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看例:)為什麼ed等於1時,廠家的銷售收入是39.6而不是40呢。。。理論上e
Ed = — (△Q / Q ) ╱( △P / P )=1
② 經濟學基礎計算公式
利用基數效用理論,推導出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其表達式如下:
p1q1+p2 q2=m
mu1/p1=mu2/p2
利用序數效用理論,推導出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其表達式如下:
p1q1+p2 q2=m
mrs1,2=p1/p2
mu1/p1=mu2/p2,
mu1/mu2=p1/p2可通過精加工獲得。
因此,只要證明mrs1,2=mu1/mu2,就有必要證明由基數效用理論和序數效用理論導出的消費者均衡條件是相同的。
商品邊際替代率(mrs)是指在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另一種商品的消費可以被一種商品的額外消費單位所替代。
(2)經濟學ed怎麼求擴展閱讀: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③ 西方經濟學問題:已知Qd=Qs,求證Ed=Es
你的Ed、Es指的應該是彈性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答案一定是否。
Qd=Qs只是表示供求平衡,是一種絕對數量上的相等關系,而彈性是相對變化率之比的概念,在數學上為導數乘以自變數再除以因變數(例如,Ed=(DQd/DP)*(P/Qd),Es同理)。在你給出的均衡條件中只能保證Q和P相等,但是DQd/DP與DQs/DP是不一定相同的。最簡單的數學直觀就是考慮一下一條正斜率的供給曲線和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二者在均衡點處Q、P均相等,但是斜率明顯異號,所以Ed、Es也異號,當然不可能相同了。
④ 求問經濟學上這個導數是怎麼求出來的
答
根據求導法則
MR=TR'
MR=Q'P(Q)+P'(Q)Q
MR=P(Q)+P'(Q)Q
其中ed為需求價格彈性
ed=dQ/dP*P/Q
⑤ 經濟學中/ed/等於一說明什麼
ed表示:需求價格彈性
當當Ed = 1表示:
單位彈性、單一彈性
ed=dQ/dP×P/Q
⑥ 微觀經濟學里求彈性的公式: ed=-(dQ/dP)×(P×Q)裡面, (dQ/dP)的值是怎麼確定
比如價格從10元漲到15元,需求從500單位降到200單位。那麼
dQ/dP = (200-500)/(15-10) = -300/5 = -60.
如果你能得出Q關於P的方程式,比如Q = f(P),那麼 dQ/dP = f'(P),是關於P的方程f的一階導。
⑦ 在微觀經濟學中,怎麼算MR
當彈性小於0時, 那麼p的變化大於qd,既然p=10,那麼QD就要小於0 MR=p*qd,所以是-10
PED=QD/P=-0.5
p=10
Q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