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反應經濟學的現象

反應經濟學的現象

發布時間:2021-02-06 17:22:14

㈠ 用經濟學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我。。 你要10個 我只找了1個 還是往屆大學生畢業的論文 湊活看吧 余用均衡原理來描述谷賤傷農
現代經濟學已經發展到了宏觀、中觀、微觀多個層次,分析方式也已經由最初的定性分析過度到定量分析。初學《宏微觀經濟學》教程,密密麻麻的數學模型和推導讓我這樣的初學經濟學的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其實經濟學來自生活,經濟學的原理滲透了日常生活、生產的每個角落,經濟學原理能夠在生活中廣泛地運用。人類的每一種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著經濟學的法則。比如商品的價格問題,就和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企業生產成本、盈利問題緊密相關。
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大,甫釘顛固郯改奠爽訂鯨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小;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小,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大。而「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它描述的是這么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種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可以用彈性原理加以解釋。」
彈性理論正是要說明價格的變動比率和需求量的變動比率之間的關系。需求價格彈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對企業來說是銷售量)變動率與其價格變動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應的靈敏程度。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的比值就是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即
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價格變動的比率
即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當價格上升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減少的百分數,或者當價格下降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數。當│Ed │<1時,稱需求是缺乏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小於價格變動的幅度;當│Ed │>1時,稱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大於價格變動的幅度。
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它的需求彈性的大小與價格變動所引起總收益的變動情況是密切相關的。這是因為總收益等於價格乘銷售量,價格的變動引起了需求量的變動,從而就引起了銷售量的變動。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是不同的,所以價格變動引起的銷售量的變動是不同的,總收益的變動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則當該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增加;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的幅度大於價格上升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減少。例如:某種商品的價格每公斤2元,銷售量為1000公斤,該種商品需求彈性系數為2.5。如果該商品降價至每公斤1.8元,總收益情況如何變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設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為X。
則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價格下降後銷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總收益情況: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價後商品的總收益增加了250元。這就是富有彈性的商品「薄利多銷」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則情況相反。如香煙的需求曲線缺乏彈性,因為上了癮的煙客不會在乎價格的高低,所以價格的高低對香煙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再如:中國有句古語叫「谷賤傷農」,意思是豐收了,由於糧價的下跌,農民的收入減少。其原因就在於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也就是說,人們不因為糧食便宜而多吃糧食,由於豐收了而造成糧價下跌,並不會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從而總收益減少,農民蒙受損失。不僅如此,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彈性也小,也就是說,人們收入提高了並不因此而增加糧食的消費。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時期出現把糧食和農產品毀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於糧食這種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降價不會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會減少總收益,所以資本家把這些農產品毀掉反而會減少損失。
相信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學習到更多類似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應用了的經濟學規律,並且我們可以應用這些規律解析其中的深層原因

㈡ 生活中有什麼經濟學現象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市場價格,政府的政策,比如,大豆的價格,

㈢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原理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

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

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2、為什麼破舊的錢幣總是被先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

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里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

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里,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說:古時候,因為鑄造貨幣工藝的差別很大,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

並試圖將那些成色差的「劣幣」轉讓給他人,這樣市場上就同時流通著劣幣和良幣,且劣幣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懲罰,

如此循環,良幣就會被驅逐出市場,質量差的貨幣反而在市場上流通了。

3、為什麼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馬太效應」原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其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

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在一個有名望的醫生那裡排長隊,也不願意到同一個科室醫術平平的醫生那裡就診。

於是,人多的飯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飯店人越來越少,最終門可羅雀,最好關門大吉,這就是馬太效應。

㈣ 圖一反映了什麼經濟學現象

高一的學生?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相當的impressive啊。我大一的某些學生都不願意去鑽研這些知識。

字母的意識就是你所說的那些。
如果要看經濟學的書的話,要看主流的經濟學教材。不要看國內一些非學者編撰的所謂經濟學書籍。裡面的錯誤、誤導很多。
這兩張圖只能說明一個經濟現象,還夠不上經濟學原理的程度。一般而言,當需求增加的話,也就是人們渴望買更多的東西,這時候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一定會提高,同時廠商們也很happy的提供更多的商品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對比兩個圖,你能發現,原來的D0曲線,現在移動到了D1的位置。需求曲線外移(其實是向右移動),意味著需求的整體水平上升。供給曲線沒變化,所以供給的整體狀態沒有質變,變化的只是原來的均衡點,E0,沿著供給曲線移動到了E1. 新的E1在坐標軸對應的價格(P)和數量(Q)都比E0高,原因我在4里講了。需求曲線外移,供給曲線不變,會帶來商品價格和數量的同步提高。

㈤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多銷不一定多得——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因為我的家在農村,所以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豐收的季節的農民的收入反而卻下降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一個經典的問題——「谷賤傷農」。

對於糧食來說,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產量,另一個是糧食的價格。糧食所取得收入為產量與收入的乘積表示。

這兩個因素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一條價格需求曲線所決定的。

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糧食是一種必須品,其彈性系數較小,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價格的變化量。

原因在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小於一,因為對糧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決定。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糧食上的花費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糧食價格變化的不敏感。

看到這一現象,我們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問題了,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時,農民就會競相降價去賣掉手中的糧食。

而由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很小,農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糧食全部都賣掉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價格,所降價格的的幅度一定會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的幅度。

這就出現了糧食產量增加卻收入不增加的現象,這也正是經濟學上的「谷賤傷農」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經濟學的現象,所以,我們更應該練就一雙火眼去發現它們。

同時,更應該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好的理財,去真正地成為一個「理性人」。

拓展資料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㈥ 有哪些有趣的經濟學效應和經濟學現象

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當一個決議某些人反對時,而大多數人覺得無所謂或礙於某些人的權威時或此決議於己無關輕重,那麼社會將無效率

㈦ 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經濟學現象的幾個例子:
1、打折商品、超市店慶等總是有很多消費者來消費;一個是跟風現象,一個是愛佔小便宜心理。
2、房價越往上漲購買人數越多;這是人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導致的。
3、國債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因為國債風險小。
4、學校周圍的商鋪、小販很多;學校附近對物品的需求大。
5、兩三千的手機用戶多,五六千的手機用戶少;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閱讀全文

與反應經濟學的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