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急急!!!求關於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資料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
現實中,正外部性的活動有很多,例如新技術研究,因為它創造了其他人可以運用的知識;修復歷史建築,因為那些在這種建築物附近散步的人會享受到這些建築的美麗,並感受到這種建築的歷史滄桑。負外部性的活動就更多,最典型的就是河流污染,上游的工廠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業和居民必須付出額外的費用來獲取清潔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並不因此向下游的企業和居民付費。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呢?因為一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此外,如建築工地施工造成的雜訊影響居民休息也是負外部性;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煙霧;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雜訊的干擾;還有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森林植被受到破壞等等。
這就引出了這樣一種現象,即「公共魚塘」現象。核心是:公共魚塘的魚是具有競爭性,而沒有排它性的共有資源。之所以有競爭性,就是當一個人捕到魚時,留給其他人捕的魚就少了。因為既然魚塘是公共的,那麼這些魚就並不是排他性物品,誰都可以去捕撈。可見,當魚塘是共有資源時,會造成過度捕魚現象。這對每個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個人來說是好的,但對整體卻可能產生危害。利潤最大化的捕魚有過分捕撈的趨勢,可能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危害?為什麼要過分捕魚呢?外部性是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公共魚塘過分捕撈是負外部性。當捕魚者在魚塘捕撈時,他減少了其他人對魚塘資源的享用。由於當事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決定自己捕撈時,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結果是過度的捕撈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當外部性——一些行為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缺口巨大的時候,個人有做以別人為代價而使其自身變得更好的事情的動力。
外部性引起市場資源配置無效率。當不存在外部性時,生產者為了利潤最大化進行生產,消費者為了效用最大化進行消費。當價格調節使供求相等時,生產者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消費者也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即整個社會就實現了經濟福利最大化。但當存在外部性時,情況就不大一樣了。當某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雙方都實現了最大化時,卻給第三方旁觀者帶來了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使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發生扭曲,使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偏離社會成本,這對於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為在有正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高於社會生產成本,生產者按照私人生產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確定的產量必然低於社會最優產量,因為外部經濟造成的額外收益雖然並不由製造者獲得,但從社會角度講也是收益。同樣,在有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低於社會生產成本(它造成的河水污染要由別人花錢消除,而這筆費用本應記在污染者的頭上,使其私人成本提高),私人的最優產量也就高於社會最優產量。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使社會經濟福利達到最大化,或資源配置最優化。價格的自發調節沒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就是經濟學家所學的市場失靈。換句話說,在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價格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鐵影響時,指南針無法指出正確的方向一樣。
如何解決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呢?一是道德規范和社會約束。大多數人不亂扔垃圾,是因為這樣做是錯誤的;絕大多數漁民遵守長江禁漁期的規定,是因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二是市場辦法。當使用同一魚塘的漁民聚到一起進行市場談判,做出互利的限制性規則時,可可能阻止過度捕撈問題。三是政府的管制或政策。由於通過市場化談判解決外部性的困難,政府可以通過規定或禁止某些行為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❷ 大一微觀經濟學關於生活舉例
比如供給理論
價格越高供給越多
供給越多又導致價格下降
「蒜你狠」現象就是這一原因
前一年供給少了,大蒜價格瘋漲
導致第二年大蒜供給增加
使得價格又大幅度下降
❸ 微觀經濟學案例
由於我時間比較緊張,簡單敘述下我的觀點。由於三星和現代電子都計劃下周暫專停生產內存晶元,並屬且其市場佔有率是世界的30%,這意味著晶元的供給將會減少,如果市場需求不變的話由供求原理會導致晶元的價格升高。這個可以用微觀的供求曲線來分析,供給曲線向左移動,需求曲線不變,則價格上升。這樣據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原則來安排生產,對於是否擴大規模需要看廠商如果擴大規模後其增加的成本(包括工人工資和原材料價格)能否帶來更大的利潤。薩姆和人事主任估計就是主要討論擴招工人的成本問題了吧,預測下市場的銷售情況,進而預測廠商利潤,計算最優工人數量,再決定是否擴招。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補充,可能我前面有些急,,沒說清楚,前面是針對晶元是原材料回答的。後面說過是工人工資和原材料的構成的成本增加。呵呵~
❹ 生活中有哪些案例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是可行的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說不可行
這樣的先例 從微觀經濟學角度說些可行的 從宏觀說是不熟是不行的 這個他可以從一個水的解釋
❺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有哪些
案例綜述
華旗資訊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自創立以來逐步形成以華旗資訊為主體,研發與品牌推廣為核心的集團型IT企業,業務涉及廣泛。華旗資訊營業額連續十年每年保持60%的穩定增長,並取得多個「第一」的成績,華旗資訊已發展成為中國IT業的核心企業。
創立之初,華旗代理知名電腦外設產品品牌「小太陽」,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經過兩年的努力,「小太陽」鍵盤月銷售量達到3萬只,在中國北方市場佔有了70%的份額。進入1995年,華旗資訊開始銷售顯示器。在顯示器項目上,華旗取得了兩項中關村的第一。華旗的顯示器銷量一直穩定在日銷量60-120台,華旗資訊的核心業務——鍵盤、機箱、顯示器3個產品在互相拉動下銷售迅速增長,「小太陽」形成了產品系列。1996年,華旗的銷售額突破了6000萬元。「小太陽」的市場影響力很快招致中關村到處都是小太陽的仿冒品。為了脫離無序的低檔電腦配件競爭,馮軍放棄「小太陽」品牌,注冊了「愛國者」品牌。
「愛國者」這個品牌誕生之初就遇到了挑戰。雖然「愛國者」鍵盤佔了70%的華北市場,但是,利潤卻很低,「愛國者」的機箱只能艱難地從市場中奪取份額。「愛國者」顯示器的銷售也不是很理想。1997年,愛國者的產品銷售只能在市場邊緣處求生存。經過調研,華旗將「愛國者」定位成中高端產品,「愛國者」的品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迅速追上了國內外的大品牌。
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華旗與金山公司合作,組織了活動「愛國者龍行世紀」。這次活動使得愛國者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開始了高速增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99年年底,華旗在國內開了六家分公司,「愛國者」的月銷售量迅速達到了2萬套,而在建立渠道之前,每月的銷售量只有四五千套左右。
1999年,「愛國者」開始致力於移動存儲產品的研究,不到2年的時間,公司就銷售了40萬片的快閃記憶體檔和移動硬碟,占國內市場總銷量的22%強,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2002年8月,華期資訊公司推出了「愛國者」經典MP3V系列,銷量當年即超過眾多的國際品牌,成為中國數碼市場的中間力量。2003年初,「愛國者」已成為國內移動存儲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移動存儲產品。從小太陽到愛國者,華旗走的是品牌營銷的道路。
2002年8月,華旗開始其國際化戰略。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華旗成立了14家分公司;在國內擁有26家平台機構;在全國三十個省市的200多個城市有400多家專賣店和3000餘家經銷商。華旗廣泛的營銷網路遍布全國。華旗採用復合式渠道模式,以實現在目標市場的無縫覆蓋和密集分銷產品。
華旗的企業文化體現於華旗的六贏理念、金字塔發展定律、1+1=11的合作原則等。華旗在2002年8月確定了「集研發、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目標。
在技術創新方面,愛國者承擔了許多國家的重大研發、創新項目,如航天飛行錄音及存儲任務。愛國者數字水印技術也獨樹一幟。
❻ 幫忙解釋一下《微觀經濟學》關於機會成本的一個例子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通常包括兩部分:
1、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2、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
店主若保存產品,則沒有150萬元用於購買新貨物;所以不購買150元的貨物時機會成本。
另150萬購入新的貨物,收益會大於150萬,不會以原價賣出的。
❼ 北大微觀經濟學案例
1,是一種價格抄歧視的企業策略!襲既對於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的相同服務收取不同的價格!是一種是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一般情況下是有效率的!!因為旅遊旺季時,根據羊群效應,人們對去公園的需求曲線相對缺乏彈性!可以使用價格歧視!
2,由於旅遊季節旅遊人數的增加使需求曲線右移,而公園數量是一定的,所以供給曲線沒有變化!那麼出現的新的均衡點相比以前的均衡點,數量和價格都伸高!
\因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錯誤,請大家不吝指教!希望能幫到你!
❽ 說幾個屬於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事例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μικρο」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