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會計學和稅法的稅收學是經濟學里的兩大分支嗎
不是的,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會計學和稅收學都屬於財會類,比經濟學范圍小。
② 經濟學稅收問題,求解答
第一題,隨意假設稅款由買方或賣房承擔。例如由買方承擔,則其稅後需求曲線為q=50-2(p+5),即q=40-2p,與供給曲線的交點為p=13,原本交點為p=15,即買方承擔了[5-(15-13)]即3元的稅額,賣方承擔了5-3=2元的稅額。(假設賣方承擔稅款結論相同)
第二題,廠商的有效規模為q=25,(取atc的導數為0),平均成本(也是價格)為p=125。當稅收全部由廠商承擔時,如果稅後收入低於125,會鼓勵廠商退出(直到使稅後收入提高至125為止)。因此最後的結果必然為稅前價格為125/(1-10%)=138 8/9,即稅收完全由消費者承擔。(如果由消費者承擔全部稅收,那麼價格調整使廠商收入低於125時會鼓勵廠商退出,從而使價格無法低於125,即稅收確實全部由消費者承擔)p=138 8/9對應的需求量為q=1222 2/9,相比於之前的需求量q=1250差了27 7/9,即退出了1家廠商。(舍小數取整)
那個圖怎麼看的啊,當供給曲線水平的時候,征稅使得供給曲線向上平移,平移量為稅收量,由於之後與需求曲線的交點與原交點的縱坐標差等於稅收量(原因是供給曲線水平,向上平移時完全沒有橫向映射,是這個詞沒錯吧),用數學式子表示就是kx+b=ax+c的交點縱坐標為a(c-b)/(k-a)+c,kx+b+n=ax+c的縱坐標為a(c-b-n)/(k-a)+c,兩者之差為-an/(k-a),顯然,k越大,這個數的絕對值就越小(k為正無窮時,這個數為0),k越小,這個數的絕對值就越大(當k為0時,這個數為n)。
③ 用經濟學的知識說明稅收的意義
一、組織財政收入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稅收組織財政收入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稅收來源的廣泛性。
稅收不僅可以對流轉額征稅,還可以對各種收益、資源、財產、行為征稅;不僅可以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征稅,還可以對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征稅;等等。稅收保證財政收入來源的廣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種財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擬的。
(二)稅收收入的及時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由於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徵,因此稅收就把財政收入建立在及時、穩定、可靠的基礎之上,成為國家滿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財力保障。
二、配置資源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主導作用,但市場配置資源,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出現市場失靈(如無法提供公共產品、外部效應、自然壟斷等)。這時,就有必要通過稅收保證公共產品的提供,以稅收糾正外部效應,以稅收配合價格調節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和行業的生產,使資源配置更加有效。
三、調節需求總量的作用
稅收對需求總量進行調節,以促進經濟穩定,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運用稅收對經濟的內在穩定功能,自動調節總需求。累進所得稅制可以在需求過熱時,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自動增加課稅,以抑制過度的總需求;反之,亦然。從而,起到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的作用。
(二)根據經濟情況變化,制定相機抉擇的稅收政策來實現經濟穩定。在總需求過度引起經濟膨脹時,選擇緊縮性的稅收政策,包括提高稅率、增加稅種、取消某些稅收減免等,擴大征稅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壓縮社會總需求,達到經濟穩定的目的;反之,則採取擴張性的稅收政策,如降低稅率、減少稅種、增加某些稅收減免等,減少征稅以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會總需求,達到經濟穩定的目的。
四、調節經濟結構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對改善國民經濟結構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稅收涉及面廣,通過合理設置稅種,確定稅率,可以鼓勵薄弱部門的發展,限制畸形部門的發展,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
(二)促進產品結構合理化。通過稅收配合國家價格政策,運用高低不同的稅率,調節產品之間的利潤差別,促進產品結構合理化。
(三)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化。通過對生活必須消費品和奢侈消費品採取區別對待的稅收政策,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化。
此外,通過稅收調節,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組織結構、流通交換結構等的合理化,同學們可以自己對此做出總結歸納。
五、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市場決定的分配機制,不可避免地會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觀上要求通過稅收調節,縮小這種收入差距。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公平收入分配。通過開征個人所得稅、遺產稅等,可以適當調節個人間的收入水平,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矛盾,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鼓勵平等競爭。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由於價格、資源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平等競爭,需要通過稅收進行合理調節,以創造平等競爭的經濟環境,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六、保護國家權益的作用
稅收是對外開放進程中保護國家權益的重要手段。稅收在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一)根據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則,與各國進行稅收談判,簽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以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交往。
(二)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進口商品徵收進口關稅,保護國內市場和幼稚產業,維護國家的經濟獨立和經濟利益。
(三)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某些出口產品徵收出口關稅,以限制國內緊缺資源的外流,保證國內生產、生活的需要。
(四)為擴大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制度,鼓勵國內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增強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根據發展生產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設備,加速中國經濟的發展。
(六)對外國人和外國企業來源於中國的收入和所得徵收所得稅,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
七、監督經濟活動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仍然存在著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矛盾,因此,必須加強稅收監督,督促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體有:
(一)保證稅收組織財政收入任務的圓滿完成。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偷逃稅款的現象,使國家財政收入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必須加強稅收監督,嚴肅稅收法令和納稅紀律,才能保證稅收組織財政收入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保證經濟杠桿作用的充分發揮。通過稅收監督,可以了解稅收政策的效應,有利於協調稅收活動同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相吻合,更好地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作用;同時,將搜集到的稅收信息及時傳遞給企業,可以使稅收更好地發揮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1]
(三)保證國家稅法的正確貫徹執行。通過稅收監督,可以揭露、制止和查處違反國家稅法的行為,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的自覺性,從而保證國家稅法得到正確的貫徹執行。
(四)保證社會經濟運行的良好秩序。通過稅收監督,積極配合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自覺維護社會主義財經紀律,保證社會經濟運行的良好秩序。
④ 誰那裡有稅收經濟學的復習資料,跪求
網路文庫網頁鏈接
名詞解釋
1、稅收負擔:是指納稅人因向國家繳納稅款而承受的貨幣損失或經濟福利損失。
2、稅收超額負擔:稅收造成了價格的扭曲,使生產者得到的價格低於消費者支付的價格,這樣,價格便不能真實反映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用,因此損害了價格作為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信號作用,造成了額外的經濟效率損失,這稱之為稅收的額外負擔。
3、稅收彈性:稅收彈性是指稅收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比率。稅制設計應當使稅收具有較好的彈性,一般來說應使ET≥1。 4、
稅收乘數:稅收乘數反映了稅收與國民生產總值變化之間的關系,一般表示為△Y/△T=-b/(1-b)。稅收乘數為負值,表明稅收變動與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呈反方向,即稅收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減少,稅收減小,國民生產總值增加。
5、稅收轉嫁: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在名義上繳納稅款之後,主要以改變價格方式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的過程。
6、彈性反比法則是指為使稅收超額負擔最小化,商品課稅的稅率應與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成反比,需求價格彈性小的商品應實行高稅率,彈性大的商品應實行低稅率。
7、稅收歸宿是指稅收負擔採取一定的方式轉嫁之後最終的歸宿,即稅負運動的終點。
8、稅收效率:稅收效率指政府征稅有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和稅收本身效率兩個方面。
9、稅收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稅收手段,調整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給以強制性刺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預市場機制運行的一種經濟活動及其准則。
10、稅收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從另一個角度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至生產者決策的影響,也就是稅收對經濟所起的調節作用,稅收效應可以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
⑤ 稅法屬於經濟學里的哪方面
稅收是國家憑復借政治權力參與國制民收入分配的一種形式,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是國家主權在經濟上的重要體現;主要通過稅種、稅率、減免稅、稅負、征管等要素調節各方經濟利益,影響經濟發展。
⑥ 如何理解稅收的概念 政府經濟學
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城市計程車行業出現計程車司機上訪、大規模的停運、司機勞累猝死等事件,一時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行業。雖然各個地區和城市計程車行業事件的直接原因不盡雷同,但這些事件的不斷涌現暴露了行業內部矛盾尖銳,行業內各群體利益分配嚴重失衡的現狀。從而也引起了相關人士與社會大眾對一直以來政府對計程車行業的嚴格規制措施產生了質疑。本文從經濟學和法學角度分析此行業政府規制措施的現狀和引起的問題,並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希望尋找出計程車行業政府規制失效的內在原因,對這一行業的政府規制措施的改進和完善提出建議。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關於政府規制方面的理論,本文是從經濟學和法學兩個學科來闡述,希望藉此對政府規制的理解更加立體和透徹。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計程車行業進行政府規制的原因,隨後分四個階段介紹了30年來我國計程車行業政府規制的演變歷程。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我國當前計程車行業政府規制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文章沒有結合具體的城市進行樣本分析,因為主要是各個城市出現的問題有共性,只是突出性和嚴重性不同而已。隨之本文運用經濟學和法學理論分析了現行主要三種規制手段的不合理性。第三部分通過對西歐(瑞典和英國)、日本、紐西蘭以及我國香港地區計程車行業政府規制方面的經驗介紹,終結出它們各自成功的共性,為我國此行業政府規制完善提供實踐上的參考。第四部分提出了計程車行業政府規制的完善需要注意的問題,並針對現行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改善我國計程車行業規制方式過度導致行業主體沖突嚴重的現狀。並希望我國計程車行業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能夠不斷提高,人民享受更好的計程車這一便利的出行服務。從我國計程車行業的政府規制問題也體現出了我國政府理念仍然滯後於經濟發展。距離服務型政府、公共政府、法治政府仍然有相當的路程和困難要去克服,在這一過程中,法律或者是法治起到中樞的作用,重視法治建設,是推進我國改革事業和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重要前提。去底下參考資料看看,
⑦ 經濟學中的「稅收楔子」是什麼意思
是指政府稅收在供求關系曲線之間打入一個「楔子」使得供應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偏移 導致無謂的社會總收益減少 建議你看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書或者網上資料 一兩句話可能解釋不清楚
⑧ 請教經濟學關於稅收的問題
我來回答你:假設企業A與B,A賣東西給B,B銷售東西給別人,第一步當A賣給內B東西容時,A給B開增值稅發票,B就需要把所有的發票金額支付,也就是B承擔稅額,A給代收了,然後A再向稅務局交納稅。第二步B銷售東西時,也給別人開發票,代收稅金,但是B在買東西時曾經交納的稅金可以來抵扣銷售東西時的稅金,加入B在購買時交了20的稅金,在銷售時代收了50的稅金,B就可以向稅務局交納30的稅金。
⑨ 關於經濟學中稅收的問題
無論向買家還是向賣家征稅,結果都是提高商品價格,供求關系兩方都受到影回響。所以說答是分攤稅收。
至於誰把錢交給政府,則是執行上的問題啊,你給錢或是我給錢,對於商品價格
和供求關系或許有同樣的影響,但畢竟是政府找你要錢還是找我要錢,這當然
是不一樣的呀。
⑩ 《稅收經濟學》中非服從成本是指什麼
非服從成本說的應該是稅費中的行政收費,稅收屬於法律規定的強制財政收入,而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政收費徵收方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但你不交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