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學了經濟學原理後 老師說的什麼I-S曲線和L-M曲線我不懂,求詳細分析!謝謝!
IS曲線的含義:IS曲線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由於在兩部門經濟中產品市場均衡時I=S,因此該曲線被稱為IS曲線。
在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在兩部門經濟中,IS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I(R)=S(Y) ,它的斜率為負,這表明IS曲線一般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一般來說,在產品市場上,位於IS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小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位於IS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大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IS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組合。 IS曲線的經濟含義 1)描述產品市場達到宏觀均衡,即i=s時,總產出與利率之間的關系。 2)總產出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化的關系,即利率提高時總產出水平趨於減少,利率降低時總產出水平趨於增加。 3)處於IS曲線上的任何點位都表示i=s,偏離IS曲線的任何點位都表示沒有實現均衡。 4) 如果某一點位處於IS曲線右邊,表示i<s,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高,從而導致投資規模小於儲蓄規模,意味著需求未能消化當期的產出,產品市場供大於求 。如果某一點位處於IS曲線的左邊,表示i>s,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低,從而導致投資規模大於儲蓄規模, 意味著當期的產出未能滿足需求,產品市場供小於求。
編輯本段IS曲線的性質
IS曲線表示產出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和利率所應保持的關系,所以:只有IS曲線上的點對應的國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所有不在IS曲線上的點都是非均衡點,如圖1所示,IS曲線右邊的點意味著I﹤S,如點A,而IS曲線左邊的點意味著I﹥S,如點B。
編輯本段IS曲線的斜率及影響因素
IS曲線的斜率及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 (1) IS曲線的斜率:dr/dY=-(1-b+bt)/h=-[1-(1-t)b]/h<0 (2) 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b和h b值越大,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國民收入的乘數越大,Y對r的反應越靈敏;b值越小,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國民收入的乘數越小,Y對r的反應越不靈敏。 h值越大,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I對r的變化越靈敏,Y對r的反應越靈敏;h值越小,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I對r的變化越不靈敏,Y對r的反應越不靈敏。
編輯本段產品市場均衡與IS曲線
對於兩部門經濟,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就是c+s = c+I。已知s = s(y),i = i(r),故市場均衡條件簡單地表示為 i(r)=s(y)。由於投資是利息率r的函數,儲蓄是收入y的函數,i(r)=s(y) 同時也表示了在產品市場均衡條件下,利息率r與國民收入y之間的函數
編輯本段產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
(一)兩部門經濟中的IS曲線IS曲線的含義IS曲線表示使得產品市場處於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產出的不同組合描述出的曲線。 兩部門經濟的IS曲線的推導和特徵 IS曲線的特徵是:向右下方傾斜 IS曲線的移動 : 投資增加或者儲蓄減少,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投資減少或者儲蓄增加,IS曲線向左下方移動。 (二)三部門經濟中的IS曲線三部門經濟的IS曲線的推導 IS曲線的特徵是:向右下方傾斜 IS曲線的移動 : 政府增加購買或者減少稅收,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政府減少購買或者稅收增加,IS曲線向左下方移動。
LM曲線是一條用來描述在貨幣市場均衡狀態下國民收入和利率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 LM曲線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LM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M/P=KY-HR ,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一般來說,在貨幣市場上,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均衡組合。 LM曲線是使得貨幣市場處於均衡的收入與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組合描述出來的一條曲線。換一句話說,在LM曲線上,每一點都表示收入與利息率的組合,這些組合點恰好使得貨幣市場處於均衡。
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LM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m=ky-hr ,這一公式可表示為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下的收入y與利率r的關系,這一關系的圖形就被稱為LM曲線。並且,在此線上的任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貨幣需求與供給都是相等的,亦即貨幣市場是均衡的。 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一般來說,在貨幣市場上,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均衡組合。(m=M/P,即實際貨幣供給是由名義貨幣供給M和價格水平P決定的)
⑵ LM曲線中的L和M指的是什麼
L表示貨幣需求。M表示貨幣供給。
LM曲線是所有滿足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與利率內水平的組合點的容軌跡。由於在給定的貨幣供給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貨幣需求量,因此必須通過利率的上升,造成貨幣的投機性需求的下降,才會恢復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以LM曲線是正斜率的。
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於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和相對於利率的彈性之比,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的彈性越小,相對於利率的彈性越大,則LM曲線就越平坦。LM曲線的移動是由貨幣供給的外生性變化和自發性貨幣需求的變化所引起的。凡是在LM曲線右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需求,而在LM曲線左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供給,只有在LM曲線上的點才剛好滿足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的要求。
(2)L和m經濟學擴展閱讀:
LM曲線發展
LM曲線上每一點上都代表了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代表了貨幣市場上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正好等於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應量),將會使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⑶ 請教經濟學:IS,LM,這些模型當中:r,y,I,S,L,M,MS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謝謝
r:利率
y:產出,一般就是GDP
I:投資 investment
S:儲蓄 saving
L和M:一個是貨幣供給,一個是貨幣需求
MS:貨幣供給 money supply
⑷ 簡述lm 曲線所描述的寵觀經濟學含義
IS-LM模型前提政府是可以通過經濟政策有效干預國民經濟。IS-LM模型作為回宏觀經濟的短期均衡答模型,受到政府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動。IS曲線上的每一點都代表了產品市場的均衡,代表了產品市場上人們的計劃支出正好等於實際國民收入。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政策來影響IS曲線的位移。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減稅或擴大政府購買,利率水平和國民實際收入將同時擴大,從而使IS曲線平行向右推移。緊縮性財政政策則恰好相反。 LM曲線上每一點上都代表了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代表了貨幣市場上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正好等於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擴大貨幣供應量],將會使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緊縮性貨政策則恰好相反。
⑸ 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m>l人們會買證券,證券和存放錢到銀行有什麼區別
這屬於簡單國民收入理論問題
一、均衡產出
1、最簡單的經濟關系某一國家的國民收入是如何決定的,即經濟社會的生產或收入是怎樣決定的,這涉及到宏觀經濟學奠基人凱恩斯學說的中心內容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全部理論涉及到四個市場,即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和國際市場,僅包括產品市場的理論稱為簡單的國民收入理論。現假設:不存在政府的作用,不存在外貿,只包括家戶與廠商兩個部門,投資()是自主的( Autonomous),不隨利率和產量而變動。不論需求量為多少,經濟制度均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即社會需求變動時只會引起產量變動,不會引起價格変動。一一這被稱為凱恩斯定律。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為零,這樣有:GDP=NDP=NI=PI。
2、均衡產出的概念
在上述假定下,經濟社會的產量或者說國民收入就決定於總需求,此時,和總需求相等的產出稱為均衡產出。
當產出水平(總供給)=總需求,企業生產穩定;當產出水平>總需求,企業不願有過多存貨,減少生產;當產出水平く總需求,企業存貨減少,増加生產。總之,企業根據產品的銷售來決定生產,一定會把生產定在和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於是均衡產出可用公式表示為:上述式中小寫字母y、C、i是實際的而不是名義的,其中c和i分別代表的是居民和企業實際想要的消費和投資,即意願的消費和投資量指意願投資與儲蓄相等。在是國民收入核算中,投資與儲蓄相等,是實際發生的,指事後的或非意願投資和儲蓄。宏觀經濟均衡中投資與儲蓄相等是計劃投資必須與等於計劃儲蓄,非計劃存貨投資必須為零。在是國民收入核算中,投資與儲蓄相等,是實際發生的投資(包括包括計劃和非計劃存貨在內)始終等於儲蓄。
3、儲蓄等於投資
用E代表支出(均衡產出),y代表收入,經濟均衡的條件是:E=y,由於計劃支出=計劃消費+計劃投資,即U<0AE支出決定收入支出收入都
消除了價格的變動。企業生產1000億$的產品,這是總供給E,通過工資、利息、地租變為居民的收入y,如居民和企業要購買產品的支出也是1000億$:,這1000億$的生產就是均衡產出,即均衡收入。若產出>1000億$,則非意願存貨投資U>0,企業就會削減生產;若產出1000億$,則非意願存貨投資U<0,企業就會擴大生產;因而總有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1、消費函數 凱恩斯認為存在一條基本的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這種關系可用消費函數表示APC=dc/dy=MPC
顯然,平均消費傾向為:APC=c/y
2、線性消費函數 c=ay的經濟含義是:消費=自發消費品+引致消費APC=cy=2、儲蓄函數儲蓄隨收入的増加而増加,即s=s(y),B點的右方為正儲蓄、左方為負儲蓄邊際儲蓄傾向:MPS=ds/dy,平均儲蓄傾向:APS=s/y線性儲蓄函數:S=3、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互為補函數4、家戶消費函數與社會消費函數宏觀經濟學家關心整個社會的消費函數,即總消費和總收入之間的關系,社會消費函數與家戶消費函數基本相似。社會消費函數是家戶消費函數的加總(總和),但這不是簡單的加總,還要考慮到一系列的限制條件,主要有以下方面:
A、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
B、政府稅收政策
C、公司未分配利潤
在總利潤中所佔的比例等因素。
供參考。
⑹ 宏觀經濟學,LM曲線為什麼左上方L<M ,右上方L>M
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變動對LM曲線的影響當決定LM曲線的因素發生變動時,LM曲線的位置版會發生變動。權如果貨幣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條件下市場均衡利息率升高,從而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L<M。當貨幣的需求減少時,既定收入下的市場均衡利息率下降,從而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L>M。如果貨幣的供給增加,既定收入對應的市場均衡利息率下降,從而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反之,當貨幣的供給減少時,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LM曲線的位置,取決於貨幣投機需求、交易性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如果由於經濟的變動使這些因素發生變化,那麼,LM曲線的位置就會移動。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交易性貨幣需求的變動會引起LM曲線同方向移動,即交易性貨幣需求增加,交易性貨幣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會引起LM曲線向左移動;反之,交易性貨幣需求減少,貨幣交易性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會引起LM曲線向右移動。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會引起LM曲線同方向移動,即貨幣供給量增加,貨幣供給曲線向右移動,會引起LM曲線向右移動;反之,貨幣供給量減少,貨幣供給曲線向左移動,會引起LM曲線向左移動。
⑺ 宏觀經濟學中的IS-LM什麼意思
I是投資investment;S是儲蓄save;LM是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IS和LM分別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的曲線,它們合在一起就叫做IS-LM曲線,表示產品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
⑻ 宏觀經濟學關於LM曲線的問題
有兩個方法:數學方法和邏輯推理。
1、數學方法:LM曲線為m=ky-hr,即專r=ky/h-m/h,因為在LM曲線的圖形中屬r表示在縱軸上,而y表示在橫軸上,所以要轉化成這種形式。當交易和預防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不變,而貨幣的投機需求越高時我們可知式子中的h變大,其他的變數保持不變。h變大的結果是方程的斜率k/h變小,當然LM曲線變得平坦。
2、邏輯推理:當貨幣的投機需求變大時,h變大。因為h代表貨幣需求對r的敏感程度,所以h變大的結果是r的少量變動即能引起貨幣需求的很大變化,對y也是如此。因此LM曲線比較平坦,直觀上看就是r變動一點兒,就可以是y大幅度變動。
PS:在宏觀經濟學中,只要是涉及數學公式的模型都可以同時採取這兩種方法來分析理解問題。在IS-LM模型之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舉例分析時,你會發現多用這種方法理解問題會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