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公平

經濟學公平

發布時間:2020-11-25 18:14:18

1.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公平是指人們之間,利益分配的平等化。為什麼是錯的,具體又是什麼。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任何事物只有相對,沒有絕對,包括公平。例如同工同酬,同樣工作存在環境不同,工工作量不同,短期強度不同。公平其實更多的在於心裡層面。

2. 什麼是經濟公平

作為經濟法價值的公平不同於一般社會學或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平。它應該是制度、規則和習慣的公正、合理和有效。它的核心內容應包括:第一,產權是否充分明晰界定,每個人的財產佔有關系是否平等;第二,資源配置機制是否有效,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信息機制和決策機制是否均衡、公正、有效;第三,由倫理、道德、文化模式形成的習慣是否有助於提高效率。

3. 經濟學上,為什麼效率和平等是對立的

經濟學裡面叫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平等,個人覺得公平和平等是有一定差別的。經濟學中,效率分為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生產組織效率,主要指從一定的投入中獲取最終產品(數量和質量)的能力;公平指產品的分配應該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合乎人類的倫理和道德准則。由於規模經濟的存在和激勵制度,資源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並佔有更多的產品能夠產生效率,反而,追求公平會使資源佔有者的產品流向無產階級,會削減資源佔有者的生產積極性,進而降低效率,所以說公平和效率總是相對立的。至於如何定義公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同,社會主義認為社會化的生產方式使資源集中在強大的政府手中並進行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能夠產生更多效率,由於個人對生產資料佔有地位相同,應該分得等量的勞動產品;資本主義認為自由競爭產生效率,個人自利主義和追求自我實現會使社會充滿活力,由於強調個人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從而產品的分配應該按照個人對最終產品的邊際產出來進行。目前沒有絕對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更多的是政府和市場共存的混合經濟,個人認為,所謂的公平就是每個人能平等的通過個人能力和努力程度獲得就業機會,通過法制和市場機制而非人情關系決定資源的分配。

4. 經濟學中,為什麼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經濟發展,又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5. 曼昆 的經濟學原理如何解決公平與效率的互相傷害

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存在永恆的公平。不同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觀念是不同的。公平觀念是社會的產物,按其所產生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個客觀的范疇,盡管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公平的內涵不同。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對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觀的內容。公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觀性。……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有人認為是對立的,有人認為是一致的,我個人認為從大的趨勢來講,總的說來,公平與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進效率,不公平導致低效率。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
制度、政策公平促進效率。政策、制度屬於上層建築領域,它的公平與否直接影響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於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過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政策的公平合理促進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則導致低效率。
人類的任何活動也都有效率問題。經濟效率,是指經濟資源的配置和產出狀態。對於一個企業或社會來說,最高效率意味著資源處於最優配置狀態,從而使特定范圍內的需要得到最大滿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進,或財富得到最大增加。經濟效率涉及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領域,涉及到經濟力、經濟關系和經濟體制各個方面。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個有效率的社會,其資源配置、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應該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樣,一個公正的社會,其資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的提高有助於公平的實現,社會的公平也有助於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效率與公平沒有能夠很好地協調起來,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結果,必將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因此,強調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顯得非常重要。
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6. 從經濟學角度如何理解效率與公平的交替發展

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存在永恆的公平。不同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觀念是不同的。公平觀念是社會的產物,按其所產生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個客觀的范疇,盡管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公平的內涵不同。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對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觀的內容。公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觀性。
效率指資源投入和生產產出的比率。人類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效率問題,人作為智慧動物,其一切活動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實現的目的多,即我們所說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實現的目的少,或者實現不了其目標,即我們所說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後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與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與產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與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說,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須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產出。
公平與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進效率,不公平導致低效率。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
制度、政策公平促進效率。政策、制度屬於上層建築領域,它的公平與否直接影響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於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過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政策的公平合理促進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則導致低效率。
人類的任何活動也都有效率問題。經濟效率,是指經濟資源的配置和產出狀態。對於一個企業或社會來說,最高效率意味著資源處於最優配置狀態,從而使特定范圍內的需要得到最大滿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進,或財富得到最大增加。經濟效率涉及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領域,涉及到經濟力、經濟關系和經濟體制各個方面。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個有效率的社會,其資源配置、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應該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樣,一個公正的社會,其資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的提高有助於公平的實現,社會的公平也有助於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效率與公平沒有能夠很好地協調起來,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結果,必將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因此,強調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顯得非常重要。

7. 經濟學中衡量收入公平的兩個依據

「公平」是社會價值判斷,是不同的個人對客觀現實所做的主觀評價。在政治哲學和經濟倫理學中,不同學派對於「公平」的理解千差萬別,對「公平」問題的討論主要是在收入分配的框架內進行的。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什麼是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大致說來,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收入分配的「公平觀」可分為功利主義的公平觀、古典自由主義公平觀和羅爾斯主義公平觀等三大類。
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收入分配的「公平觀」可分為功利主義的公平觀、古典自由主義公平觀和羅爾斯主義公平觀等三大類。這三種觀點依據不同的哲學思想,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和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實質。功利主義著眼於分配結果,它的公平觀具有強烈的平均主義色彩;古典自由主義者從分配起點入手,認為收入分配公平的實質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機會公平;羅爾斯主義的分配公平思想同時重視了分配起點和分配結果,但首先強調的是結果公平。

8. 我想知道『公平』在經濟學原理中,是怎樣定義的

一、公平的概念與現實

1,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平,是指有關經濟活動的制度、權利、機會和結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經濟公平具有客觀性、歷史性和相對性。把經濟公平純粹視為心理現象,否認其客觀屬性和客觀標准,是唯心主義分析方法的思維表現;把經濟公平視為一般的永恆范疇,否認在不同的經濟制度和歷史發展階段有特定的內涵,是歷史唯心論分析方法的思維表現;把經濟公平視為無需前提的絕對概念,否認公平與否的辯證關系和轉化條件,是形而上學分析方法的思維表現。

2,公平或平等不等於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經濟公平的內涵大大超過收入平均的概念。從經濟活動的結果來界定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經濟公平的涵義之一。結果公平至少也有財富分配和收入分配兩個觀察角度,財富分配的角度更為重要。況且,收入分配平均與收入分配公平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不應混淆。包括阿瑟·奧肯和勒納在內的國際學術界流行思潮,把經濟公平和結果平等視為收入均等化或收入平均化,是明顯含有嚴重邏輯錯誤的。

3,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存在嚴重的不公平。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國內稅務局發表的聯合調查報告披露,1989年全國家庭凈資產共計15.1萬億美元,包括住宅、其他不動產、股票、債券、汽車和銀行存款等,其分配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佔有全國家庭凈資產的37%,另外9%的富有家庭佔有全國家庭凈資產的31%,其餘90%的家庭僅佔有全國家庭凈資產的32%。另據美聯儲最新調查,最富有的1%的美國家庭戶均資產230萬美元以上,擁有全國資產近40%;20%最富的美國人,家庭資產在18萬美元以上,擁有全美財富的80%以上,而處於社會低層的20%的美國人收入,只佔全國稅後總收入的5.7%。最近,布魯金斯研究所經濟學家柏特里斯的研究發現,1995年美國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貧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為11.7倍。①可見,盡管西方私有制主體型國家居民的生活水平漸漸有所增長,但社會財富佔有和收入分配上的貧富兩極始終存在,其數百年繁多的分化演變和高低起伏,並沒有根本消除貧富兩極對立的現象。所謂中產階級不斷壯大的說法,只不過增添了分析的層次性和豐富性而已。

4,倘若囿於西方主流經濟理論關於機會平等和結果平等的膚淺之說,那便認識不到即使在號稱機會最平等的美國,由於財產佔有反差巨大、市場機制經常失靈、接受教育環境不同、生活質量高低懸殊、種族性別多方歧視等緣故,因而人們進入市場之前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機會和權利也存在許許多多的不平等性。薩繆爾森在分析貧窮的原因時也承認:「收入的差別最主要是由擁有財富的多寡造成的……和財產差別相比,工資和個人能力的差別是微不足道的……這種階級差別也還沒有消失。今天,較低層的或工人階層的父母常常無法負擔把他們的子女送進商學院或醫學院所需要的費用——這些子女就被排除在整個高薪職業之外。」②所以,資本主義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私有財產制和按資分配及其派生現象上。與此相異,傳統社會主義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體制僵化和平均主義分配及其派生現象上。至於由生產技術原因直接導致的某些經濟不公平現象,在比較兩種制度的公平與否時應暫時捨去。

9. 經濟學中,為什麼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效率與公平往往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存在著互相沖突的關系。例如資源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追求效率,需要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進行分配,使得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實現分配的最優化。但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下,那些劣勢的群體往往其邊際生產能力也比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就可能出現越是優勢的群體往往越是容易獲得資源,越是劣勢的群體分配到的資源量反而越少,就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
由於對於公平問題往往市場分配手段是失靈的,這就需要政府合理干預,以政策、補貼等手段,實現收入再分配,推進社會公平。
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創造穩定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所以市場是有效的,但不是萬能的。

10. 經濟學中,為什麼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公平與效率,是現代社會的兩難問題。 自由與效率的關系。朱學勤認為,自由主義「在經濟上要求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對而立」。自由主義承認個體差異,自由釋放了個體的創造力,所以自由導致了效率的提高。平等在經濟上要求公平,即進行平均分配,消除個體差異,與計劃經濟具有親和力。由過去的經驗可知,平等訴求造成了吃大鍋飯局面和經濟發展的低徊。公平與效率處於一種緊張狀態。 自由的傳統來之英美國家,近代才傳入中國社會。平等的訴求是中國的傳統,「五四」以後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繼續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劉小楓認為,社會思想家或受「社會的公義」問題支配,或對「自由的秩序」入迷,或由「慾望的個體」驅使。前者以馬克思為代表,次者以托克維爾為代表,後者以尼采為代表。平等理念與自由理念的二歧性構成了中國現代社會思想中一個持久的歷史性緊張。 自由與平等的矛盾,在經濟上體現為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在世俗社會中,這一矛盾在公路的交通秩序上得到生動的表現。 公路上有行人、車輛。車輛有轎車、貨車、摩托車、自行車等。車輛與行人具有差異,一般而言,有車階層比無車階層富有。車輛從轎車到自行車,依其價值可以說明車主的貧富差異或者說階級歸屬。各國在交通管理上,都給各種車輛和行人劃分了通道,毫不例外的,都把主要通道留給機動車輛,而且設置了超車道。承認車輛優先通過,這一點在高速公路上更為明顯,它為了車輛的行進不受干擾對道路實施封閉。由此可見,不論是社會主義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都承認一個共同的原則,即效率優先。 反過來,我們可以討論在交通規則中強調平等時的狀況。那時候,人行道要與車行道一樣寬,車速不能超過行人速度,並且,要並排著走……或者根本上就不準有代步的工具。這些設想誰都覺得荒謬。 但是,這些荒謬的想法並不是不存在。這一點,從交通秩序的混亂可以看出來。在中國,這一點特別明顯,因為中國傳統中,對平等的訴求特別強烈。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常提出「均田地」的口號。土地集中成了歷次社會動盪的「禍根」。在今天,堵塞交通的場面為何屢屢發生,因為誰都不讓誰,誰都不承認別人具有優先權(從平等的理念出發)。於是,由追求平等(各不相讓)引發爭渡。相爭的結果可能要訴之暴力,或者是長時間的堵塞。這就是平等理念落實在社會行為上產生的異化。 當我在上班途中,看到橋頭堵得水泄不通的時候,當我在下鄉途中,看到農民在公路上曬稻穀的時候,我的心充滿了憂患。我從這里看到一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個因素是社會利益的不可調和性,依然是平等與自由的二歧性。對貧苦我曾有多年的體驗,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向理性的歸依。我小時候就曾在公路邊看管曬著的稻穀。現在,當看到市管人員一腳踢翻小販的水果擔子的時候,我的心依然不忍。但這照樣不能阻擋我內心對一種秩序的企求。我也曾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的階級劃分改變了(這是我少年時期受馬克思的一點影響),才有此種想法?這也不無道理,我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離開農村生活。強者追求效率,弱者追求平等。但是,能不能尋找到一種超越的秩序(不是烏托邦的)? 中國人堅持不能忘本,作為一種道德自律,它很有效,所以不少人讀了一大堆書,還是滿口土話。中國的知識人因此分化緩慢。即使我在對我出身的那個階層進行批判的時候,也要先過這個關。但是城市畢竟也容納了我(先前也設了種種障礙,我在此處也曾受過歧視),我仍要長期在這里生存。我對兩種人的訴求都能理解,因此希望兩者能夠和諧。 回到交通秩序問題。當我看到橋頭堵塞的時候,我聯想到歷史上的一些場面:成千上萬人在廝殺,血流成河。死亡,對任何階級來說都是一種痛苦。規避痛苦,是人類共同的訴求,這樣,超越斗爭的和諧就有可能存在。當我們追求平等,希望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線的時候,我們必須退回原始社會。但那時候照樣有死亡的痛苦,威脅之一來之猛獸。於是,人類只能期求與猛獸平等。而這種期求必須藉助於造物者的重新安排。但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看來還須回到經驗領域。城市的道路區分了人行道和車行道,由此,車輛獲得高速行駛的自由,行人獲得了步行的自由。行人要改乘車也可以(當然要花一定費用),有車者要步行也可以。這樣的安排突出了效率,也照顧了公平。因為步行者固然慢,仍然有路可走。如果互不相讓,即雙方或一方不認可這樣的秩序,那麼就可能導致交通的堵塞,誰都走不了。 因此必須有這樣的認同:自由是第一義的,平等是第二義的。這樣,人類雖然存在著差異,也就是說,難以避免一些壓迫和剝削,卻能夠共同增加財富和幸福。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公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