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題 一般從哪幾個指標入手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2. 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失業的原因
在我們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大國,失業問題從根本上說不是短期的宏觀經濟問題,而是一個長期發展問題
失業現象產生的歷史原因有以下兩點,即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分離。首先,是受宏觀經濟的周期現象影響。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時候,宏觀經濟不景氣,內需不足,勞動力大量下崗、失業,這是和宏觀經濟周期相關的。其次,市場發育還不夠。另外,發展中國家,資源不足,市場功能也不太健全,政府財源相對是有限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特點中國也有。
進一步得看,中國的失業問題特徵是強烈經濟增長下的高失業狀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失業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存在失業,但我國已邁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中,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必然存在失業。如果計劃不起作用了,市場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會造成失業。勞動力的配置由計劃機制向市場機制轉變,作為失業前提條件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公開化,於是失業也就成為必然。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工業化和現代化。更多資本被用於先進設備配置和機器引進上,同時也用於介紹現代技術和治理,
因此很少的工人在生產活動中被需要。另外,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帶來工業結構的變化,因此大部分工人下崗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勞動力資源的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經濟以高增長率迅速發展,但是強烈的就業需求來源於眾多勞動力人口問題沒被解決。因此,中國的失業及就業問題狀況嚴重,尚待解決。
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勞動力資源的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經濟以高增長率迅速發展,
3. 用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解答失業怎麼解決
(1)政府採用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如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增加轉移支付、減少稅收;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如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購買證券。 (2)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是促進就業的根本途徑。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是互相適應與制約的關系,兩者以收入與消費為媒介,共同影響經濟增長。在產業類型上,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產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企業規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的能力方面相對大企業來說要強的多。政府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在就業方式上,要轉變勞動者的擇業、就業觀念,增強就業、擇業的競爭意識,重視靈活就業方式,大力發展季節工、臨時工、小時工、輪崗工等多種就業形式。(3)加大教育的投資開發力度。教育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確立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國家制度,調整教育結構,增加各級政府職業培訓經費的投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4)菲利普斯曲線說明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存在著相互替代關系,若要降低失業率必須以高失業率為代價;若要降低失業率,必須以高通貨膨脹率為代價。
4. 簡要回答一下對於失業的經濟學解釋。(宏觀經濟學簡答題)
http://wenku..com/link?url=_AW4hsR-A2tioxzNc8m8EjkME-3kUeOtPdRi5_
5. 宏觀經濟學的失業原理怎樣舉例解釋呢謝謝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業經濟學解釋的分析
作為大學的一分子,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總有些學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到食堂就餐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學生對食堂提供的服務不滿所造成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問題,我們使用失業的經濟學解釋來加以分析。見圖(參考資料)。
圖中,橫軸為學生期望指數(對食堂的要求),縱軸為食堂指數(包括飯菜質量、價格和服務質量,並假設現時的食堂指數為1)。曲線D為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曲線,曲線S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數曲線。
從圖中可見,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的均衡點在E點,均衡時,食堂指數為1.2,學生期望指數為3,可見現時學校食堂就餐人數還有一點的上升空間,但只是一點點而已。a區域所標示的是學生期望指數低於3時的情況。此時食堂指數很低,但是學生的期望指數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數多於食堂所期望的人數。通常這一類學生是零花錢較少或者對飲食要求較低,安於接受現狀的人。b區域中,隨著食堂指數的升高,就餐人數卻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期望指數遠大於食堂指數。通常這類學生比較有錢,或者說品位高,不喜歡食堂的環境,或者比較叛逆。
6. 宏觀經濟學解決失業問題詳細答案,速求,謝謝啊·
失業分為結來構性失業、摩擦性失自業和周期性失業。
(1)摩擦性失業是勞動者正常流動過程產生的失業。是市場制度本身決定的,與勞動力供求狀態無關,即使實現充分就業也要有摩擦性失業。
勞動者流動過程包括勞動者的新老交替、人們出於資源配置優化和判斷的原因而轉移就業職位等。它是市場對人力資源進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條件和代價。
磨擦性失業量的大小取決於勞動力流動的大小和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長短。勞動力流動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決定的;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則主要取決於獲取工作的信息難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業的代價和失業者承受這種代價的能力。
(2)結構性失業是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協調所引起的失業。其最大特點是勞動力供求總量大體相當,但卻存在著結構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業的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給不足。
(3)周期性失業是由於整個經濟周期波動造成勞動力總需求不足產生的失業。
7. 宏觀經濟學的失業率問題
都不是。是失業人數除以勞動人口(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
失業率(UnemploymentRate)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的比率,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
8. 請你用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分析:當前我國的失業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經濟危機—企業面臨破產—企業裁員—失業—
解決辦法:只有擴大內需
9. 宏觀經濟學論述題
1、失業的主要類型
失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到不同國家或一個國家的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其主導因素並不完全相同。國際上一般將失業分為以下幾類:
(1)摩擦性失業,指由於勞動力市場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臨時性失業,如新生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時出現的工作中斷等;
(2)季節性失業,指由於某些行業生產條件或產品受氣候條件、社會風俗或購買習慣的影響,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季節性變化而導致的失業;
(3)技術性失業,指由於使用新機器設備和材料,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的生產管理方式,出現局部勞動力過剩而導致的失業;
(4)結構性失業,指由於經濟、產業結構變化以及生產形式和規模的變化,促使勞動力結構進行相應調整而導致的失業;
(5)周期性失業,指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經濟的周期性萎縮而導致的失業。
2、我國的失業問題分析
(1)經濟高增長與事業率高增長並存,就業彈性開始下降。所謂就業彈性系數,是指由國民經濟變動帶來的就業量的變動占國民經濟變動量的比例。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就業彈性是0.32,即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320萬人就業。但到2002年我國的就業彈性已經下降到0.10。這種現象不同於傳統的周期性失業。
(2)失業率不斷上升,再就業率不斷下降,失業回滯開始出現。失業回滯是指由於失業率長時間居高不下,自然失業率開始上升的現象。我國近幾年來的失業率(實際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再就業率卻逐年走低,從198年的50%降至2002年的15%。失業率上升與再就業率下降的共同作用導致就業弱勢群體出現 。出於就業若是的勞動者由於長期失業或者頻繁失業狀態,最終形成「失去信心的勞動者」,使得自然失業率上升,進而成為解決我國事業問題的一大障礙。
(3)失業與空位並存,結構性矛盾空前突出。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總量上明顯共大於求,另一方面,高級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等技術型勞動力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結構性失業的存在造成了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障礙,進而大大削弱了企業進一步吸收就業的能力。
(4)知識型失業出現。這一特點集中體現在2003年。這一年全國高校擴招後第一批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得高學歷的勞動力供給突然增加,原來基本均衡的供求關系被打破,由此引發了高學歷低工資、高學歷低就業等許多非正常現象,並且最終造成60萬大學生不能就業,處於摩擦型失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