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有哪些理論,如何運用這些理論解釋經濟現象,請舉例
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經濟學新理論》
作者:王見定教授
【摘要】
首次引進「自然資源指數」概念,以此指數為依據,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序地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揭示了行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為政府的各種預測、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可行工具。(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聯合國在1990年對國民經濟各行業作過分類,蘇聯、美國、中國也作過類似分類。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分類大致相同。
經過多年的仔細考查,我們發現,行業的分類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影響著各行業的發展。這種東西就是自然資源。為了應用方便,我們引進「自然資源指數」,記為N(A),0<1.其中A是行業名稱,N是英文自然資源的首字母,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強,N(A)越接近「1」;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據這種原則,我們把國民經濟的各行業粗略地進行量化如下:
1-0.9:糧食作物種植業,蔬菜瓜類種植業,果樹種植業,特種作物種植業,采種、育苗、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天然林場經
營管理、牲畜飼養、水產養殖、水產捕撈業
0.9-0.8:金屬礦業、非金屬礦業、木材采運業
0.8-0.7:電力、煤氣、自來水生產和供應
0.7-0.6:食品、飲料、煙草、紡織、縫紉、皮革、木材加工、傢具、造紙、化學工業、治金工業
0.6-0.5:金屬製品、非金屬製品、機械、電氣、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設備
0.5-0.4:建築業.地質堪探
0.4-0.3:商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務
0.2-0.1: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
0.1-0:
金融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
以上分類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在某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注釋:
關於自然資源指數計算的說明
自然資源的投入
計算公式:N(A)= ——————(以貨幣單位進行計量)
總投入
(1)自然資源是指土地、森林、礦產、能源等被人類利用進行生產從而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的天然物質的統稱。
(2)由於一些行業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如各種種植、養植業、故計算比較簡便。對於大多數行業都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如煙草、造紙、治金工業,當然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就更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這時分母的總投入很容易計算,但分子自然資源投入的計算則要從本行業的物質投入中逐次減去人力資源的投入。
(3)為了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一般價格固定在某一年份,並採取平均價格。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15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第157—159頁。
{9}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1998.
㈡ 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經濟學現象的幾個例子:
1、打折商品、超市店慶等總是有很多消費者來消費;一個是跟風現象,一個是愛佔小便宜心理。
2、房價越往上漲購買人數越多;這是人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導致的。
3、國債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因為國債風險小。
4、學校周圍的商鋪、小販很多;學校附近對物品的需求大。
5、兩三千的手機用戶多,五六千的手機用戶少;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㈢ 經濟現象有哪些
通貨膨脹.
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
通貨緊縮——
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deflation)該如何定義?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的定義:「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跌兩季,即表示已出現為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統統價格不能停頓的持續下跌,而且全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
在經濟實踐中,判斷某個時期的物價下跌是否是通貨緊縮,一看通貨膨脹率是否由正轉變為負,二看這種下降的持續是否超過了一定時限。
㈣ 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
生活中蘊含著許多經濟學
比如當你早上出門一個不小心差點掉進下水道里,你也許會罵:「誰這這么沒有素質,連水井蓋都偷」
其實偷水井蓋不僅僅只是素質問題,你想想會偷城市水井蓋的大多會是周邊農村的人,偷水井蓋或許沒有素質,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他是不會去偷水井蓋的,因為他的投水井蓋的機會成本是失去這份穩定工作,作為一個合理的經濟人他會比那個邊際收益大!假如他沒有工作,那他的機會成本是0,因此會冒險!
也就是說城市水井蓋被偷其本質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而不是僅僅的素質低!
所以說我們常說的打假治假就僅僅靠增加幾次強力打假就行嗎?我想事治標不治本!其本質也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要根本治理就應該縮小城鄉差距!這才是根本所在!
晚上寢室出去聚餐!我們的小謝同學很不開心!在我們強大攻勢下得知情況:小謝同學最近在追一個MM,他說最近發簡訊MM都不怎麼回他的簡訊!
我問你每天發幾條,他說發二三十條!
暈!你白痴啊!難怪MM不理你!
其實這可以用經濟學效用解釋!當MM接到第一個追求者發給她的簡訊,心中還是會有一種自豪感,不管那追求者多少爛(這個女生最清楚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第一個簡訊的效應是最大!當你發第二個簡訊時候這個簡訊給MM帶來的自豪感會下降,也就是第二個簡訊效益小於第一個簡訊的效應!這就是經濟學中常講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當發到二三十個簡訊是對MM來講邊際效用已經是負的了!也就是說MM這你發的簡訊已經反感了!
那我該怎麼辦呢?小謝同學!
我們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每天減少發簡訊的次數,就一天發三四條,但要在每天一個時間段發,
為什麼
因為因為發三四條簡訊帶來的總效用是最大的,就是說三四條帶來效用相加的總和是最大的,(因為在往後帶來效用是負相加總和是減少的),當你每天在以個時間段發的時候,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後呢?
在後就一個禮拜不發
為什麼
因為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突然沒有收的簡訊時候!她會感覺失去了什麼東西樣!在經濟學中就叫埋沒成本!就是說MM收簡訊的這段時候沒有收的簡訊,再個大學比較無聊,就無聊過去,而以前是收簡訊,那MM埋沒成本是收簡訊!這時候MM就會在心裡想到你!
就是這樣了!
當給一個MM發簡訊時候,可以從她回簡訊的時間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興趣有多大哦!回的越快越有興趣!
㈤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那沒有。個人生活,完全是微觀經濟學領域的內容,完全不反映宏觀經濟學的東西。只有千家萬戶匯集起來的內容,就上升到了宏觀經濟學的范疇了。
㈥ 列舉經濟現象有哪些
通貨膨脹.
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
通貨緊縮——
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deflation)該如何定義?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的定義:「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跌兩季,即表示已出現為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統統價格不能停頓的持續下跌,而且全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
在經濟實踐中,判斷某個時期的物價下跌是否是通貨緊縮,一看通貨膨脹率是否由正轉變為負,二看這種下降的持續是否超過了一定時限。
㈦ 生活中有哪些經濟學現象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版原理
「成本效益原權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門上要安裝鎖」,因為當時這種工業門都是有鎖的,我們不會為了便利店而專門做一種不帶鎖的工業門。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還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簡單來說,成功的產品設計就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兩方面實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