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城市經濟學教學大綱

城市經濟學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2021-02-08 11:32:49

經濟學專業學什麼課程所有的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內學、貨幣銀行學容、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1)城市經濟學教學大綱擴展閱讀

核心能力:

l、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2、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

4、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

5、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Ⅱ 誰有《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匯編歷史卷》哈

高中歷史教學大綱

一、教學目的
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與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密切相關,具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歷史教學在普通高中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的歷史教學,要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及其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確的時空概念,掌握正確換算歷史公元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技能,具備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與學習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闡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意識;使學生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二、課程、課時安排高中歷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1.必修課:中國近現代史,每周3課時,共99課時。
2.選修課
選修I:世界近現代史,每周2課時,共65課時。
選修Ⅱ:中國古代史,每周2.5課時,共60課時。
三、教學內容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內容概述
近代部分
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止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始終是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堅持反帝反封建斗爭,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
(一)鴉片戰爭前夕,中國處於清朝封建統治之下,國勢衰微,危機四伏。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加緊對外擴張。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並最終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50年代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更多主權,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擴大了對華商品輸出,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這種經濟上的侵略進一步擴大。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19世紀中期,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這場運動失敗了。
鴉片戰爭時期,在一些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官僚中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二)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發生變化,慈禧太後通過政變奪取了實際的最高統治權。此後,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
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先於民族資產階級誕生。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民族工業開始出現,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
19世紀70年代以後,列強加緊侵華,經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它們在加強資本輸出的同時,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由於反動勢力的強大和維新派缺乏群眾基礎,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了,但是,它引發了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蓬勃興起。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推動了民主革命的迅猛發展。
清政府在形勢的逼迫下,推行的「新政」和「預備立憲」,沒有能夠挽救其統治危機。1911年爆發的武昌起義,迅速得到全國響應,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革命果實被封建軍閥袁世凱篡奪。
(四)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公然恢復君主專制制度,出賣國家利益。對此,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給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較大發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也壯大起來。
(五)20世紀初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日趨高漲。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沖擊了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等地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隨後,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發動國民革命,舉行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六)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對外依附帝國主義,對內實行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經濟上採取統一財政、整頓金融等措施,中央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工農業也有一定發展。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創建工農紅軍。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經濟建設,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中華蘇維埃政權,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四次反革命「圍剿」。
由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長征。1935年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正確領導。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扶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愛國軍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抗日救亡運動迅速興起。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一二·九」運動爆發,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新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七)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大舉侵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抵抗日本侵略的會戰。侵華日軍在攻陷南京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創建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敵後抗戰,發展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改變侵華戰略方針,對國民政府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政策,扶植汪精衛漢奸政權;以主要兵力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在淪陷區,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實行法西斯殖民統治。
在相持階段,抗日根據地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艱苦鬥爭,淪陷區人民採取各種形式堅持抗日。國民政府逐漸轉向消極抗戰,積極反共。
抗日戰爭後期,各個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發展,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准備了條件。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制訂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正確綱領、策略,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八)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支持下,積極准備發動內戰。為爭取國內的和平、民主,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在重慶談判。1946年夏,國民黨撕毀談判協議,派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奮起抵抗。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內戰爆發後,國民黨強化獨裁統治,政治更加腐敗,加緊搜刮人民,經濟日趨崩潰。國統區人民民主運動空前高漲。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運動。
1947年,人民解放軍開始戰略反攻,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解放軍取得了戰略上的決定性勝利。1949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接著,人民解放軍進行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政府垮台。

Ⅲ 同濟 城市規劃 本科 課程表

同濟大學本科春季課程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性質 周學時 學分 類型 授課教師 課程大綱
01 020k0301 城市社會分離與居住隔離 D3 2 2.0 考查 黃怡
02 02203302 城市設計原理 E1 2 2.0 考查 王偉強
03 02206401 城市地理學 B2 2 2.0 考查 王德
04 02208201 城市概論 B1 2 2.0 考查 孫施文
05 02208301 城市規劃導論 B1 2 2.0 考查 彭震偉
06 02208501 城市開發導論 B2 2 2.0 考查 夏南凱
07 02208701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E1 2 2.0 考試 耿慧志
08 02209001 城市道路與交通(2) E2 4 4.0 考查 劉冰 詳情進入
09 02209201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2) E2 2 2.0 考查 戴慎志
10 02209301 城市規劃系統工程(2) E2 2 2.0 考查 王德
11 02227801 城市規劃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A1 2 2.0 考查 龐磊
12 02228001 城市經濟學 B2 2 2.0 考查 欒峰
13 02228901 城市社會學 B2 2 2.0 考查 楊貴慶
14 02229201 城市歷史與文化保護 E2 2 2.0 考查 張松
15 02230501 地理信息系統 E2 2 2.0 考查 宋小冬
16 02230901 城市規劃原理(B) E1 2 2.0 考試 孫施文
17 02231201 城市規劃設計(B) F1 8 4.0 考查 黃怡
18 02231401 城市規劃設計(D) F1 8 4.0 考查 王偉強
19 02233201 畢業設計 SJ 20 20.0 考查 楊貴慶
20 02404801 城市規劃原理 F2 2 2.0 考查 於一凡
21 020020 設計周(2) 考查 王偉強
22 022101 城市總體規劃實習 考查 彭震偉
23 022344 綜合社會實踐(2) 考查 彭震偉
24 020019 設計周(1) 考查 黃怡
25 022330 綜合社會實踐(1) 考查 孫施文
26 022097 城市認識實習 考查 戴曉輝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秋季課程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性質 周學時 學分 類型 授課教師 課程大綱
01 020k0301 城市社會分離與居住隔離 D3 2 2.0 考查 黃怡
02 02208401 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 B1 2 2.0 考試 彭震偉
03 02208601 城市規劃系統工程(1) E1 2 2.0 考查 王德
潘海嘯
04 02208801 專業英語 E1 02 2.0 考查 張冠增
05 02208901 城市道路與交通(1) E1 4 4.0 考試 湯宇卿 詳情進入
06 02209101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1) E1 2 2.0 考試 戴慎志
07 02210901 城市規劃原理 C1 2 2.0 考查 張尚武
08 02228201 城市政策分析 E2 2 2.0 考查 童明
09 02229401 城市建設史 B1 2 2.0 考試 張松
10 02230804 城市規劃原理(A) C1 2 2.0 考試 於一凡
11 02231001 城市規劃原理(C) F1 2 2.0 考查 孫施文
12 02231101 城市規劃設計(A) F1 8 4.0 考查 楊貴慶
13 02231301 城市規劃設計(C) F1 8 4.0 考查 王偉強
14 02231501 城市規劃設計(E) F1 6 3.0 考查 彭震偉
15 02231701 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 B1 2 2.0 考試 沈清基
16 02231801 城市規劃思想史 E2 2 2.0 考查 孫施文

Ⅳ 2018考研教育學大綱

2018考研教育學大綱目前暫未公布,跨考考研預計2018考研教育學大綱8月下旬發布,請廣大考生密切關注跨考考研內容。
附2017年大綱:
2017年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教育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教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必答題為270分,各部分內容所佔分值為:

教育學原理 約100分

中外教育史 約100分

教育心理學 約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約30分

(二)必選題為30分,考生必須在兩道試題中選取一道作答。第I道題考查教育心理學的內容,第Ⅱ道題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考生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I道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

辨析題 3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簡答題 5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分析論述題 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Ⅳ、考查內容

教育學原理

【考查目標】

1.准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教育學概述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二)教育學的研究任務

(三)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萌芽

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3.20世紀以來教育學的發展

二、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義的類型

2.教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結構與功能

1.教育的結構

教育活動的結構;教育系統的結構。

2.教育的功能

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三)我國關於教育本質問題的主要觀點

教育是上層建築;教育是生產力;教育具有上層建築和生產力的雙重屬性;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四)關於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

1.生物起源說

2.心理起源說

3.勞動起源說

(五)教育的發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徵

2.近代教育的特徵

3.現代教育的特徵

三、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關於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

教育獨立論;教育萬能論;人力資本論;篩選假設理論;勞動力市場理論

(二)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1.生產力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2.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3.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4.科學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5.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三)教育的社會功能

l.教育的經濟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

現代化與教育變革;全球化與教育變革;知識經濟與教育變革;信息社會與教育變革;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

四、教育與人的發展

(-)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制約

1.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發展的順序性;發展的階段性;發展的差異性;發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l.關於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主要觀點

單因素論與多因素論;內發論與外鑠論;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

2.遺傳素質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3.環境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三)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1.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

2.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及有效發揮的條件

五、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義;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系。

2.關於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

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內在目的論,外在目的論;教育准備生活說,教育適應生活說;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3.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

4.我國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教育目的;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5.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

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目標

1.培養目標的概念

培養目標的定義;培養目標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2.我國中小學培養目標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學校教育制度

1.學制的概念與要素

2.學制確立的依據

3.各級學校系統

4.各類學校系統

5.1949年以來我國的學制

1951年的學制;1958年的學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的學制改革。

(三)現代教育制度改革

1.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

2.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綜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七、課程

(一)課程與課程理論

1.課程的概念

課程的定義;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2.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二)課程類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三)課程編制

1.泰勒原理

2.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與教材

3.課程日標

課程目標的概念;課程目標的來源;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關系: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4.課程的范圍與結構

5.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的取向;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

6.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含義;課程評價的模式與功能;課程評價的主要范圍。

(四)課程改革

1.影響課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經濟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學生發展。

2.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的主要課程改革

3.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八、教學

(一)教學概述

l.教學的概念

教學的定義;教學與教育、智育、上課的區別與聯系。

2.教學的主要作用與任務

(二)教學理論及主要流派

1.教學理論概述

學習理論及其與教學理論的關系;教學理論與課程理論的關系;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2.當代主要教學理論流派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認知主義教學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三)教學過程

1.關於教學過程本質的主要觀點

2.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掌握知識與培養思想品德的關系;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的關系;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

3.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教學設計的模式。

(四)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的概念;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模式的結構。

2.當代國外主要教學模式

程序教學模式;發現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教學模式;暗示教學模式;範例教學模式;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3.當代我國主要教學模式

(五)教學原則

1.教學原則的概念及確立依據

2.中小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六)教學組織形式

1.教學組織形式的歷史發展

2.班級授課制

3.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演示法;練習法;參觀法:自學輔導法

(八)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考評。

(九)教學評價及其改革

1.教學評價的含義及其功能

2.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3.學業成就評價

4.教學評價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務

(二)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學德育綱要》與《中學德育大綱》

(三)德育過程

1.德育過程的要素

2.德育過程的規律

(四)德育原則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知行統一;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發揮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照顧年齡特點與照顧個別特點相結合;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教育影響的連續性。

(五)德育方法

說服教育;情感陶冶;實踐鍛煉;自我教育;榜樣示範;品德評價。

(六)德育途徑

直接的道德教學;間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學習模式;集體教育模式。

十、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

1.教師的概念與類別

2.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3.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4.教師勞動的特點

5.教師的專業素養

6.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途徑

7.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二)學生

1.學生及學生觀

2.學生群體

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學生群體的作用。

3.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特點與類型

學生中心論;教師中心論。

2.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良好師生關系的標准;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與方法。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啟示。

-、中國古代教育

(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1.學校萌芽的傳說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學在官府";大學與小學:國學與鄉學;家庭教育。

3."六藝"教育

(二)私人講學的興起與傳統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講學的興起與諸子百家私學的發展

2.齊國的稷下學宮

3.孔丘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創辦私學與編訂"六經";"庶、富、教"、"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與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則仕"與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行並重;道德教育;論教師;歷史影響。

4.孟軻的教育思想

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

5.荀況的教育思想

荀況與"六經"的傳授;"性惡論"與教育作用;以"大儒"為培養目標;以儒經為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論教師。

6.墨家的教育思想

"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培養目標;以科技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與教育作用;"逍遙"的人格理想;提倡懷疑的學習方法。

8.法家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人性利己說"與教育作用;禁詩書與"以法為教";禁私學與"以吏為師"

9.戰國後期的教育論著

《大學》;《中庸》;《學記》;《樂記》。

(三)儒學獨尊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

2.太學、郡國學與鴻都門學

3.察舉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論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對讖緯神學的批判;關於教育作用與培養目標;論學習。

(四)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

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西晉的國子學;南朝宋的"四館"與總明觀。

2.隋唐時期教育體系的完備

文教政策的探索與穩定;政府教育管理機構和體制的確立;中央和地方官學體系的完備;私學發展;學校教育發展的特點。

3.科舉制度的建立

科舉制度的萌芽與確立;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科舉制度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

4.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論家庭教育。

5.韓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關於人才培養和選拔的思想;論尊師重道

(五)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1.科舉制度的演變與官學的改革

科舉制度的演變;學校淪為科舉附庸;宋代"興文教"政策;北宋三次興學與"三舍法";"蘇湖教法";積分法;"六等黜陟法";"監生歷事";社學。

2.書院的發展

書院的產生與發展;《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東林書院與書院講會;詁經精舍、學海堂與書院學術研究;書院教育的特點。

3.私塾與蒙學教材

私塾的發展與種類;蒙學教材的發展、種類和特點。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存天理,滅人慾"與教育作用;論"大學"和"小學"教育;"朱子讀書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與教育作用;"隨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則;論教學;論兒童教育。

(六)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1.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黃宗羲的"公其非是於學校"

3.顏元的教育思想

顏元與漳南書院;"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習行"的教學方法。

二、中國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會學校在中國的舉辦

2.洋務學堂的興辦

洋務學堂的舉辦、類別和特點;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

3.留學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歐。

4."中體西用"思想與張之洞的《勸學篇》

"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張之洞與《勸學篇》;"中體西用"的歷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

1.維新派的教育實踐

興辦學堂;興辦學會與發行報刊。

2."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創辦京師大學堂;改革科舉制度。

3.康有為的教育思想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大同書》中的教育理想。

4.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論學制:論師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兒童教育。

5.嚴復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論";"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

6.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的頒布;廢科舉,興學堂;建立教育行政體制:確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學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興學"與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

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頒布學制;頒布課程標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與實踐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改革北京大學的教育實踐;教育獨立思想。

3.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

平民教育思潮;工讀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勤工儉學運動;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學校教學改革與實驗。

4.教會教育的擴張與收回教育權運動

5.1922年"新學制"

七項標准;學制體系與特點。

三、中國現代教育

(-)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與教育方針的變遷

黨化教育;"三民主義"教育宗旨;"戰時須作平時看"的教育方針。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學院和大學區制的試行;"戊辰學制"的頒行。

3.學校教育發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戰爭時期的學校西遷。

4.學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訓育制度;中小學校的童子軍訓練;高中以上學生的軍訓;中學畢業會考。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

1.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形成

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方針。

2,幹部教育

幹部在職培訓;幹部學校教育;"抗大"。

3.群眾教育

4.普通教育

根據地的小學教育;解放區中小學教育的正規化;解放區高等教育的整頓與建設。

5.革命根據地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現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與實踐

1.楊賢江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

論教育本質;"全人生指導"與青年教育。

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

職業教育的探索;職業教育思想體系。

3.晏陽初的鄉村教育實驗

"四大教育"與"三大方式";"化農民"與"農民化"。

4.梁漱溟的鄉村教育建設

鄉村建設和鄉村教育理論;鄉村教育的實施。

5.陳鶴琴的"活教育"探索

兒童教育和"活教育"實驗;"活教育"思想體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與實踐

"生活教育"實踐:曉庄學校;山海工學團;"小先生制";育才學校;"生活教育"理論體系。

四、外國古代教育

(一)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

1.巴比倫的教育

巴比倫的學校:巴比倫學校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學校;古代埃及學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羅門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發展的特點

(二)古希臘教育

1.古風時代的教育

斯巴達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時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動與教育貢獻。

3.希臘化時期的教育

4.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論;德育論;智育論;"蘇格拉底方法"。

5.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學習即回憶";《理想國》中的教育觀。

6.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靈魂論與教育;教育作用論。

(三)古羅馬教育

1.共和時期的羅馬教育

2.帝國時期的羅馬教育

3.古羅馬的教育思想

西塞羅的教育思想;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奧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歐中世紀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機構和教育內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貴族的世俗教育

宮廷學校;騎士教育。

3.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展

4.新興市民階層的形成和城市學校的發展

(五)拜占廷與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的特點及其影響。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的特點及其影響。

五、外國近代教育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1.人文主義教育

義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北歐人文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徵。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張與教育實踐;加爾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張;英國國教派的教育主張

3.天主教教育

耶穌會的學校;耶穌會學校的組織管理與教學方式。

(二)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國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洛克、斯賓塞論教育。

2.法國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愛爾維修、狄德羅、拉夏洛泰論教育;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張。

3.德國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論教育。

4.俄國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烏申斯基論教育。

5.美國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賀拉斯?曼論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況;教育思想;福澤諭吉論教育。

(三)西歐近代教育思想

1.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論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論普及教育和統一學制;論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論教學原則;論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盧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論及其影響:公民教育理論。

3.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活動;論教育目的;論教育心理學化;論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學校各科教學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4.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道德教育理論;課程理論;教學理論;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傳播。

5.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

論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兒園教育理論。

6.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對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批判繼承;論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論教育與社會生產;論人的本質和個性形成;論人的全面發展與教育的關系: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大意義。

六、外國現代教育

(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

1.新教育運動

新教育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新教育運動中的著名實驗;新教育運動中的主要理論:梅伊曼、拉伊的實驗教育學,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與"勞作學校"理論,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進步教育運動

進步教育運動始末;進步教育實驗:昆西教學法、有機教育學校、葛雷制、道爾頓制、文納特卡計劃、設計教學法。

(二)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現代教育制度

1.英國教育的發展

《巴爾福教育法》與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變化;《費舍教育法》;《哈多報告》;《斯賓斯報告》;《1944年教育法》;"羅賓斯原則";《雷沃休姆報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國教育的發展

《費里教育法》;統-學校運動與學制改革;中學課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郎之萬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富爾法案》);《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哈比改革》);《課程憲章》。

3.德國教育的發展

德意志帝國與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教育;《改組和統一公立普通學校教育的總綱計劃》;《高等學校總綱法》。

4.美國教育的發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八年研究";初級學院運動;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全國職業教育促進會"、《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國防教育法》和20世紀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紀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計教育、"返回基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5.日本教育的發展

20世紀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敕語》、《大學令》;軍國主義教育體制的形成和發展。

《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蘇聯教育的發展

建國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及成效;《統一勞動學校規程》。

20世紀20年代的學制調整和教學改革實驗:"綜合教學大綱"、"勞動教學法";20世紀30年代教育的調整、鞏固和發展:《關於小學和中學的決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後的教育改革。

蘇聯教育思想: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凱洛夫的《教育學》、贊科夫的教學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

Ⅳ 城市規劃專業十大核心課程跪求。

城市規劃原理
城市道路與交通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
控規與綜合性城市設專計
城市經濟學與城屬市開發
城市設計概論與歷史文化保護
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社會學
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
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
城市政策分析與管理法規
以上是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的專業必修課哦~
應該說做城市規劃 這些都是必須具備的知識
硬要說核心課程 可以參考一下同濟大學考研大綱對這個專業的要求
城市規劃基礎
城市規劃原理、區域經濟與規劃、城市建設史、城市歷史與文化保護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城市基礎設施規劃
這是同濟大學的標准 我參考這個標準的原因在於 大多數正規的城市規劃專業都是按照同濟的標准來進行專業設置的 而且同濟在規劃領域一直都是「領頭羊」

Ⅵ 請問城市規劃專業都學那些課程呢

最主要的是城市規劃原理和城建史,主要的專業課有工程系統規劃、道路交通規劃、城市規劃法及相關法規,另外還有建築方面的住宅設計原理、建築史、構造等區域規劃、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學生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大學內也會學一到兩年。
但不是學了這些就能做方案了,城市規劃總重要的不是這些課程,而是專業課,專業課每學期學分在7-9個學分,其他課程才1-4個學分,可見重要性,好的學校這方面都是最強的。
好的學校建築老八校都是地區最好的,同濟、清華當然是NO.1了。
要考研的話各個學校都不一樣,除政治和英語外專業課分筆試和快題,各150分。快題很重要,這報個手繪班是很有必要的;筆試一般考原理和城建史和相關專業課。這是初始內容,復試還會考快題,時間短了,但更能體現方案能力。外加英語口語和面試。
你是文科專業,什麼專業?你也不說,一般都是相關專業跨專業,像建築和城規原先就是一個專業,不說了;其他景觀專業考的比較多。加一個考研群你會了解的比較多。
給你的建議,首先你要跨越的不是專業課,而是文理差別,然後是各種專業知識,但不知道你是什麼學校,也就無法知曉你的能力。但就一般而言,很難,甚至……。所以,本人不建議……理由很簡單,即便你考上了,你所有專業知識都匱乏,導師難道再給你補專業知識?像我們學校考上西建聽說得把大學的作業重做一遍,何況「旁門」……

Ⅶ 今年考研改革後的教育學大綱什麼時間出來

從1993年起,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實行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國務院有關部門、學校三級管理。教育部(原國家教委)對地區、部門按招生計劃及實際畢業(結業)人數進行總量控制,統一印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和結業證書或證書的內芯;制定有關學歷證書的管理規定和實施辦法;對學生的畢業(結業)資格審查和證書的辦法工作進行檢查、監督。2000年,教育部開始建立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此項改革將使教育部不再統一印製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內芯,改由高等學校自行印製,但必須進行電子注冊,並供網上查詢。2000年在北京、天津、遼寧、湖北、重慶五省市試點,2001年在全國實行各類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

成考與自考、學歷文憑考試的區別:
一、 辦學主體不同:
各大學都有相應的成人教育學院或繼續教育學院,所以成教的辦學主體一般為國家,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會力量辦學的。自考的辦學主體一般為個人或民間機構,也有一些是由各大學辦的,但一般都是打著大學的旗號而已。學歷文憑考試的辦學主體是個人或民間機構。
二、 招生對象不同:
我國成人教育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在崗人員及待業者、已經離開正規學校的人員和已經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從中可看出是名副其實的成人教育。不過目前也有些松動,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加入到成教的大軍中來。自考的情況與成考類似。學歷文憑考試則不同,他是民辦高等教育的一種,主要招生對象為剛從中等學校畢業出來的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三、 文憑不同:
成考的文憑是各大學的成教學院發的,你考上了哪個大學的成教,畢業時就會蓋有哪個大學的章;自考的文憑上蓋有兩個章,一個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個是當地自考委的章。比方說在北京,如果你學的是自考的會計專業,不管你在哪個學校里學習,畢業後畢業證上會蓋中國人民大學(主考院校)和北京市自考委的章,與你所就學的學校沒有必然的聯系;學歷文憑考試嚴格的來說是自考的一種,與自考不大一樣的是其畢業證由授課學校自己發,而不是由主考院校和自考委聯合蓋章。另外,自考與成考均有本科,達到條件者國家也可授予學士學位,而學歷文憑考試目前只有大專。
四、 考試方式、難度不同:
成考入學叫嚴進寬出,學生只有通過國家統一的成人高考考試,才能入學就讀。就像高考一樣,也要填志願。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來說畢業都不會太困難(這與普高很相似);自考和學歷文憑考試入學叫寬進嚴出,學員入學時不需要通過考試,直接就可入學,但如果你想得到國家承認的畢業證,就得一門一門的通過國家的考試。所不同的是,自考是全都是由國家出題考試,難度最大,學歷文憑考試由國家考三分之一,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考三分之一,學校自已考三分之一。所以來說,這三種考試,自考最難,成考其次,學歷文憑考試最容易。
五、 學習方式不同:
這三種考試中,成考的學習方式最多:有脫產全日制學習的,有夜大學,有函授,甚至早期的電大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種方式。這對學員來說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你有充足的精力與財力,你可以選擇脫產學習,體驗真正的大學生活;如果你一邊在工作一邊還想給自己充電,可以選擇夜大學;如果你想上外地的著名大學,也可以足不出戶的學習—函授。自考呢,相對來說學習方式就要少點,你只能在脫產學習與業余自學之間選擇(當然,較大的城市裡也會有自考的業余輔導班)。學歷文憑考試的學習方式只有一種,就是脫產學習。
六、 含金量不同:
常常有人問我這三種考試之間的含金量如何。其實只要你能畢業出來,其畢業證都是國家承認的。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比個高低的話,應該說,最難考的含金量最高。

一般都認為自考的證書含金量是最高的,但成教上的是北大、清華、人大等名校,其證書的含金量也還是不錯。

具體的自考辦地址,你可以打電話聯系。

如果沒有電話可以打114查尋

隨著2005年上半年自學考試各地區報名工作的陸續展開,近日有不少網友來電來函咨詢諸如何報名考試」、「自考有哪些專業」、「自考有什麼要求?」。為了讓大家對自考有個全面的了解,現將參加自學考試的步驟簡單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參加自學考試,基本上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 認識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第二步: 報名前的准備
第三步: 報名參加自學考試
第四步: 考試要注意的事項
第五步: 辦理畢業

☆ 第一步:認識自考

要參加自學考試,首先就要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有個初步的了解。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且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經過入學考試,即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相關的專業,參加該專業課程的學習。經過國家組織的統一考試,取得合格成績。在通過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考試後,即可取得大學專科或本科的畢業證書。本科畢業生還可以申請學士學位。

自學考試的學歷受到國家的承認,自學考試畢業生享有與普通高校同類畢業生相同的待遇。《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國務院頒布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獲得者的待遇與普通高校同類畢業生相同」。

☆ 第二步:報名前的准備

一、選擇專業:

首先,要認真閱讀本省(市)高教自學考試委員會公布的《報考簡章》,了解本省(市)的報名時間、報名地點、報名手續、開考專業的情況和本次考試的課程安排,根據自己報考時的工作性質和實際情況,慎重選擇一個專業報考。目前我們收集了部分省市開考的專業信息(點擊查看)。

在選報專業時應注意,由於各省開考的專業較多,有些專業是面向社會開考,報考對象不限;有些專業是部門委託開考,僅限本系統在職人員報考;一些本科段專業和特殊專業(如醫學類專業)對報考者的學歷、職業等還有一些具體要求。

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只有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真正投入的去學。

其次,要選擇與自己文化基礎相適應的專業,以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比如你的數學基礎比較好,邏輯思維比較靈活,則可以考慮選擇理工類的專業;如果你的記憶力比較不錯,可以選擇識記性較強的專業。

第三,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的需要及該行業的發展狀況,選擇一些社會上已供大於求的專業,對今後的求職和就業會造成影響。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有專科、本科兩個學歷層次,專科、本科、獨立本科段三種專業類型。 點擊查看專業介紹(專科段 本科段 獨立本科段)及 類型詳解 。

在選擇好專業的基礎上,確定本次應考課程,並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報名手續。選定專業和本次應考課程後,應盡早購買該專業的《專業考試計劃》,按有關課程的《課程自學考試大綱》和指定的必讀教材進行自學。

二、選擇輔導班及教材應注意的事項

1、輔導班的選擇

社會助學是連接自學者與國家考試的中間環節,是幫助自學者走向成功的橋梁和紐帶。社會助學的組織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高等學校舉辦的自考助學。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電視大學、各級黨、團、幹校等院校。這些學校助學多為可脫產學習的全日制辦學形式,學校的教學設施比較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開辦的助學專業也較多,比較適合高中畢業生和非業余學習人員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2)委託開考部門和用人單位舉辦的自考助學。包括部門組織的學校、培訓中心及各種形式的輔導站。

這種部門助學的最大優勢是把自考助學的專業與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有系統有組織的助學活動,從參學職工的行業特點出發,學習的時間和方式靈活多樣,有利於解決工學矛盾,因而更適合在職職工按照從事的工作選好專業,參加助學。

作者: kgdxk 封 2006-3-17 21:16 回復此發言 刪除

--------------------------------------------------------------------------------

2 自考步驟參考

(3)社會力量助學。這種助學組織多數屬於民辦大學,有社會團體、民主黨派舉辦的學校,也有社會有關部門的離退休人員依託有關單位舉辦的助學學校。

選擇學習班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選擇經過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自考機構審查、備案的,具有正式辦學資格的助學組織。

(2)學校開設的是否屬於國家自考系列,與考生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是否一致。在報考前,先看一下學校專業介紹和各省、市、自治區自考辦的專業考試計劃,將專業設置的課程目錄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3)學校的助學方式和授課時間是否適應個人的情況,如全脫產、半脫產,業余、夜校和函授等等。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計劃,權衡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

(4)了解學校的辦學質量,看一看學校的設施(硬體)和管理(軟體)怎樣?哪些教師任課?學生的課程統考及格比例在當地的水平如何?這些都是考生選擇學校前應該了解清楚的。

(5)另外,自學考試的某些專業,或某個層次,對考生來說,還有具體報考條件的限制。

比如報考醫葯類的各個專業,就需要在職、專業對口等條件。專科接本科的考生,報考時還需要具備專科畢業資格,即使助學學校對學生入學時暫不作硬性規定,考生自己也要了解清楚具體的報考要求,免學到中途再走彎路。

(6)目前自學考試的多數專業都有實驗課程和實踐環節考核,考生選擇的助學學校,是否具備較好的實驗和實踐環節考核條件,這也是考生完成學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2、教材的選擇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實行兩級管理。凡是全國統考課程的教材由全國考委組織編寫、出版,並作為全國考委指定教材向考生供應;凡是省統考課程由省考委編寫或指定教材。

全國及各省自考辦每年都要向社會公布開考計劃,計劃中對每門課程使用的教材都有明確規定,考生應注意所規定的教材的名稱、作者、出版社等有關信息,以便按規定購買。

自考教材實行主渠道供應,即由全國考辦及省級考辦、地、縣各級考辦向考生供應教材。供應教材是各級自學考試辦公室的職責。

考生咨詢有關教材問題均可與當地自學考試辦公室聯系。(點擊查看各地區自考辦聯系方式)

☆ 第三步:報名參加自考

1、首次報考應注意的問題

首次報考的考生,要持本人身份證到自學考試辦公室(報名站)辦理報名手續。

報名時須按規定繳報名費,填寫《報考登記表》或《機讀報考卡》,並交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近照兩張。

2、《報考簡章》的作用

《報考簡章》是考生報考的重要依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簡章》包括:(一)開考專業、科目和考試時間;(二)報名時間、地點;(三)報考對象和報考手續;(四)畢業及實踐環節考核的報名及時間安排;(五)考生應知曉的注意事項等內容。

考生通過仔細閱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簡章》,可以了解每一次考試開設的專業,考試課程的時間安排,各項技能考試的時間安排,引導考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參加考試,避免出現錯報、漏報。

3、可兼報兩個專業

目前許多省市都允許考生同時報考兩個專業。但考生同時報考兩個專業時應量力而行,科學地安排好學習時間和每次應考的課程門數,以免顧此失彼。

4、普通高校生可免考

如果你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報考自學考試時還可以按規定免考已學過並成績合格的部分課程。其中:

(1)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報考自學考試專科專業的,可免考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高等數學、普通邏輯、大學語文、公共外語等公共課和名稱、要求相同的課程;

(2)自學考試專科畢業生報考自學考試相同學科不同專科專業的,可免考公共課和名稱、要求相同的課程;報考自學考試不同學科專科專業的,可免考公共課;

(3)各類高等學校專科畢業生報考自學考試專科專業的,可免考公共課;

(4)各類高等學校的本科肄業生、退學生參加自學考試可免考已取得合格成績的公共裸;

作者: kgdxk 封 2006-3-17 21:16 回復此發言 刪除

--------------------------------------------------------------------------------

3 自考步驟參考

(5)各類高等學校和自學考試畢業生報考自學考試本科專業的,可免考公共課;

考生申請課程免考,應提供畢業證書、原所在學校的課程名稱和成績等證明材料的正本,並到當地自學考試機構辦理手續,經查驗核准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學考試委員會審核批准。

5、可同時報考同一專業的專科和本科段

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考生可分別報考專科、本科段各專業,也可同時報考同一專業的專科和本科段,但畢業時必須先取得專科畢業證書後才能領取本科畢業證書(同時取得本、專科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合格成績的應考者,可同時辦理畢業手續)。各類高校專科畢業生報考自學考試本科段,須持本人專科畢業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報考規定條件允許的本科段專業。

6、報考自考本科的條件

具有國家承認的正式專科學歷者方可報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段。

參加本科段考試的考生,應持專科畢業證書和本人身份證到當地該專業的報名點報名。報考與所學專科專業不同的本科,根據專業的不同需要加試相應的課程。

☆ 第四步:考試前應注意事項

基本原則就是以考試大綱為本。嚴格按大綱復習,提高自身的基礎知識和自學能力。

對於一些自考輔導班老師宣傳的所謂猜題、押寶,則不要輕信,更不要亂做模擬考題。因為一些模擬考題往往與考試大綱不一致,而且與考試題目大相徑庭。

處理好平常積累與集中復習的關系。自考重在平常積累,集中復習是沖刺階段的必要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臨考前也可以找來歷年的考試題看一看,掌握一下各科命題原則,因為命題原則一般是穩定平衡的。

隨時關注自考方面的信息,了解題型變動情況。

注意勞逸結合,適當調整臨考的緊張心理,早睡早起,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考試當天別忘了攜帶必要證件(准考證、身份證、考試副證三者缺一不可)及文具,並准時到達考場。

☆ 第五步:辦理畢業

應考者完成規定課程的考試和考核,並取得合格成績,可申請畢業。

畢業條件

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考生,具備下列條件,方可參加畢業審查,辦理自學考試畢業證書。

①考完本專業考試計劃所規定的理論課程且考試成績合格。

②完成該專業所規定的實踐性環節課程考核,並取得合格成績。

③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

④辦理本科畢業證書者,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及以上畢業證書。

畢業手續

考生根據專業考試計劃自己判斷並申請畢業,市自考辦不負責通知考生辦理畢業手續。

凡符合畢業條件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半年6 月上旬,下半年12月上旬,具體時間以當地自考辦安排為准)持《准考證》、《身份證》、全部《課程合格證》,辦理本科畢業證者還須持有專科及以上畢業證原件,到所在市自考辦申請辦理畢業證書,經市自考辦初審符合條件者,列印考生基本信息單,交考生核對簽字,並發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思想品德鑒定表》。在職人員由考生所在單位的人事(勞資)部門的負責人寫出評語,加蓋單位公章;非在職人員由鄉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並寫出評語,加蓋公章。

經市自考辦、主考院校、省自考委三級審核後,符合條件者,發給畢業證書及畢業生檔案。

具體程序

考生將本人准考證、身份證以及全部單科合格證書交當地自考辦初審,經初審合格後發給《畢業生登記表》;

《畢業生登記表》由考生本人填寫,所在單位(非在職人員由街道辦事處或鄉人民政府)簽署意見後,於規定日期送交當地自學考試辦公室報所在市自學考試工作委員會和省考委審核。考生填寫《畢業生登記表》不得隱瞞和造假,不得擅自塗改,違者將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畢業資格;

審核合格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考委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主考學校在畢業證書上副署。

畢業生的有關檔案材料由省自學考試辦公室送畢業生所在單位組織、人事或勞動部門存入本人檔案。

本科畢業生還可以申請學士學位,學位申請的條件和方法如下:

1、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畢業生,符合申請學士學位條件的,由有學位授予權的主考院校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

2、授予學士學位的學科門類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 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

3、申請學士學位的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法律、法規,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優良;
(2)在學期間,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平均成績在70分以上,其中三門學位課程考試一次通過,且成績達到75分;
(3)參加由省學位辦統一組織的外國語考試成績合格。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者, 可免外國語統一考試。英語專業本科生考其他外國語。

4、申請學士學位的辦法:

凡達到上述條件和要求的本科畢業生,在領取畢業證的當年,向其學籍所在學校或主考學校的有關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填寫有關表格。繳納一定的考務、評審等費用。對往屆本科畢業生,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者,一律不再補授學位。

Ⅷ 經濟學考研,需要復習哪些書籍,有哪些復習資料推薦呢萬分感謝!

經濟學有很多經典教材,為了讓考生更了解這些經典教材的特點和學習重點,在此解析了一些經濟學考研使用的經典教材供考生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曼昆《經濟學原理》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特別適合跨專業的學生來作入門書,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格林斯潘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所以是考生尤其是跨專業的考生早期推薦入門首 選閱讀。
人大高鴻業版《西方經濟學》
人大版《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是國內使用最廣泛的經濟學入門教材,大部分的國內大學將它作為教材或參考書目,前幾年很多學校也將它作為考研的必須的參考書目。微觀部分體系完整,包含微觀經濟學的各個部分(第5版增加了博弈論的內容),全書敘述流暢,通俗易懂,非常適合作為建立經濟學直覺的入門教材。這本教材不僅適合跨專業的考生作為基礎的教材,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也應當把它作為基本教材來打基礎。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
這本微觀經濟學是也是很多高校考研的指定教材,國內很流行的一部中微教材,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厚,但其實難度不是太大,這還算是一本比較簡單的教材。由於在美國教材,大量商業的案例占據了不小的篇幅,比如P&G,GE等。全書主要運用二維圖形闡明經濟原理,數學運用極淺,甚至只用差值(Δ),而不用微分,分析對象也僅限於良態曲線(嚴格凸(凹))。報考學校指定這本書的,考生可以在中期開始復習。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這部教材是中級微觀經濟學的集大成者,是Harvard和UCBerkeley等名校的本科生教材,國內將它作為考研製定書目的也有北大CCER、人大、南開、央財CEMA、中山嶺南、廈大WISE等一系列學校,它包含了微觀經濟學的各大部分,內容易懂而深刻,相當關注技術細節問題,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但此書刻意避免大量應用數學公式,大部分數學推導放於附錄(附錄也是必須得看的)。本書也含有大量的經濟學案例,涉及政策、商業、互聯網各個領域,值得注意,范里安本人是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是互聯網經濟學的鼻祖級人物,本書拍賣、壟斷行為、博弈論、信息技術和市場失靈等相關章節都有大量的互聯網方面的例子。
曼昆《宏觀經濟學》
這是宏觀重點推薦的一本書,前面說了Mankiw是新凱恩斯主義的領軍人物,這部《宏觀經濟學》也是被使用最廣泛的中級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這本書總體很簡單的,作者刻意不使用復雜的數學工具分析,語言生動流暢,案例豐富有趣。遵循長期(古典)、超長期(經濟增長)和短期(凱恩斯主義)的敘述順序,最後部分針對凱恩斯主義微觀經濟學基礎進行補充。但是可以看出Mankiw對新古典和RBC(實際經濟周期)學派的偏見。
多恩布希/費希爾/斯塔茲《宏觀經濟學》
這本教材也是國內很多高校的推薦的教材,本書旨在幫助學子較為系統、全面地了解西方主流經濟學中的宏觀理論,並為其日後的實際工作提供一個基本的分析工具。多恩布希提出的"超調理論"是國際經濟學的一個著名理論。此書採用凱恩斯IS-LM體系為框架,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
這本書的優點是本書盡量運用語言和圖表進行講述,避免使用數學分析和推導,使宏觀經濟理論更容易被理解。本書版式設計新穎,更有利於輕松地理解和掌握重點內容。本書適用於大學本科層次經濟管理類專業,也可作為經濟、管理工作者的參考書。宏觀經濟學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理論決策的依據,主要包括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等諸多內容。其中經濟增長理論是宏觀經濟學中發展最快、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個領域,並逐漸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為了反映這一變化,本書在結構上不再遵循國內大多數教材採用的傳統凱恩斯主義的研究思路,而採用先長期後短期的分析方法,把經濟增長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點來研究。為便子學習和了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本書在最後兩章還安排了現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相關知識的介紹。本教材特別適合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階段的經濟學理論學習。

閱讀全文

與城市經濟學教學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