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與心理學有什麼關系
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互涉關系:
學科間互涉的日益加強是近年來科學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而心理學與經濟學本就有著特殊的親緣關系,近年來的學科際互動更是日益頻繁深入,採取跨學科的視角,圍繞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互涉關系,從如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1)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歷史淵源:二者共同發軔於近代英國經驗主義哲學,隨後經歷了一個從相互分離到再度結合的過程。
(2)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相互「越界」:隨著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自身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張,從而與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產生了日益增多的交疊,而心理學的發展也使得心理學家逐漸關注經濟學領域的課題。
(3)心理學與經濟學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跨領域應用: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給經濟學帶來了重大的方法論革命,功能性腦成像技術的成熟也促成了神經經濟學的出現;另一方面,經濟學中的博弈實驗範式對於心理學家有著高度的借鑒意義,經濟學家對心理學實驗方法的改造也值得引起心理學家的注意。
(4)心理學與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共享:認知心理學的進步為經濟學帶來了作為「有限理性的圖譜」的行為經濟學和優秀的建模工具——人工神經網路,而經濟博弈論作為一種針對人類交互決策行為的優秀分析框架,於心理學家對人際沖突與合作領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大有裨益。
(5)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積極意義:二門學科互涉的意義表現為,推進二門學科的協同發展、促進二者理論定位、思維方式的差異互補、有助於深化對特定主題的探討。
(6)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前景展望:近年來,心理學和經濟學表現出共同的「後現代」轉向、「文化」轉向和「快樂」轉向,從而產生了更多的理論共識,也出現了制度研究、復雜系統研究等二者皆大有可為的新興跨學科研究領域;更進一步地,二者有望在以生物學為理論基礎、以博弈論為建模平台、以理性行為者模型為通用工具的背景下達到整合,並進一步匯入行為科學學科群整合的洪流。
Ⅱ 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我已經從協同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完全重構了整個社會學。社會是由多個團體構成,來共同完成社會中個體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協同任務的一種個體集合。馬克思和我們傳統的社會制度分類方法其實問題很大,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生產者、消費者三者構成,沒有理由單獨以生產資料的歸屬作為社會制度劃分依據。 社會制度指的是社會管理權力的掌控方式,與經濟發展水平並無關系。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度,而社會分工決定階級成分。階級是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人群。這里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就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協作任務中承擔的主要角色。經濟地位實際上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政治態度基本由經濟地位決定。 也就是說階級最本質的東西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社會協同生產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團體是為完成一類協同任務,而聯合或正式組織起來的一群個體的集合。對一個團體來說,完成協同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並非都是稀缺的,但是總是存在稀缺的資源?否則任務就成為可以無限執行下去,任務執行規模就可以無限擴張,當擴張或者無限執行後總會達到邊界。此時,要麼原材料是稀缺的,要麼人力是稀缺的,要麼資金是稀缺的,要麼技術是稀缺的,要麼消費者是稀缺的。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完成協同任務獲得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群體中間進行分配,所以經濟學的基礎是社會學。決定群體行為的是個體行為。決定個體行為的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所以社會學的基礎是心理學。經濟學最本質的基礎是心理學,是人的行為決策理論和模型。而心理學的本質基礎是生物學和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的基礎之一是概率統計學。
歸納一下:從技術層面說,概率統計學=》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個體行為學(心理學)=》群體行為學(社會學,經濟學),這才是正確的一個遞進關系。從學科角度來說,物理->化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心理學->人文科學:藝術(音樂,美術,文學等),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
Ⅲ 行為經濟學是否屬於心理學
不是。
行為經濟學是作為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Ⅳ 經濟學和心理學,有什麼聯系
經濟學是抄研究人類社會經襲濟活動規律的學科,是一門社會科學。而社會科學都脫離不了人,然後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學科。所以,從定義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兩門學科是緊密聯系的。
在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裡面,馬歇爾就已經提到過經濟學人的假設會因為心理學對於人的研究的深入而發生巨大改變,這種變化甚至會影響到所有社會科學的學科。實際上,自從人本主義萌芽開始,無論是管理學、法學、還是經濟學和政治學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經濟學不再是從前僅僅是研究財富增長的學科,現在已經將研究方向轉變為了物質的合理分配,而其分配的目的是在有限物資的情況下達到最大的合理性,即個體的心理上的滿足。心理學的加入,使得經濟學有了手段可以分析那些情緒消費的經濟活動,根據深刻的理解市場活動的規律。
Ⅳ 請問經濟學和心理學哪個專業好些
建議你報考心理學,因為心理學的就業率要高於對外貿易
、經濟學,而且工資會相對比較高。
經濟學: 對高數有一定要求, 但相對電子、計算機、機械等專業要求不算高, 經濟學專業將來考研時的數學科一般是「數學四」(電子、機械等專業考研要考「數學一」,更難)
話雖這么說, 但因為考經濟學專業的有很多理科生(考研時也有很多工科轉經濟學專業的),將來經濟學考研高數的壓力也不小
應用心理學:對高數要求不太高,但是專業課里的知識要用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知識.所以高等數學不必看,但要看一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心理學專業考研時不考高數。
文學、法律、新聞、心理都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都不需要學習數學。
其實國外大學的數學相當簡單的,比我們國內的要簡單得多,因為GRE考試的數學題目的難度都不超過國內高一數學的難度的。不過文科要背要寫的非常多,這個心理准備應當做好。
Ⅵ 心理學、經濟學原理
低門檻
心理學家查爾迪尼在替慈善機構募捐時,僅僅是附加了一句話「哪怕一分錢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錢物,這就是著名的「門檻效應」,這一效應的基本內容就是由低要求開始,逐漸提出更高的要求。查爾迪尼分析認為,對人們提出一個很簡單的要求時,人們很難拒絕,否則怕別人認為自己不通人情。
Ⅶ 心理經濟學怎麼樣
在亞洲,經歷了「失去的十年」日本始終是一個奇怪存在:最西化又最東方,最富足又最停滯,最發達也最為困頓。對此,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前研一也曾困惑不已,何以那麼多不符合世界經濟常識的現象,卻紛紛存在於當今的日本經濟? 一方面,雖然日本近些年來強調走出往昔蕭條泥淖,經濟復甦日漸抬頭,據說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增長周期最長的「伊奘諾景氣」,統計數據也節節向上,與此同時,日本個人所得卻在持續減少,經濟成長的好處並沒有為民眾所分享;進一步看,即使日本個人收入在減少,不過個人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卻在不斷增加,金額甚至達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3倍,高達1500萬億日元;更令人驚奇的是,雖然日本一向以低利率政策著稱,但是日本人仍舊一如既往地偏好存錢——所以,這「1500億日元」中的絕大部分還是老老實實「躺在銀行或郵政儲蓄賬戶里睡大覺」。 在大前研一看來,日本諸多「怪現象」的症結在於「日本人固有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不能消除日本人的不安心理,那麼無論政府採取怎樣的宏觀經濟政策,都無法產生理想的效果。他認為,上面提到高達1500億的個人金融資產堪比一個大水缸,一旦爆發,其力量不容小覷,也許除了日本之外,只有美國,但是美國的人口比日本多了兩倍。 一味把錢存在銀行,等於水缸中的水固定不動,那麼逐漸水也失去活力,也會變成死水、變質、發臭——如果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就必須必須讓水流動起來,需要有人去搖晃這個沉悶無比、按部就班的「大水缸」。因此,大前研一在《心理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了一些心理層面的結局知道,按照自己的說法,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甚至這一理念可以被稱為「心理經濟的革命」。 從管理大師走向公共事業的大前研一,近些年對於日本社會的集體心理不遺餘力,本書其實也是他對於《低智商社會》、《再見吧,美國》等書的延續思考與老調重彈,關注所謂「心理經濟學」,也就從重整心理入手,來為日本人進行「解凍」,改變民眾固有心理,進而計劃改革欠缺效率的封閉社會體系,達到構建日本生活消費大國體系的目的。其中,大前研一還開出了葯方,即使所謂「心理經濟學主張的七大復甦政策」:第一,提高利率;第二,調整遺產繼承、贈與等相關稅制,使老年人的財產能提早交給年青一代;第三,獎勵住宅改建;第四,創建老年人活動社區;第五,擬定生活規劃建議書,讓老年人了解年老後生活所需的實際資金額度;第六,鼓勵老人用資金作投資;第七,讓資產運作成為國家政策。 歸根結底,大前研一所謂「心理經濟學」動力,仍舊是從攢錢到消費的引導,還是希望能夠引用投資、分配等不同手段,使得日漸老齡化的日本不再安於今日的紙上富貴,每每裹足不前。醒悟之後,奮起直追,汲取其中商機,使得日本真正成為未來的生活消費大國,甚至攪動全球經濟。 固然,「日本特殊論」一向不缺乏市場,就像影響日本甚深的梅棹忠夫就直接表示日本是與歐洲平行的文明體,日本文明和其他文明相比而言,就像是魚類中的海豚,可謂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種。就像在本書中,大前研一也多次在書中表示西方的經濟學方式與政策不適合與日本——其實其間的錯配,更多並非理論本身錯誤,而是語境的不同導致。饒是如此,在對貨幣貶值、經濟改革、銀行系統、社會老齡化等問題上,我們還是看到了日本與中國驚人的相識之處,大前研一的振聾發聵之語,對於中國來說,同樣值得反思:心理經濟學中不願改變固有心理的心態,不僅日本人有,中國人也不例外,或許某些方面更甚。 ps:大前尤其是數據說明,升值與蕭條干係不大。 就經濟而言,中國與日本本是同根生卻又境遇迥異, 原因或許在於中國內地市場之廣闊,行政控制之強腕
Ⅷ 萬物皆可心裡學,就像萬物皆可經濟學一樣的看法
有生命的物體就有心理活動,有心理活動,就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去了解和分析,所以萬物皆可,同樣有生命的物體都會產生經濟活動,有經濟利益,所以也就可以用經濟學去看待了
Ⅸ 心理學 經濟學兩個專業哪個更好!
我學過經濟學,但我不太建議你去學。我建議你選專業至少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第回一就是你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答就是你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職業要求是什麼,從事的職業能帶來多少回報,你是否熱愛這項職業,之後再來談選專業。很多人學成專業後,乾的不是本專業的活,白白浪費幾年不說,學起來很痛苦,工作很麻木。第二就是,你選的職業能不能讓你具備核心競爭力,就是能不能成為你日後糊口的技能,你學的東西可以不廣,但一定要專,讓你能從人群里脫穎而出。你學的東西如果以後都能用視頻課的形式去學,或者買幾本書看看,再花點錢找個老師教教就可以,那基本上算門檻很低,以後學這個的人也多,競爭壓力大不說,你想出頭就得靠情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