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張永生經濟學

張永生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07 12:32:25

Ⅰ 張永生的介紹

中國常見人名,較為出名的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張永生、北京專晨報社會部記者張永生、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張永生、青島乳腺病醫院院長張永生,著名書法家、畫家張永生、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張永生、山東東營市紀委紀檢監察一室主任張永生等。

Ⅱ 張永生的人物生平

張永生,1940年11月2日出身於湖南沅陵縣,祖籍安徽含山縣。1960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版美術學院)版畫權系,1967年始先後任浙江美術學院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浙江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四屆全國人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等職。
早在60年代初,張永生創作畫作品《貧協委員》、《學習焦裕祿》、《圍海塗造良田》等在人民日報、浙江日報、農村青年、少兒畫報等刊物發表。其中《貧協委員》、《試試爺爺的槍》等被榮寶齋、天津博物館、大同文化館等單位收藏。並選入中國版畫優秀作品,曾在日本大阪、神戶巡迴展出。
張永生潛心於學習探究中國畫、書法、篆刻,繼承弘揚傳統,重於創新。默默無聞地硯耕墨耘幾十年,特別在書法方面通篇連書四體字和五體字組合,吸收篆刻殘缺,使用斷筆法,新創獨家一體隸書。

Ⅲ 張永生的人物簡介

姓名:張永生 主要經歷及介紹: 2006年6月於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

Ⅳ 張永生的歷史遺事

1965年夏,李訥從北大畢業,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當一名普通編輯。「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李訥也捲入了這個政治漩渦,她在軍報帶頭「造反」。

不久,軍報全面改組,才27歲的李訥當上了軍報總編輯。江青想為李訥物色一位理想的對象,可是因為毛澤東有言在先:希望子女不要找高乾子弟做對象。江青反復物色以後,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張永生。

張永生紅極一時

張永生何許人也?浙江美術學院的學生。「文革」初期,他是浙江美術學院紅衛兵組織的頭頭;在奪權的過程中,又成為浙江省最大的「造反」組織「省聯總」的負責人;奪權以後,當上了浙江省革命委員會的副主任。小夥子20多歲年紀,出身很好。

「文革」初期,「中央文革」把浙江的兩派頭頭召到北京開會,張永生代表「省聯總」出席會議,當著江青的面侃侃而談,給江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張永生就自然地進入了江青擇婿的視野。

在釣魚台受寵若驚

1968年,張永生在北京匯報情況時,被接到釣魚台江青的客廳里,但是沒有馬上見到江青。原來,經過江青的精心安排.

在接見之前,先讓李訥出來很自然地和張永生見了面,兩人作了初次交談。兩個年輕人會面以後,江青再出來單獨接見張永生,垂詢再三,其中的特殊含義,不言自明。

張永生感到受寵若驚。過了幾個月,在上海的張春橋接到江青親自打來的一個電話,要他把張永生召到上海當面詳談一次,把張永生的近況了解清楚,直接向她匯報。

張永生來到上海後,張春橋絕口不提把張永生請來的真實意圖,只是聲稱中央很關心浙江的形勢,所以委託他直接了解一下情況。

提到浙江的形勢,張永生的話就像打開了閘門的水一樣,滔滔不絕。原來,由於他處處「惟我獨革」,排斥他人,自行其是,與各方面的關系都很緊張。

張春橋清楚地意識到:張永生恐怕連浙江的造反領袖都當不下去,還想當江青的女婿嗎?張永生走了以後,張春橋連夜整理了和張永生的談話材料,密報江青。

此後一段時期,浙江的形勢一直不很穩定,張永生的錯誤也暴露得越來越嚴重(「文革」以後張永生被捕,判處無期徒刑),江青也不再把擇婿的目光投向張永生了。

(4)張永生經濟學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張永生,1940年11月2日出身於湖南沅陵縣,祖籍安徽含山縣。1960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1967年始先後任浙江美術學院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浙江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四屆全國人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等職。

早在60年代初,張永生創作畫作品《貧協委員》、《學習焦裕祿》、《圍海塗造良田》等在人民日報、浙江日報、農村青年、少兒畫報等刊物發表。其中《貧協委員》、《試試爺爺的槍》等被榮寶齋、天津博物館、大同文化館等單位收藏。並選入中國版畫優秀作品,曾在日本大阪、神戶巡迴展出。

張永生潛心於學習探究中國畫、書法、篆刻,繼承弘揚傳統,重於創新。默默無聞地硯耕墨耘幾十年,特別在書法方面通篇連書四體字和五體字組合,吸收篆刻殘缺,使用斷筆法,新創獨家一體隸書。

Ⅳ 張永生的簡歷

男,研究員,博來士生導師源,1985年畢業於淮南礦業學院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1988年、1995年分別獲中國地質科學院理學碩士(礦床學)和博士(沉積學)學位,1997年從石油大學(北京)博士後出站。1997-2003年期間,一直堅持在西藏高原腹地扎布耶鹽湖第一線(海拔4421米),先後6次累計40個月赴扎布耶長觀擴試基地現場負責科學實驗工作。九五以來作為主要成員之一,
先後參與完成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4項,國家西部開發產業化示範項目1項,地調課題1項。是西藏扎布耶鹽湖提鋰研究中多級冷凍日曬分離制鹵新工藝及復膜溫棚集熱沉鋰思路的主要提出者和實施者之一;是太陽池集熱沉鋰新工藝的主要實施者之一;是扎布耶鹽湖鹵水提鋰產業化示範項目的主要立項和實施者之一。

Ⅵ 張永生的人物介紹

張永生,1970年生,經濟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內。先後畢業於武容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曾在澳大利亞Monash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在聯合國大學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院(UNU/WIDER)作過訪問研究員。2000年被破格評為副研究員。2005年被評為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Ⅶ 張永生的學術成就

主要來從事發展經濟學、分工與源專業化理論、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代表性學術論文見於《經濟行為與組織期刊》、《分工與交易費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中國經濟學》、《經濟學季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新華文摘》等中、英文刊物。代表性學術著作有《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與楊小凱合著)、《廠商規模無關論》。譯著有《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
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同世界銀行合作課題「2030年的中國」綠色發展專題中方負責人和中方主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基礎領域「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的學術負責人。

Ⅷ 張永生唯一授權官方網站。張永生的書畫價格幾何

搜了一下,抄暫時看到了兩位同名的先生。
張永生,1940年11月2日出身於湖南沅陵縣,祖籍安徽含山縣。1960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1967年始先後任浙江美術學院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浙江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四屆全國人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等職。
張永生,男,滿族正黃旗人, 1958年生於遼寧阜新,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國脈大寫意書畫家
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位呢?

Ⅸ 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革命

分析框架 第一,它揚棄了新古典規模經濟的概念,而用專業化經濟來表徵生產條件。
第二,它沒有純消費者與企業的絕對分離,而新古典框架則是純消費者和純生產者絕然兩分。
第三,在新興古典經濟學中,交易費用對經濟組織的拓撲性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如果初次接觸新興古典經濟學,則恐怕難以理解這種新的分析框架之於經濟學的含義,從而也就難以切身感受其魅力。讓我們從這樣一個問題開始:為什麼要提出這一新的分析框架?答案很簡單,新古典分析框架的一些缺陷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如果我們空泛地討論新古典分析框架的缺陷,恐怕難以令人信服。1977)、克魯格曼(Krugman,1979)以及福濟塔-克魯格曼(FujitaandKrugman,1995)等人的模型為例,看看新古典分析框架究竟缺陷何在,以及新興古典分析框架又如何克服這些缺陷。 盡管如此,他們的理論卻面臨如下困境。
第一,他們關於經濟增長等現象「當且僅當」廠商平均規模擴大時才能發生的預見與現實不符。
在他們看來,廠商規模之所以擴大,是因為存在無止境的規模經濟,而廠商規模決不可能變小,因為這意味著規模不經濟。但是,OECD國家、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以及中國的經驗證據(參見張永生,2000:《廠商規模無關論:理論與經驗證據》)卻顯示,廠商平均規模不是越來越大,而是越來越小,總體呈倒U型變化趨勢。無疑,遞增報酬現象是經濟增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情節,但正如阿倫·楊格在他著名論文(1928)中指出,遞增報酬的實現機制是分工與專業化,規模經濟是對分工與專業化經濟的一個錯誤描述。
第二,在他們的模型中,企業只是一個「黑箱」,企業為什麼出現以及企業制度本身的經濟含義則不能被解釋,對現代商業社會中種種有趣的「新發展現象」,如企業規模變小、生產外包、合約出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特許連鎖經營、貼牌(OEM)生產、電子商務等等,則更是無從解釋。他們的框架無法將企業制度內生,如果要內生企業制度,則他們所有的結論都會隨之改變;而如果沒有先天就存在的企業,他們模型中所有的故事又都不會發生。
第三,交易費用在他們模型中沒有實質性的含義,企業規模擴大等現象皆不存在交易成本。而經濟學之所以在1970年代後解釋力有了質的提高,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家將交易費用引入經濟分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麼,能不能在不改變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對這些理論進行修正,從而走出上述困境?瓊斯、達斯格普特等人和國家研究委員會(參見C。Jones,1995a,b,1996;Dasgupta,1995;NationalResearchCouncil,1986)的做法或許對我們有一些啟發。他們在發現否定R&D等新內生增長模型的經驗證據後,提出了在原有框架內進行改進的方案。瓊斯(C。Jones,1995),楊(AlwynYoung,1998)和西格斯托姆(Segerstrom,1998)建議了幾種方法來避免R&D模型中的第V類(研究與開發投入)規模效應。但是,瓊斯自己也承認,「這種改進後的模型也是不完善的,因為它又產生了人口(第I類)規模效應」。而新古典內生增長模型中如果缺少了規模效應,則內生增長就不會再出現。這些經驗研究表明,新古典內生增長模型並沒有對經濟增長背後的驅動機制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Jones,1995a,pp。508-509)。新古典增長理論將遞增報酬歸於規模經濟,而規模經濟的來源對它又是一個不解之謎。
如果仔細讀過斯密的《國富論》、楊格1928年發表在TheEconomicJournal上的「遞增報酬與經濟進步」,以及斯蒂格勒1951年發表的「市場容量限制分工」等經典文獻,我們就能理解為何斯密-楊格定理被稱為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定理。經濟增長中的遞增報酬並非來源於規模經濟,而是來自於分工和專業化經濟。專業化經濟是一個比規模經濟恰當得多的概念。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克魯格曼等人模型的缺陷在於分析框架,只有在分析框架上進行改進,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其局限。不幸地是,規模經濟的概念由於更接近人們的直觀,而且符合人們力圖改造世界的決心,以致於誤導了很多經濟學家。如果用專業化經濟替代規模經濟,我們就不需再求助漏洞百出的規模經濟概念來產生遞增報酬。 可見,以斯密分工理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思想更能解釋我們周圍的經濟現實。但是,僅有分工理論還不夠,斯密的分工理論中沒有企業理論。如果我們不幸生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之中,那如何才能演進到一個以企業制度為特徵的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呢?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科斯就出現了。他說,分工不足以產生企業,因為市場的功能就是組織分工;對風險的厭惡也不足以產生企業,因為保險市場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制度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節省交易費用。張五常(1983)則進一步指出,企業的出現是因為勞動力交易費用低於產品交易費用的結果。但是,科斯等人的交易費用理論中卻沒有直接的經濟增長含義。而貫通斯密、楊格、科斯和張五常等人理論的,則正是楊小凱等人。他們將分析框架建立在以個人自利決策交互作用的基礎之上,在模型中引入交易費用,同時內生出企業制度、經濟增長、遞增報酬、廠商規模等現象,從而徹底克服了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上述缺陷。他們的模型將企業制度在分工中內生,在企業理論中直接注入了經濟增長的含義。這樣,一個新的理論通途就開辟出來了。

閱讀全文

與張永生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