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是誰
英國政治經濟學開始於17世紀中葉,W.配第為其創始人。
配第的經濟著作包括《賦稅論》(1662)、《獻給英明人士》(1691)、《愛爾蘭政治剖視》(1691)、《政治算術》(1690)、《貨幣略論》(1695)。配第沒有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他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建立所作的主要貢獻,在於他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正是在這兩個問題上,他把經濟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
http://www.hudong.com/wiki/%E8%8B%B1%E5%9B%BD%E5%8F%A4%E5%85%B8%E6%94%BF%E6%B2%BB%E7%BB%8F%E6%B5%8E%E5%AD%A6
『貳』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
19世紀中葉,馬克思和思格斯創立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逐漸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並進行強大的工人運動的理論表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明了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第一次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第—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現實經濟運行的客觀要求,馬克思在研究和闡述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時,使用了大量的英國官方文獻和統計資料,也閱讀了大量有關的經濟學著作。不僅進行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規范分析,進行實證分析。
馬克思從當時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英國,揭示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和多層面經濟關系的特點,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的規律,這對於一切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適用的。
(2)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系,尤其是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其前身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
『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樣創立和發現
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創立於19世紀中葉。這時,西方國家的經濟已發展到機器大工業時期,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在西歐先進國家和美國佔了統治地位,經濟生產社會化和所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經濟危機周期地發生。
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工業雇傭工人日益壯大,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勞方反對資方的斗爭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經濟理論作為思想武器,這影響了馬克思對經濟問題的研究。
馬克思和恩格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經濟問題。他們從社會生活領域劃出經濟領域,從社會關系中劃出生產關系,認為它是一切社會關系中的本質關系。他們把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認為生產關系是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每一種生產關系是暫時地存在於歷史的一定階段。
這樣,他們就闡明了生產方式及與之相應的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是遵循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規律,表現為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經濟理論體系建立在以「客觀經濟規律」為依據的堅實的基礎上,使政治經濟學成為真正的科學。
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當時創立的理論體系規定的任務是:揭示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從而揭露現代化生產方式發展和趨於瓦解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各種矛盾和弊病,並從社會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矛盾和弊病的力量和因素。
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古典的、科學的、社會主義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絕大部分經濟學著作,「批判地繼承了」古典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研究成果中的因素,收集和研究了關於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的大量文獻和資料,深入地分析了社會的經濟結構,闡述了它的運動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經濟理論研究對象問題上廓清。
他們闡明了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階級社會,歸根結柢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雖然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並且作為物出現。這一重大貢獻是建立在馬克思對勞動價值學說作了全面論證和革命性的發展的基礎上的。
馬克思在研究商品的二重性時,發現了商品二重性中包含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這就使價值的本質得到了科學的說明,並使得剖明現代生產方式的各種現象獲得了重要的鑰匙。
馬克思區分了「勞動和勞動力」,對「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進行了研究,發現了資本家使用僱傭勞動者的勞動力所創造的價值超過勞動力本身的價值是「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揭露了生產和「剝削」的秘密,創立了他的「剩餘價值學說」,奠定了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的基石。
「剩餘價值學說」對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勞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給出了解釋,使人的眼界豁然開朗,這是馬克思在經濟理論上的最大功績。馬克思研究了「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的積累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這一規律制約著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8頁)。
馬克思全面考察了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把社會產品按實物形式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個部類,按價值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三個部分,在這一基礎上,分析了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闡明了資本主義的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實現中的深刻矛盾。
馬克思從本質到現象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全過程,解決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並不違背價值規律這一使李嘉圖學派不能解決的難題,闡明了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以及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平均利潤的過程,並進一步闡明了剩餘價值在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借貸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的分割。
通過對經濟結構和經濟運動的全面分析,馬克思證明了經濟危機的不可避免性,並且得出以下的結論: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必然達到同它的制度不相容的地步,相應的是勞資對抗尖銳。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論證了社會進步的必然性。
恩格斯在概括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歷史和成果時,提出了狹義政治經濟學和廣義政治經濟學的區別。只限於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恩格斯稱之為狹義政治經濟學。
研究人類各種生產方式,闡明人類各個社會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和消費的規律的政治經濟學,恩格斯稱之為廣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擴展到資本主義以外的社會經濟形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的各種生產方式和比較不發達國家內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並存的其他生產方式,進行了研究和比較。恩格斯關於原始公社和相繼的社會經濟形態的精闢的研究,也是廣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成果。
馬克思和恩格斯依據共產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規律性,對未來的新社會作了科學的預測和論述,提出了共產主義將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理論,並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徵作了原則性的推斷。
由於闡明了一些社會經濟形態的特殊經濟規律,又確立了為數不多的、適合於一切社會經濟形態的共有經濟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成為廣義政治經濟學的奠立者。
基本觀念
一、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省略了所有者和所有權的換值或交換價值。
比如,喝水與買水。喝水時一般只考慮水的用值,買水時考慮換值。當我們喝水的時候,是我們與外界環境相交換;當我們買水的時候,也是我們與外界環境相交換,不過這是與外界環境的某一個具體的子集相交換(比如,張三或李四)。我們喝的水是外界環境的水。
當我們把外界環境連同外界環境的所有權一並省略時,就剩下水了。但是買水不同,買水不能省略所有者和所有權。因此說,用值或使用價值是省略了所有者和所有權的換值或交換價值。
二、勞動二重性
生產商品的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二重屬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正是由於抽象勞動這種同質的一般人類勞動在商品中的凝結,才形成了商品的價值,構成商品交換的基礎。
1、 具體勞動:抽象勞動的對稱。是在一定的勞動目的,操作方法,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和勞動結果下進行的勞動。
2、 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的對稱。撇開勞動具體形式的一般無差別的人類生理學上的勞動耗費。
三、勞動對象
勞動對象指勞動本身所對應的客體,比如耕作的土地,紡織的棉花等。包括兩大類。一是自然界的物質,即未經人類加工過的自然物。一是人類勞動加工過的,用做原材料的產品。
(3)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擴展閱讀:
一、當前發展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並非出自馬克思一人之手。在馬克思過世後,許多人接手發展這套體系。在非主流經濟學的討論中,通常會納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在中國之外,歐美許多大學均有開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課程,例如美國的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河濱加州大學、緬因大學、新學院、密蘇里州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猶他大學;
英國的利茲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大學與德國的不萊梅大學、以及雪梨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專門探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西方期刊包括有Capital and Class,Historical Materialism, 《每月評論》與Rethinking Marxism等等。
在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目前分成四個學派:正統派、宇野學派、市民社會派與數理化馬克思經濟學派。
二、馬克思與古典經濟學
馬克思的經濟學說以當時最著名的英國政治經濟學家為起點,其中包括了亞當·斯密、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與大衛·李嘉圖。
斯密在《國富論》中主張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特徵是它容許生產力快速增長。斯密認為市場的茁壯刺激了分工,而這又反過來加強生產力。馬克思在這方面與斯密持同樣觀點。在《剩餘價值理論》中,馬克思說:「我們看到亞當·斯密在對剩餘價值及資本的分析上超越了重農主義……。
根據他們的看法,只有一種特殊的勞動-農業勞動-創造剩餘價值。但是對於亞當·斯密,展現的卻是一般社會勞動-無論用途為何-的價值,這只是必要勞動的量。無論剩餘價值採取利潤、地租或利息的次級形式,都不外是這種勞動的一部分,由勞動物質條件的持有者在與活的勞動相交換時挪用。」
馬爾薩斯在《人口學原理》中主張人口增長是工資保持在最低生活所需的主因。馬克思發展了另一套工資理論。
馬爾薩斯的理論是非歷史的,他僅假設了一種抽象的、放諸四海皆準的人口原理;馬克思則給出了資本主義多餘人口如何決定工資的理論,這些多餘人口的起因是經濟的,而非生物學的(馬爾薩斯的理論)。這套理論通常被稱為馬克思的產業後備軍理論。
李嘉圖發展了資本主義內部的分配理論,亦即關於社會的產出如何在各階級間分配的理論。這套理論的成熟形式存在於他的名著《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基於勞動價值理論,產品的價值等於其中凝結的勞動。而利潤源自社會的產出,工資與利潤成負相關──利潤的增加以工資降低為代價。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形式分析泰半建基於李嘉圖的理論。
『肆』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麼產生與發展的
(1)政治經濟學抄作為襲一門獨立的科學,最早是資產階級創立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逐漸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的生產力代表登上歷史舞台並進行強大工人運動的理論表現。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又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科學因素的基礎上,突然對政治經濟學進行根本變革的產物。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受實踐檢驗,並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
『伍』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於19世紀中葉。
『陸』 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
歷史背景:
19世紀中葉專,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屬制的矛盾日益暴露,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成為居於主導地位的社會矛盾。
a.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古典政治經濟學而居於統治地位;
b.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迫切需要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誕生。
理論來源:
a.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b.空想社會主義。
2、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兩個偉大發現之一
馬克思在科學上的兩個偉大發現:
a.創立了唯物史觀;
b.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
3、列寧、毛澤東、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列寧:建立壟斷資本主義理論;
毛澤東: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綱領,創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柒』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於什麼時期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於19世紀中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19世紀中葉,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成為居於主導地位的社會矛盾。一方面,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古典政治經濟學而居統治地位;另一方面,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迫切需要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誕生。
馬克思和恩格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研究政治經濟學,詳細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形態、經濟運行機制,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論證了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沒有脫離世界文明發展的軌跡,而是建立在批判地繼承前人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之上。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怎樣創立和發展的
這個內容很長,具體的你可以看高中的政治選修二【經濟學常識】,或者上網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