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應怎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資產階級金錢觀有兩個特徵,一是「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版二是「金錢萬能」,信奉權「有錢能使鬼推磨」。
馬克思主義認為,金錢作為物質財富,是人類創造的,並為人類服務,人類應當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人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獲取金錢,是光榮的,而那種用剝削、掠奪欺詐的手段不勞而獲,則是可恥的。
金錢在促進商品交換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金錢並非萬能,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
金錢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但金錢並不等於幸福,因為人類不能沒有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虛的人,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2. 行為經濟學的人生態度
有人一方面迴避風險,同時一方面追逐風險。傳統經濟學難以解釋這個現象。比如說,很多人都買保險,雖然發生不幸是小概率事件,大家還是想迴避這個風險。另一方面,這些人還買彩票賭馬拽老虎機。雖然贏錢也是小概率事件,您老的錢十之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肯定是扔水裡了,但是大家這時候還就是想冒這個風險。阿莫斯等應用前景理論總結出四種人生態度:
1.面對大概率的盈利(比較A.60%贏1000塊和B.穩拿500塊),風險迴避。
2.面對小概率的損失(比較A.1%損失10000塊和B.花200塊買保險),風險迴避。
3.面對小概率的盈利(比較A.花2塊去賭0.001%概率贏10000塊和B.啥也不幹),風險追逐。
4.面對大概率的損失(比較A.90%概率損失100塊,10%概率回本和B.坐等損失80塊),風險追逐。
還有幾個有趣的相關研究,給一一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研究的結論都可以用前景理論的損失迴避來解釋。
Endowment effect
Endowment這個詞,有人翻譯成稟賦,就是完全屬於您的東西。行為學上的endowment,簡單的說,指的是您口袋裡的兩個小錢,或者家裡辦公室里破銅爛鐵。相對的,Endowment effect就是這回事,您如果一開始手裡拿的是錢,那麼你買別人的東西時,別人的東西在你眼裡就是破銅爛鐵;如果您一開始手裡拿的是貨想換別人的錢,那貨在您自己眼裡就不是破銅爛鐵(哪怕它是),而是珍貴的好寶貝。當然,人們總是想低買高賣,不過當這個因素排除後,這種效果仍然存在,按俺們老祖宗的話說,這就是鄙帚自珍四個大字。
卡勒曼在UBC的時候,和 SFU的Jack 還有Chicago的Richard Thaler(後面要介紹的,乃三號人物),找了幾十個加拿大的大學生(UBC和SFU的)做實驗。他們用咖啡杯子(mugs)和巧克力看人們對咖啡杯子(或巧克力)的出價是否跟他們擁有這個咖啡杯子有關。當控制住低買高賣的因素後,他們發現,如果有此杯在手,你對杯子的價值評估的確高一些。
Endowment effect被正統的經濟學家們猛烈攻擊。因為經濟學認為,在有充分替代產品的情況下,人願意為買一個東東付出的價錢(willingness to pay, WTP)應該等於為賣同樣一個東東付出的價錢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注意,這只是在有充分替代產品的情況下,在產品不可替代時,WTP<;WTA。有幾個經濟學家們不服氣,後來也做了類似的實驗。在向實驗參加者強調咖啡杯子(或巧克力)外面多得是的情況下,他們沒有找到endowment effect。
Satus quo bias
Satus quo bias由Bill Samuelson和 Richard Zeckhauser最先提出。他們發現人總是偏愛現狀,不太愛改變,要變也往貼近現狀變。俺偷個懶,舉個Wiki上的例子吧。
說是90年代初,New Jersey 和 Pennsylvania 要改革汽車保險,給保民們兩個選擇,A.貴的,但是賠償高,權利多,B.便宜的,賠償低,權利有限。兩州給保民的這兩個選擇內容都差不多。在 New Jersey,原來大家就是買的貴的那種(default),結果改革後,75% 保民選了貴的。在 Pennsylvania,便宜的那種是default,所以改革後大部分人選的還是便宜的那種。
前景理論很好的解釋了這些效果。因為東西的售出,現狀的改變都意味著自己的「失」,先不管「得」的多少,這「失」本身就很讓人不爽。根據前景理論,人們憎惡「失」並迴避損失,這樣就導致相應的結果了。
(註:這些結果也不排除其他的解釋)
Sunk-cost effect
Sunk-cost effect俺意譯為回本作用。先介紹一下Sunk cost,中文翻譯為沉沒成本,就是花出的錢潑出的水,指是沒任何撈回本錢指望的東西,錢,時間。這樣,從理性的角度,沉積成本不影響你的決策,該咋樣就咋樣。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知道賺一元比賺八毛要多,知道要在有限的時空和腰包里做讓自己最爽的事。但是呀,在這沉積成本面前,不知多少人原形畢露。記得一個例子是某年哈佛MBA的入學招待會,入場當然是個人掏腰包而且價格不菲,結果是人人撈本,從不喝酒的學生那天都幹掉好幾杯。
老規矩,您先回答個問題。
狂風大作,天降大雪,開車去危險,走路嫌路遠,打的去沒車。您再給個您一定去看的概率(0到100)吧。
如果您的答案對A/B 都差不多,恭喜您,您是真正的理性人,看問題直奔核心。實際結果是大部分人都認為在B情況下自己去看的概率高於在A情況下。票錢越高,去看的概率越大。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追女孩子。您老花了不少時間金錢和精力,最後泡上了,要更進一步了(結婚)。您的結婚選擇和您花了多少時間金錢和精力沒多大關系。(可以返還的貴重禮物當然不在此類)換句話說,您(或者她)決定結婚或者分手不取決於過去發生的這些費用,而取決於其他因素。但是俺們常常聽到看到這樣的對白:「小w,放手吧,她不適合你。」「狗日的,俺們談了八年呀!我為她花了好幾萬,我不能就這樣讓她離開!」這樣的對話,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討厭的,卡勒曼他們想聽到的。
又有多少人發現自己買了捨不得的吃的菜象龍蝦啥的壞了,毅然倒掉的?過食傷胃的道理誰都懂,但是又有幾個人吃自助餐是吃飽剛剛好就買單走人的?多少人出國留學讀書畢業後發現自己專業難找工作能夠毅然轉行的? 還有,多少人 開車時走錯路能馬上掉頭的(當然是合乎交規的)?很多人都唧唧歪歪一會後才不情願的採取行動。
回本作用殺傷力最大的戰場是金融股票市場了。說一小點吧。股票證券以及各種金融產品的交易員,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採用止損策略,反而執意要彌補無可彌補的損失的話,最終的結果就糟的不能再糟了。從巴林銀行的里森到中國航油的陳久霖,同樣的開端,同樣的軌跡,同樣的結局。普通小股民也跑不掉。當股票狂跌時惜售,心裡指望哪天能漲回來,結果被牢牢套住,還安慰自己,賬面損失不大。這回本作用就是一把不見血的刀,幹掉了多少英雄好漢!
此外,企業投資大項目通常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理性,而常常被回本作用給抓住。有好多研究關於企業投資決策失誤的,都是項目開始後發現不對頭,但是只能追加投資硬著頭皮走到黑了。比如說協和號飛機,開始研究後就發現商業化成本太高,但是沒辦法,最後飛機還是上天了。
回本作用對少數從釣魚工程中得利的人那簡直是福音:這世界上還真有送了一次錢再送一次的「好人」。
個人的回本作用可以用loss aversion 來解釋,前面有過解釋,這里就不多說了.咱中國人還要另外加上一個反對浪費的理由。企業的回本作用可以用個人問責制度來解釋。當決策者面對沉積成本決定撤出時,這就清清楚楚的意味著損失,那麼決策者必須為此負責。但是,如果追加投資,嘿嘿,頭兒,勝負未定呀,俺們一直在努力。這樣決策者還能撐上一陣,也許有翻本的機會也未可知。(當然最後是企業倒了大霉)。
3. 經濟學與心理學分別如何做選擇
經濟學(economics)是 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回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答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研究人心理與行為的規律。兩者是針對不同事物的規律進行探索,而你的選擇在於你對什麼更感興趣。我本身是學心理學的,我覺得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對自己生活有更多反思和認識,可以活得更快樂和幸福,然後通過當心理老師、心理咨詢師把這種「自娛自樂」的方法告訴更多的人。但同時因為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溝通,所以可能有時候他人不理解時也會無奈和失落。是否有成就也主要看你個人對這個是否用心,在南方發展空間要更大些。如果學經濟的話應該也是不錯的,現實效益會更多些~看你個人的選擇咯~無論哪個,只要你向著選好的方向堅定不移的前進,你一定會成功的~~
4. 學好經濟學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專業素質;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規劃
09屆進入大學,填報志願時國際經濟與貿易還是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到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指標劇烈下降,國際形勢的不明朗,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作為進入該專業的學生,沒有辦法改變國際形勢,卻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質。因此,利用暑假時間對國貿專業3屆學生做了一些調查與研究,希望以此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目標,在大學4年中「武裝」自己,為今後的就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相關假設及樣本量的確定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應具備的素質
在此次的問卷中,我們對台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有關國貿人才素質與能力的問題調查,其情況如圖2-1:
國際經濟與貿易應有的素質圖2-1
無論是哪一屆的國貿學生在基本的認識上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將人脈及社交能力、英語水平、專業知識放在了前三位。其次是心理素質、專業有關資格證以及兼職經驗。
1.專業有關資格證書
不管是08、09、10屬絕大部分的人認為國貿專業的證書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
①語言(英語等)。對於國貿專業,英語與專業知識的要求可以相提並論,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的學習中強化的,因此在此不作贅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學把過英語四級、六級作為自己在大學里的目標,但是僅僅「求過」這樣的心理是不正確的。四六級以筆試為主,但是語言的應用並不局限於此,至少在口語方面很多同學都欠缺一定的鍛煉。這也間接反映了大學如何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的重要性。
②其他證書。不同的職業需要一定的就業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體現之一就是證書。對於金融方面,銀行、證劵所等需要一定的資格證書;從事外貿單位的工作者可以考取報關、報檢、單證等證書;英語方面則可以從事翻譯、外教等職位,也需要相應的證書。
2.考證針對性分析
考證一直是大學的主要旋律之一,而如何考,考些什麼樣的證書也一直困擾著現在的大學生。繼「考證熱」之後出現了盲目考證的現象。這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精力,同時證書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各年段學生對考證的針對性進行了統計調查和分析,如下圖:
10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認識較為模糊。在圖中學生的選擇佔中心的面積相對較大,說明這一屆的學生在選擇考證的時候比較猶豫,屬於不清楚到底考了有什麼用或者是人雲亦雲覺得有考試就去考。當然在這里要說明這與10屆的能力與素質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能說的是由於剛進大學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多的事物都是在逐漸認知的一個狀態,因此在這階段需要學校方面加以引導。
09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在英語方面和金融方面的側重明顯,這與對09屆學生專業分流(商務模塊和投資模塊)有著密切的聯系。模塊的分流使09屆的學生有了思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有更好的針對性。因此在圖中09屆學生就傾向於這兩個方面。此外也是與學校、學院的培養方向所契合。一是社會上的就業形勢的改變,金融人才在現今的社會上是熱門人才。二是系統培養的金融型的國貿復合人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前途。因此,作為09屆的學生,需要在了解學校的培養計劃的前提下,努力往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看齊,在完成基礎證書的考證後往更深層次發展。
08屆針對性較前面兩屆針對性就更強了,目標更為清晰。反映了08屆國貿生對於英語這一方向的看重,但是也出現對於金融相關證書的反而沒有09屆來的重視的現象。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08屆人才培養計劃中,沒有商務與投資的分流,取而代之的是在商務模塊中進行的更為細化的分流,因此08屆的國貿生對於商務上的選擇更為明確,對於國貿類的證書與英語類的證書的重要性選擇不相伯仲。
從三幅鐳射圖中可以看出英語對於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要性。同時,隨著年段的升高,學生對於考證的針對性明顯增加,對於目標的明確性和清晰性更好,這與年齡閱歷的增長有關,與要進入社會的緊迫感有關,當然與學校的教學方向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也說明了三個年級段的學生缺少在這方面的信息的交流,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得到重視。
3.其他素質
①人脈及社交能力。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即將出社會的大學生,人脈和社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個能力是可以在後天培養的。從寢室的室友開始到班級同學、老師,老鄉會、新老生交流會、班級之間的聯誼……從各種活動、團體中結識到不同的朋友,這便是最基礎的人脈和社交。至於從普通朋友到志同道合的良師諍友,則需要真誠的付出和更進一步的交往才能實現。
②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所佔的比重絲毫不遜於兼職經驗,甚至到08屆時遠超專業有關資格證占的比重,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如今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需要學生在專業學好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08即將面臨畢業班的學生,更要做好調整走出象牙塔,面對現實社會的心理准備。心理素質是可以在大學的許多社團活動、比賽中得以鍛煉的,因此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③兼職經驗。工作經驗,無論是高年級的還是低年級的,都覺得現在的社會看重工作經驗。當然,這里所說的工作經驗並不包括類似於家教這樣不能很好的與所學的專業知識所融合的兼職。
以上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自生應具備素質是有大致的輪廓,並非一無所知。伴隨著對本專業知識的不斷加深學習,學生對國貿專業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三、專業與職業發展
1.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的規劃情況
表1-3
從三屆對是否清楚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發展來看,無論是剛剛開始學習國貿課程的新生,還是即將畢業的畢業生,對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願望或者感到茫然的比例佔了絕大部分,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國貿專業的學生對該專業不夠了解,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用到實際操作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自己不了解,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發揮自己所長。以至於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及對自己沒有信心。
而隨著專業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化、專業實習的開展,該專業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長遠計劃的比例穩步上升,有3到5年職業規劃的比例也有所提高。這是在提醒我們要主動了解所學專業,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早日確定目標,為以後做准備。
2.職業與專業的對口性問題
職業與專業對應度圖2-5
從調查數據中,台州學院在校大一大二學生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否需要與所學專業相對應時所持有的大多數態度是無所謂,所佔比例高達51%和42%,其次才認為需要。在讀大三學生普遍認為是需要的,其次才是無所謂。
從這些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於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跟自己的專業並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也反應了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專業要求沒有太大的界限,主要看中個人能力。這種現象對於我們來說既要求我們要掌握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實則是一種高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濤生.高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4(31).
[2]郭波,施小蕾.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素質培養[N].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1):105-107.
[3]蘇定東,夏永娟,潘沈年.論國貿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N].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8(6):50.
[4]黃麗君.淺談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21).
[5]方凱.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9).
5. 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
第一題: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如何配置的學科。以經濟行為個體的分析為重點,回即為答微觀經濟學。以整體入手,是宏觀經濟學。研究是什麼,為什麼的經濟學即為實證經濟學,研究應該是什麼樣的經濟學即為規范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分為消費者理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論(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博弈論,分配論,市場失靈及其調控。宏觀經濟學圍繞GDP,失業率,通貨膨脹率三大重要的反應經濟運行狀態的指標研究。研究GDP的包括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研究失業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研究貨幣的性質及通貨膨脹。再深入一點就是長期中的經濟。長期中價格具有伸縮性;短期中價格有粘性。因此就產生了經濟周期。LS_LM模型。及蒙代爾的開放經濟模型。最後就是宏觀經濟學的微觀支撐及宏觀經濟調控中各個學派的爭鳴。另外一個就是經濟增長的索洛模型。
6. 如何對待經濟學家們的不同觀點
概括的講,對待經濟學家的觀點應該抱一種理性、學習、借鑒的態度。
理性是對經濟學家的觀點不盲從、客觀對待。
學習和借鑒是把經濟學家們的觀點當做一種信息、知識和能力鍛煉的機會。
首先,理性對待的原因:
1、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的觀點都是客觀、科學、合理的。
媒體的發達,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促使了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很容易到達公眾的視野。所以有理性對待這些觀點的必要。從媒體的角度講,媒體有時候為了吸引眼球,對經濟發展形態的描述往往帶有「眼球」現象,就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寫觀點和文章,所以偏激、狹隘、不負責任的文章也不少。
比如,2015年股市處在牛市風口的時候,某大學教授預報了一篇文章,《股市萬點不是夢》,中國的股市到沒到萬點,顯然,事實證明了這種觀點的不科學性,盲目性,到現在股市還在2900多點左右。更有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的財政政策,或者說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引流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那麼這種觀點怎麼看,現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這么大,如果鼓勵資金進入資產領域,除了帶來資產價格暴漲和泡沫以及更大的經濟系統性風險外,沒什麼太大的價值,等於從本質上架空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那麼,怎麼看這種觀點,我想除了「噴」一下,已經沒有太多的閱讀價值了。
2、經濟學家需要文化底蘊的。
眾所周知,經濟學是研究資源和勞務的合理、有效率分配的學科,本質上是研究經濟現象,研究經濟發展本質的學科。不論宏觀還是微觀經濟總會有一種描述用來指導、指引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趨勢。這就要求用一種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經濟。這種科學的態度是理論知識的儲備,經濟研究實踐的結果。所以註定的了經濟學家的層次是以知識、經驗為劃分依據的。越是有能力的經濟學家,其觀點能左右經濟,比如國家宏觀設計層面的經濟學家,都是以顧問的形勢存在的,他們表達和描述宏觀經濟形勢總是謹慎的,慎之又慎的。反而,一些膚淺的經濟學家,往往觀點帶有偏激、片面性,對待他們就要有選擇的看。
3、引用一個觀點,引用一個觀點,「讀破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卷」,所以對待經濟學家的觀點要理性,要能區分出經濟學家的底蘊和其觀點的深度。
其次,學習和借鑒的原因:
1、經濟學家的觀點是一種信息,既然是信息就有助於我們了解經濟發展的方方面。所以,讀一讀這些信息,會好一點。
2、經濟學家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壇,說法不一。都要讀,就要抱學習的態度,不先天帶有抵觸抵觸情緒讀文章,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讀他們的觀點,是為了發散思維。這種情況反而更容易樹立對待經濟學家觀點的正能量。比如說萬科事件,很多人讀到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故事。那麼,如果我們從經濟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去研究萬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反而希望讀到越多的觀點,去總結避免出現萬科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案。
3、我們學習經濟學是從學院派的理論學起的。
就是很多經濟學家的觀點就是我們學習的書本,比如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張維迎、厲以寧的經濟理論等等,所以學習和借鑒會幫助我們成長。
最後,總結一句話,媒體上的經濟學家的觀點雜亂,需要理性,也需要正能量。學習經濟學、了解經濟世界需要抱有學習和借鑒的態度。保證自己客觀、公正、抱一種科學的態度,反而自己會成長。
7. 大家學習經濟學的態度
我們主要還是借鑒西方的經濟學說 不能照搬 的運用到中國 畢竟國情不同。學習了宏觀的和微觀的經濟學 沒多大感受 如果引進現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比如人民幣匯率 房價物價等 相信更容易懂的
8. 單項選擇題1. 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正確態度是
C
這是宏微觀經濟學吧。
希望滿意答案。
9. 經濟學到心理學
你聽說過經濟心理學嗎?肯定沒有,現在還沒有這個專業。所以談不上什麼優勢。
不過呢,經濟學學的好的話,將來在心理學領域會有自身資本優勢,現在主要是綜合性要求比較高嗎。
不過個人建議不要想的美好。某一領域的專業才是綜合性發展好的前提。
另外呢,社會發展比較快,現在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因為經濟這個問題發生的。未來從事心理學工作你的經濟學功底還是比較有用的。個人看法。
可以加個朋友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