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這門課程有多少章節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這門課程有8章內容,包括:第一章法學概述、第二章合同法、第三章物權法、第四章公司法、第五章競爭法、第六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章財政預演算法、第八章金融法
2. 人大經濟學自考科目和參考書目
經濟學本科自考科目(共15門),如下: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毛澤東思想概論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羅正楷
00009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政治經濟學原理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年版 衛興華 顧學榮
00015 英語(二) 大學英語自學教程(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遠
00021 高等數學(二)高等數學(二)第一、二分冊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姚慕生 唐國興
00041 基礎會計學 基礎會計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年版 王俊生
00042 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 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6年版 張小裴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年版 劉文華
00048 財政與金融 財政與金融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安體富 周升業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汪星明
00138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年版 賀耀敏
00139 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年版 劉鳳良
00140 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年版 佟家棟
00141 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年版 於同申
00142 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9年版 賀 鏗
00143 經濟思想史 經濟思想史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年版 王志偉
3. 人民大學自考專業有哪些哪個專業比較好考
人大專業有商務管理和會計專業。
會計主要課程: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務管理學、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企業管理概論、中國稅制、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金融理論與實務、資產評估、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會計制度設計、市場營銷學。
培養目標:掌握財經類專業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備參與企業財會管理、或從事金融產品經營的工作能力;掌握企業財會業務流程,了解社會經濟、金融動態;了解國內會計及國際會計慣例;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具有較強溝通和談判能力,並具有電子商務操作能力。
就業方向:在各類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機關、及其他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業務、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資產運營、統計、審計等工作
商務管理主要課程:風險管理、電子商務概論、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商業倫理導論、戰略管理教程、高級財務會計、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審計學、管理會計、企業組織與環境、商務交流、數量方法、經濟學、會計學、管理信息技術、財務管理、金融法、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金融概論
培養目標:掌握財經類專業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備參與企業財會管理、或從事金融產品經營的工作能力;掌握企業財會業務流程,了解社會經濟、金融動態;及國內外金融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慣例;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具有較強溝通和談判能力,並具有嫻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電子商務操作能力
就業方向:適合在跨國公司、外資企業、進出口公司、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金融、財務、審計、組織管理等相關工作。或從事金融、證券、銀行等金融理財師,幫助企業和個人進行審計管理、財務分析、戰略規劃管理咨詢師等工作
北京開能學校北京名校自考專本科,多種學習方式,簽約保障畢業就業
4. 北京自考經濟法概論(法律類)名詞解釋
1) 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個獨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門。
2)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范發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3) 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或當事人,是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
4) 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
5) 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責任。
6) 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行使經濟管理職能時依法享有的權利。
7) 公司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關於公司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公司法既是組織法,也是行為法,但主要是組織法。
8) 有限責任公司:又稱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9) 國有獨資公司:是指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投資的部門單獨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
10) 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可分為記名債券和無記名債券。
11)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其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12) 發起設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
13) 募集設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
14)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
15) 外國公司:是指依照外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登記成立的公司。外國公司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16) 母公司(子公司):根據公司在控制與被控制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實際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是母公司。受其他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是子公司。它們都具有法人資格。
17) 總公司(分公司):根據公司在管轄與被管轄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總公司和分公司。管轄全部公司組織的總機構是總公司。受總公司管轄的分支機構是分公司。前者具有法人資格,後者不具有法人資格。
18)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是指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實繳的出資額。
19)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以股票為表現形式的、體現股東權利和義務的,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
20) 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1)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即國有工業企業,是指以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為基礎的、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的商品經濟組織。
22) 廠長負責制:是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由廠長統一領導和全面負責的一種企業內部領導制度。它是一種首長負責制。
23) 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24) 集體所有制企業:是指以生產資料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獨立的商品經濟組織。集體所有制企業包括城鎮和鄉村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
25) 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於私人所有、僱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我國私營企業分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三種。
26) 獨資企業:是指依照《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27) 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28) 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依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中國投資者包括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外國投資者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
29) 外商投資企業法:是調整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0)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指中國合營者與外國合營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並按投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及虧損的企業。
31) 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是指為設立合營企業在登記管理機構登記的資本總額,應為合營各方認繳的出資額之和。
32) 合營企業的投資總額:是指按照合營企業合同、章程規定的生產規模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設資金和生產流動資金的總和。投資總額包括注冊資本和企業借款。
33)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指中國合作者和外國合作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的,按合作企業合同的約定分配收益或者產品、分擔風險和虧損的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屬於契約式的合營企業。
34) 外資企業:即外商來我國舉辦的獨資企業。它是指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不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35) 破產: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依法將其全部財產抵償所欠的各種債務,並依法免除其無法償還的債務。
36) 破產財產:是指在破產宣告後,可以依法對債權人的債權進行清償的破產企業的財產。
37) 破產債權:是指在破產宣告前成立的,可以通過破產程序從破產財產中獲得清償的債權。
38)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9)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40) 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在市場交易活動中,為爭取交易機會,特別是為爭得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市場優勢,通過秘密給付財物或者其他報償等不正當手段收買客戶的負責人、雇員、合夥人、代理人或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等能夠影響市場交易的有關人員的行為。
41) 商業秘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42) 折扣:亦稱讓利。是指在商品購銷活動中經營者在所成交的價款上給對方以一定比例的減讓而返還給對方的一種交易上的優惠。
43) 產品質量法:是調整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因產品質量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包括關於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產品質量損害賠償及處理質量爭議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44) 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制度:是指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由它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依據國際通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對企業的質量體系和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審核合格,頒發企業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以茲證明的制度。
45) 產品質量認證制度:是指依據具有國際水平的產品標准和技術要求,經過認證機構確認並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產品質量認證標志的形式,證明產品符合相應標准和技術要求的活動。分為安全認證和合格認證。
46)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是指國家指定的產品質量專門機構,根據正式產品標準的規定,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對企業產品質量所進行的監督性檢驗。
47) 國家監督:指國家對產品質量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重點檢查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用戶、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
48) 產品質量責任:是指生產者和銷售者因其生產或銷售的產品有缺陷,造成買主、用戶、消費者或其他人人身和財產的損害而應承擔的賠償義務。
49) 產品質量義務:是指產品質量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為一定質量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質量行為,以滿足對方利益需要的責任。
50) 產品質量糾紛:是指因產品質量而引起的有關當事人之間的爭執。包括合同中的質量糾紛,因產品質量而發生的侵權糾紛,因行政機關的處理產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爭議等。
5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調整在保護消費者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經濟法的重要部門法。
52) 消費者: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生活消費的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居民。
53)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的利益。
54) 保障安全權:是消費者最基本的權利,它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55) 公平交易權: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獲得質量保障和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的權利。
56) 依法結社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57) 維護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58) 證券:是各類財產所有權或債權憑證的通稱,是用來證明證券持有者有權按其所載取得相應的權益的憑證。股票、公司債券、公債券、票據、提單、本票、匯票、支票、保險單等都是證券。
59) 內幕交易:是指內幕人員以及其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證券內幕信息的人,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交易而試圖獲利的行為。內幕交易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原則,侵犯了投資者的利益。
60) 票據:是出票人依法簽發的,約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按票面所載文義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有價證券。
61) 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2) 本票: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3) 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其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4) 票據行為:是以發生票據上的權利義務為目的所實施的要式法律行為。包括出票、背書、承兌、保證等。
65) 出票:是指出票人簽發票據並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票據行為。出票本身包含兩個行為:一是作成票據並在票據上簽章;二是將票據交付給收款人。
66) 背書:是指在票據背面或者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的票據行為。背書包括兩個內容:一是作成背書,二是交付他人。
67) 承兌:是指匯票付款人承諾在匯票到期日支付匯票金額的票據行為。
68) 保證:是票據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擔保票據債務履行的票據行為。被保證的匯票,保證人應當與被保證人對持票人承擔連帶責任。
69) 票據權利:是指持票人為取得票據金額,依據票據法所賦予的可對票據債務人行使的權利。它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
70) 票據抗辯:是指票據債務人基於一定的事實和理由對於票據債權人的請求,可以提出抗辯,拒絕履行票據債務。
71) 房地產法:是調整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關於房屋建設、買賣、租賃、修繕及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72) 土地所有權: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73)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74) 工業產權:是人們依照法律對應用於商品生產和流通中的創造發明和顯著標記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區內享有專有權。在我國,主要是指專利權、商標權。
75) 工業產權法:是調整因確認、保護和使用工業產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5. 保險合同在經濟法概論中屬於哪一章
關於保險合同在經濟法概論中屬於哪一章的相關信息,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6. 經濟法概論試題多選題,應該怎麼選
學習經濟法心得 %D%A一、考情分析,學習方法應以聽課為主%D%A 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試情況,不難看出,試題越來越靈活,試卷中客觀題部分佔75分,主觀題部分佔25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選題了,所以,單靠押住綜合題是很難過關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應側重於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判斷、簡答、綜合),通過聽課,60分的內容能夠得到解決,另外40分的內容則應聽課加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總之,經濟法應以聽課為主。%D%A 二、教材調整,重點變化大%D%A 自2007年起,會計職稱考試教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12章調整為9章,所以各章的考試分值也相對平衡,基本上轉變為章章重點。%D%A 三、經濟法的學習法%D%A 通過聽老題的課和各個考試過關者介紹的個人學習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D%A 1.認真聽課%D%A 大家都是成年人,參加考試都不容易,有家、有事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學習時間都是靠擠出來的,而且一般報職稱一報就是3門或2門,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把大塊的時間劃出用於學習經濟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實務和財務管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有較好的學習效果。%D%A 在學習課件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幾乎涵蓋了90%以上的考試內容,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聽課,用心聽課,過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D%A 2.課後復習,注重總結歸納%D%A 聽課後,應認真歸納總結,可以自己製作一些表格,加深記憶,真正將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掌握得更牢固,記得更深刻。課後復習時,只復習不會的內容,會的就省略了,盡量不要重復復習,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D%A 3.做題要精,以典帶面%D%A 聽課復習後,不要忙於做題,當下聽完,誰都會做。可以過兩天再做前幾天學習過章節的習題,這樣很容易發現不會的問題。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歷年考題是習題中再精典的習題了,也是必做且應認真分析總結的習題。做題後,要注意總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以典帶面。做錯的題,應記下來,之後反復做,錯題會逐漸變少,當然自己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D%A 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經濟法》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D%A 今後,我會把《經濟法》逐章的學習體會及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傳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學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順利通過2008年的職稱考試,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7. 行政法學與經濟法概論自考重點有哪些
教材首先在緒論部分從宏觀上介紹了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法的學科體系。對於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來說,在學習時注意認真把握這部分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先對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大面上的問題有所認識才可能在細節上做到面面俱到。
任何一門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這也是對法律進行部門劃分的根據。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它的淵源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淵源,即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範文件;另一類是特殊淵源,也就是指有關行政規范和原則的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有其獨具的特點:首先在形式上,它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而且其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居各部門法之首;其次在內容上,行政法內容廣泛,而且以行政法規、規章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於變動;第三,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總是交織在一起,並往往共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要了解行政法還要了解經行政法調整後形成的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即:(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而且起主導作用;(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雙方當事人無選擇餘地;(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5)大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原則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價值的原則,即行政法治原則,它貫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具體可被分解為:(1)合法性原則;(2)合理性原則;(3)應急性原則。
學習行政法還應把握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具有法的規范作用和一般社會作用。但作為法的一個部門,它還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作用: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確認和賦予行政機關管理權能來實現的。2、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作用。行政法對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是通過建立一系列制度來實現的。
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一章,考生應掌握行政主體及其內容、有關公務員的一些知識。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它包括:(一)行政機關:1、中央行政機關具體以包括:(1)國務院(2)國務院各部、委員會(3)國務院的直屬機構(4)國務院各部、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2、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包括:(1)地方人民政府;(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二)行政機關以外的行政主體,主要有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
公務員是指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執行國家公務的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一般公民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成為公務員,基於其所擔任的行政職務而與國家之間構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即為公務員法律關系。其具體內容包括:(1)公務員與行政機關的關系;(2)公務員作為行政主體的代表與行政相對方的關系。
行政行為這一章重點挖掘行政行為的效力,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它的效力包括確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
行政行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為的作出或形成。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和個人;(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力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並有追求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行為主體在客觀上行使行政職權或職責的行為;(4)行為的功能要件,即此行政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1)主體合法;(2)符合許可權范圍;(3)內容合法;(4)程序合法。
抽象行政行為考生應掌握它的概念、行政立法的特點和原則。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行為。其靜態形式則表現為制定出來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行為規則的行為。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其特點有:(1)具有行政性質;(2)具有立法性質。行政立法應嚴格遵循原則:(1)依法立法原則;(2)民主立法原則;(3)加強管理與增進權益相協調原則。
具體行政行為這一章要掌握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其中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徵及其原則更要注意。
關於行政指導的概念,考生應明確行政指導的概念,從其概念中把握它的特徵及行政指導在市場經濟條件四個方面的作用或意義。
行政程序法是目前各國都較為關注的內容,對於其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應重點把握。其基本原則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原則、相對方參與原則。與原則相對應的各項制度,如迴避、合議、調查等內容也要注意理解。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這一間掌握重要概念、行政違法與行政不當的區分、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構成要件。行政賠償這一條應掌握概念、條件以及國家不予賠償的三種情形 。
行政復議和司法審查都是行政救濟的重要途徑,要認真掌握二者的概念、各自的受害范圍、各自應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司法審查的六項特有原則以及司法審查的法律依據、規范沖突及其選擇適用。
8. 經濟法概論試題答案
1、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B )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C 最高人民檢察院 D 國務院、
2、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 C )。
A 人身與財產關系 B分配關系
C 經濟關系 D人身關系
3、職工代表大會是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 D )。
A 企業的管理機構 B 企業的權力機構
C 企業的咨詢機構 D 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
4、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提取的公司法定公益金占利潤的( C )。
A 2-5% B 3-5% C 5-10% D 8-10%
5、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 C )行使撤銷權。
A 3個月 B 6個月 C 1年內 D 2年內
6、公司法規定,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 D )。
A 15% B 20% C 25% D 30%
7、合同生效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 B )。
A 返還定金 B 雙倍返還定金
C 返還定金並賠償損失 D 返還定金並支付違約金
8、工業產權實際上關於( A )和由商業信譽的標記權的總稱。
A 技術成果專有權 B 著作財產權
C 著作人身權 D 出版者權
9、下列不屬於不當低價銷售行為特點的是( B )。
A該行為發生在商品銷售環節 B該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C 該行為採用低於商品成本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D 該行為的目的在於排擠競爭對手,維持或者爭取自身的競爭優勢
10、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消費者是指( C )。
A所有商品的消費者 B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C生活資料的消費者 D生活資料的消費者和主要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9. 經濟法概論試題
C
消費者有依法求償權,可向銷售者或生產者求償
10. 經濟法概論包括哪些法律呢
企業法,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合同法,工業產權法,證券法,票據法,經濟競爭法,保險法,會計和審計法律制度,勞動和社會保證法,保險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財政稅收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