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彈性公式問題
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價格變動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
某種商內品在價容格由10元下降為6元時,需求量由20單位增加為40單位。用中點法計算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並說明屬於哪一種需求彈性。
答:1、已知P1=10,P2=6,Q1=20,Q2=40。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ΔQ/(Q1 Q2)/2 20/30 0.67
Ed=───────— = ———— = ——— = -1.34
ΔP/(P1 P2)/2 -4/8 -0.5
2、根據計算結果,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大於價格的比率,故該商品的需求富有彈性。
② 幾個關於經濟學中彈性的問題~在線等
1、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既然是收藏品,其需求者就不止一人,所有者完全可版以賣給「顧客權」一個,這里不用考慮彈性的問題,即使所有人考慮了收藏品的需求彈性,也應是,收藏品供給剛性,即沒有彈性,所以他的做法並不明智。
2、「所謂谷賤傷農」,所以乾旱並非一定是壞事,但也要分情況,一個是乾旱的波及范圍,是不是所有地區都乾旱,若不是,對特定農民沒有好處。若是,也要分清楚農作物的彈性,看其價格的需求彈性如何。
3、基本可認定甲的需求價格彈性大,而乙的小,相對而言。
4、通過畫圖法可以證明。
③ 關於經濟學中的「彈性」的概念理解
彈性沒有理解好,經濟學就沒有辦法學了。
首先,彈性概念,Δ%因變數 / Δ%自變數;先不管別的,這個數據告訴你的是什麼一個概念:那就是自變數的 每一個單位變化 所導致的因變數的多少個單位變化。舉個例子來說:對於土豆的收入需求彈性:就是收入每變化1%,你需求土豆變化多少%?這里自變數肯定不能是你對土豆的需求,因為它是受你的收入所影響的,所以他是因變數。至於你的收入他肯定不能是受你對土豆的需求所影響,所以他是自變數。 如果我告訴你彈性是5,那就是說你的收入增加1%,那你對土豆的需求就增加了5%。像你問的把自變數放到分子的位置上,那就變成了每1%的土豆需求的變化所反映的收入的單位變化百分比。注意,這里我用反映而不是導致 是基於他的經濟學內涵。因為這個本質就是收入影響土豆需求而不是土豆需求影響你的收入。
其次,比例相比的好處就是有個特徵值,也就是有個很方便的數字就能確定他的性質。不用我說你也知道這個數字就是1。如果某數字大於1,那就說明自變數的Δ%會導致因變數的Δ% > 1。經濟學的解釋就好說了,富有彈性,反之就叫缺乏彈性。相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Δ%可以有符號的,而且在除法運算中,符號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你用其他的運演算法則,有可能就顧此失彼了。
我不是高人,希望我的理解能幫助你理解彈性。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修改問題。
******************************************************************
金色融顏團隊成員為您解答!
******************************************************************
對於你的補充:首先,我們要關注這個敏感程度,因為這個彈性的公式就是衡量敏感程度的。後者是前者的量化公式,前者是後者的經濟學內涵。考慮敏感程度,我拿股票說好了,加入有個變數影響了股價,使得股票每股漲了100元;但是怎麼衡量股價對這個變數敏感呢?僅僅衡量△Y=100元是不夠的,如果原價是500元呢,如果原價是100元呢,所以必須加上一個數量的處理也就是△%,這樣的好處就是能統一彈性的使用范圍,因為消除了本身的限制因素。這就回答了你的不能單純考慮△Y/△X的問題。
至於分子分母的問題,我必須要說我的那個比喻有點不恰當,你這么理解,按照原來的△%因變數/△%自變數 = 5;你把這個5看成5:1;也就是自變數變化1%,因變數就變化5%;如果把這個調過來,那就是△%自變數/△%因變數 = 0.2,你看成1:5;這還是一個意思就是自變數變化1%,因變數就變化5%;也就是每1%的因變數變化所反映的是0.2%的自變數變化比例。
希望你能理解。
④ 經濟學中「彈性」如何解釋
由彈性的一般定義式(Δy/y)/(Δx/x)可知,彈性是相對抽象的,其代表的是回需求量或供給量對價格答變動的敏感程度。可以藉助圖像或者某些典型例子來理解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完全無彈性等概念。
⑤ 經濟學彈性理論
這個問題的抄關鍵是:需求彈性系數的確定。如果需求彈性系數大於1,降價促銷帶來的銷售量的增長幅度將大於因降價而造成利潤損失的幅度,會使總利潤增加;如果需求彈性系數小於1,提價對企業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但需求彈性系數實際上並不好確定,需要經過系統周密的調研,根據調研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數學計算與分析(一般是用「最小二乘法」),技術性很強。而且對於不同的行業彈性系數往往差別很大;採取措施的時機不同,所起到的效果差別也很大。即便調研得到了數據,數據的可靠性也值得懷疑。
⑥ 如何理解經濟學上的"彈性分析
在經濟學上,彈性概念是由阿爾弗萊德·馬歇爾提出的,是指一個變數相對於另一個變數發生的一定比例的改變的屬性。
彈性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所有具有因果關系的變數之間。作為原因的變數通常稱作因變數,受其作用發生改變的量稱作從變數。
常見的經濟學彈性有:
1、需求的價格彈性
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在經濟學中一般用來衡量需求的數量隨商品的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
2、供給的價格彈性
供給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有時候也被簡稱為供給彈性。它表示價格變動1%引起供給量變動的程度。供給價格彈性系數同需求的價格彈性一樣,也是由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比值確定。
根據經濟學中的供給定理,供給量與價格是同方向變動的,即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越大,企業的生產就會隨之變化。
3、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衡量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即消費者收入變動1%的需求量的變動百分比。
4、需求的交叉彈性
需求的交叉彈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某種其他物品的價格每變化1%,會使該物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之幾,由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推導出替代品、互補品這兩個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
需求交叉彈性反映了相應於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動,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的敏感程度,其彈性系數定義為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交叉彈性系數可以大於0、等於0或小於0,它表明兩種商品之間分別呈替代、不相關或互補關系。
⑦ 經濟學上的彈性是啥意思
比如一個公式y=2x,意味著x增加1 y就相應的增加2,那麼這里2就是y對x的彈性。
如果上面那內個比較抽象的話容我們就直接說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好了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都是對於商品價格而言的,需求彈性表達的是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的關系,供給彈性表達的是廠商對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的關系。
明白了吧,彈性越大那麼需求量或供給量隨價格波動而變化的程度就越大,彈性越小那麼波動也就越小。
⑧ 怎麼理解經濟學中的彈性概念
經濟學中的彈性概念以一個經濟量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一個經濟量變動的百版分比來反應經濟量之間的變動權的敏感程度.比如,如果一個經濟量X對另一個經濟量Y產生影響,其影響關系可以描述為Y=F(X)的形式,那麼X對Y的影響程度可以由彈性系數加以衡量:彈性系數=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利用彈性系數,即可以消除經濟量的計量單位的影響,又可以考慮到這些經濟量本身的大小。
那麼利用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分析幾個重要的彈性,比如,需求的價格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和交叉彈性....
⑨ 經濟學中,什麼是彈性
彈性指一個變數相對於另一個變數發生的一定比例的改變的屬性。
彈性的功能可以應用於回所有具有因果關系的變數。答作為原因的變數通常被稱為自變數,因其影響而改變的量被稱為因變數。
在西方經濟學中,彈性主要表現在消費者和生產者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在經濟學中,彈性的一般公式是:彈性系數=因變數與自變數的比例。
(9)經濟學平均彈性擴展閱讀
經濟學彈性的分類
需求的價格彈性類型,通常用來衡量隨商品價格變化的需求量。而供給的價格彈性類型,被稱為供給彈性,它表示價格1%的變化導致供應量變化的程度。
需求的收入彈性類型,是指產品的需求對消費者收入變化的響應程度,即需求變化占消費者收入變化1%的百分比,需求的交叉彈性類型,主要意味著其他產品價格每變化1%,該產品的需求就會變化百分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