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學好宏觀經濟學呢
學好宏觀經濟學:
第一步,預習。學的時候必須要親自畫圖和推導。
第二步,理清思路,注意邏輯性。從核算到決定都是為IS-LM做鋪墊,然後財政和貨幣政策是應用,然後AD-AS是延伸,然後是開放模型。
第三步,聽好課,一定要復習和多做習題。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貳』 對宏觀經濟學的看法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內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容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還是比較容易學的,重點書上都說了.要想學好他,不要想什麼重點,咱牛,通吃,那最好
『叄』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
宏微觀經濟學僅僅屬於「經濟學基礎」,放在國外的經濟學系,也就只是大一、大二學生的基礎課程而已。要想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所謂「宏觀」經濟現象,光靠這裡面的知識遠遠不夠。經濟學基礎之上還有至少比如中級微觀、宏觀等層次。
而且《宏觀經濟學》僅僅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學派下的東西而已。並不代表就囊括了所有有關宏觀經濟現象的理論。
你說的宏觀經濟現象不知道包括哪些?這里可以舉些例子給你:
>常見的經濟數據解讀——涉及宏觀經濟學(基礎、中級),比如Y=(X-M)+C+I,經濟數據基本都反映這個公式里的東西,來判斷現在的經濟增長動力如何等等
>現在熱門的歐債、日本債務問題——涉及貨幣銀行學、金融、制度經濟、政治經濟等
>再如最近的「國五條」——因為是產業政策,所以能分析的角度就更多,宏觀面、產業面、微觀面、消費者行為學等等。
宏微觀其實真的不算什麼,就是經濟學的入門讀物。國外流行普及新制度經濟學幾十年了,在國內也就那麼幾所大學能提供相關課程而已。
補充一下,經濟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有點哲學的意思。不論哪門哪派,那個程度,只要在解釋經濟現象的時候,前提明確、邏輯清晰即可。除非你要專門走經濟上的學術發展,否則沒必要專門去找各種專業書籍來看。平時多看點經濟類的科普讀物,在經濟訪談中注意別人的觀點的前提、邏輯什麼的,也就可以了。
『肆』 宏觀經濟學的意義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來民經濟總自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因為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作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並不分開,「宏觀」就是在「微觀」的基本思維基礎上發展的。但「宏觀」又區別於「微觀」。「微觀」研究的是某個組織、部門或個人在經濟社會上怎麼樣作出決策,以及這些決策會對經濟社會有什麼影響。而「宏觀」則是研究整個的經濟社會如何運作,並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伍』 談談你對經濟學的理解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版關系及其運行、權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類專業培養具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 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人才。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作為一門考查課,《宏觀經濟學》學習的意義或目標有哪些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2、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柒』 淺談對經濟學的初步認識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經濟學類專業培養具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人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捌』 學習宏觀經濟學對企業管理者有什麼意義(字數盡量多點)
一.如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公司的資本結構。拿房地產來說,我國當前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和金融市場缺乏完全管制環境,資本結構可能不是企業自主能決定的結果,所以宏觀政策的實施和資本市場的條件可能是影響房地產企業贅本結構的重要因素。
二、組織行為學的重要性
現代管理體系認為,管理最根本的職能就是使一個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或使一個系統從低級有序變為高級有序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對當今的企業管理者提出了非常嚴峻的課題。要想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在國際化進程中突破企業本身的局限,實現與國際同步,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以系統的管理知識和理論為依據,進行科學管理。
組織行為學作為現代管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商管理的主幹課程,是專門研究一定組織與環境中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與行為規律性的科學。加強這門科學的研究和應用,能夠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實現管理者對所屬人員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科學的預測、引導和控制,協調企業、團隊、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大程度地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以便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直接獲得系統的理論知識,而且,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和現實工作、生活,我們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是生活順利乃至事業成功的基礎和重要保證。
『玖』 對宏觀經濟學的認識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拾』 對宏觀經濟的理解
2020年的春節很不尋常,比以往冷清了不少,也比以往休息得更久。突然之間清閑了下來,尋思著把自己對宏觀經濟理論的理解寫下來,力求用最簡單的數學模型將經濟機器的運行模式講得通俗易懂。
一、什麼是經濟
我的理解,經濟的本質就是交易。假設一定時期內流通貨幣總量和價格保持不變,在單位時間內,交易次數越多,交易數量越大,那麼經濟總量越大,也就是GDP越高。
這里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考慮價格變化。
答:價格變化,主要由貨幣總量變化造成。如果一個經濟社會中,貨幣總量保持不變,那麼很難發生通貨膨脹或緊縮現象,即使有,也不具備持續性。
費雪方程式就是對經濟現象一個很好的解釋,即MV=PY,其中M為一定時期內流通貨幣的平均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各類商品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為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
二、最簡單的經濟模型—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
這里,先設想一個模型:房間里有100個人,每人都有100元錢,他們在玩一個游戲。每輪游戲中,每個人都要拿出一元錢隨機給另一個人,最後這100個人的財富分布是怎樣的?
這里直接引用答案:
房間內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塊,每分鍾隨機給另一個人 1 塊,最後這個房間內的財富分布怎樣?
(說明:上圖中橫軸標簽代表玩家排序(非編號),排序越高的財富越多。初始時所有人的財富值相等,隨著游戲的進行,財富值差距越來越大。)
模型說明:財富必然向少數人集中。
下面,我們將這個模型加以修改,使之可以匹配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
假設有100個農戶(對應上述模型中的100個人),每個農戶都有100元錢,每個農戶都生產某類產品,且存在市場交易,任何產品交易後均會被消費,且交易價格均為1元。那麼,最後這100個農戶的財富分布是怎樣的?
類比上述模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自由交易必然導致貧富分化。
而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自由交易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只要實施市場經濟,貧富分化的現象必然存在,少數人佔有社會上的絕大部分財富。
三、封建社會的周期性
回顧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存在很強的周期性。大部分封建王朝只要不作死,統治的時長基本在300年左右。
那麼,為什麼會存在這樣明顯的周期性,為什麼封建王朝無法避免盛極而衰的命運?
主要原因就是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在封建時代,財富的主要載體是土地,人們賺到錢不是存起來,也不是投資,而是購置土地,成為地主階層,依靠收取地租的方式,脫離勞動,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隨著財富的集中,絕大部分土地資源逐漸被少數利益集團佔有。而大部分人失去了土地,成為了佃農。此時,一旦大災三年,佃農交租後,發現自己已經活不下去了,那麼也只能破罐破摔,揭竿而起,拼得個魚死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