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經濟學三大基本假設是什麼
經濟人假定,資源稀缺假定,保護私有產權假定。
西方經濟學三個假定是支撐西方經濟學理論和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與分配政策的「根基」,顯然,這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匹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存在諸多問題,人民群眾對此產生了意見與不滿,追根溯源,就是缺少一個需符合我國而不是要符合國外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理論基礎。
西方經濟學三個假定不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資收入分配理論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體系框架內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擺在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
而對經濟學假定的重新思考與探索,又使我們能夠發現我國宏觀和微觀分配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根源所在,促使探索經濟學假定與我國市場經濟的適應性問題。
(1)消費外在化西方經濟學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處於經濟發展初期時,人的私慾橫流,經濟人假定是很貼切的;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從原始資本積累到壟斷資本的跨越後,經濟人的自利性就被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和企業組織結構特點所弱化。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人們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企業組織結構變革使信息傳遞更加暢通,經濟思考與決策也更加縝密,人性悄悄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這時經濟人所體現出來的單向自利性更多地被雙向或多向利益權衡性所代替。
慈善事業在這個時期產生並發展起來,工業富豪們在創業和發展階段,通過延長工作時間和壓低工人工資等手段,使資本收益最大化,勞動收益最小化,賺取了巨額利潤。
『貳』 西方經濟學(本)階段性測驗答案
1. 一般來說,無差異曲線的形狀是(B )
A.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是一條垂線
D. 是一條水平線
滿分:2 分
2. 某低檔商品的價格下降,在其他情況不變時,(C )
A.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相互加強導致該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相互加強導致該商品需求量減少
C. 替代效應傾向於增加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於減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應傾向於減少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於增加其需求量
滿分:2 分
3. 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關系是(C )
A. 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B. 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C. 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滿分:2 分
4. 一種商品的價格彈性最大(C)
A. 麵粉
B. 大白菜
C. 手錶
D. 化妝品
滿分:2 分
5. 如果Y的價格上升,對替代品X的影響是(C)
A. 需求量增加
B. 需求量減少
C. 需求增加
D. 需求減少
滿分:2 分
6. 某人的吸煙行為屬(D )
A. 生產的外部經濟
B. 消費的外部經濟
C. 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D. 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滿分:2 分
7. 預算線的位置和斜率取決於( C)
A. 消費者的收入
B. 商品的價格
C. 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
D. 以上都不正確
滿分:2 分
8. 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 D)
A.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C. 與橫軸平行的線
D. 與橫軸垂直的線
9. 供給的變動引起(D)
A. 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B. 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C.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反方向變動
D. 均衡價格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反方向變動
10.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土地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分別是(D )
A. 水平 垂直
B. 向左下方傾斜,向右下方傾斜
C. 向右下方傾斜,向左下方傾斜
D. 向右下方傾斜,垂直於數量軸
11. 假定某企業全部成本函數為TC=30000+5Q-Q2,Q為產出數量。那麼TFC為(D )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12. 如果某廠商的產量為9單位時,總成本為95元,產量增加到10單位時,平均成本為10元,由此可知邊際成本為(A )
A. 5元
B. 15元
C. 10元
D. 20元
13. 產量為4時,總收益為100;當產量為5時,總收益為120,此時邊際收益為( A)
A. 20
B. 100
C. 120
D. 25
14. 關於基數效用論,不正確的是(C )
A. 基數效用論中效用可以以確定的數字表達出來
B. 基數效用論中效用可以加總
C.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 基數效用論認為消費一定量的某物的總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消費所增加的效用加總得出
15. 當X商品的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增加,收入效應下降,但總效應是增加的,則商品是(A )
A. 低檔商品
B. 正常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獨立商品
16. 平均成本等於(C )
A. 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邊際成本之和
B. 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C. 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
D. 平均可變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17.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點必定落在(C )
A. 預算線右側區域
B. 預算線左側區域
C. 預算線上
D. 預算線上和左側區域
18. 整個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表明(A)
A. 需求增加
B. 需求減少
C. 價格提高
D. 價格下降
19. 在短期,全部總成本等於(C )
『叄』 1026西方經濟學什麼叫外部不經濟
上年試題2008年7月考試後答案僅供參考試卷代號:1026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宏微觀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l分。計15分)1.政府為了扶植農產品,規定了高於均衡價格的支持價格。為此政府應採取的措施是()。A.增加農產品的稅收B.實行農產品配給制C.收購過剩的農產品D.對農產品生產者給予補貼2.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達中,正確的是()。A.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B.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D.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3.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A.MUA/PAMUB/PBC.MUA/PA=MUB/PBD.以上三個公式都不對14.某消費者逐漸增加某種商品的消費量,直到達到了效用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該商品的()。A.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不斷增加B.總效用不斷增加,邊際效用不斷下降C.總效用不斷下降,邊際效用不斷增加D.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不斷下降5.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潤B.成本C.利潤D.利潤減成本6.無數條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曲線的切點連接起來的曲線,被稱為()。A.無差異曲線B.消費可能線C.收入消費曲線D.生產擴展路線7.在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上,市場要素供給曲線是一條()。A.水平線B.垂直線C.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D.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8.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A.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C.與橫軸平行的線D.與橫軸垂直的線9.某人的吸煙行為屬於()。A.生產的外部經濟B.消費的外部經濟C.生產的外部不經濟D.消費的外部不經濟10.西方國家使用最為廣泛的公共選擇理論的原則是()。A.多數票原則B.交易成本原則C.產權原則D.逆向選擇原則11.一般情況下,居民消費傾向()。A.為基本的消費支出B.總是小於1C.總是大於1D.總是等於112.周期性失業是指()。A.經濟中由於正常的勞動力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業B.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C.由於經濟中一些難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D.由於經濟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業13.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的()。A.增加和利率提高B.減少和利率提高C.增加和利率降低D.減少和利率降低14.經濟開放度是衡量一國開放程度的指標,即()。A.進口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B.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C.出口減去進口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D.出口與進口的平均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15.開放條件下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是()。A.I=SB.I+G=S+TC.I+G+X=S+T+MD.I+G+X+N=S+T+M+F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多選、漏選、錯選均不得分,計l5分)16.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A.購買慾望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廣泛性D.商品的價格E.商品的使用時間17.消費者剩餘是指()。A.需求曲線之上,價格線以下部分B.供給曲線之上,均衡價格以下部分C.需求曲線之下,價格線以上部分D.消費者的最大滿足程度E.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大於他實際支付的價格部分18.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主要有()。A.勞動B.資本C.土地D.企業家才能E.利潤19.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有()。A.工資率B.閑暇C.勞動者擁有的財富狀況D.社會習俗E.人口總量及其構成20.貿易保護的主要措施有()。A.徵收進口關稅B.實行進口配額C.非關稅壁壘D.實行出口補貼E.降低出口商品稅率三、判斷題(在題後的括弧中打\/或×.每題1分.計10分)21.限制價格應高於市場價格,支持價格應低於市場價格。()22.需求量和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化是由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決定的。()23.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的連接。()24.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連線形成生產擴展路線。()25.生產要素市場的需求是一種直接需求。()26.科斯主張用產權明確化的法,來解決外部性問題。()27.乘數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越大。()28.根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失業率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關系。()29.如果中央銀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麼,它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30.在開放經濟中,國民收人因為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而變小了,進口傾向越大,乘數越小。()四、配伍題(每題2分。計10分)31.邊際技術替代率()22.外部經濟()33.邊際消費傾向()34.通貨膨脹()35.貨幣政策()A.是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償地帶來好處,這項經濟活動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私人成本高於社會成本。B.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人中所佔比例,用MPC表示,即C.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人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的比率。D.是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而採用的政策工具,貨幣政策的目的在於通過控制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從而影響投資,並最終影響國民收入。E.是指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續的上升。注意一是價格總水平的上升,二是價格持續上漲。五、簡答題(每題l0分。計20分)36.畫圖說明總供給曲線的種類與特點。37.簡述財政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六、計算題(第1題7分。第2題8分。計15分)3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給方程分別為QD=20--3P,QS=2+3P。試求該商品的均衡價格,均衡時的需求價格彈性。若廠家要擴大銷售收入,應該採取提價還是降價的策略?39.假定邊際消費傾向為0.85(按兩部門計算KG和KT),政府同時增加20萬元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試求:(1)政府購買支出乘數KG;(2)稅收乘數KT;(3)G為20萬元時的國民收入增長額;(4)T為一20萬元時的國民收入增長額;七、論述題(計15分)40.畫圖說明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並比較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的長期均衡有什麼不同?試卷代號:1026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7m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宏微觀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本)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l分.計15分)1.C2.A3.C4.B5.A6.D7.C8.D9.Dl0.A11.Bl2.Al3.Bl4.Al5.C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多選、漏選、錯選均不得分。計l5分)16.ABCEl7.CEl8.ABCDl9.ABCDE20.ABC三、判斷題(在題後的括弧中打√或×。每題l分。計10分),21.×22.√23.×24.×25.×26.\/27.\/28.×29.×30.√四、配伍題(每題2分.計10分)31.C: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人數量的比率。32.外部經濟:A:是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償地帶來好處,這項經濟活動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私人成本高於社會成本。33.邊際消費傾向:8: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人中所佔比例,用MPC表示,即:34.通貨膨脹:E:是指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續的上升。注意一是價格總水平的上升,二是價格持續上漲。35.貨幣政策:D:是指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而採用的政策工具,貨幣政策的目的在於通過控制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從而影響投資,並最終影響國民收入。五、簡答題(每題l0分.計20分)36.參考答案:ab線,平行於橫軸,表明價格水平不變,總供給不斷增加,這是因為沒有充分就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供給。bc線,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表明總供給和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化。這是在充分就業前或資源接近充分利用情況下,產量增加使生產要素價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終使價格水平上升。這種情況是短期的,同時又是經常出現的。所以,這段總供給曲線被稱為「短期總供給曲線」,或「正常的總供給曲線」。cd線,垂直於橫軸或平行於縱軸。表明價格水平變化,總供給量不變。這是因為已充分就業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總供給量已無法增加,這是一種長期趨勢。所以,這段總供給曲線稱為「長期總供給曲線」。(4分)37.參考答案:(1)政府稅收與轉移支付具有適應經濟波動而自動增減,並進而影響社會總需求的特點,一般稱這樣的財政政策及其效應為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器。(2分)(2)在經濟處於繁榮狀態時,人們的收入增加,稅收自動而及時地增加,失業保險、貧困救濟、農產品支持價格等轉移支付會減少,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而在經濟衰退時期,稅收自動而及時減少,各項轉移支付的增加,又助於緩和經濟的衰退。因此,自動穩定器能夠減輕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4分)(3)但是,由於自動穩定器僅僅是對經濟波動動作穩定性反應,在波動產生之前並不能發生作用。同時,它也不能充分調節社會需求,從而不能消除經濟危機。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經濟穩定增長以及物價穩定等目標,還必須依賴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4分)六、計算題(第1題7分。第2題8分.計15分)38.解:商品實現均衡時也就是:20—3P=2+3PP=3(2分)在價格P=3時,市場需求量為Il,於是需求價格彈性為當P=3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9/11,價格彈性小於1,屬於缺乏彈性,廠商要擴大銷售收入應採取提價策略。(2分)39.(1)政府購買支出乘數KG;(2)稅收乘數KT;(3)AG為20萬元時的國民收入增長額;(4)AT為--20萬元時的國民收入增長額;參考答案:已知:b=0.85G=20萬元T=20萬元萬元萬元七、論述題(計15分)40•畫圖說明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並比較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的長期均衡有什麼不同?在短期內,完全競爭廠商雖然可以實現均衡,但由於不能調整生產規模,廠商在短期均衡時可能會有虧損。但在長期中,所有的生產要素的數量都是可變的,廠商就可以通過調整自身的規模或改變行業中廠商的數量來消除虧損,或瓜分超額利潤,最終使超額利潤為零,實現新的均衡,即長期均衡。(2分)具體過程如下:1)如果供給小於需求,價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額利潤時,各廠商會擴大生產規模或行業中有新廠商加入,從而使整個行業供給增加,市場價格下降,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下移,使超額利潤減少,直到超額利潤消失為止。(2分)2)如果供給大於需求,價格水平低,即存在虧損時,則廠商可能減少生產規模或行業中有一些廠商退出,從而使整個行業供給減少,市場價格下升,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上移,直至虧損消失為止。(2分)3)供給等於需求,實現長期均衡在長期內由於廠商可以自由地進入或退出某一行業,並可以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所以供給小於需求和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都會自動消失,最終使價格水平達到使各個廠商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整個行業的供求均衡,各個廠商的產量也不再調整,於是就實現了長期均衡。其均衡條件是:MR=AR=MC=AC(2分)4)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相比,其區別在於:第一,長期均衡的條件不同。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的條件是:P=MR—SMC=LMC—LAC=SAC。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是:MR—LMC=SMC。第二,長期均衡點的位置不同。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產生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而完全壟斷廠商長期均衡不可能產生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第三,獲得利潤不同。完全競爭廠商在長期均衡時只能獲得正常利潤;而完全壟斷廠商由於其他廠商無法進入該行業,可以獲得超額壟斷利潤。(5分)
『肆』 西方經濟學問題
1、經濟學裡面將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從政府的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由於經濟處於衰退期,應該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比如盡可能增加財政支出以拉動經濟,具體措施主要有減少稅收,增加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以增加需求和增加居民消費的購買力。這里假設稅收不變,在不考慮擠出效應的情況下,只是採取政府購買以增加需求的話,根據政府購買乘數為(1/(1-邊際消費傾向))=5,因此增加的政府購買為1000億除以購買乘數5等於200億,因此應該增加200億的財政支出。
2、同理,政府購買乘數為10,應該增加100億的政府支出
3、首先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什麼是擠出效應。我的理解就是政府的投資和購買擠佔了國民的投資,使得財政政策取得刺激經濟的效果降低。這里需要簡單解釋下貨幣政策,凱恩斯主義假設貨幣的需求分為兩種一種是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一般的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他認為貨幣的利率是由貨幣的供給和貨幣的需求共同決定,而貨幣的供給是個外生變數由當局政府或者中央銀行發行決定,在我們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假設不變,這樣假設貨幣的供給不變,政府購買增加導致貨幣的需求增加,這樣導致了利率上升,於是國民的投機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成本上升,於是國民將減少投資,由於投資與國民總收入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投資乘數的雙向性,在這一層面上國民收入將降低。簡單的說就是政府支出擠佔了國民的投資,導致了國民收入並沒有完全按支出乘數規律擴大。
於是政府應該比預計支出更多才能取得預想的效果。也就是第一問政府支出應大於200億,第二問應大於100億。
簡單的解釋就是這樣,有些啰嗦,呵呵
希望你能明白
現實中的經濟運行比這復雜N倍,比如我國一向都是政府支出和投資並行,搞不懂
『伍』 什麼是外在性問題,並舉例說明! 最好能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解釋,謝謝!
所謂外部性是指並不直接反映在市場中的生產和消費效應,他分為專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屬外部性,舉例來說,養蜂人附近的果園,因為養蜂人的養的蜜蜂給果園的果樹采蜜而增加了果園的產量,但是這種好處養蜂人並不能分享,這屬於正的外部性;造紙廠附近的水域受到污染,但是造紙廠並不因此承擔責任,這屬於負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會造成效率損失,從而使市場的效率不能最大化。
『陸』 西方經濟學
1消費者如何消費使自己獲得最大利益
基數效用理論
1. 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前面我們提到,效用是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或勞務時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是一種主觀心理感覺,一種物品或勞務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大小完全取決於消費者本人的評價。同一種物品或勞務會給不同的消費者帶來不同的效用,而消費者消費物品與勞務的目的是為了從中得到的總滿足程度最大化,或者說總效用最大化。這樣,我們在分析效用最大化問題時,涉及到兩個概念: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TU)是指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與勞務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
邊際效用(MU)是指消費商品或勞務的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或減少的那一單位商品或勞務所感覺到的滿足的變化。如果從邊際效用和總效用的關系來看,邊際效用就是指該物品的消費量每增(減)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
2.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指隨著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滿足程度(總效用)會以越來越緩慢的速度增加,但所增加的效用(邊際效用)在遞減。邊際效用遞減是基於這一事實:你從某物品中得到的享受隨著該物品消費的增多而下降。
可以用各種理由來解釋邊際效用遞減,但最重要的是一種生理解釋。效用,即滿足程度是人神經的興奮,外部給一個刺激(即消費某種物品給以刺激,如吃麵包刺激胃),人的神經興奮就有滿足感(產生效用)。隨著同樣刺激的反復進行(消費同一種物品的數量增加),興奮程度就下降(邊際效用遞減)。這個規律對我們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非常重要。
下面我們就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看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
消費者購買物品是為了從消費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這樣,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定數量物品所願意付出的價格就取決於他從這一定數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願付出的價格高;效用小,願付出的價格低。隨著消費者購買某物品的數量增加,該物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樣,消費者所願付出的價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動。
3. 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在商品市場上可以在多種商品中間進行選擇,自由的改變消費的方向。為此,我們需要了解:作為一個消費者,在什麼條件下,從消費品的市場組合中得到最大滿足。即消費者怎樣實現效用最大化。
經濟學研究消費行為時得出的結論是:滿足或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條件是符合等邊際准則。等邊際准則是在消費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臨著各種物品的市場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當花費在任何一種物品上的每一元錢所得到的邊際效用等於花費在其他任何一種物品上的每一元錢所得到的邊際效用時,該消費者就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效用。
現在我們假設,消費者在市場中用其收入只選購兩種物品:麵包和咖啡,那麼,邊際效用均等和消費者均衡可以用這樣一個表達式來表示:
麵包的邊際效用/麵包的價格=咖啡的邊際效用/咖啡的價格=每一元收入的邊際效應
即所購物品帶來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說,每一單位貨幣不論用於購買麵包,還是購買咖啡,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上述表達式還可寫為:
麵包的邊際效用/咖啡的邊際效用=麵包的價格/咖啡的價格
2廠商怎樣進行生產營銷使利益達到最大化
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財務目標理論上的不合理性
1、利益相互競爭,各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不可能
在一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群體中,股東要求分得更多的紅利,員工要求提高待遇和福利,顧客要求企業以低廉的價格提供能為其帶來高滿意度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要求與企業建立長期的供貨關系以降低風險並且企業的購買價格不要太低,政府希望企業能夠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並增加稅收收入,企業所在社區希望企業能夠為社區帶來高就業率、主動維護社區生態環境、與社區發展和諧共處。然而,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相互競爭的,實現一方的利益必然是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的。比如,員工希望獲得更高的工資,而在利潤率一定的前提下,高工資必然會侵蝕所有者的利益,而如果要同時保障所有者的利潤和員工的高工資,企業則必須提高價格,在這種情形下,消費者的利益又會受損;另外,即使是同一群體的利益相關者也會存在利益沖突,如某些員工的高工資也許會導致另外一些員工的低工資或失業。因此,由於在一定時期,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一定的,所以,「投資者期望資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員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業的社會貢獻最大化,公眾期望企業的社會經濟責任與績效最大化」(李心合,
2000),只是一個不能實現的美好願望。
2、投資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豈可相提並論
首先,企業在根本上是追求利潤的經濟主體,追求利潤是企業與其他組織相區別的根本特徵,無論是把企業定義為專業化的生產組織,還是市場的替代機制,企業首先是因投資者的投資而存在,實現價值增值是企業的原動力。如果企業的財務目標將投資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相提並論,就會將保障員工等的權益以及保證就業、保護環境、保護人權等社會責任放在與股東價值最大化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樣企業就會迷失方向,背叛自己的天性,變成企業不像企業的奇怪結局。其次,雖然企業各個利益相關者都向企業投入了專用行資本,都是企業剩餘的創造所必不可少的,但是他們所承擔的風險卻截然不同。股東將資金投入企業後,如果企業經營成果不佳將得不到預期收益,而且還時刻面臨公司破產原投資不復存在的威脅;而債權人的債務企業要定期支付利息並按時還本,當企業破產時一般也能從企業剩餘資產中得到部分甚至全部補償,所以債權人的風險小於股東;企業員工只是接受「資本僱傭勞動」,接受的是一份固定合同收入,企業破產時也具有優先受償權,所以其風險更小;至於企業其他的利益相關者,諸如供應商、顧客、企業所在社區等,其風險與投資者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風險越大,收益也應越大,受重視程度也應越大,所以企業的財務目標應該有所側重,而不應一視同仁。
3、管理層應該代表誰的利益
在一個企業中,管理層(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負責進行企業的運營,但管理層至高無上的權力源自股東的絕對信任,他們被認為是企業物質資本所有者——股東的「自己人」,與股東之間在利益關繫上高度一致,因而,他們首先必須效忠於所有者,而不是員工、消費者或其他的主體。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管理層必須以某種方式平衡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從根本上誤解了管理層職責,這種思想既不合理也不實際。因為如果潛在的投資者知道自己用來追逐利潤的、承擔市場風險的資本將被管理層用來協調其他主體的利益,他們怎麼會決定向這樣的公司投資呢?另外,管理層對所有的人負責實際上等於對誰都不負責,漫無邊際的責任是不存在的,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指引,復合的責任就不會起作用。因此,管理層只能代表股東的利益,而財務目標也應該與管理層保持一致。
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財務目標的不可操作性
1、概念不清。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利益相關者,不僅企業管理層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就連理論界目前也還沒有達成共識。根據Mitchell(1997)等人的研究,理論界對利益相關者的定義有三十種之多,其中最窄的定義是指只有那些在企業押了「賭注」的人或團體才是利益相關者,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股東、員工、債權人、顧客和供貨商五大群體。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利益相關者理論並沒有清楚的告訴我們,例如臨時性雇員和正式簽約的雇員一樣是利益相關者嗎?已經退休的雇員呢?而最寬泛的定義則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迷惑,因為按照這種定義,所有能影響企業活動或被企業活動所影響的人或團體都被列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那麼,除了上面說的五大群體以外,政府部門、相關的社會組織、企業所在社區等均在范圍之內,有時競爭者等也會成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因此,利益相關者不但數量眾多,而且身份不確定,有時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由於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利益相關者最大化財務目標如何實施?
2、不可計量性。首先,利益相關者理論並沒有給企業的管理層指出,怎樣才能知道各個利益相關者已經滿意。其次,現代生活的國際化以及先進的運輸、通信特別是網路技術極大地擴展了企業的影響范圍。如果按照利益相關者最寬泛的定義,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影響的以及能影響企業活
『柒』 西方經濟學 求解
ADCBBACDBADCCCAB
『捌』 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西方經濟學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實踐,正是這一原因,雖然西方經濟理論體系或整體傾向性具有非科學的成分,但是它的經驗總
結方面的部分內容並不完全脫離實踐,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實踐相一致的。這些理論體系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顯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參考的價值。更加具體的說:西方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國加以借鑒。下面舉出三點作為例子.
第一、整個銀行制度能創造出貨幣的論點。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貨幣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的銀行制度多倍擴大或收縮貨幣數量的情況。當條件成熟時,我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動貨幣政策以便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事實上,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執行了貨幣政策。以此而論,西方經濟學的銀行制度可以擴大和收縮貨幣流通量的論點值得我們借鑒。
第二、消費函數的概念。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同樣存在著不同數值的國民收入與其消費量之間的關系,即存在著消費函數。當消費函數得以確定後,根據預期的國民收入也可以求得與之相應的消費量和儲蓄量。這兩個數據同樣對我國的經濟計劃和宏觀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費函數是值得引進的一個西方經濟學概念。
第三、數學方法。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大量的尋求最大(或最小)值的問題,例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產量、最短的運輸商品途徑、最大的客流量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數學上尋求最大(最小)值的方法無疑是有用的。此外,西方的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也能對我們起著類似的作用。其次,數學中使用的符號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較精確的含義。從而,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經濟學中的概念和變數之間的關系不會引起誤解和導致無聊的爭議。除此之外,使用數學也易於把語言表達的經濟學的理論或理論體系化成為數學符號或聯立方程,這種辦法有利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