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索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有哪些
1987年10月2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本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與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以表彰他在研究產生經濟增長與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貢獻。據該委員會宣稱,索洛的得獎是因為他在1956年提出了一個用以說明存量的增加是如何使人均產值增長的數學方程式,它可用來衡量各種生產因素對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根據這一方程式,國民經濟最終會達到這樣一種發展階段:在那個階段以後,經濟增長將只取決於技術的進步。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林德貝克認為,正是索洛的理論,使工業國家願意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大學和科學研究事業,這些方面是促使經濟發展的「突擊隊」。
B. 近20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貢獻有: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經濟時間序列分析,博弈論,宏觀經濟學。
1、1998年,印度人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貢獻:因在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稀缺性研究等福利經濟學若乾重大問題上的貢獻而獲獎。
2、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蒙代爾(robert mondale)
貢獻:對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區域進行了深入分析。
3、2000年,james j.heckman和macfadden贊揚了heckman
貢獻:對分析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以及macfadden對分析離散選擇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
4、2001年:美國三位教授斯蒂格利茨、斯賓塞和阿克洛夫
貢獻:「信息不對稱市場分析」領域的重要貢獻而獲獎。
2002年:弗農·史密斯和丹尼爾·卡尼曼。
貢獻: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史米斯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
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
貢獻:對經濟時間序列分析的貢獻表示肯定。
7、2004年:挪威經濟學家基德蘭(Finn Kidland)和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貢獻:對動態宏觀經濟學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8、2005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羅伯特·奧曼和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
貢獻:對博弈論的貢獻而獲獎。
9、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貢獻:對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研究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與其對失業率的影響之間的關系。
10、2007:明尼蘇達大學的Hewitz、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和普林斯頓高級研究中心的邁爾森
貢獻:分享了經濟學獎,奠定了機構設計的理論基礎。
11、2008年:美國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貢獻:分析國際貿易格局和經濟活動地區方面所做的貢獻。
C.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5年內獲獎得主
近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8年保羅・克魯格曼(美國)
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姆(美國),奧利弗・E・威廉姆斯(美國)
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2010年彼得・戴蒙德(美國),戴爾・莫滕森(美國),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塞普勒斯/英國)
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2011年托馬斯・薩金特(美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美國)
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2012年阿爾文・羅思(美國),勞埃德・沙普利(美國)
創建「穩定分配」的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
D.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理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1年度諾貝爾獎授給美國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教授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他們得獎的理由是「對宏觀經濟中因果的實證研究」。
宏觀經濟中的因果關系
利息的臨時性增長或減稅是如何影響GDP和通脹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變通脹目標,或者政府調整預算平衡目標,經濟將發生什麼呢?今年經濟學獎的得主已創立了一系列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以及許多與經濟政策及GDP、通脹、就業和投資等不同宏觀經濟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問題。
這樣的關系通常是雙向影響關系,政策將影響經濟,而經濟也將影響政策。對未來的預期是這種雙向影響關系的基本方面。私營領域對未來經濟活動和政策的預期將影響他們在薪酬、儲蓄和投資方面的決定。與此同時,經濟政策的決策將受到決策者對私營領域發展預期的影響。今年經濟學獎的得主所創立的方法可用於確定這些因果關系,同時可解釋預期所扮演的角色。這些方法使確定預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統性政策轉換的影響變得可能。
薩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結構宏觀計量經濟學來分析經濟政策的永久性調整。這一方法可用於研究家庭和公司調整它們預期以及同時期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關系。例如,薩金特研究了二戰後的經濟狀況,當時許多國家開始都傾向於推行高通脹政策,但最終它們對經濟政策做出系統性調整,進而轉化為通脹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創立了一種基於向量自回歸的方法,來分析經濟如何受到經濟政策臨時性變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這一方法來研究諸如央行加息等對經濟的影響。通常這需要一到兩年來使通脹率下降,同時經濟增長將在短期內逐步下降,需要幾年之後才能恢復正常的發展。
雖然薩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獨立做出他們的研究,但他們的貢獻在幾個方面都是互補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創造性貢獻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採用。現在,薩金特和西姆斯創立的方法已成為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工具。
E.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及其獲獎理由!
埃莉諾·奧來斯特羅姆源(Elinor Ostrom)1933年出生,她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目前,奧斯特羅姆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以及公共和環境事務學教授。
奧斯特羅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利用認識科學中的研究成果建立可行的模型,以探討和解釋人類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選擇問題;各種制度如何產生幫助個體進行決策的信息等。奧斯特羅姆的代表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奧斯特羅姆曾多次訪問中國。(
獲獎反應
「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以來首名女性獲獎者,奧斯特羅姆12日藉助電話告訴諾貝爾獎發布會現場的記者,她得知自己獲獎後「深感榮幸,也感到惶恐……恐怕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
F.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資料及獲獎原因~~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赫爾維茨(Leonid Hurwicz)、新澤西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講座教授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邁爾森(Roger B. Myerson)共同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獎原因是:2007年對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 design theory)研究做出了貢獻。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爾普斯。
獲獎原因: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
G. 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理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已決定將2012年度瑞典央行紀念諾貝爾獎授給授予哈佛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Alvin E. Roth)及加州大學羅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他們得獎的理由是「以鼓勵他們在穩定配置理論及市場設計實踐上所作出的貢獻」。
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了一個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如何盡可能恰當地匹配不同的市場主體。盡管兩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獨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礎理論與羅斯的經驗性調查一經結合,各類實驗和實際設計已經產生出了一個繁榮的研究領域,改善了許多市場的表現。
H.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理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對市場的分析使其可以得到這個獎項。「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在勞動力市場上許多公司也發現會有許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業人員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他們的工作也就是意味著雇傭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員和需求工作應該提供合理的機制。
戴蒙德的理論已經成為一種領先的理論體制,那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而說的,對於解決各種政策問題是很有幫助的。但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2010年的獲獎者他們的理論已經極大的改進了相關的市場理論。
以下是相關實錄。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將宣布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得主。
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0年的獎授予麻省理工大學的彼特-戴蒙德(Peter Diamond)、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克里斯托弗-皮薩里迪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美國西北大學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他們對市場的分析已經使其可以得到這個獎項。
接下來將會介紹各位主要的理論成果,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在勞動力市場上許多公司也發現會有許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業人員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彼特-戴蒙德等人他們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他們的工作也就是意味著雇傭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員和需求工作應該提供合理的機制。
戴蒙德的理論已經成為一種領先的理論體制,那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而說的,對於解決各種政策問題是很有幫助的。但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2010年的獲獎者他們的理論已經極大的改進了相關的市場理論。
關於理論更加詳細的介紹。這種搜尋的沖突指的是買者和賣者之間在互相需求彼此之間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這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沒有經過標准化的產品和服務,最重要的一個例子就是勞動力市場,因為勞動力的類別是各有不同的。
所以,工作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僱傭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員工。市場是如何來工作的呢?因為它面對著一個搜尋的沖突。市場研究的初期在傳統的理論分析認為,市場上是不存在這種互相尋求的沖突的,傳統的市場理論認為價格調整可以改變供求平衡,而在勞動力市場上事情並不是這么簡單的。在市場而言,有失業的同時也有一些是缺少工作人員的。
這張圖可以顯現出來美國的工作廣為空缺,以及和失業人員之間的比例關系。比如2000年失業率是4%,而工作崗位或缺率也達到4%,在此後的十年中,這種失業率也在快速的增加。而空缺率則在降低。
如何解釋這些?我們的獲獎者的研究就解決了這些問題。首先是價格和勞動者的質量有何作用。第二,政府的干預政策能不能使市場更為有效的運作。
如果我們要認真來了解一些什麼東西決定失業率,我們需要看一下勞動力市場的政策。戴蒙德回答了一個普遍的問題,他分析了價格和供應量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他就已經表明很多很小的搜尋成本可以帶來很大的影響。
他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這種搜尋的市場是不是有效的。他的回答是政府要有相關的作為,但是通常時間下這種搜尋是沒有很高的效率。莫滕森也是回答了這個普通的問題,但他們的主要論點是勞動力市場的一個模型。他們開發了一個DMP模型,這個模型解釋了失業率是如何形成,以及空缺崗位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可以使用這一模型分析上述圖畫中的數據,理解失業率和空缺是如何形成的。理解了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可以研究一下政府的政策,比如我們可以研究政府關於失業率的福利政策。政府會提供失業者的福利,也會提供相應的政策和管理。
總的來說,2010年的理論成果主要是針對那些市場上存在著搜尋沖突的,這種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DMP模型,來分析勞動力市場,可以幫我們理解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原理,同時也是有利的政策工具。當然這一理論也可以用於其它市場,並不僅僅限於勞動力市場,比如貨幣政策等等。
I.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理由
三名經濟學復家為「現制有對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可預期性」是今年獲獎成就的核心。人們無法預期股票和債券在接下來三五天內的價格,但是卻可以預測更長期的走勢,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這些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喜的發現,正是基於法馬、漢森和席勒的研究貢獻。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理解的基礎,資產價格一方面依賴波動風險和風險態度,另一方面也與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相關。
這些成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理性投資者對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為資產價格風險越大,回報率越高。另一種解釋側重於理性投資者行為的偏離,因為行為金融學需要考慮到制度的限制,比如限制聰明的投資者就錯誤的定價進行市場交易