行斷章取義地片面臆斷,而應當今面、准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恩格斯的技術社會觀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技術與社會的辯證關系,樹立科學的技術社會觀(有時間就寫) 5、結合你所學的學科,思考數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115-1。在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為科學研究提供簡潔精確的形式化語言。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事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保證理論體系內部邏輯的自洽和簡潔。加上生物統計學。如物理學:在動力學中,用一組偏微分方程就可以概括地描述經典電磁理論的全部基本規律;在量子力學中,用希爾伯特空間和算符就可以把微觀世界中各種量的關系描述的一清二楚。 第二,為科學研究提高數量分析和計算方法。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學、海森堡的矩陣力學等就是運用數學方法的邏輯嚴密性構造科學理論體系的典範。 第三,為科學研究提供了邏輯推理工具。眾所周知,數學中的命題、公式都要嚴格地從邏輯上加以證明後才能確立,數學的推理必然遵循形式邏輯的基本法則,以保證從某一前提出發導出的結論在邏輯上是准確無誤的。 6、如何理解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即通過模仿而進行的創新活動,具體包括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完全模仿創新。即對市場上現有產品的仿製。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完全使市場飽和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創新產品投放市場後還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使技術模仿成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質上也帶動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很多企業發展都從模仿其他企業技術開始。 第二種是模仿後再創新。這是對率先進入市場的產品進行再創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術後,經過消化吸收,不僅達到被模仿產品技術的水平,而且通過創新,超過原來的技術水平。要求企業首先掌握被模仿產品的技術訣竅,在進行產品功能、外觀和性能等方面的改進,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模仿創新優勢在於可節約大量研發及市場培育方面的費用,降低投資風險,也迴避了市場成長初期的不穩定性,降低了市場開發的風險。但是同時難免在技術上受制於人,而且新技術也並不總是能夠輕易被模仿的。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專利制度的不斷完善,要獲得效益顯著的技術顯然更不容易了。自己回答自主創新。 模仿創新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1)積極跟隨性。(2)市場開拓性。(3)「看中學」的積累性。(4)資源投入的中間聚積性。 7、科學家應遵循科技倫理嗎?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有那些? 科學家應遵循科技倫理。166-1。科學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服務於人類,無論以科學的借口殘害無辜的人,還是科學的成果成了構成人類的危害,都不能僅僅把責任推卸給科學或者是用科學的人,科學家要自身負起責任。科學應該造福於人類,為民眾服務;科學應該用於和平的目的而不是戰爭;科學家要保證科學研究的後果不會引起嚴重的生態破壞,不會危害我們這個一代以及我們後代的生存安全,科學家要對研究後果負責,對其研究成果進行認真的評估,發現科學研究違背科研理論需立即中斷,並公開申明;科學家要做出承若,通過自身行動,體現高標準的道德。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和醫學實踐,尤其是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應該遵循社會倫理、生命倫理、動物倫理等。技術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師,在工程技術活動中,應該遵循一定的職業倫理和社會倫理准則,應該承擔對社會、專業、僱主和同事的責任,應該對工程的環境影響負有特別的責任,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人類福祉和環境保護服務。科學家的倫理規范構建僅靠輿論支持、道德示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體制上缺乏科技道德行為的懲戒機制,對社會心理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暗示作用。只有對科技界的非道德行為通過法律的手段堅決予以懲治和消除,新的倫理規范確立才可能有效的保證。 8、如何保障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健康、持續地運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68-1。為了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必須從經濟條件、社會環境與國家政策三個方面予以保證。從政策、法規與組織機構,制度化諸方面予以保證,包括建立保障研發活動社會運行的機制,建立保障科學技術發展的決策機構,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科學技術體制。169-2(7點) 只要能夠時刻牢記「科學技術」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人類最大限度地帶來快樂幸福」這個大方向就能夠在社會中健康、持續地運行了。 有了這個社會發展前進的總體方向,一旦某些科學技術的發展損害或可能損害到社會的整體幸福時,我們就要堅決禁止發展和使用這樣的科學技術,反之,有利或更有利於社會整體幸福的,我們就不斷的支持這樣的科學技術。 9、技術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技術創新實際上是以新產品(或改進產品)、新方法、新工藝的形式實現具有社會經濟意義和市場意義的技術發明的首次應用。技術創新的來源並非限於新的技術發明,同時還包括先前存於「技術庫」中的原有技術發明和原有技術創新成果。 1.技術創新是新興產業成長壯大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2.技術創新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前提和動因 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都依賴於該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3.技術創新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關鍵 4.技術創新是區域經濟競爭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第一,技術創新改變區域生產與生活方式,創造區域持續競爭能力,第二,.技術創新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的變革,為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制度基礎 10.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以先進的科學和教育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為主線,並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多種創新互動,使國內外創新成果迅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和社會充滿活力的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推進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需要。 一是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 三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 五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六是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 七是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㈧ 經濟學管我什麼事但月薪22k很有事 pdf

我雖然不是經濟學院的,但也給你回答個吧
1沒必要為沒進實驗班苦惱,一般的話,實驗班的某些專業課使用英文的,經實雖然不太了解,但好像學得數學啊,比其他專業要難,對於考研和出國都挺好的。也沒有說普通班就排在後面這么一說,學的內容都一樣,想要好好學,有好的發展,在哪都一樣,也許實驗班氛圍會更好一點吧。轉專業,經實今年接了兩個轉成功的,可見難度還是有的。
2住宿你不能選,都是安排好的。校內六人,校外四人。
3英語數學是為了分快慢班而考試,數學還是稍微看看極限,求導,積分就應該行了吧。英語,好好准備准備,爭取進快班,早考4級。
4准備的話,那你看看經濟學方面的書或者雜志,關注一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之類的就行了,掃掃盲。
5大學,怎麼說呢,沒人逼你學習,最後的結果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自覺就好,給自己定個目標最好。

閱讀全文

與實驗經濟學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