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觀經濟學_論述題_急!!!
1:增加反傾銷稅也就意味著出口後的產品價格增加,而產品價格增加會導致,需求減少,回供給增加,但是答(需要畫圖來說明,市場均衡的圖,但是,供給和需求曲線是要移動過的),由於需求減少的量大於供給所帶來的增加量,導致平衡點左移,最終價格是下降的,從而生產商沒有利潤,但是由於鞋子有可替代產品,所以對於歐盟的居民來說,損失不大,但是由於供給增加,鞋子銷售不到海外只能在國內銷售,結果就導致,供給大於需求,從而價格下降,國內需求增加。
2:由於農產品大部分不是彈性產品,所以當政府減免稅收時,盡管價格下降,但是(需要畫圖說明--非彈性需求曲線的圖)對於改變即增加的量來說是很小的,所以農民的收入實際上是減少的。(在圖形中,增加的面積是比減少的面積小,所以收入降低)
3:這個題和第二道題本質上是一樣的,,,用的知識點就是,護膚品是屬於高檔產品,也就是屬於彈性系數比較高的,接近於完全彈性,所以,當價格變化時,對於消費者的變化來說是很大的,所以廠家為了防止消費者的流失,所以價格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用圖來分析會很直觀的。
B. 微觀經濟學試題及答案
1)c=rl*l+rk*k=2l+12
…抄…(i)
因為q=l^襲1/2*k^1/2=2l^1/2
所以l=0.25q^2
帶入(i)故
c=0.5q^2+12
2)求q的全微分
dq=0.5l^-0.5k^0.5dl+0.5l^0.5k^-0.5dk
根據邊際產量規律,應有
(0.5l^-0.5k^0.5)/(0.5l^0.5k^-0.5)=rl/rk=2/3
故有k/l=2/3
則q=l^0.5*(2/3*l)^0.5=2/3l
即l=1.5q
由(i)式,有
c=2l+3k=4l=6q
C. 宏微觀經濟學論述題
消費品生產商與零售商經常發行一些產品優惠券,憑這類優惠券在購買產品時可以版享受一定的優惠,.為什麼企業不權降低產品的價格而是發行優惠券.?
優惠券實際上是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
目的是擴大需求量 榨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由於針對的主要是需求價格彈性高的人群,而這部分人群通常比較多,說白了就是窮人多。
商家通過發放免費優惠券的辦法來區分富人和窮人,然後對較為富裕的消費者索取較高的價格,而對較為貧窮的消費者索取較低的價格。而如果直接減價,商家就達不到區分顧客群的目的。
第一,富人通常對時間估價高,其購物時間機會成本較高沒時間去剪報紙上的優惠券etc,需求價格彈性也小,商家自然樂意向這部分有錢人索要高價。
第二,窮人則願意花費時間工夫,從雜志上剪下優惠券,或者從網上下載優惠券,或者在收到營銷郵件注意收集和保存起來,高價對於精打細算的他們是不具備吸引力的,於是商家變採用優惠券擴大營銷范圍。
PS 「富人」「窮人」並無他意,只是為了方便表述。
D. 誰能幫我回答兩道微觀經濟學的論述題非常感謝,急用!
問題一:
1.需求的影響因素方面
消費者應該考慮價格、收入、相關商品的價格、對未來的預期以及自己的偏好等因素。
2.消費者均衡條件
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應遵循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即保證MU1/P1=MU2/P2,也稱作等邊際原則或者消費者均衡條件,即消費一元錢花在商品1上帶來的邊際效用應該與同樣的一元錢花在商品2上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在圖形上看就是預算約束線與無差異曲線相切,保證消費者在該商品組合的消費行為中能夠獲得效用最大。
問題二:
如果要提高企業效益,可以從很多方面考慮:
1.供給的影響因素
廠商應該考慮到該產品的價格、生產成本、技術、相關競爭產品的價格、未來預期等因素。
2.彈性因素
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企業可以降價以保證增加收益,而對於缺乏彈性的商品,企業可以漲價來增加收益。
3.要素投入的等邊際原則
根據生產者均衡條件,保證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和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應該滿足MPL/w=MPK/r,即廠商花費一元錢購買勞動力帶來的邊際產量應該與同樣的一元錢用於購買資本的邊際產量相等。
4.利潤最大化原則
根據MR=MC,廠商應該使自己生產一單位產品帶來的邊際成本與這一單位產品帶來的邊際收益相等。
5.市場結構方面
不同的市場結構廠商使用的策略是不同的,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只能接受現行市場價格,但非完全價格競爭市場條件下,廠商可以根據MR=MC自行控制產量和價格,壟斷競爭市場中,企業可以加大廣告力度,增加產品差異優勢來擴大收益,而寡頭市場中,企業通過博弈關系來獲得最大收益。
樓主給分吧,我答的很辛苦的~
E. 怎麼答微觀經濟學的實例論述題感覺理論知識都懂,但是一個案例來了就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了,比如上大學
你應該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供需關系和對價格的影響。民工工資和大學畢業生工資持平,是因為供需差異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