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趣味經濟學這門課難嗎
社會人要懂經濟,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經濟,趣味經濟學應該是講生活中的經濟原理的,選修的話對你以後的工作與生活都是有幫助的,難與易其實是看授課老師怎麼講,你可以到圖書館去找相關的書籍來看看,比如《王二的經濟學故事》《牛奶可樂經濟學》等。
② 8個趣味經濟學小故事,什麼是長線投資
長線投資是購買公司生意的一部分,購買股票就是等於購買企業的一部分的股權。所以要選擇優秀的質地,知名的品牌公司,市盈率要低於14倍,凈利潤增長率最低要保持10-25%增長,分紅率保持3%左右,每年保持分紅再投資增加對應股數。
短期波動可以忽略不計,並持有5年以內才算真正的長線投資。投資者不會在短期波動或短期波動虧損內賣掉持有的股票及股份,在通常情況下,三年以上的持有者就應該算是長期投資了,但是有好多股東幾乎是幾年乃至十幾年持有同一股票,這更是長線投資了。
長線,多數情況下是以基本面為依據或者買入後期待公司出現大的發展進而帶動股票價格出現漲幅。一般來說,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很難在幾個月內出現明顯的轉變,所以,如果以這種思路去介入股票的話,往往要持續一年以上,一般稱為長線投資!
③ 趣味經濟學:為什麼商品價格越高,人們反而更願意買
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1857-1929)最早注意到的一個奇特現象:商品版價格越高,消權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價格便宜反倒賣不出去。
聽著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它也可以稱為「炫耀性消費」,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消費的心理願望。
而該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現代金錢社會,財富就意味著社會地位和名聲,於是人們通過購買高價商品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不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
當然,並未所有的商品都會出現凡勃倫效應,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行:一是該商品要能在公眾場合或他人面前使用,才能達到「炫耀」的目的;二是消費者本身正在努力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或想得到他人的羨慕或尊重。
和買高價商品一樣,很多投資者在投資時也喜歡「高價」。無論股票、基金還是期貨等投資品,越漲就越有人買。
④ 選修課:趣味經濟學,口才與面試技巧,大學生自助旅遊線路設計,選哪門好理由也說下
看你的需要了,1l的補充是以後可以當導游,好像考下導游證以後旅遊門票免費,經濟學也是不錯的,現在金融行業是工資最高的,口才與面試技巧不用說了,畢業肯定用的到,看你的規劃吧
⑤ 趣味經濟學100問的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心較比干多一竅:經濟學的思維
「君子國」里為什麼也有討價還價——經濟人
1美分硬幣為什麼成為「雞肋」——成本與收益
「朝三暮四」為什麼與「朝四暮三」有區別——效用
中外首腦為什麼對飲食各有喜好——偏好
田忌賽馬為什麼能贏——權衡取捨
甘地為什麼要扔掉另一隻鞋——沉沒成本
她為什麼要「東食西宿」——機會成本
鮮魚湯為什麼不好喝——邊際
分粥為什麼這么難——效率與公平
小孩為什麼不來玩了——激勵制度
第二章 「市場先生」是好友還是損友:供需與經濟學
皇帝為什麼不能拆除磨坊——產權
理發為什麼花這么多錢——價格
「洛陽紙貴」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供需法則
「讀書人」為什麼要砍半價——均衡價格
王羲之為什麼會成為「東床快婿」——信息對稱
鑽石為什麼比水更珍貴——價值悖論
糧店為什麼不打折——需求彈性
雷克公司為什麼會曇花一現——競爭
劣幣為什麼會驅逐良幣——檸檬市場
財主為什麼成為禿頭——市場失靈一
第三章 做最聰明的消費者:消費與經濟學
大瓢為什麼無用——使用價值
房子買貴了為什麼還如此高興——消費者剩餘
價格越高為什麼越要去買——吉芬商品
節儉為什麼反而會導致衰亡——節儉悖論
別人的選擇為什麼會成為自己的選擇——消費從眾
拿破崙為什麼不用銀器而用鋁碗——炫耀性消費
女性生理期為什麼會影響購物慾望——沖動型消費
你為什麼願意在樓下買煙——交易費用
補鞋匠為什麼能夠免死——替代效應
商家為什麼會「看人下菜碟」——價格歧視
第四章 傲個會賣瓜的「王婆」:廠商與經濟學
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稀缺價值
景點中的飯店為什麼在淡季也不關門——生產成本
百萬大軍為什麼敵不過八萬精兵——規模經濟
摩根家族為什麼得以崛起——誠信
約翰遜黑人化妝品為什麼暢銷——捆綁銷售
秦池酒為什麼會家喻戶曉——廣告
「紅頂商人」胡雪岩為什麼會致富——顧客滿意度
小需求為什麼會催生大產業——長尾理論
兄弟二人為什麼會「自相殘殺」——價格戰
美麗為什麼也是生產力——美女經濟
第五章 一場游戲一場夢:博弈與經濟學
兩個嫌疑人為什麼自願坐牢——囚徒困境
雙方為什麼都會遭受損失——斗雞博弈
弱小的劉備集團為什麼能「借」走荊州——智豬博弈
郭嘉為什麼能贏袁紹——槍手博弈
共同知識為什麼會引發奇怪的推理——臟臉博弈
爭吵為什麼不增加自己的收益——談判博弈
算命先生為什麼能夠「未卜先知」——策略欺騙
私闖園林者為什麼不再私闖——威脅與可信度
烏龜為什麼要和兔子合作——正和博弈
「一錘子買賣」為什麼會時常發生——重復博弈
第六章 從「守夜人」到干預者:政府與經濟學
「挖坑」為什麼會帶動經濟發展——政府幹預理論
法律為什麼不能成為擺設——經濟與法
裝錢的筐為什麼更有價值——通貨膨脹
格林斯潘為什麼會有如此威力——貨幣政策
燈塔為什麼只能由政府建設——公共物品
過度放牧為什麼會引起悲劇——公地悲劇
女大學生為什麼「急嫁」——就業與失業
和珅為什麼會成為「貪污之王」——尋租
砸玻璃為什麼會促進經濟發展——拉動效應
爺孫倆為什麼會陷入兩難境地——相機抉擇
第七章 「皇糧」從何而來:財稅與經濟學
政府的錢袋子為什麼很重要——財政
加州為什麼從「富」走向「負」——財政赤字
國家為什麼要強制征稅——稅收
抽煙的人為什麼不減反增——稅率
里根為什麼只拍四部電影——拉弗曲線
我們為什麼要交增值稅——增值稅
所得稅為什麼是財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稅
關稅為什麼被認為是限制的門檻——關稅
瑞士人為什麼如此「懶惰」——社會保障
低收入家庭為什麼會得到保障——保障性住房
第八章 財富的泡沫之觴:貨幣金融與經濟學
金錢為什麼具有神秘魔法——貨幣及起源
威尼斯商人為什麼最終獲救——利息與利率
她為什麼只貸款1美元——理財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存款——儲蓄
丘吉爾為什麼炒股不賺不賠——股票
普通人投資為什麼也可以找專家——基金
期貨為什麼是場戰爭——期貨
鬱金香為什麼如此「瘋狂」——金融投資
借款為什麼會存在風險——信用風險
美國老太太為什麼會羨慕中國老太太——次貸危機
第九章 「中國花」開遍地球村:國際貿易與經濟學
楊振寧為什麼選擇理論物理——比較優勢
貿易為什麼對每個國家都有利——自由貿易
衣索比亞為什麼越來越窮——兩極分化
北大才子賣肉為什麼會成為新聞——人力資本
西班牙人為什麼要燒溫州鞋——傾銷
單身漢為什麼能喝免費的啤酒——匯率
美國農民為什麼比中國農民更逍遙——貿易補貼
中國人為什麼突然「財大氣粗」了——人民幣升值
生活為什麼會越來越好——國際分工
美國記者為什麼離不開中國產品——中國製造
第十章 生活是檢驗經濟最好的尺子:百姓生活與經濟學
「吃狗屎」為什麼能創造社會財富——GDP
俄羅斯為什麼鼓勵國民生育——人口增長率
貧富差距為什麼越來越大——基尼系數
問候語為什麼會發生變遷——恩格爾系數
姚明為什麼收入這么高——個人收入
北京的生活壓力為什麼很大——生活成本指數
80後的負擔為什麼這么重——負擔系數
年輕人為什麼買不起房子——房價收入比
1元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消費者物價指數
窮人為什麼會感覺幸福——幸福指數
後記
⑥ 想選修趣味經濟學和稅法,請問一下這兩門課是否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
都在課程前面加「趣味」了,說明不比網路段子難理解——而稅法是賣水果老大爺也能學的東西,更是沒有什麼專業基礎的要求。
⑦ 趣味經濟學的課程歸屬是什麼
歸屬為行為經濟學或者實用經濟學,也可以歸屬為心裡經濟學。不同的劃分標准對它的歸屬有影響。經濟學一般屬於人文學科,
⑧ 誰知道在哪裡可以免費下載到羅伯特·弗蘭克 著的《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電子版圖書
此書不能下載 本書收錄了多個最有趣的例子,都是他歷年來的珍藏。雖說很多人以為經濟學不可思議、難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簡單又實際。根據具體事例理解這些原理,誰都能毫不費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經驗中100多個事例,教會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體驗到作為「經濟學家」美妙之處。 經濟學?!別害怕,這本書並非學術大部頭,它只是生活小智慧。平日里,我們總是抱怨課堂上的經濟學早已經拋棄生活,百無一用。如果你閱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這就是博物經濟學。同時,這也正是這本書的絕妙之處。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就成了此書的藍本。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弗蘭克教授被問及,為什麼對「博物經濟學」情有獨鍾時,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進化論,只要你理解了它,什麼物種、組織、結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這也會使你對這門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談到這些博物經濟學問題的答案時,弗蘭克教授的觀點顯然不同於傳統經濟學課堂的要求。「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准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如果弗蘭克教授的這一番話這喚起了你思考的熱情和對經濟學的興趣,那麼,就請翻開這本書吧。一次經濟學趣味之旅即將在你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